Workflow
产业信息网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7月中国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进出口数量分别为19万台和2214万台
产业信息网· 2025-09-28 03:18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数据处理器行业市场产销格局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进口数量为19万台,同比增长37.8%,进口 金额为1.7亿美元,同比增长47.6%,2025年7月中国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出口数量为2214万台,同比下降 9.1%,出口金额为83.95亿美元,同比下降15.4%。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 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 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近一年中国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进口情况统计图 近一年中国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出口情况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
2025年7月中国肉类(包括杂碎)进出口数量分别为53万吨和9万吨
产业信息网· 2025-09-28 03:12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肉类加工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规划报告》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肉类(包括杂碎)进口数量为53万吨,同比下降1.2%,进口金额 为20.53亿美元,同比增长11.5%,2025年7月中国肉类(包括杂碎)出口数量为9万吨,同比增长64%,出 口金额为2.25亿美元,同比增长21.9%。 近一年中国肉类(包括杂碎)进口情况统计图 近一年中国肉类(包括杂碎)出口情况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 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 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
2025年7月中国飞机及其他航空器进出口数量分别为12595架和353512架
产业信息网· 2025-09-28 03:12
近一年中国飞机及其他航空器出口情况统计图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飞机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飞机及其他航空器进口数量为12595架,同比下降36.2%,进口 金额为11.71亿美元,同比下降2.3%,2025年7月中国飞机及其他航空器出口数量为353512架,同比增长 51.3%,出口金额为3.52亿美元,同比增长51.1%。 近一年中国飞机及其他航空器进口情况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 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 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
2025年7月中国汽车(包括底盘)进出口数量分别为5万辆和69万辆
产业信息网· 2025-09-28 03:12
近一年中国汽车(包括底盘)出口情况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近一年中国汽车(包括底盘)进口情况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智研咨询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机会预测报告》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汽车(包括底盘)进口数量为5万辆,同比下降29.3%,进口金额 为25.11亿美元,同比下降42.1%,2025年7月中国汽车(包括底盘)出口数量为69万辆,同比增长25.6%, 出口金额为118.37亿美元,同比增长18.5%。 知前沿,问智研。智研咨询是中国一流产业咨询机构,十数年持续深耕产业研究领域,提供深度产业研 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专业的角度、品质化的服 务、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专注于提供完善的产业解决方案,为您的投资决策赋能。 ...
2025年7月中国玻璃纤维及其制品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分别为0.89万吨和0.9亿美元
产业信息网· 2025-09-28 03:12
进口数量 - 2025年7月中国玻璃纤维及其制品进口数量为0.89万吨 同比下降11.5% [1] 进口金额 - 2025年7月中国玻璃纤维及其制品进口金额为0.9亿美元 同比增长5.9% [1] 数据来源 - 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 由智研咨询整理 [1]
研判2025!中国夹层玻璃工艺流程、市场政策、产业链、供需现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国产夹层玻璃市场占有率高达98.75%[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8 01:45
行业概述 - 夹层玻璃是由玻璃与玻璃和/或塑料等材料用中间层分隔并通过处理粘结为一体的复合材料 按形状可分为平面和曲面夹层玻璃 按霰弹袋冲击性能分为Ⅰ类、Ⅱ-1类、Ⅱ-2类和Ⅲ类 其中Ⅰ类不能作为安全玻璃使用[2] - 行业受益于国民收入水平和安全意识提升 在建筑门窗和汽车挡风玻璃领域应用广泛 2024年需求量达11074.6万平方米 市场规模达217.17亿元[1][10] - 环保节能理念深化推动市场需求 夹层玻璃具备隔热隔音等节能特性 符合建筑和汽车领域对节能性能提升的需求[1][10] 生产工艺 - 核心工艺流程包括玻璃准备、切割磨边、洗涤干燥、胶片准备、合片、预压、高压釜处理及检验修整[4] - 合片工艺、玻璃预热预压工艺及高压釜内操作是制作流程中技术难度较高的环节[4] 政策环境 - 国家出台《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日用玻璃行业规范条件(2023年版)》等多项政策 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与规范[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涵盖石英砂、纯碱等基础材料 PVB/EVA/SGP等中间膜材料 以及熔炉、压延机等生产设备供应商[9] - 下游应用以建筑领域为主(占比近50%) 包括住宅门窗、商业幕墙及公共设施 汽车领域主要用于前挡风玻璃和侧窗玻璃 光伏、航空航天等领域也有应用[9] - 汽车产量增长及新能源汽车普及为夹层玻璃带来新增需求[9] 供需现状 - 2024年产量达15765.1万平方米 区域集中度高 广东占比24.64% 福建10.23% 重庆6.59% 河北4.67% 广西2.98%[1][10] - 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受益于安全性能优势和节能特性[1][10] 竞争格局 - 市场参与者包括圣戈班、旭硝子等国际企业及福耀玻璃、信义玻璃等本土企业[10] - 国产企业通过技术提升和品牌建设增强竞争力 2024年市场占有率高达98.75%[10] - 2025年上半年主要企业营收:福耀玻璃214.50亿元 信义玻璃98.21亿元 福莱特77.37亿元[12] - 福耀玻璃主营业务为汽车安全玻璃 2025年上半年汽车玻璃占比91.10%[12] - 福莱特主营光伏玻璃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14.05%[12] 发展趋势 - 环保标准提升将淘汰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企业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13] - "一带一路"倡议为开拓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提供机遇[13] - 中国企业凭借技术成本和产品质量优势 将更积极参与国际竞争[13]
研判2025!中国通用机械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8 01:45
行业概述 - 通用机械是工业体系中应用最广泛、基础性最强的机械装备类别 包括泵、风机、压缩机、阀门、真空设备、分离机械、减(变)速机、干燥设备、气体净化设备、冷却设备和能量回收装备等[2] - 行业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国民经济基础产业 并作为连接原材料加工与最终产品组装的关键纽带支撑国民经济正常运转[3][5] - 2025年上半年行业8842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18.15亿元 同比增长4.45% 利润总额365.98亿元 同比增长3.95% 营收增速高于2024年同期及全年水平[1][5] 市场驱动因素 - 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带动通用机械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包括道路、桥梁和水利工程等领域[1][5] - 新能源产业飞速发展增加对通用机械的需求 如核电站建设需要大量泵、阀门和压缩机等设备[1][5] - "双碳"目标指引下环保产业迅速崛起 包括污水处理和废气治理等领域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1][5] 政策环境 - 国家高度重视通用机械行业发展 相继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机械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政策[3] - 政策覆盖节能降碳、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和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等领域[3]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主要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复合材料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电池、电机、轴承、齿轮、电子元器件等零部件供应商[5] - 中游为通用机械制造企业 负责将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设计、加工和装配[5] - 下游应用市场包括石油化工、煤化工、石油和天然气开发集输、电力、冶金、煤炭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建设领域[5] - 2024年钢材产量达139967.4万吨 同比增长1.15%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7918.8万吨 同比增长5.60% 为行业发展提供充足原材料保障[5] 竞争格局 - 行业产品种类繁多导致市场格局分散 2025年上半年210家重点联系会员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3.21亿元 仅占规模以上企业总营收的11.94%[6] - 主要上市企业包括恒立液压、陕鼓动力、纽威股份等16家公司[2][7] - 2025年上半年恒立液压营业总收入51.71亿元 陕鼓动力48.69亿元 纽威股份34.04亿元 处于行业领先地位[7] 代表企业分析 - 恒立液压专业生产液压元件及液压系统 2024年营业总收入93.9亿元 其中机械装备制造业务收入93.25亿元 占比99.31%[7] - 纽威股份专注于工业阀门研发制造 2024年营业总收入62.38亿元 其中工业阀门业务收入61.94亿元 占比99.29% 产品规格型号达93627种[8] 发展趋势 - 行业将开展软件二次开发 实现供应商管理、物料管理、工艺流程、产品检测和客户管理数据互通[8] - 大力引进智能仓储、AGV配送、机器人装卸投料等先进设备 实现车间流程数字化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8] - 企业从单纯设备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 提供安装调试、维护保养、故障维修、远程监控和技术咨询等一站式服务[8]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化疗药物行业全景速览:随着癌症患者人数不断增多,市场对化疗药物的需求持续增长,国内企业不断上市,市场竞争加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8 01:32
行业定义及分类 - 化疗药物是治疗肿瘤的细胞毒性药物 通过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 抑制生长增殖并促进分化 具有广谱抗癌性 广泛应用于多种癌症的辅助治疗及晚期各线治疗[2] - 主要分类包括烷化剂 抗代谢药 抗癌抗生素 植物类抗癌药 激素类抗癌药和免疫制剂等[2] 全球化疗药物市场现状 - 2024年全球化疗药物市场规模335.3亿美元 其中亚太地区占比70.31%达235.75亿美元 欧洲和北美分别占比9.45%和11.35%[4] - 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增长至368.4亿美元 亚太地区占比降至68.48% 欧洲和北美分别升至9.99%和11.94%[4] - 化疗药因副作用大和疗效较差 在全球逐渐被靶向药物取代 在抗肿瘤药物规模比重呈下降态势[4] 中国化疗药物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化疗药物需求量38.58亿片/粒/瓶 市场规模1355.9亿元 其中植物生物碱603.2亿元和抗代谢药440.3亿元主导市场[1][5] - 预计2025年需求量增至39.48亿片/粒/支/瓶 市场规模达1404.2亿元 抗代谢药和植物生物碱分别增至457.5亿元和626亿元[1][5] - 2024年产量32.58亿片/粒/瓶 同比增长2.61% 预计2025年产量增至34.32亿片/粒/瓶[6] 市场竞争格局 - 抗代谢药 植物生物碱和烷化剂原研企业以罗氏 礼来 赛诺菲 默沙东等欧美巨头为主导[10] - 国内企业恒瑞医药 豪森药业 齐鲁制药 正大天晴在仿制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并在新剂型上持续突破[10] - 抗代谢药主要产品包括卡培他滨 吉西他滨 培美曲塞二钠 烷化剂产品包括卡铂 顺铂 替莫唑胺[10]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化学原料 生物制品和辅料 中游为研发生产环节 下游通过医院 零售药房及线上渠道销售[8] - 医院内部药房是主要零售渠道 特别是三甲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 终端患者包括结直肠癌 胃癌 卵巢癌等患者[8] 政策环境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肿瘤治疗药物制造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推进创新药和特效药的研制与临床试验[8] - 带量采购和新药审批加速等政策推动本土化疗创新药物和仿制药的研发上市[10] 技术发展趋势 - 未来技术将朝精准化疗 纳米技术应用及联合治疗方向发展[10][11] - 对基因突变与分子生物学认识的加深 将推动新靶点药物开发 实现更好的治疗结果和癌症治疗范式转移[11]
研判2025!中国PCB电镀专用设备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电子产品小型化浪潮推动精度革命,高精密电镀设备成产业升级核心引擎[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8 01:26
行业概述 - PCB电镀专用设备用于PCB制造过程中的电镀工艺 通过电镀技术形成金属层以改善导电性、耐腐蚀性等特性 对PCB质量、性能和可靠性具有决定性影响 [2] - 设备类型包括传统龙门式电镀设备、升降式电镀设备、水平式连续电镀设备、垂直连续电镀设备等 [2] 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PCB电镀专用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5.20亿美元 同比增长9.55% [4] - 2024年中国PCB电镀专用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为31亿元 同比增长11.71% [1][4] - 2024年中国PCB设备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为294.42亿元 同比增长12.20% [4] 增长驱动因素 - AI服务器、5G、云计算和汽车电子等下游需求持续增长 推动PCB行业强劲复苏 [1][4] - 电子产品向小型化、高性能化发展 要求PCB体积重量减少的同时增加更多功能组件 对电镀设备精度提出更高要求 [1] - 高频高速PCB需求激增 直接拉动电镀设备采购量提升 [4] - 垂直连续电镀设备(VCP)凭借电镀均匀性高、能耗低优势 市占率超50% 逐步替代传统龙门式设备 [4]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五金、钢材、板材、铜箔、电子元件(电路元件、传感器、电镀电源等)、钻针、铣刀、激光器、传动装置等原材料和零部件 [2] - 中游为PCB电镀专用设备生产制造环节 [2] - 下游主要为PCB制造业 终端应用于5G通讯、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2] 重点企业分析 - 东威科技(688700)核心产品包括垂直连续电镀设备(VCP)、水平式表面处理设备、龙门式电镀设备和滚镀类设备 其VCP设备在电镀均匀性、贯孔率(TP)等关键指标达业内领先水平 [5][6] - 2025年上半年东威科技营业收入4.43亿元 同比增长13.07% 归母净利润0.43亿元 同比下降23.66% [7] - 竞铭机械(中国台湾)主要产品包括垂直连续电镀设备、黑氧化处理设备等 设备电镀均匀性、贯孔率(TP≥95%)表现优异 采用步进式跨槽设计减少机械复杂度 [9] - 德国安美特在水平连续式电镀设备领域具有代表性产品 [5] 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向高精度、智能化方向演进 东威科技第三代水平镀三合一设备实现电镀均匀性±0.7µm突破 适配AI服务器、HDI板等高端需求 [10] - 未来设备将集成AI视觉检测、实时参数调控等智能模块 实现生产全流程自动化与质量追溯 [10] - 技术迭代推动国产替代深化 催生复合集流体、玻璃基板电镀等新兴应用场景 [10] 区域市场动态 - 东南亚成为产能转移新热点 泰国PCB产能指数级增长 东威科技已布局泰国生产基地服务东南亚客户 [11] 环保要求 - 垂直连续电镀设备和水平镀设备提供封闭空间 通过减少热损失节约能源 环保型设备更受市场青睐 [12] - 过时的PCB电镀设备面临淘汰风险 [12]
2025年中国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行业相关政策、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趋势研判:居民出行需求不断提升,推动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规模达66.03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8 01:26
行业概述 - 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是集音频、视频、数据于一体的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络,为列车运行控制、调度指挥、乘客服务和信息传输提供核心支撑 [1][4] - 系统主要由通信电源系统、传输系统、时钟系统、无线调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广播系统、乘客信息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与调度电话系统等组成 [4] - 行业受益于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信息安全等技术发展,正向智能化、云网一体化方向演进 [1][9] 市场规模 - 2016-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从22.3亿元增长至66.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53% [1][9] - 芯片作为核心零部件,产量从2017年1564.58亿块增长至2024年4514.2亿块,年复合增长率16.34% [6] - 2025年1-7月芯片产量达2945.5亿块,同比增长20.49% [6] 基础设施发展 - 截至2025年8月,全国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1条,较2024年同期增加20条 [7] - 运营里程达11210.7公里,较2024年同期增长8.17% [7] - 实际开行列车372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1亿人次 [7] 政策支持 - 2024年5月交通运输部与国家铁路局联合印发文件,推进装备技术、工程建设、运输服务等技术标准适应"四网融合"发展 [5] - 2025年4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服务管理办法,要求车站工作人员每3小时至少巡视一次应急设施、乘客信息系统等设备状态 [5] - 政策强调在土建工程、信号制式、供电制式、通信信息系统等方面实现不同轨道交通系统技术标准协调配套 [5]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基站建设、通信设备等基础设施及芯片、印刷电路板、传感器等零部件供应商 [6] - 中游涵盖系统设计、开发、运营和维护等服务环节 [6] - 下游面向铁路(普速铁路与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有轨电车)行业 [6] 竞争格局 - 传统铁路市场集中度高,竞争环境相对缓和 [9] -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竞争较为激烈,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 [9] - 主要参与者包括中国通号、七一二、铁大科技、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等上市企业 [2][9] - 非上市企业包括北京锦鸿希电、北京世纪东方智汇科技、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等 [3][9] 重点企业表现 - 中国通号2025年上半年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营业收入131.85亿元,同比增长0.56% [11] - 铁大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16.25% [12] - 中国通号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集成市场占有率稳固首位,中标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等项目 [11] 技术发展趋势 - 智能化: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实现列车自主运行决策和故障预测 [13] - 绿色低碳:采用低功耗芯片与节能设备架构,结合智能电源管理策略降低能耗 [14] - 集成化与协同化:打破各子系统独立运行壁垒,实现通信、信号、监控等功能深度集成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