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

搜索文档
暑期文旅消费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消费日报网· 2025-08-14 03:26
在西安街头,灯火璀璨,"华灯初亮,梦回大唐"的声音不绝于耳,游客们一睹"大唐盛世"的风采……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沈涵表示,亲子家庭客群对文旅经济贡献量较大,亲子游订单占暑期总订单比例 持续上涨,亲子消费还能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有利于释放暑期文旅活力。 近期,暑期旅游市场热力十足。为吸引游客,全国多地景区推出学生优惠政策。安徽黄山风景区、青海 茶卡盐湖景区、江苏窑湾古镇等景区推出凭借高考准考证可免费游玩的优惠政策,此外还有多个景区对 持有学生证的学生给予半价优惠。 平台数据显示,与历年同期相比,2025年暑期民宿订单保持增长,出行高峰预计出现在八月上旬。 "年轻人旅游更喜欢'沉浸式体验+社交表达',如特色服饰旅拍、观看脱口秀、参与文化互动,并且习惯 把旅行经历放在社交平台分享,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交流。"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郭旸在接受记者采 访时介绍。 暑期旅游热度不断高涨,各地应如何抓住机遇,实现"长红"发展?沈涵建议,地方文旅可持续发展要立 足禀赋,避免同质化竞争,注重基建与服务双升级,通过短期借势吸引游客,展开长期留存工作,同时 注重区域协同与生态保护。(民 文) "高考结束后想着出来放松下,很多景区对学生 ...
海洋经济澎湃动能重构民生消费生态
消费日报网· 2025-08-14 03:26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1万亿元 [1] - 全球船舶订单占比达到64%,彰显行业实力 [1] - 海洋经济整体增速为5.8% [4] 海洋资源开发与投资 - 上半年新增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支撑起超5000亿元投资 [1] - 用海面积增长25.2% [4] 海洋渔业与“蓝色粮仓” - 上半年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 [1] - 海水养殖产量提升5.6% [1] - 智能化养殖技术得到应用,如浙江温州的“声波无网海洋牧场”和山东烟台的“金仓一号”网箱 [1] 海工装备与船舶制造 - 海工装备建造市场新接订单金额占国际市场份额64.6% [3] - 15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2-1”交付运营,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下水 [3] 海洋科技创新 - 仿生机器人与“蛟龙号”在南海冷泉区协同作业,“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建成 [2] - 青岛发布“海星大模型”应用于海洋药物研发 [2] - 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取得突破 [2] 港口物流与自动化 - 已建成23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29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 [3] - 5G无人驾驶集卡实现规模化应用 [3] - 唐山港新增东南亚航线,盐城港开辟中东航线 [3]
AI驱动宠物产业生态变革
消费日报网· 2025-08-14 03:26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上半年国内宠物消费达773.75亿元 同比增长8.84% [1] - 2024年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 犬猫总数超1.2亿只 [2] - 预计2028年宠物经济产业规模将达11500亿元 [2] - 中国大陆宠物店上半年平均单店营收流水约13.75万元 [1] 企业财务表现 - 中宠股份上半年营收24.32亿元(+24.32%) 归母净利润2.03亿元(+42.56%) [2] - 天元宠物一季度营收5.69亿元(+13.07%) 归母净利润0.17亿元(+18.97%) [2] - 依依股份一季度营收4.85亿元(+26.56%) 归母净利润0.54亿元(+27.96%) [2] 产业生态演变 - 行业从食品用品销售向医疗美容训练保险全链条延伸 [1] - 消费需求从基础温饱转向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3] - 衍生出宠物心理健康高端医疗等新需求 [3] 技术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 AI技术通过智能图像分析语义理解算法推动服务智能化升级 [3] - 金河生物推出AI养宠APP"艾宠易" 具备表情识别图片识别功能 [4] - 远望谷开发AI Agent智能硬件 涵盖智能喂食器猫砂盆等产品 [4] - 乖宝宠物部署OMS系统中台 构建全域订单库存管理体系 [5] - 中宠股份开展犬猫行为识别智能化研究 支撑食品研发数字化转型 [5] 政策与行业驱动因素 - 合肥佛山等地出台宠物经济专项发展政策 [3] - 消费观念迭代市场需求扩容与行业水平提升共同驱动增长 [3] - 数字化能力成为企业精细化运营和可持续增长关键 [6] 竞争格局与商业模式创新 - 行业竞争向技术深度数据壁垒延伸 [6] - 传统硬件转向"硬件+服务"模式 通过订阅服务实现商业闭环 [3] - 可能出现AI健康管理订阅服务线下体验店及产品定制平台等新模式 [6]
机器人重构消费体验
消费日报网· 2025-08-14 03:20
机器人主题餐厅与沉浸式消费体验 - 机器人主题餐厅"焰究所"于8月8日正式营业 提供人形机器人迎宾、脱口秀表演、乐队演出及垃圾回收等全流程服务 打造"舌尖+文化+科技"沉浸式用餐环境 [1][2][4] - 餐厅设有机器人消费产品体验区及文创产品 延伸科技文化消费场景 并通过美团等平台开放预约 [2][4] - 餐厅作为机器人应用场景示范平台 为产品提供实验和数据抓取机会 并推动商业化落地 [4] 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 - 4S店分为四层空间:智造臻选区(产品展示)、未来互动区(人机竞技)、智慧维保区(运维服务)、尊享共识区(产业对接) [5][7] - 面向企业端用户 提供医疗类、工业类、陪伴类等7类50余项产品 覆盖机器人全生命周期服务 [5][7] - 首创"场景体验—即时销售—服务交付"一体化模式 推动研发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 [7] 机器人产业生态与消费节活动 - 北京经开区集聚300余家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企业 形成"核心零部件+6类机器人"的百亿级产业链规模 [9] - 全球首个机器人消费节于8月2日至17日举办 覆盖线上线下及六大商圈 旨在释放机器人消费新势能 [1][8] - 产业服务模式从单一展示转向生态化体系 为全球机器人产业提供"亦庄方案" [7][9] 技术应用与互动体验 - 4S店展示机器人精密手术、足球表演、家务打理等能力 涵盖医疗、工业、家庭等场景 [5][7] - 互动体验包括脑机接口、机械臂操作、机器狗竞技及"灵巧手"抛球游戏等前沿技术 [7][10] - 仿生人形机器人"李白""苏轼"表演脱口秀 恐龙机器人、雕刻机器人提供用餐间隙互动 [1][3][5]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特色规范评价 让轻工证书真正成为就业促进证
消费日报网· 2025-08-14 03:13
核心观点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五年来在轻工行业职业能力评价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包括创新评价模式 完善体系 拓展职业范围 强化基础建设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2][3][4] 评价工作成效 - 五年累计开展职业能力评价近18万人次 形成"轻工特色"评价体系 [2] - 大中专院校参评比例超过60% 实现职教融合 [2] - 通过技能大赛直接评价发证近4000人次 形成赛评结合良性循环 [2] - 评价总站达40家 直属基地110家 分三批取消不合格资质单位25家 [3] - 培训督导员1040名 考评员4468名 坚持持证上岗和抽选回避制度 [3] - 自主评价职业从151个拓展到264个 覆盖智能制造 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 [3] - 专家库从600余人增加到5440人 为评价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3] 评价体系建设 - 承担国家职业标准制修订76项 自主制定评价规范30项 [4] - 召开标准规范制修订会议100余次 研发试题1000余套 [4] - 建立评价档案室 共建档案5000册 存档21万份 实现全程可追溯 [4] - 推行"一试双证" 采用笔试 实操 业绩评审等多种评价方式 [3] 重点工作方向 - 深入开展144个传统特有工种评价 累计鉴定特有职业50余万人 [5] - 2024年评价在校生3万人 占比60% 2025年上半年达2.5万人 占比80% [6] -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等4家院校基地年评价量均超千人 [6] - 2024年评价高技能人才5000余人 占比10% 集中在烘焙 酒业 陶瓷 珠宝等行业 [7] - 开展互联网营销师等数字化职业评价 培训新型数字人才2000余人 [8] 未来发展规划 - "十五五"期间拟申报创建新职业20个 申报国家职业标准50个 [9] - 建立标准专业队伍1000人 标准专家库500人 [9] - 开发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 [9] 表彰授牌情况 - 授予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等6家"千人卓越单位"称号 [10] - 授予中国酒业协会等6家"千人优秀单位"称号 [10] - 授予中国乐器协会等15家"千人奋进单位"称号 [10] - 授予义乌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3家"特色培训基地"称号 [10] - 授予俞嘉毅等30人"先进个人"称号 戎小龙等30人"优秀考评员"称号 干文华等30人"优秀督导员"称号 [10] - 授予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等13家"标准规范工作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10] - 为新批复的6家直属基地和2家培训基地授牌 [11]
吐鲁番中科智算数据中心项目盛大启幕 打造“东数西算”丝路新枢纽
消费日报网· 2025-08-13 04:45
项目战略定位 - 服务国家东数西算战略 构建辐射亚欧区域性算力枢纽 [8] - 依托清洁能源富集 东西枢纽贯通 政策机制灵活三大核心优势 [8] - 建设绿色化 集约化 高效化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标杆 [5] 技术合作与生态建设 - 与上海道客网络科技深化云原生操作系统与分布式计算技术融合 [13] - 与曙光数据联合部署浸没式液冷算力集群 [13] - 与上海泛超数字科技拓展工业元宇宙与智能制造数字化解决方案 [13] 绿色能源优势 - 依托当地丰富风电 光伏资源及风光储一体化模式 [10] - 实现全生命周期低碳运营 [10] - 绿电资源与智算产业天然互补 打造低能耗 低时延算力中心 [10] 产业发展影响 - 为新疆乃至全国数字经济提供强大引擎 [5] - 加速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落地 [16] - 成为数字丝绸之路的创新支点 [16]
倾听来自大山深处的声音,让通信服务没有壁垒
消费日报网· 2025-08-13 04:25
公司战略与领导力 - 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刘学锋多次带队深入县乡镇开展农村通信服务专项问题调研 践行"民有所呼 我必有应"承诺 [1][2] - 通过"总经理办实事"实践活动将村民意见清单转化为解决方案 建立问题快速响应机制 [1][4] - 州县两级总经理将持续以上率下推动调研成果落地 常态化推进惠民工作 [9] 农村网络建设进展 - 全面扫除资源覆盖盲点 采用800/900MHz低频共享与千兆普及双轨策略 形成资源建设绿色通道机制 [7] - 加速推进农村5G网络覆盖 行政村5G覆盖率达95% 整体网络覆盖率达85% [7] - 村村通建设计划稳步实施 通过互补重耕实现全面共享 [7] 服务体系建设 - 将乡镇支局服务延伸至村组 实现故障维修 业务办理 需求响应不出村 [6][7] - 针对老年人群体提供上门服务 解决手机维修 监控设备使用等具体问题 [4][6] - 农村服务力量已覆盖全州乡镇 形成用户信赖的服务触点 [7] 民生问题解决成效 - 重点解决手机无法上网 上网速度慢 无法接打电话等通讯民生问题 [7] - 二季度开启农村通信服务全面升级行动 践行"明白办 放心用"服务标准 [7] - 通过匠心网络行动与上门服务机制 消除村民往返乡镇耗时两小时的不便 [4][7]
轻工产业集群向“高端引领”转型
消费日报网· 2025-08-13 02:42
产业集群建设进展 - 截至6月底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并累计培育8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 - 累计培育3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超1000个各类省级特色产业集群[1] - 产业集群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 新材料 生物医药等领域[1] 轻工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轻工制造覆盖食品饮料 纺织服装 家居用品 文体玩具等领域 具有链条长 带动强 就业多优势[1] - 江苏丹阳年产镜片4亿多副占全球总产量50% 年产值超120亿元[1] - 河南台前羽绒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 中国羽绒产量占全球85%[2] 产业集群升级举措 - 形成传统行业+智能制造新格局 加快数字化改造和品牌升级[2] - 浙江广东山东等地推进家电家具日用消费品造纸包装等细分行业集群建设[3] - 通过建设研发中心设计平台推动产品向高端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3]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丹阳眼镜实现验光仪器国产替代 完成5度阶差精准验配[1] - 采用数据算法远程生成专属镜片曲面 智能装备精细雕刻定制镜片[1] - 鹏达羽绒自主研发复合式羽绒分毛机 生产90%以上日本金标羽绒[2] 政策支持体系 - 实施财政补贴信贷优惠出口退税等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国际市场开拓[3] - 河南禹州推出陶瓷贷支持企业引进节能窑炉和自动化生产线[3] - 政策支持降低能耗并提升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3] 国际化发展 - 轻工产业集群在全球供应链占据重要位置 服务外贸出口和跨境电商[3] - 依托成熟集群化生产体系和物流配套 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3] - 国际订单增长对稳外贸稳就业意义重大[3]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和绿色化转型[4] - 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上下游协同创新[4] - 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推动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转型[4]
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消费日报网· 2025-08-13 02:35
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产业集群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1] - 浙江杭州视觉智能技术产业集群超万家企业协作 硬件迭代周期大幅缩短 [1] - 安徽蚌埠传感器产业集群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36.5% 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火车头 [1] 产业集群驱动因素 -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将前沿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 - 政府针对性出台财政、金融、人才等专项政策提供精准扶持 [2] 产业集群战略意义 -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 -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形成强大产业生态 [1] - 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为经济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1]
让企业享受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消费日报网· 2025-08-13 02:35
"十四五"时期,全国预计新增减税降费累计超10万亿元。这些"省"出来的钱,不仅成为各类经营主体持 续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从税务登记的数据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涉税经营主体突破了1亿户,比2020年净增加3000万 户。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6% 和10.4%,今年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8.9%和11.9%;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占全国比重由2020年的68.9%提高 至今年上半年的71.7%。 立足长远,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正加快推动形成企业发展、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走进河北英虎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吊装流水线上紧张地装配收割机的零部 件。这家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玉米收获机械专业制造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近7.7 亿元,利润总额达1.1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辛 文) "税收优惠政策盘活了流动资金,对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财务负责人张木水介绍,2024年, 该企业已经享受的各类税费优惠累计超过2800万元。此外,预计还可享受企业所得税研发加计扣除及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