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icon
搜索文档
年产超1500万辆 重庆剑指全球智联电动车之都
产业规划目标 - 重庆市计划到2027年建成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 聚焦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 [1][2] - 电动车年产量目标超过1500万辆 其中电动摩托车占比超过80% 单车价值显著提升 [2] - 出口占比大幅增长 核心零部件包括中控、电机、锂电池等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2] 产业基础现状 - 2024年全市电动车产量达300万辆 本地配套率超过60% 涵盖电机、电控、车架等关键部件 [1] - 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体系 雅迪、爱玛、台铃等龙头企业集聚 宗申、隆鑫等传统企业加速电动化转型 [1] 能力建设部署 - 支持整车企业提升智联化水平 采用北斗、移动通信、智能计算等自主信息技术 [3] - 推动数字化装备和信息系统集成应用 加快智能化改造升级 [3] - 建设全球运营中心 重点布局海外市场的销售、物流及售后服务网络 [3] 产业生态构建 - 建设智联电动车产业大脑 1个产业合作平台 1个国家级及3个市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2][4] - 建成车辆全生命周期数据服务系统 支持全隐患整治和智联化转型 [2][4] - 引进全球发展联盟等专业机构 协同配套企业推动基地建设 [4] 区域协同发展 - 重点支持渝西地区做强智联电动车智造基地 [3] - 支持两江新区构建产业服务体系 推动区域协同形成发展合力 [3] 标准与创新体系 - 建立智联电动车联盟标准体系和重庆地方标准体系 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4] - 支持申报市级/国家级中试创新平台 带动技术转化、产品设计及智能制造全链条提升 [4] 城市应用推广 - 修订电动自行车登记规定 符合国家安全技术规范 [5] - 开发共享智联电动车产品 满足市民出行及外卖行业需求 [5] - 建设综合智管应用平台 依托数据服务系统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 [5]
“金鱼之乡”闽侯“游”出产业生态链
"这条是奶牛兰寿,花纹黑白相间;这条是五花福寿,色彩斑斓、游姿优美;这条是红白兰寿,是一个 标准的蛋形,十分圆润……"8月24日,在潘氏观赏鱼养殖场,负责人潘国诚介绍起水缸内的一尾尾形态 各异的金鱼,颇为自豪。 金鱼业界广为流传"世界金鱼看中国,中国金鱼看福州,福州金鱼看闽侯"之说。闽侯县有"中国金鱼之 乡"的称号,全县有43家金鱼养殖场,养殖面积达1250余亩,2024年产各类金鱼近1500万尾,年产值近4 亿元,20%的精品鱼出口到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地。 始创于1980年的潘氏观赏鱼养殖场位于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关中村,是专业从事高端观赏鱼养殖、销售 和科研为一体的养殖基地,也是闽侯县金鱼产业中的龙头。养殖场有2000多口金鱼养殖池,年产高端金 鱼近百万尾,俏销海内外。 记者在养殖场内看到,一口口金鱼养殖池在阳光下波光粼粼,一尾尾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金鱼正在欢 快地游弋,其中兰寿金鱼最受瞩目。 "兰寿的特征是饱满圆润,尾巴短小,头颅非常可爱。"据潘国诚介绍,兰寿金鱼被誉为"金鱼之王",而 奶牛兰寿是养殖场花费近10年时间、经过几十次杂交才培育出来的品种。 近几年,闽侯金鱼在国内外各类赛事上屡屡斩获大奖,其 ...
科技赋能浆果“蓝”——辽宁持续推动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规模与地位 - 辽宁省蓝莓种植面积达20.5万亩 产量11万吨 均居全国前列 产值突破80亿元[1] - 蓝莓产业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带动前端种植面积年均增长15%[8] 科研与技术突破 - 搭建"研究所+高校+企业"协同创新网络 攻克采后修剪技术及花色苷提取与稳态化技术[2] - 自主研发蓝莓新品种包括"辽蓝513""辽蓝515""侠女""虞美蓝""启明星" 打破国外长期垄断[2] - 大连大学团队保存品种资源400余个 建立全国最大种质资源圃 自主研发新品种300余个 授权70项占全国总量70%以上[3] - 花色苷稳态化技术使花青素保留率从不足50%提升至80%以上 生物利用度提高8至10倍[7] 种植技术与推广 - 建立"示范基地+技术手册+现场指导"推广体系 科技服务小分队深入基层解决技术难题[4] - 设施农业技术实现反季节增值 "美植袋"半基质栽培配合水肥一体化使亩产达750公斤[6] - 绿色防控技术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综合防治手段 有效遏制病虫害扩散[6] - 预冷及新型保鲜技术延长蓝莓保鲜期至35天 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6] 经济效益与模式创新 - 种植户案例显示单棵蓝莓利润过百元 六分地大棚总利润接近10万元 投资一年回本[5] - "龙头企业+科研所+农户"模式建成500栋智能大棚 鲜果年产量超400吨[7] - 稳态化技术使加工企业利润率提升15%至30% 产品附加值提升3至5倍[7][8] - 发展"蓝莓+旅游"休闲农业 开发果酱果酒等加工品 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7] 未来发展规划 - 强化种源自主培育适应性强的优质品种 扩大自主品种推广面积[8] - 推进"数字蓝莓园"建设 实现环境调控水肥管理采收加工全流程数字化[8] - 重点开发功能性食品美妆原料等高端产品 提升加工产值[8]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福建教育改革与教育公平跑出加速度
教育规模与核心指标 - 福建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42万所 在校学生总数921.12万人 [1] - 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和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均保持在99%以上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以上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3.9% [1] 教育资源投入与规划 - 教育支出是福建省财政第一大支出 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保持在20%以上 [2] - 制定出台《福建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 全面部署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2] 基础教育建设成果 - 新建改扩建或提升公办幼儿园804所 新增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位35.14万个 [3] - 改造中小学教室照明条件7.11万间 组织1110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3] - 学前教育普惠率从2020年92.18%提高到94.97% 16个县区成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乡村小规模学校100%达到省定标准 随迁子女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比例从2020年92.76%提高到95.38% [3] - 8个县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优质普通高中定向招生指标比例不低于70% [3] 教育保障体系 - 省级及以上财政每年下达资助资金约27亿元 年均资助学生约100万人次 [3] - 实现20万人口以上县域特教学校布点全覆盖 建成9所专门学校 [3] 高等教育专业优化 - 累计调整优化本专科专业点1589个(占总数44.46%) 新增专业点888个 撤销或停招专业点701个 [4] - 全省高校现有本专科专业点3574个 其中理工农医类占比达58.98% [4] 高等教育布局升级 - 福建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 新设福建福耀科技大学等院校 [4] -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6所职业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 [4] - 布局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11个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7个 [4] 研究生教育发展 - 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从2020年8个增加到11个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从13个增加到20个 [5] - 实现研究生培养各设区市全覆盖 高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占全省总数85%以上 [5] 教师队伍建设 - 评选表彰省级以上各类优秀教师1189人 现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近1200人次 [6] - 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公办普通高校人员控制总量管理改革 [6] 教育国际化发展 - 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56个 海丝学院等职教品牌受一带一路国家欢迎 [6] - 具备对台招生资格高校达39所 搭建全学段两岸教育交流平台 [6] 数字化教育建设 - 实现中小学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 推进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数字资源衔接互通 [7] - 教育入学一件事改革实现学生入学一网通办 减跑动减环节均达到100% [7]
河南2026年年底前实现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全覆盖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记者从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为充分发挥乡村规划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引 领作用,该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乡村地区规划编制和增减挂钩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 知》),进一步完善乡村规划配套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提升乡村规划编制实施管理质效,争取2026年 年底前实现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全覆盖。 根据河南省乡村特点和现阶段发展规律,省自然资源厅将村庄规划按组织形式和编制深度分为"实用 性"村庄规划、"通则式"村庄规划和"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随着相关导则接续印发,河南省在全 国率先建立多样化、差异化的村庄规划编制技术体系。 《通知》要求各地在编制乡村规划时,将本辖区不少于10%的村庄用地规划为乡村产业用地,充分保障 产业用地需求;预留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保障暂时无法确定位置的乡村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合理安排"留 白"建设用地为乡村未来发展留足弹性空间;将暂时难以确定选址的能源、水利、交通等建设项目纳入 乡村规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作为用地报批的依据。通过在编制乡村规划过程中打好用地保障"组 合拳",保障各类乡村建设项目有序落地。 村庄建设边界划定后,部分县(市、区)由于基础规模较小,乡村项目建 ...
内蒙古成立肿瘤专科联盟 共建北疆肿瘤防治新格局
联盟成立背景与目标 - 内蒙古自治区肿瘤专科联盟于8月28日在呼和浩特正式成立 标志着区域肿瘤防治进入新发展阶段 [1] - 联盟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牵头组建 旨在优化分级诊疗服务并实现"大病不出省"目标 [1] - 通过联盟机制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 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并提升健康获得感 [1] 联盟运作机制与措施 - 依托牵头医院优势资源 通过定期派驻专家、远程会诊和标准化培训方式快速提升成员单位诊疗水平 [1] - 建立双向转诊程序和肿瘤疾病转诊指导目录 畅通慢性期及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 [1] - 建立肿瘤专科医师进修与规范化培训制度 开展远程讲课、教学查房及病例讨论等学术活动 [2] 联盟发展规划与协作领域 - 在肿瘤规范化诊疗、筛查早诊、人才培养及科研协作领域形成长效机制 [1] - 通过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学术研讨 开展肿瘤介入新技术推广临床研究及规范化培训 [2] - 以肿瘤专科协作为纽带 建立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打造资源共享的区域医疗协作典范 [1][2]
广东出台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新机制
《意见》为降低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争议风险,明确碳排放配额属于合法质押标的,在省级交易平台完 成登记后,就产生法律效力。为堵住质押漏洞,《意见》明确"人民银行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 省级交易平台"双登记模式,通过交易平台实时冻结功能防止资产转移风险。《意见》还明确要加强司 法服务与保障,依法最大限度维护碳排放配额质押合同效力,从严认定合同无效情形,规定了"诉前协 商优先,司法诉讼托底"的维权机制,协商不成的,法院将依法支持当事人通过诉讼实现权利。 《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碳减排支持范围的项目"敢贷""多贷"。针对债务人违约处置,《意见》创 新设置交易平台竞价、价款代收代付机制,保障金融机构作为质权人的优先受偿权,给质权人吃下"定 心丸"。在资金支持方面,鼓励金融机构积极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符合条件的绿色贷款提供低成本 资金支持,并对绿色金融发展方面表现突出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确保"好钢用在 减碳刀刃上"。 此外,《意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场景,通过开发年度预分配配额担保融资、碳汇未来 收益权质押、碳排放配额担保债券及碳资产证券化产品,满足企业多层次融资需求。(马卓尔 王骁) ...
山西朔州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达到107家
地理标志产品获批情况 - 山西省朔州市新增右玉羊肉、右玉燕麦米、右卫土豆、应县胡萝卜、应县青椒、红山荞麦6个产品成功由农产品地理标志转化为地理标志产品 [1] - 此次获批是继2024年以来怀仁陶瓷、怀仁绿豆地理标志产品和右玉沙棘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获批后的又一重要成果 [1] - 朔州市地理标志产品及商标总数因此增至15个,专用标志使用企业达到107家 [1] 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朔州市将大力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开展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和商标富农工作,并实施地理标志专业服务提升计划 [1] - 行业将进一步健全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推动"朔品出朔"和"朔品出境" [1] - 行业将有效加强地理标志专用权保护,强化品牌保护意识,支持品牌建设,并持续开展地理标志执法专项行动以保护市场信誉和企业合法权益 [1] 战略意义与影响 - 此次成果标志着朔州市在以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1] - 该进展为朔州市的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注入了新动能 [1]
客流量破千万!四川首条跨市域地铁最新“成绩单”出炉
客运量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人气"与"活力"。资阳线沿线站点分布在商圈广场、文旅地标、交通枢纽等 位置,持续激发消费潜力、提升文旅引力、增强出行活力。特别是在资阳方特开业之际,资阳临空站同 步优化服务、提升运力,以"下地铁、坐公交、到方特"的无缝衔接,实现单日客流屡破纪录,助力资阳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 面对持续增长的客流,资阳线打出"组合拳",通过优化运力匹配、做好应急准备等举措,保障客运组织 平稳有序。此外,资阳线提供的"银发买菜团"通道、车站纳凉区、齐全的母婴设施等暖心服务,也成为 其成功"圈粉"的重要密码。 千万客流,也是新起点。轨道交通资阳线正加速汇聚两地资源,为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 轨交动能。(记者邓雅薪资阳融媒) 8月25日,记者从成都成资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获悉,四川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轨道交通资阳线 客流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截至8月24日,该线路历史累计客运量达1002.61万人次,成为成都都市圈互 联互通的重要支撑。 自去年9月开通以来,资阳线已深度融入成都和资阳两地市民的日常生活,日均客运量超3万人次,真正 实现了成都都市圈"1小时生活圈"。 ...
截至7月底,全国已有6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行业绿色转型加速 - 河钢集团签下万吨级氢冶金绿钢出口欧盟订单 实现每吨钢碳减排50%的工业化突破 符合欧盟碳足迹认证标准[1] - 全国碳市场扩围将钢铁行业正式纳入 推动钢铁企业参与碳交易 行业加速低碳化进程[1] - 截至7月底全国已有6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累计投入改造资金超3000亿元 计划年底覆盖80%产能[3] 企业技术突破与产能建设 - 酒钢集团启动2400兆瓦智慧电网及新能源项目 预计年底实现新能源年发电量64亿千瓦时 绿电占比达31.2% 年减标煤210万吨 二氧化碳585万吨[2] - 宝钢股份湛江钢铁首发BeyondECO-30%厚板产品 碳足迹降低30%以上 将建成国内首个氢基竖炉+电炉短流程生产线 具备年产180万吨零碳板材能力[2] - 河北省公布全国首个绿色低碳钢材地方标准 开展2025年度"河北绿钢"评价计划覆盖11家企业[2] 绿钢产业化进展与挑战 - 当前全球钢铁业碳排放占总量7% 中国占比超60% 欧盟碳关税2026年落地将使中国出口钢材成本增加50-100欧元/吨[3] - 7月下旬重点钢企钢材库存量1478万吨 环比下降5.6% 同比下降7.9% 行业通过兼并重组和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4] - 绿钢生产技术成本较传统高炉增加200-300元/吨 存在工程稳定性瓶颈 内陆钢厂绿氢获取困难 标准体系尚未完善[5][6] 氢冶金技术发展路径 - 全国认证绿钢占粗钢产量不足1% 但河钢60万吨级氢冶金工厂与宝武氢基竖炉项目已实现连续生产突破[7] - 2025-2030年氢冶金领域将实现重要突破 需建立全国统一绿钢碳核算体系 关注绿氢输送管网和核能制氢基地建设[7] - 氢气直接还原技术与氢能-焦化耦合成为降本增效核心路径 电弧炉短流程模式可能挤压氢冶金发展空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