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川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山河永志——成都大轰炸受害者民间对日索赔诉讼案始末
四川日报· 2025-08-19 01:10
位于成都人民公园的成都大轰炸纪念墙。(资料图片) 2025年8月13日,87岁的成都大轰炸受害者达朋芳接受记者采访。记者 蒋京洲 摄 2016年11月18日,成都大轰炸民间对日索赔原告团成员在日本东京街头。徐斌 供图 苏良秀的表妹达朋芳,在"七二七"成都大轰炸发生时年仅3岁。她在逃命时被大人拉扯,手臂脱臼,因未得到 及时救治而落下终身残疾。"好好的一个家,就这样支离破碎。你看我这左手,根本抬不起来,这一辈子都这样 了。"达朋芳说。 2025年,苏良秀95岁,达朋芳87岁。 据公开报道,她们很可能是成都大轰炸仅存的仍在世受害者。她们在等待一个公正的判决,等待一份迟来的 道歉。 从1938年11月8日到1944年12月18日,整整6年零40天。日本对重庆、成都、乐山、自贡、松潘等地进行了惨 无人道的无差别轰炸,造成大量平民死伤,无数房屋被毁。 2006年,各地受害者以"重庆大轰炸"的名义,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承认战争罪行, 并进行道歉赔偿。2015年2月25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全部诉讼请求。2017年12月14日,日本东京高等法院维 持原判。2019年12月,日本最高法院终审仍维持原判。 ...
“二〇二五中国活力街道研究”发布 四川三十九个街道入围全国五百强
四川日报· 2025-08-19 01:10
在"2025活力街道全国500强"中,四川39个街道入围,其中4个街道入围全国100强。入围街道分布 在成都市和绵阳市两地。其中,成都4个街道入围百强街道、38个街道入围500强街道;绵阳1个街道入 围500强街道。 在"2025活力街道西部100强"中,四川51个街道入围,数量占比超二分之一,分布在成都市、绵阳 市、宜宾市三地。其中,成都46个、绵阳4个、宜宾1个。 研究显示,街道在激发微观活力、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作用日益凸显,呈现出四大 趋势:一是梯度分化催生多层次功能图谱,二是需求裂变推动服务生态升级,三是战略聚合驱动空间融 合演进,四是"数智"融合重构基层治理逻辑。(记者 张红霞) ●"2025活力街道西部100强"中,四川51个街道入围,数量占比超二分之一 8月18日,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发布"2025中国活力街道研究",以全国 除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外的8000余个街道作为研究评价对象,形成"2025活力街道500强暨中部100强、 西部100强"榜单。 ...
四川高质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大熊猫野外监测年遇见数上升至185只 1227只野生大熊猫的安逸家园
四川日报· 2025-08-19 00:22
生态系统修复成效 - 累计完成栖息地修复33万余亩,实施生态廊道建设2万余亩,促进大熊猫种群活动范围扩大[4] - 红外相机监测显示大熊猫在修复区活动频率提升,2019-2021年连续记录到密集活动影像,近5年4次拍摄到母子同框画面[4] - 大熊猫野外监测年遇见数从178只上升至185只,种群数量稳中有升[4] 监测与巡护体系 - 布设红外相机4600余台,年均巡护8.5万人次,巡护里程超10万公里[1][5] - 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和影像对比构建"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常态化图斑核查[5] - 1227只野生大熊猫与1.1万余种珍稀物种共享优化后的栖息环境[2][5] 跨区域协同管理 - 2023年7月出台全国首个国家公园跨省协同立法,建立川陕甘三省协作机制[6] - 开展联合巡护和联合调查,消除省界毗邻区域巡护盲点[6] - 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四川片区化解权属争议331处(1351.31平方公里),争议面积化解率达81%[7] 社区协同发展模式 - 龙苍沟镇发展"熊猫文旅"支柱产业,投资10亿元建设"貊貊家园"综合体,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旅游收入2.1亿元,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9] - 平武县发展生态养蜂产业,通过改良蜂箱使户均年增收约8000元,促进中草药传粉与农作物增产[9] - 建成8个重点入口社区,提供3000余个公益岗位,生态体验年接待量突破440万人次[10]
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千年古镇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
四川日报· 2025-08-19 00:21
文旅融合发展策略 - 以文化传承创新为核心引擎,系统梳理历史脉络、人文典故,推动泉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共生 [7] - 主打"小而精、近而活"的在地文化演绎,丰富游客互动体验与德孝文化感知,通过可触、可感、可参与的生动场景焕发千年文脉新生 [6] - 凭借"历史与现代共生、文化与烟火交融"的差异化路径实现文旅破圈 [7] 游客数据与收入增长 - 1—7月累计接待游客75万人次,同比增长44.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3亿元 [7] - 延祚寺绣球花季吸引15万人次观光打卡,民宿预订率提升近一倍,游客停留时间明显延长 [10][12] 业态创新与消费场景 - 盘活闲置古旧院落,引进青年创客团队运营茶馆、主题民宿、非遗工坊等12处新兴业态,创客项目年均营收持续增长 [9] - 打造"夜市、夜游、夜秀"夜间消费场景,武圣宫戏曲常态展演,"上九会""放河灯"等活动深受欢迎 [10] - 非遗美食如"牛排火锅""孝泉麻饼"转化为体验项目,非遗展示体验中心、研学工坊稳步建设 [8] 重点项目投资与建设 - 谋划编制近中远期项目38个,2023年推进12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6.3亿元,年度投资1.6亿元 [11] - 孝泉书院、邻姑泉泉系整治、阳安大道提档升级等项目加速落地,通过"微改造、精提升"优化文旅服务水平和消费体验 [11][12] 品牌塑造与营销 - 培育"上九会"与"孝文化旅游周"两大品牌活动IP,运用"线上+线下"营销模式扩大影响力 [14] - 融入三星堆旅游环线,打造融合古蜀文明与德孝文化的特色旅游线路 [14] - 通过央视戏曲春晚、《记住乡愁》等纪录片提升全国知名度 [15] 体制机制创新 - 组建商家联盟引领业态规范化,深化"文旅+百业"融合互促模式,强化文旅产业支柱地位 [14] - 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全系水系规划,优化文旅产业发展格局 [15]
透视前7月四川经济“成绩单”——主要指标总体平稳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四川日报· 2025-08-19 00:21
规上工业表现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速比全国快0.9个百分点 [1][3] - 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超八成 [1][3] -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8%,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持续放量 [1][3]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0% [1][3] - 智能手表产量同比增长109.3%,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13.2% [1][3] - 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50.5%,绿色低碳产品快速增长 [1][3] 固定资产投资 -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0%,增速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 [1][7] - 六大优势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7%,占全部投资比重32.0% [8] - 食品轻纺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7% [8] - 能源化工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5% [8] - 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5% [8]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8%,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 [8] - 清洁能源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3% [1][8]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0%,连续13个月两位数增长 [9] 消费品市场 -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13.2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比全国快0.8个百分点 [1][6] - 7月限额以上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饮收入同比增长34.7%,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9.3% [1][6] - 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03.0%,增速较6月加快92.5个百分点 [6] - 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8%,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25.5% [6] 产业转型与动能 -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含新量、含智量、含绿量提升 [4] - 一汽解放四川分公司前7月累计生产整车1.3万辆,同比增长96%,其中新能源重卡近6000辆 [3] - 投资结构向新向绿转变,高技术制造业和清洁能源产业成为亮点 [8][9]
1227只野生大熊猫的安逸家园
四川日报· 2025-08-18 23:09
生态修复与保护成效 - 累计完成33万余亩栖息地修复并实施2万余亩生态廊道建设 显著改善野生动物活动通道 [2][3] - 布设红外相机4600余台 年均巡护8.5万人次及10万余公里 形成"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体系 [2][4] - 大熊猫野外监测年遇见数从178只上升至185只 近5年4次记录到"母带仔"画面证明栖息地适宜性 [3][4]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 1227只野生大熊猫与1.1万余种珍稀物种共享优化家园 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且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向好 [2][4] - 通过人工疏伐和廊道修复 大相岭与邛崃山系大熊猫种群空间距离持续靠近 红外相机连续三年捕获密集活动影像 [3] 跨区域协同管理机制 - 川陕甘三省通过协同立法建立协作机制 开展联合巡护与调查 消除毗邻区域巡护盲点 [5] - 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四川片区化解331处权属争议(1351.31平方公里) 争议面积化解率达81% [6] 社区协同发展模式 - 龙苍沟镇发展"熊猫文旅"支柱产业 投资10亿元建设综合体 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且旅游收入达2.1亿元 [8] - 平武县发展生态养蜂产业 户均年增收约8000元 同时建设中草药传粉协同系统 [8] - 建成8个重点入口社区并提供3000余个公益岗位 生态体验年接待量突破440万人次 [9] 产业转型与生态经济 - 建设19个生态种植和林下养殖友好型产业基地 推动农旅融合与绿色加工业发展 [9] - 龙苍沟镇提档升级70家民宿成立"熊猫民宿联盟" 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 [8]
炒菜机器人能完全替代厨师吗?
四川日报· 2025-08-18 22:52
核心观点 - 炒菜机器人正推动餐饮行业后厨变革 通过自动化炒菜实现降本增效 同时保证菜品口味稳定 但行业发展仍面临技术瓶颈和市场接受度挑战 [4][5][8][11] 市场应用现状 - 成都多家餐馆已投入使用炒菜机器人 包括秋金川味小炒 冒椒火辣 朱光玉火锅以及东北菜馆 湘菜馆和粤菜馆 [7] - 顾客反馈显示机器人炒制菜品口味与传统厨师炒制无明显差异 多位顾客表示"没吃出来是机器人炒的"和"味道确实可以" [6] - 炒菜机器人操作简便 公司提前编制程序下发至门店 工作人员只需点选菜名即可自动炒制 每道菜出品时间1到2分钟 [7] 成本效益分析 - 炒菜机器人售价在1.5万元至3万元之间 相当于一个厨师3个月工资 能解决厨房2至3年生产问题 [4][10] - 使用炒菜机器人后 每月灶上成本节约70% 门店整体成本节约30% [4][10] - 传统厨房需4个火眼灶配4名厨师(月薪约1万元/人) 现只需4台机器和1名操作人员(月薪4000元) [10] 行业痛点解决 - 炒菜机器人精准击中餐饮行业两大痛点:菜品出品稳定性难以保障和整体利润率偏低(中餐利润率仅剩几个点) [8] - 消费者对中式正餐可接受价格维持在人均30-60元区间 客单价中位数下移但口味品质要求未降低 [8] - 机器人功率达2.5千瓦 温度最高300摄氏度 单锅现炒保证菜品锅气 [7] 市场发展规模 - 行业预估炒菜机器人拥有万亿级市场规模 但目前中国智能炒菜机市场刚刚破百亿元 [11] - 四川熊喵大师科技有限公司自2019年进入赛道 经过5次迭代升级 截至7月出货量已超500台 8月还欠客户100多台货 [8][10] - 公司与锅圈食品达成战略合作 其旗下锅圈小炒项目计划3年开万家店 预计带来约6万台炒菜机器人购买量 [10] 技术挑战 - 炒菜机器人严重依赖标准食材处理 以鲜切肉片为例 厚度差异会导致炒制后口感不一 [11] - 下一步需与食材供应链体系深度绑定 商用厨房环境下机器的耐磨性和实际应用是关键 [4][11]
主要指标总体平稳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四川日报· 2025-08-18 22:47
工业经济表现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速比全国快0.9个百分点 [1] - 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持续稳定在八成以上 [1] -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8%,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持续放量 [1]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0% [1] - 智能手表产量同比增长109.3%,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13.2% [1] - 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50.5%,绿色低碳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1] 消费品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13.2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比全国快0.8个百分点 [1] - 7月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03.0%,增速较6月加快92.5个百分点 [1] - 7月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8%,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25.5% [1] - 7月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饮收入、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4.7%、29.3% [1] 固定资产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0%,增速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 [1] - 六大优势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7%,占全部投资比重32.0%,高于去年同期2.5个百分点 [1] - 食品轻纺产业、能源化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3.7%、18.5%、18.5% [1]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8%,高于制造业投资1.1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 [1] - 清洁能源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3% [1]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0%,连续13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4个百分点 [1]
攀钢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绿色转型
四川日报· 2025-08-18 22:43
环保治理与绿色发展 - 公司累计投入上百亿资金用于环保治理、超低排放改造及矿山复绿[2] - 公司创新性引入"环保管家",攻克钒钛磁铁矿高硫烧结烟气脱硫难题[2] - 公司投入70多亿元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成为国内首批"废水零排放"钢铁企业之一[2] - 公司连续8年在矿山渣场区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推动生态恢复[2] 矿山生态修复 - 公司完成13949亩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打造干热河谷矿山生态修复范例[2][3] - 公司关停石灰石矿采场,投入4771万元完成1941.35亩生态复绿任务[2] - 马家田尾矿库完成闭库及150余万平方米生态修复,转型为城市绿肺[3] 节能减排与降碳 - "十四五"以来公司累计投入36亿元,实现降碳总量110余万吨[3] - 公司高炉球团矿配比提升至55%,年减少烧结矿用量240万吨[3] - 公司综合发电效率由22%跃升至40%,自发电比例提升11%[3] - 公司建成西南地区首座氢冶金实验室,为零碳冶炼储备核心技术[3] 行业地位与创新 - 公司是全球唯一实现钒钛磁铁矿中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2] - 公司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EPD平台率先发布4份钒钛磁铁矿冶炼产品环境声明[3] - 公司牵头制定钒钛产品碳足迹标准,引领行业绿色发展[3]
串起绿地、碧水、金沙也串起生态蝶变、文旅升级、民生幸福 一条城市绿道里的共赢逻辑
四川日报· 2025-08-18 06:32
银江湖公园的银江沙滩成为当地亲子游热门打卡地。攀枝花观察 湛璐霜 摄 用好一湾碧水 打造最美"城市阳台" 晨雾还未散,53岁的银江湖公园安全员李惠忠已从绿道起点出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以前哪里有这么多植 被哦。现在不仅树多了,鱼群、飞鸟也多了。"他望着湖水感慨。 攀枝花地处攀西大裂谷,城市依金沙江而建,"邻水不能亲水"一度是攀枝花市民的遗憾。2024年12月,随着 银江水电站的闸门缓缓落下,金沙江攀枝花城区段的水位缓慢上升,总库容近6000万立方米的银江湖悄然呈现。 如何利用好这一湾碧水?攀枝花启动银江湖公园滨江生态休闲廊道建设,并依托这条城市绿道开启了一场生 态修复实践。 8月12日,晨曦微露,攀枝花市东区瓜子坪街道佳运社区金泉苑小区的61岁居民刘忠禹,已经来到银江湖边, 沿着绿道散步。 刘忠禹还记得第一次在小区里看到施工队捧着图纸比比划划的情景。听他们说要改造小区外的乱草堆,他不 以为意,觉得"能有多大变化嘛"。没过多久,推土机的轰鸣在小区外的边坡上响起,湖岸焕然一新。如今,这条 绿道已经成为他每天散步、舒展的好去处。 金泉苑小区周边的变化,是攀枝花依托银江湖公园滨江生态休闲廊道建设启动的配套设施改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