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推动制造业迈向全要素智能化
经济日报· 2025-09-24 22:48
政策部署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 [2] - 工信部将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并制定转型路线图 [2] - 工信部将一手抓技术供给促进"智能产业化",一手抓赋能应用加快"产业智能化",分级分类推动标准研制,加快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开源社区 [8] 行业影响与转型成效 - "人工智能+制造"行动的实施将推动全要素智能联动、全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协同,大幅提升制造业研发和生产效率 [4] - 2025年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渗透率已达68%,2025年上半年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7.7% [5] - 工业大模型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占比分别为33%、24%、32%,制造业数字化效能持续提升 [6] - "人工智能+制造"有望加快生产线转向灵活高效,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数据深度互联,促使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4] 企业战略与生态建设 - 联想集团聚焦混合式AI战略,发布覆盖"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的制造领域智能体矩阵,助力制造业提质增效 [6] - 浪潮集团聚焦垂直领域建设人工智能模型工厂,并计划到今年年底建成人工智能智能体工厂和训练场,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创新深度融合 [6] - 专家建议加强高端芯片等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高质量数据与工业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研发,并降低中小制造企业应用成本 [9] - 应着力打造更多示范项目,选取不同行业、规模的企业开展试点,总结成功经验并向全行业推广 [9] 技术趋势与市场机遇 - "人工智能+"赋予数字系统"主动思考、主动执行、主动创造"能力,其本质是生产力的革命性跃迁 [3] - 大模型已进入能力增强的"改良期",企业部署成本不断下降,人工智能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时代,带来了比互联网更大的机会 [3] - 各行业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将促进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推广应用,提升智能终端制造业产量,促进制造业规模快速扩大 [4]
精准灌溉守护粮田用水
经济日报· 2025-09-24 22:48
灌溉供水与粮食产量 - 今年全国春灌累计供水570亿立方米,灌溉耕地4.3亿亩,为夏粮丰收提供保障 [1] - 截至9月中旬,夏灌累计供水近2000亿立方米,灌溉耕地近8亿亩 [1] - 在河南商丘市三义寨灌区,冬小麦平均亩产1300斤,比去年增加200斤 [1] - 在河南濮阳市南小堤引黄灌区,冬小麦亩产1050斤,比去年增加50斤 [1] - 在山西大禹渡灌区,夏粮平均亩产较去年增加107斤,增产11.9% [1] - 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其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 [1] 灌区建设与生产效率 - 水利部今年支持实施15处新建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达1130万亩 [2] - 支持实施145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完成后将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近2000万亩 [2] - 全国耕地灌溉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6%,生产了全国80%以上的粮食 [2] - 大中型灌区亩均产量是全国平均亩产的1.5倍到2倍,是雨养耕地的2.5倍到3倍 [2] 数字化与智慧灌溉 - 水利部推进灌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完善“大中型灌区一张图” [2] - 2022年启动49处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推进用水计量精准化和管理运维智能化 [2] - 山西大禹渡灌区利用数字孪生平台预测作物水量需求和风险,精准调整供水预案 [2] 节水灌溉成效 - 水利部指导各地推广节水灌溉、精准灌溉、智慧灌溉 [3] - 陕西东雷抽黄工程推广小畦快灌节水模式,使亩均灌水定额下降10%以上 [3] - 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时期末提高12.5% [3] - 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时期末降低4% [3]
为“村播”注入持久动力
经济日报· 2025-09-24 22:48
近年来,农村直播电商(以下简称"村播")在我国迅速兴起,已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一 部手机、一个支架、一方屏幕,串联起田间地头与消费市场,不仅为农产品开辟了新销路,也为乡村振 兴注入了强劲数字动能。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电商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年1月份至7月份,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 6.4%,全国农村网商数量超过1950万家,同比增长6.4%。在抖音、快手、淘宝等平台,"村播"已成为 流量增长最快的板块之一。例如,2023年9月份至2024年9月份,抖音电商农特产品销量达71亿单,平均 每天有1740万个农产品包裹发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超百万元的农货商家达3.3万个。 然而,"村播"也面临诸多挑战。基础设施与人才方面仍有短板,部分农村地区网络信号不稳定、物流成 本高、冷链覆盖率低,导致消费体验打折扣。同质化竞争与品控存在隐忧,部分地区一窝蜂直播同类产 品,陷入低价竞争。同时,由于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和品牌建设,产品质量不稳定、售后体验差等问题 频发,影响行业声誉。流量红利见顶与运营困境:平台算法规则多变,流量获取成本逐渐升高,不少中 小农户内容创作能力有限、私域运营薄弱,难 ...
中马跨境“双枢纽”建设提速
经济日报· 2025-09-24 22:48
"将合作由航空物流扩大到经贸、金融等多领域""丰富'空中丝绸之路'内涵与外延""从'硬联通'到'软联 通''心联通'全方位拓展"……在18日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举行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 际合作论坛上,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嘉宾期待加速跨境"双枢纽"平台建设,助力"空中丝绸之路"发 展。 与会嘉宾表示,借鉴郑州—卢森堡航空"双枢纽"合作经验,中马双方携手打造郑州—吉隆坡"双枢纽"合 作模式潜力巨大、前景可期。 货运航线由最初的每周1班增加至7班,累计运输货物1.4万吨;2024年,河南省与马来西亚贸易额超160 亿元人民币,今年前7个月同比增长33.5%;马来西亚累计在河南投资设企70家……攀升的贸易数据、 频繁的互动交往与紧密的人文交流,成为中马合作的生动注脚。 马来西亚航空货运及物流公司特力博首席执行官皮特·差伦翁沙向记者表示,该公司与中方合作伙伴仅 用约一年时间便建立起稳定的合作网络,展现了双方在跨境电商和物流领域的合作潜力。"展望未来3年 到5年,我们期待通过吉隆坡与郑州的紧密联通,把中国14亿多人口与东南亚7亿消费者有效连接,让千 万家东南亚中小企业拓展更广阔市场。"他说。 (文章来源: ...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经济日报· 2025-09-24 22:48
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应 急管理改革发展成就。去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28.4%,重特大事故起数 首次降到个位数。2021年至2024年平均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 值比,分别比"十三五"时期下降了31.3%、23%和34.3%。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和历史性成就。 "'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管理在理念和实践上的一个重大提升,就是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应急 管理部部长王祥喜说。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国家矿山安监局局长黄锦生介绍,"十四五"以来,国家矿山安监局全力推进矿山 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2021年至2024年平均每年发生矿山事故起数、遇难人数分别比"十三 五"时期下降29.7%、29.1%。 "十四五"时期,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规模增加至近22万人,基本建成了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 心,建成了113支国家安全生产和18支国家工程救援专业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实现规范发展。 同时,我国加强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现了对 ...
释放工业智能体的一线生产能量
经济日报· 2025-09-24 22:48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多地以"AI+制造"为牵引,制定各项政策举措、发布典型应用场景、开展专项行 动,加速工业智能体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步伐。企业也积极布局,加快攻关前沿技术,驱动工业实现 智能化进阶。实践表明,工业智能体正释放巨大潜力。例如,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依托工业智能体 搭建的协同平台,实现跨企业工艺设计效率和供应链响应速度的极大提升;浪潮云推出"海若智能体", 将计算资源、各类模型以及行业智能体整合为"智数云安"一体化解决方案。 行业最新报告显示,今年全球工业智能化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5万亿元,我国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 40%。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以工业智能体为抓手深化人工智能工业应用, 带动工业数据集、工业大模型的创新迭代。当前,加快推进面向典型场景的工业智能体研发与应用,支 持一批企业开展试点建设,全面提升工业全流程智能化水平,已成为重要议题。 工业智能体是集智能化、自主化和协同化于一体的新型工业系统平台,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 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具备高度智能决策能力以及协同与网络化能力,显著推动制造业各环节转型升 级。凭借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工业智能体改变了传统依赖 ...
京东率先在行业内发布工业供应链大模型 发起“智赋千业 万亿降本”行动
经济日报· 2025-09-24 22:46
京东工业发布工业供应链大模型及产业行动 - 京东工业在JDD大会发布工业供应链大模型JoyIndustrial 发起"智赋千业万亿降本"产业行动 目标助力中国工业实现降本万亿 [2] - 京东工业联合国研大数据研究院发布工业供应链万亿降本模型 测算显示供应链数智化可为行业带来6.77万亿元降本空间 [3] - 工业供应链大模型JoyIndustrial依托超5710万工业品SKU数据与40+细分行业积累训练 服务超万家重点工业企业 [6] 京东工业市场地位及业务模式 - 京东工业是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规模领先的服务提供商 2024年市场份额为4.1% 同时是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最大参与者之一 [2] - 公司提供"太璞"全链路数智化工业供应链解决方案 成立于2017年 [2] - 京东集团CEO提出人工智能价值公式:价值=模型×体验×产业厚度的平方 强调可持续为产业创造价值的AI [2] 政策环境支持 - 国家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 加强自适应供需匹配 [4] - 多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明确促进制造业供应链智能发展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5] - 《场景化、图谱化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指引》以系统化场景图谱精准定位行业转型切入点 [5] 工业供应链成本现状及降本潜力 - 2024年中国工业供应链总成本约115.19万亿元 通过数智化转型可降低供应链成本6.77万亿元 [6] - 中国工业增加值规模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 但供应链交易总成本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居高不下 [5] - 数智化将为中国工业企业降低供应链成本6.77万亿元 [5] 技术实施方案与成效 - 工业供应链大模型采用"工业大模型+供应链场景应用"双引擎 实现供应链成本实质性降低与运营效率倍数级提升 [7] - 打造商品治理、供需匹配、伴随出海3大深度应用智能体 商品治理智能体将人效提升10倍 十万级治理任务从月级压缩至小时级 [7] - 供需匹配场景中千条商机澄清从5小时缩短至15分钟 关务评估实现准实时响应 人力成本降低逾一半 [7] 产业落地及行业覆盖 - "链动众城、万亿降本"行动已在上海、昆山、深圳等20多个城市落地 链接超5000家企业 覆盖10余个重点行业 [7] - 发布9大工业行业及机器人场景专属方案 包括汽车制造、钢铁冶金、能源电池、畜牧养殖、白酒制造、光伏发电、物业管理、石油化工、轨道交通 [8] - 未来5年内目标助力中国工业产业实现降本万亿突破性成果 [8]
粮食“卷价格”不如“卷品质”
经济日报· 2025-09-24 22:46
粮食"卷品质"具体"卷"什么?粮食品质体现在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一是品种品质与种植品质。农民种植 优质粮食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发展稻鸭、稻蟹等生态种养模式,减少使用农药化肥,增施有机 肥,适时收获,从源头保障粮食品质。二是储运品质。收储企业按质论价、专收专储,建设低温低氧的 绿色粮仓,最大程度保持粮食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承运企业在运输过程中使用控温、防潮的专用运输 工具,确保粮食从仓库到加工厂品质稳定。三是加工品质。加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采用柔性加工技术 和适度加工技术,保留更多营养;开发功能性食品和个性化定制食品,加强米糠、麦麸等加工副产物的 综合利用,提升粮食附加值。四是品牌与信誉。打造粮食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建立粮食产业质量全程 可追溯体系,消费者扫码就能了解粮食生产全过程。采用小包装、充氮包装等提升消费体验,并通过场 景化营销塑造健康生活的理念。 粮食"卷品质",并非易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消费者共同发力,构建一个尊重粮食价值、认 可品质溢价的市场环境。政策层面,应完善优质优价市场机制,支持绿色农业,健全粮食质量分级标准 体系,打击以次充好、以陈顶新等违法违规行为。企业应转变观念,立足长远, ...
携手逐浪深蓝世界
经济日报· 2025-09-24 22:46
行业规模与装机容量 - 福建省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381.8万千瓦 占全省总装机容量4.25% 在全国名列前茅 [2] - 福清海域59台风机年发电量达12亿千瓦时 已稳定运行8年 [1] - 福建海上风电纳入国家五大基地规划 正推进亿千瓦级海上风电输出基地建设 [1][2] 产业链与产业集群 -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聚集上下游企业 形成完整产业链集群 年产值约60亿元 [1] - 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建成 涵盖陆上检测中心和海上试验风电场 [1] - 创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融合模式 通过重力式网箱实现风渔互补 提升海域利用率与经济性 [1] 运行效率与消纳能力 - 福建风电利用小时数持续领跑国家电网系统 实现清洁能源连续多年100%全额消纳 [2] - 电网公司建设"四方互联"电力枢纽和特高压环网 开发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2] - 闽南 闽东北两条"海电登陆"战略通道加紧布局 突破深远海风电汇集与输送技术瓶颈 [2]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深远海风电面临交流输电损耗剧增 电压控制困难等并网技术瓶颈 [3] - 现有输电走廊稀缺 密集网架导致短路电流问题 制约能源大规模输送 [3] - 福建海域台风频繁且腐蚀性强 对风机抗风性能和设备耐久性提出极高要求 [3] - 电网公司强化电磁仿真研究 滚动优化饱和负荷目标网架以适配清洁能源开发 [3]
创新打造完整链条
经济日报· 2025-09-24 22:46
行业资源与项目进展 - 海南海上风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海上风电开发的黄金场域,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1] - 目前风电总装机达到217万千瓦,2025年计划总投资超795亿元 [1] - 华能临高CZ1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6个月,每年预计可提供绿电约18.5亿千瓦时 [1] - 儋州的大唐海南与申能海上风电一期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提供约74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 [1] 产业链构建与发展模式 - 东方、儋州、临高等地积极引入叶片、塔筒、海缆、储能装备、海上施工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2] - 东方市依托产业基地实现大兆瓦风机主机和叶片本地化生产,初步构建本地生产就近使用的产业链闭环 [2] - 行业通过风电+模式构建多能互补体系,拓展绿色能源应用场景,如海上风电制氢和氢能综合利用等示范项目正在推进 [2]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 行业起步晚但发展快,需加大资源集约规划开发力度,通过扩大产业规模降低风电成本以形成价格竞争力 [3] - 推动柔性直流输电、大容量风机叶片等新技术大规模应用,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并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3] - 发展面临生态保护压力与成本电价矛盾,项目选址需平衡开发与保护,同时电力市场规模小导致企业盈利压力较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