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成渝中线高铁
icon
搜索文档
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进度条再度刷新 前8月完成投资3323.61亿元 320个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75.29%,超时序进度8.62个百分点
四川日报· 2025-09-28 00:33
9月25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前8月,320个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3323.61亿元,投资完成率75.29%,超时序进度8.62个百分点。 现代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933.64亿元,投资完成率67.88%。如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首座牵引变 电所封顶,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开通运营,重庆巫溪至开州高速公路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成都天府站 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站台及上下主体结构完工。 现代产业、科技创新和生态屏障项目完成投资1266.61亿元,投资完成率90%。如两江龙兴智能制 造基地一期二标段完工,重庆高新区安意法半导体8英寸碳化硅外延、芯片项目投产,四川永盈新材料 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一期工程试生产,资阳市临空智谷科创园项目部分 投产。 文旅、开放和公共服务项目完成投资123.36亿元,投资完成率77.88%。如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 服务区三江公铁联运枢纽至雷神店互通连接道建设完工,成都蒲江铁路物流港核心区一期建设项目完成 鹤栖路蒲江河大桥桥梁主体工程建设。(记者 史晓露) ●现代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933.64亿元,投资完成率67.88% ●现代产业、科技 ...
成渝中线高铁缙云山隧道贯通
人民日报· 2025-09-27 21:54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图为当日拍摄的成渝中线高铁缙云山隧道建设现场。 新华社记者 唐 奕摄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8日 01 版) 9月27日,成渝中线高铁缙云山隧道顺利贯通,为全线按期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缙云山隧道位于重庆 市沙坪坝区和北碚区,隧道全长5712米,为单洞双线隧道。 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渝中线高铁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 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交通纽带。 ...
成渝中线高铁缙云山隧道贯通 两地旅行时间再缩短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7 02:35
记者从长江沿岸铁路集团重庆有限公司获悉,9月27日,随着最后一次掘进,成渝中线高铁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缙云山隧道顺利贯通,为全线按期通车奠定 了坚实基础。 缙云山隧道全长5712米,由中铁二院设计,中铁十二局承建,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有着开挖断面大、埋设浅的特点,工程地质主要为泥岩夹砂岩,部分地 层含石膏、软黏性土和粉质黏土等不良地质,其中,Ⅳ、Ⅴ级围岩占比达89.69%,隧道下穿煤炭采空区、瓦斯地层和岩溶地质,以及319国道、重庆绕城高 速及燃气管道,地质条件复杂,安全风险高。施工过程中,施工者建立了以"隧道应急管控+安全协同管理""衬砌浇筑监测+智能检测分析""人机交互+专业协 同"三大创新亮点为代表的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格局,单洞月度掘进超110米,掘进效率较以往提升22.3%,有力提升了隧道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重庆枢纽重庆北站起,向西经重庆市渝北区、沙坪坝区、璧山区、铜梁区、大足区,四 川省资阳市、成都市,引入成都枢纽成都站,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通车后,将与已建成运营的西安至成都高铁、郑州至重庆高铁,以 及在建的西宁至成 ...
城记 | 同济大学教授陈小鸿:“第二高铁”建设背后的“三把标尺”考量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5 13:16
交通基建规划新方向 - 交通基建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阶段 高铁网络整体框架基本成形 重点转向加密网络覆盖和提升服务质量[4][5] -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 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 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 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4] 第二高铁建设特点 - 第二高铁并非简单平行线 而是补密度、补点位、增服务的加能线 旨在让高速交通红利惠及更多中小城市[5] - 京沪第二高铁接入山东沿海和苏北地区 成渝中线高铁将通达时间缩短到50分钟 广深第二高铁串联两大机场并解决东莞中心城区无高铁站问题 沪杭高铁二线强化嘉兴枢纽地位并覆盖更多区县[6] - 通过梯次配置实现差异化服务 借鉴东京都市圈分层服务体系 包括新干线、JR线、通勤专列和磁浮新干线等多种轨道形态[6] 跨区域交通实践案例 - 上海探索多元轨道形态立体结合 跨城地铁11号线与苏州地铁11号线无缝对接 采用大站快车模式匹配潮汐通勤需求[7] - 加快5条市域铁路建设包括机场联络线和嘉闵线 强化郊区与主城区联系 沪苏嘉城际铁路打通跨省界互联互通最后一公里[7] 交通规划三把标尺 - 国土尺度决定高铁速度选择 我国幅员辽阔需更高速度高铁 城市群区域内200-300千米/小时速度足够构建当日往返跨城朋友圈[8] - 经济密度决定供给方式选择 我国呈现集群化分布特征 更适配网络化高铁 需加密站点和线路密度[9] - 需求强度决定配置优先级 国家要求双向客流密度达2500万人次/年以上才可采用时速350公里标准 避免资源浪费[9] 磁悬浮技术应用 - 磁悬浮核心技术具备可实施性 安全性比轮轨高铁更好 但需考虑经济可行性[10] - 上海临港到主城70公里距离 磁悬浮15分钟可达 技术优势明显 可通过高频次通勤大客流平衡建设成本[11] - 未来10-15年磁悬浮项目有望从蓝图走向实际建设 系统技术不断完善[11]
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举行成果发布会 《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取得六个新的重大成就
四川日报· 2025-08-27 00:18
重要经济中心建设 - 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超过8.7万亿元 占全国比重提升0.2个百分点 [2][7] - 两省市GDP今年有望迈上10万亿元新台阶 [2][7] - 汽车产业 电子信息等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逐步构建 [7] - 成渝中线高铁全面进入桥梁架设 隧道贯通的攻坚期 [7] -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统筹调度算力超过2万P [7]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西部(重庆)科学城 西部(成都)科学城实现联动联建 [8] - 成渝中线科创走廊等共建重大项目积极推进 [8] - 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成为全国首个跨区域共建科创平台 [8] - 共同实施重点研发项目257个 [2][8] - 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4万台(套) [2][8] - 共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基地超100家 [8] - 合作举办两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 [8] 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 川渝集聚各类金融机构超3000家 [2][8] - 境内上市公司超250家 [2][8] - 2024年两省市金融业增加值合计超6100亿元 [8] - 两省市贷款余额达17.8万亿元 较十四五初增长57% [8] - 2024年为川渝共建项目授信超过1万亿元 [8] 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 - 197项改革集中联动措施深入实施 [9] - 市场一体化17项首创性差别化改革在全国复制推广 [9] - 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超3.6万列 位居全国第一 [9] - 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成综合保税区11个 [9] - 两省市进出口总额超1.7万亿元 [9]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 川渝地区每年互访游客超1亿人次 [9] - 2024年两省市接待游客超过15亿人次 [9] - 联合开发旅游精品线路71条 [9] - 成功打造渝进蓉出 蓉进渝出入境游平台 [9] - 深化共享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9] - 共同拓展港澳 东南亚等入境旅游市场 [9]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 - 联合推出355项川渝通办服务事项 [9] - 日均办理和查询量超过2万件次 [9] - 聚焦教育 养老 社保等重点领域 [9] - 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持续筑牢 [9]
超大特大城市,正在拼命建“第二高铁”
搜狐财经· 2025-08-21 07:51
高铁建设新趋势 - 超大城市间第二高铁建设加速推进 广深第二高铁启动规划研究并计划南延至香港[1] 京沪第二高铁和成渝中线高铁已全线动工[2] 沪杭第二高铁预计年底开工[2] - 现有高铁网络运力饱和 京沪高铁作为全球客流密度最大线路最快4分钟一班车仍供不应求[7][10] 广深间仅有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铁[10] - 新技术标准提升 成渝中线高铁将实现时速400公里运营[10] 高铁技术从200公里向350-400公里时速升级[10] 线路规划特征 - 第二高铁采用"绕弯"设计覆盖更多地区 京沪第二高铁覆盖山东东部德州/滨州/东营/潍坊/日照/临沂等市[14] 广深第二高铁连接广州白云机场与深圳机场并延伸至香港[14][16] - 强化区域枢纽地位 沪乍杭高铁强化嘉兴铁路枢纽地位并覆盖平湖/临平等县域[18] 成渝中线高铁改变川渝中部交通格局[18] - 填补高铁服务空白 第二高铁旨在覆盖首轮建设未惠及地区[14] 成渝中线途经西部科学城/铜梁/大足/安岳/乐至/简州新城等节点[20]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高铁网络已趋成熟 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全球70%以上[20] 覆盖全国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20] "八纵八横"高铁网已完成81.5%[20] - 盈利线路极为有限 全国仅京沪/京津/沪杭/沪宁/宁杭/广深港等少数线路实现持续盈利[23] - 政策导向趋严 2021年起严格控制平行线路建设[23] 新建350公里时速线路需满足年双向客流2500万人次以上标准[23] 未来建设方向 - 聚焦经济效益与人口密度 未来高铁建设将重点考虑客流密度与债务压力[22][23] 武广/沪杭等4条高铁已于2023年启动票价调整[23] - 优先保障超大城市互联 新增线路将集中于超大特大城市间或战略要地[23] 广深第二高铁直接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14][16] - 建设模式转型 行业从大规模建设转向运营维护阶段[23] 12个省将于2024年底实现"市市通高铁"[20]
成渝中线高铁首座“四电”工程房屋封顶
中国新闻网· 2025-08-04 00:57
成渝中线高铁建设进展 - 首座"四电"工程房屋顺利封顶 标志着该线路"四电"工程进入攻坚阶段 [1] 项目战略定位 - 属于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重要组成部分 [1] - 正线全长292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1] - 连接重庆和四川多地 建成后将串联多条高铁线路 [1] 项目预期效益 - 完善成渝地区铁路网络布局 [1] - 显著压缩重庆与成都之间的旅行时间 [1] - 提升沿线群众出行便利性 [1]
成渝中线高铁新进展!将实现时速400公里运营
线路规划与建设 - 成渝中线高铁开通后将以时速400公里运营 实现成渝间50分钟通达 [1] - 线路全长292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预留400公里时速条件 [2] - 全线设8个车站 包括重庆北站 重庆科学城站 铜梁站 大足石刻站 安岳站 乐至站 简州站 成都站 [3] - 预计2027年建成 将与多条高铁线路连通 完善成渝地区路网结构 [3] 技术支撑与创新 - CR450高速动车组有望支撑400公里时速运营 试验运行时速达450公里 商业运营时速400公里 [4] - CR450动车组样车运营速度 运行能耗 车内噪声 制动距离等指标国际领先 [4] - CR450动车组已完成样车下线 型式试验 互联互通调试 正在开展考核试验和性能验证 [4] 战略意义 - 成渝中线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建成后将推动成渝地区路网结构更加完善 压缩两地旅行时间 便利沿线群众出行 [3] - 对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3]
成都重庆50分钟,成渝中线高铁将刷新世界速度
中国新闻网· 2025-07-24 08:32
高铁技术突破 - 成渝中线高铁将实现400公里时速商业运营,成为中国首条预留400公里时速条件的高速铁路[1] - CR450动车组将应用于成渝中线高铁,实现时速400公里运营[1] - 该线路开通后成渝间通达时间缩短至50分钟[1] 区域经济影响 - 成渝双城间现有高铁班次密度达每9分钟1列,日人员流动量超100万人次[3] - 时速400公里将显著提升区域经济活跃度,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4] - 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达87193亿元,占西部地区30.3%,全国占比从2020年6.3%提升至6.5%[4] 国家战略布局 - 2020年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累计投入超11万亿元,共建重大项目超800个[4] - 成渝地区被定位为国家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之一[4] - 高铁网络建设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确保极端情况下资源快速调动[5] 产业发展机遇 - 时速提升将优化产业链布局,增强科技创新协同,扩大高端服务业辐射范围[4] - 高铁网络促使城市间形成发展共同体,提升区域资源配置效率[6][7] - 成渝地区作为国家战略腹地,具备发展最快高铁的多重独特优势[5]
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最大跨度连续梁合龙
中国新闻网· 2025-07-08 21:31
项目进展 - 成渝中线高铁土桥枢纽互通双线特大桥连续梁顺利合龙,标志着重庆段最大跨度连续梁完成,为全线通车奠定基础 [1] - 该桥全长3271.6米,上跨重庆三环及铜安高速,设有92个桥墩、2个桥台,合龙连续梁全长242米 [1] 技术创新 - 项目应用6米智能悬臂造桥机,相比4米机型单次浇筑节段更长,安装拆除更便捷,结构更安全稳定,综合工效提升 [3] 线路规划 - 成渝中线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3] - 线路连接重庆北站至成都站,途经重庆5区及四川2市 [3] 网络效应 - 建成后将与西成高铁、郑渝高铁等7条既有及在建线路连通,完善成渝地区路网结构 [3] - 项目将显著压缩成渝两地旅行时间,便利沿线民众出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