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00

搜索文档
美国将为芯片制定新规则?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27 01:38
然而,由于芯片的复杂性、性能、成本和价值各不相同,《华尔街日报》并未透露美国政府计划如何统计进口集成电路 的数量。100万个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例如苹果的A19/A19 Pro)远不及100万个高性能AI加速器(例如英伟达的 B300)。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 : 内容来自 tomshardware,谢谢 。 美国政府新规:芯片制造商每从其他国家进口一块芯片,就必须在美国生产一块,才能避免 100% 的关税——据称,特 朗普政府正在根据新关税计划制定新的 1:1 芯片出口规则。 但不同复杂程度的芯片如何计算仍是未知数。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制定一项政策,要求半导体公司将其国内芯片产量与其客户进口到美国的芯片 数量进行匹配。如果芯片制造商未能长期保持1:1的比例,他们将不得不支付巨额进口关税。该计划旨在促进国内芯片生 产,并可能重塑全球供应链,但它带来的物流和技术挑战可能会使其实施变得复杂。 根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的草案,芯片制造商需要将每块进口芯片与一块美国制造的芯片进行匹配。如果他们长期未能 做到这一点,将被处以进口关税的惩罚,最高可达100%。这一做法的意义 ...
CoWoS产能有望超预期 小摩维持台积电(TSM.US)“增持“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9-23 08:54
(原标题:CoWoS产能有望超预期 小摩维持台积电(TSM.US)"增持"评级) 智通财经APP获悉,摩根大通台积电(TSM.US)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1275元新台币。小摩指出,台积 电CoWoS产能预计将在2026年底达到9.5万片/月(12英寸晶圆等效),2027年底进一步攀升至11.2万片/ 月,较此前预期显著提升。 小摩指出,这一扩张主要得益于AP8工厂按计划推进的产能建设(预计2026年中投产),以及英伟达、 博通和AMD等关键客户需求的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6年下半年开始,非AI产品(如Venice CPU、Vera CPU)的全栈CoWoS封装订单将开 始向OSAT合作伙伴(主要是日月光)转移,标志着台积电将更专注于CoW(Chip-on-Wafer)环节的产能分 配,而oS(on-Substrate)环节将继续由日月光承担。 博通成为增长最快客户 博通2026年CoWoS分配量预计达18.5万片,同比增长93%,主要受谷歌TPU项目需求驱动。摩根大通预 计2026年TPU出货量将达250万台(同比增长38%),同时Meta首款CoWoS基ASIC(Athena)和OpenAI ...
国金证券-电子行业周报:博通AI业绩超预期,ASIC增长强劲-250907
新浪财经· 2025-09-07 06:55
博通AI业务表现 - 博通FY25Q3半导体收入中AI半导体收入达52亿美元 同比增长63% 环比增长8亿美元[1] - XPU业务收入占AI半导体收入比例为65%[1] - 公司预计FY25Q4 AI收入达到62亿美元 环比提升10亿美元[1] - 公司总在手订单达1100亿美元 新客户锁定100亿美元AI订单 预计FY26 AI收入增速超过FY25[1] 下游企业资本开支与需求 - Meta计划到2028年在美国基础设施投入至少6000亿美元 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660-720亿美元[1] - OpenAI计划未来五个月内将计算集群规模扩大一倍[1] - 谷歌 亚马逊 Meta三家公司2026年ASIC芯片数量预计超过700万颗[1] - OpenAI及xAI等厂商大力推进ASIC芯片 未来几年有望大幅放量[1] AI硬件产业链动态 - 英伟达GB200下半年迎来快速出货 GB300快速上量 B200 B300积极拉货[1] - 英伟达NVL72机架数量明年有望超预期[1] - 英伟达尝试采用M9材料 若采用单机架PCB价值量将大幅提升[1] - 多家AI-PCB公司订单强劲 满产满销 正在大力扩产 下半年业绩高增长有望持续[1] 投资关注方向 - AI覆铜板需求旺盛 大陆覆铜板龙头厂商有望受益于海外扩产缓慢[2] - 重点关注算力核心受益硬件 AI-PCB产业链 苹果链 AI驱动及自主可控受益产业链[2] - 细分行业景气指标显示PCB加速向上 消费电子 半导体芯片 半导体代工/设备/材料/零部件 被动元件 封测均稳健向上[2]
IREN Shares Jump 26% Despite Q4 Earnings Miss, Revenues Surge Q/Q
ZACKS· 2025-09-03 17:41
股价表现 - 9月2日股价上涨9.93%至29.11美元 自8月28日发布第四季度财报后两个交易日内累计上涨26.3% [1] - 年内迄今股价累计涨幅达196.5% 显著超越金融板块12.9%的涨幅 [3] 第四季度财务业绩 - 每股收益0.08美元 较市场预期低52.94% 净利润1.769亿美元 环比扭亏(上季度亏损1630万美元) [2] - 总营收1.873亿美元 环比增长29.4% 较市场预期低0.64% [2] - 调整后EBITDA达1.219亿美元 环比增长47% EBITDA利润率从57%提升至65% [5] 业务运营数据 - 比特币挖矿收入1.803亿美元 环比增长27.7% 挖矿1825枚比特币 单枚比特币平均收入98.8美元 [4] - AI云服务收入700万美元 较上季度360万美元增长94% [4] - 挖矿效率达15焦耳/太哈希 电力成本维持每千瓦时0.035美元低位 [4] 基础设施与扩张计划 - 当前在线及即将部署GPU超1万台 包含1.9k风冷H100/H200、7.8k风冷B200/B300及1.2k液冷GB300系统 [8] - 获得英伟达优先合作伙伴资格 将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部署超6万台Blackwell GPU [5][8] - 王子乔治校区将建设液冷数据中心用于GB300 NVL72系统安装 [10] 资金与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持有现金及等价物5.645亿美元 [7] - 通过两轮融资获2亿美元GPU采购资金 利率为个位数且期限24-36个月 [7] - 扩张计划将通过现有现金、运营现金流及GPU融资方式全额资助 [7] 业绩指引 - 预计2025年12月实现年化营收12.5亿美元 其中比特币挖矿贡献约10亿美元 AI云服务贡献2-2.5亿美元 [8] - GPU数量将从1.9k扩展至10.9k Horizon 1项目将部署19k GB300系统 [8][10] -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160MW设施正从比特币挖矿向AI业务转型 [10]
英伟达(NVDA):美股公司信息更新报告:GB系列积极量产,网络互联业务超预期
开源证券· 2025-09-01 07:1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AI需求旺盛叠加供应链出货通畅,持续看好长期投资价值 [8] - GB300已进入放量周期,网络业务超市场预期 [8] - 下调FY2026 GAAP净利润预测至1071.3亿美元(前次1104亿美元),上调FY2027-2028预测至1466.5/1707.3亿美元(前次1439/1626亿美元) [8] - 当前股价对应PE估值分别为39.4/28.4/24.4倍 [8] 财务表现 - FY2026Q2收入467.4亿美元(同比+56%),高于彭博一致预期462.3亿美元 [9] - 数据中心-计算收入338.4亿美元(环比-1%),低于预期358.7亿美元 [9] - 网络业务收入72.5亿美元(同比+98%),明显高于预期50.7亿美元 [9] - non-GAAP毛利率72.4%,略优于预期72.1% [9] - 净利润264.2亿美元,优于预期249.2亿美元 [9] - Q3收入指引540亿美元±2%(假设不向中国发货H20),non-GAAP毛利率指引73.5%±0.5% [9] 产品动态 - H20产品向中国外市场销售6.5亿美元(对应1.8亿美元库存成本) [10] - 若地缘政治问题缓解,Q3可实现H20收入20-50亿美元 [10] - GB300已于Q2开始发货,7月底至8月初工厂完成产线转型 [10] - B系列收入环比增长17% [10] - 2025年末主权AI收入有望实现200亿美元(同比至少翻倍) [10] - B200/B300库存从Q1末110亿美元提升至Q2末150亿美元 [10] 财务预测 - FY2026E营业收入2046.16亿美元(同比+56.8%) [11] - FY2027E营业收入2728.30亿美元(同比+33.3%) [11] - FY2028E营业收入3088.24亿美元(同比+13.2%) [11] - FY2026E净利润1071.34亿美元(同比+47.0%) [11] - FY2027E净利润1466.54亿美元(同比+36.9%) [11] - FY2028E净利润1707.33亿美元(同比+16.4%) [11] - FY2026E毛利率70.7%,FY2027E升至74.1% [11]
英伟达下周财报再超预期?聚焦三大关键——AI需求、Blackwell产能与中国市场
美股IPO· 2025-08-21 15:15
核心观点 - 大摩上调英伟达二季度收入预期至466亿美元 超过华尔街共识预期 主要因供需两端改善 需求持续提升 Blackwell芯片供应瓶颈缓解 [1][3] - 市场关注AI芯片需求结构变化 Blackwell产能爬坡及中国市场复运进展三大维度 [1][6] - 德银预计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3%达460亿美元 略超共识预期 Blackwell芯片一季度营收240亿美元 较去年四季度110亿美元几乎翻倍 [10] 财务预期调整 - 大摩将二季度收入预期从452亿美元上调至466亿美元 环比增长5.9% 高于共识预期的3.6% [3][4] - 三季度收入预期上调至525.67亿美元 环比增长12.6% 略低于共识的13.5% [4] - 2026财年收入预期2033.68亿美元 2027财年预期2732.28亿美元 均高于共识 [4] - 2027财年EPS上调约4%至6.51美元 目标价从200美元上调至206美元 较当前175.4美元有17.4%上行空间 [4][6] 需求结构变化 - 客户需求显著无法满足且巨大 超大规模企业从聚焦供应限制转向强调推理需求激增 [8] - 亚马逊谷歌Meta等头部企业持续增加数据中心投入 仍难以完全满足算力需求 [8] - 需求来源从头部企业向二级云厂商和主权客户扩散 如CoreWeave下半年资本开支一半在第四季度投入 [8] 供应端改善 - Blackwell产能爬坡成核心看点 鸿海等ODM厂商机架出货量年内预计增长两倍 头部4家厂商第三季度机架产量有望翻倍 [10] - 后端测试瓶颈缓解 Advantest测试仪交货周期缩短 KYEC测试B200/300单元从二季度100万颗增至三季度150万颗 [10] - 产品结构方面 Hopper生产已停止但云市场需求强劲 B200服务器因供应链成熟销量可观 B300推出和机架产品占比提升有望小幅提振平均售价 [10] 市场竞争地位 - 英伟达2026年预计维持85%市场份额 显著领先AMD [11] - 竞争优势体现在硬件性能及超50亿美元年度研发投入构建的软件生态和服务壁垒 [11] - AMD机架级解决方案关键技术滞后 性能差距难以逾越 [11] - 谷歌等原依赖ASIC企业今年对英伟达支出预计增长超3倍 印证其在主流AI工作负载中不可替代性 [11] 中国市场机遇 - 美国已批准H20芯片销往中国 若许可落地 第三财季营收有望增加500亿美元 略低于共识530亿美元 [6][12] - 将中国AI GPU出货纳入2026自然年预期后 即便支付15%许可费 每股收益仍可能提升10%约6美元 [12]
英伟达下周财报再超预期?聚焦三大关键——AI需求、Blackwell产能与中国市场
华尔街见闻· 2025-08-21 13:48
财报核心信息 - 英伟达将于美东时间8月27日盘后公布2026财年二季度业绩 [1] - 大摩上调二季度收入预期至466亿美元(原预期452亿美元),超出华尔街共识预期452.9亿美元 [1] - 二季度预期营收同比增长53%至约460亿美元,环比增长5.9% [2][7] - 三季度预期营收环比增长12.6%至525.67亿美元 [2] - 2026财年预期营收2033.68亿美元,2027财年预期营收2732.28亿美元 [2] 盈利指标预测 - 二季度预期毛利率72.3%(共识预期72.1%),三季度预期毛利率73.1%(共识预期72.9%) [2] - 二季度预期EPS为1.03美元(共识预期1.00美元),三季度预期EPS为1.20美元(共识预期1.17美元) [2] - 2027财年EPS预期上调4%至6.51美元 [3] - 大摩目标价从200美元上调至206美元,较当前股价存在17.4%上行空间 [3] 需求端动态 - AI芯片需求从"供不应求"转为"持续放量",超大规模企业反映推理需求激增 [6] - 亚马逊/谷歌/Meta等头部企业持续增加数据中心投入但仍存在算力缺口 [6] - 二级云厂商(如CoreWeave)和主权客户成为新需求来源,后者下半年资本开支半数集中于四季度 [6] 供应端进展 - Blackwell芯片产能快速爬升,一季度营收达240亿美元(去年四季度110亿美元) [7] - 鸿海等ODM厂商机架出货量年内预计增长两倍,头部厂商三季度产量有望翻倍 [7] - 测试环节瓶颈缓解:Advantest测试仪交货周期缩短,B200/300测试单元从100万颗增至150万颗 [7] - 二季度因中国市场问题损失约80亿美元营收,但被Blackwell增长弥补 [7] 产品结构与竞争格局 - 停止生产的Hopper芯片在云市场仍有强劲需求 [7] - B200服务器因供应链成熟销量可观,B300推出和机架产品占比提升可能小幅提振平均售价 [7] - 英伟达2026年预计维持85%市场份额,年度研发投入超50亿美元构建软件生态壁垒 [8] - AMD机架解决方案存在性能差距和技术滞后 [8] - 谷歌对英伟达支出预计增长超3倍,反映其在AI工作负载中的不可替代性 [8] 中国市场机遇 - 美国已批准H20芯片销往中国 [2][8] - 若恢复对华出货许可,三季度营收可能增加500亿美元(共识预期530亿美元) [8] - 计入中国AI GPU出货后,即便支付15%许可费,每股收益仍可能提升10%(约6美元) [8]
万众瞩目的英伟达财报,三季度指引会低于预期吗?
华尔街见闻· 2025-08-21 02:07
财报预期与市场关注点 - 英伟达将于下周三公布财报 三季度指引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1] - 市场普遍预期公司三季度营收459.2亿美元 每股收益1.01美元 [1] - 由于美国出口限制 下财季指引可能暂时排除中国市场的直接收入 [1] 中国市场收入影响 - 基于H20和RTX6000D等芯片的中国业务本可为公司带来20-30亿美元增量收入 [1] - 半导体出口许可证获批的具体时间难以确定 [1] 产能与供应链状况 - GPU供应量在截至7月的财季增长40% 预计截至10月的财季将再增长20% [2] - B300芯片将于10月当季开始出货 预计占Blackwell系列出货量的一半 [2] - 服务器ODM厂商的GB200机架制造良率接近85% [2] 出货量预测调整 - 年底GB200机架出货量预计达到15000-17000架 [2] - 全年GB200机架出货量预测从25000架上调至30000架 [2] 机构评级与目标价 - KeyBanc将目标价从190美元上调至215美元 维持增持评级 [3] - Susquehanna将目标价从180美元上调至210美元 维持正面评级 [3] - 尽管两家机构上调目标价 公司股价周三上午仍下跌约2.5% [3] 业务基本面 - 公司业务基本面依然强劲 为长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 - GPU供应和产能显著改善是业绩向好的核心驱动力 [2] - B200芯片开始放量 支撑业绩增长 [2]
英伟达-收益前瞻:为强劲的 2026 年做好准备-NVIDIA Corp -Earnings Preview Setting up for a very strong 2026
2025-08-18 08:22
**NVIDIA Corp (NVDA.O) 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总结** **1 行业与公司概述** - 涉及公司:NVIDIA Corp (NVDA.O) [1][7] - 行业:半导体(美国市场),摩根士丹利给予行业“Attractive”(吸引力)评级 [7] - 当前股价(2025年8月15日):$180.45,市值:$4.47万亿 [7] - 目标价从$200上调至$206,评级维持“Overweight”(增持)[1][7] **2 核心观点与论据** **需求端** - 客户(超大规模云厂商)需求描述为“remarkable”(显著)、“insatiable”(无法满足)、“massive”(巨大)[4] - 推理(inference)需求激增,导致产能安装速度跟不上需求增长 [4] - 四大超大规模客户中,3家的增长率超过100%(CES数据后进一步上升)[4] - 二级云厂商(如CoreWeave)和主权国家需求被低估,CoreWeave预计2025年Q4资本支出占全年一半 [10] **供应端** - Blackwell芯片供应是当前瓶颈,但改善显著: - 机架组装加速:Q3顶级ODM厂商机架产量预计环比翻倍,全年达3.4万台(对应240万颗GPU,约900亿美元收入)[12] - 测试设备瓶颈缓解:Advantest测试机交付时间缩短,B200/B300测试量从Q2的100万颗增至Q3的150万颗 [14][15] - 非机架形式需求(如Hopper和B200)被低估 [13] - 中国市场的H20芯片供应存在不确定性: - 美国出口限制导致8亿美元收入缺口,部分许可证近期获批,但中国本地厂商采购意愿存疑 [17] **竞争格局** - NVIDIA在2025年市场份额预计保持85%,领先AMD和ASIC竞争对手 [18] - 研发投入超150亿美元/年,技术优势(如NVLink)和全栈解决方案(软件、服务)巩固竞争壁垒 [20] **3 财务与预测调整** - **收入预测上调**: - 2025年7月季度:从$45.2bn上调至$46.6bn(环比+5.9%)[9][21] - 2025年10月季度:从$51.3bn上调至$52.5bn(环比+12.6%)[9][21] - 2026年全年:从$264.6bn/$6.28 EPS上调至$273.2bn/$6.51 EPS [21] - **毛利率**:2025年10月季度预计73.1%(高于共识72.9%)[23] **4 其他重要信息** - **风险与机会**: - 上行风险:中国市场需求恢复、Blackwell加速交付、软件和服务收入增长 [32] - 下行风险:供应过剩、竞争加剧、关税影响 [34] - **估值逻辑**:目标价基于33倍2026年EPS $6.25(原$6.02)[22] **5 可能被忽略的细节** - **非超大规模客户贡献**:二级云厂商和主权国家需求增长未被充分定价 [10] - **供应链复杂性**:Blackwell供应链涉及机架组装、测试、芯片生产等多环节,改善速度超预期 [15] - **中国政策风险**:H20芯片的“收入分成协议”合法性存疑,可能影响实际销售 [17] **数据引用** - 目标价:$200 → $206 [1] - 2026年EPS:$6.28 → $6.51 [21] - 机架对应GPU收入:~900亿美元 [12] - 测试量:Q2 100万颗 → Q3 150万颗 [15] (注:部分文档为格式内容或免责声明,未包含实质性信息 [6][8][43-104])
半导体关税、Intel、GPT-5
傅里叶的猫· 2025-08-08 11:30
半导体关税影响分析 - 核心观点为在美国建厂可获得关税豁免 苹果 英伟达和台积电均承诺扩建美国产能以规避影响 [4][5] - 苹果成为最明显受益者 供应链不确定性风险显著降低 虽AI领域突破尚未实现但压力缓解 [6] - 模拟芯片领域德州仪器和Microchip因本土优势可能获益 欧洲厂商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15%美国业务可能受损 [6] - 晶圆代工方面台积电和三星可通过策略规避影响 联电因15%-20%美国业务且无本土产能可能受压 [6] - 光通信领域美国厂商康宁和Coherent有望夺取中国竞争对手份额 [7] - 半导体设备商应用材料因纳入苹果项目且本土产能大可能受益 Lam Research因美国布局少处劣势 [7] - 定制芯片领域博通和Marvell可能受益 联发科及台湾Allchip面临挑战 [7] - 当前市场更倾向押注半导体硬件公司而非软件公司 [7] Intel管理层变动事件 - 特朗普要求Intel CEO陈立武辞职 指控其与中国公司联系存在"高度冲突" [8][9] - 陈立武通过个人投资在中国芯片领域投入至少2亿美元 涉及8家与军方有关联企业 [9] - 关联事件显示Cadence曾因违反出口管制被罚1.4亿美元 当时陈立武任CEO [9] - 若陈立武离职将影响Intel和Cadence业务关系 Cadence近期股价上涨与Intel订单相关 [9] GPT-5市场反应 - GPT-5发布后实际体验未达预期 文字处理和搜索功能改进不明显 [14] - 可能反映Scaling Law技术瓶颈已现 前期宣传过度拉高市场期待 [14] 行业数据资源 - 知识星球提供多维度行业数据库 包含AI芯片供应链 CoWoS产能分配 GPU参数等17份专业文档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