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 药物

搜索文档
大摩闭门会-全球医药峰会和美国路演反馈
2025-09-22 01:0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全球医药创新、中国医药企业、CRO/CDMO、医疗器械、数字医疗[1][3][11][12][13] - 公司包括恒瑞医药、豪森医药、无锡百欧、药明生物、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迈瑞医疗、连影医疗、佩佳、时代天使、平安健康等[7][11][12][14][15][20]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中国医药创新全球化** - 中国原创资产在美国FDA获批药物渗透率从5%增至2024年35% 贡献年度220亿美元海外收入[1][3] - 中国医药企业面临超1000亿美元专利悬崖或收入缺口 肿瘤学、免疫学、心脏代谢疾病领域占缺口80%以上[1][4] - 中国发起全球临床试验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尤其在肿瘤学、免疫学、心脏代谢疾病领域[4][5] - 海外生物制药公司对中国临床数据信心增强 通过购买中国资产获得高质量临床前、临床过程和病人数据[9] **投资者态度与估值** - 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医药行业持谨慎态度 关注估值和地缘政治风险 认为中国与西方公司估值差距未完全反映长期全球化收益[6][7] - 美国投资者对China Innovation Ban及欧盟条款执行性担忧较少 认为对跨境许可交易趋势影响有限[6][7] - 恒瑞医药港股与A股倒挂现象 从基本面看无区别 更多是投资者定位问题 A股具有吸引力[18] **CRO/CDMO表现** - 无锡百欧过去五六年间与许可相关收入2.7亿美元 占总收入约24%[2][11] - 药明生物双特异性抗体板块2025年上半年增长接近200% ADC板块增长超50%[11] - 中国CRO公司通过外部授权和客户合作在创新资产出海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果 趋势具有可持续性[21] **数字医疗板块** - 数字医疗板块2025年表现突出 受益于医院处方外流、集采后原研药出流以及线下药房线上化[13][14] - 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签署多个战略协议 涉及药品销售、病人管理、数字营销等业务增量[14] - 京东健康药品线上渗透率较低 作为最大且增长最快平台有较大提升空间 关键因素是医保覆盖[20] - 数字健康领域新增长点包括商业保险和养老业务参与度增加 人工智能应用显著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15] **医疗器械市场** -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引起相当大兴趣 最受关注的是迈瑞和连影两家公司[12] - 海外投资人通过了解迈瑞和连影评估整个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状况[12] - 对飞利浦等公司的管理层讨论显示对中国医疗设备及IVD领域现状有合理预期 预计下半年逐渐恢复及长期增长会有所调整[12] **政策与地缘政治** -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和投资者对《纽约时报》文章中提到的政策能否实施持怀疑态度 认为政策可行性不高 对行业影响有限[16][17] - 反对声音基于政策涉及复杂利益链 执行难度大 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大多数示范案例[16][17] **其他重要内容** - 中国在全球MRCT(多区域临床试验)中占比约30% 预期随着研发周期推进占比将提升至30%以上[19] - 专业投资者数量减少 多为记者和长期持有型投资者 新资金分配和新增人员配置较少[10] - 恒瑞医药2025年超额完成指标 从盈利预期角度看AH两地股票正在逐步趋同[18]
ADC药物迎来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广阔
华福证券· 2025-08-25 08:06
核心观点 - ADC药物行业受益于政策支持、临床需求增长及完整产业链形成,全球及中国市场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达662亿美元,中国市场达66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0.3%和72.8%,上中游企业将显著受益[2][9][26][27] 政策环境与医保覆盖 - 国家密集出台ADC药物专项政策,包括《"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和多项CDE技术指导原则,推动研发标准化和产业化[9][10][12] - 2024年医保目录新增5款ADC药物,涵盖乳腺癌、宫颈癌等高发癌种,其中国产药物维迪西妥单抗以最短准入时长(约1/3平均值)率先纳入,进口品种德曲妥珠单抗通过主动降价约22%谈判成功[11][15]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2023年突破104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662亿美元,2023-2030年CAGR为30.3%[2][19] - 中国市场2022年规模为8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突破660亿元人民币,2022-2030年CAGR达72.8%,成为全球核心增长极[2][23][26] 临床需求与产品表现 - 乳腺癌、淋巴瘤等核心适应症全球年新增病例超240万,ADC药物凭借"抗体靶向+毒素杀伤"特性替代传统化疗趋势明确[2][16] - 明星产品Enhertu® 2024年销售额达37.5亿美元,同比增长58.1%,连续两年蝉联全球销售额榜首,罗氏旗下Kadcyla®和Polivy®合计销售额超37亿美元[2][22] 产业链发展 - 中国已形成完整ADC产业链,覆盖上中下游:上游为原材料与设备供应商,中游为研发生产主体(含CRO/CDMO),下游为流通与终端医疗[27] - 上中游企业受益最为显著,恒瑞医药、科伦博泰等国内企业研发项目加速推进,逐步改写国际竞争格局[2][11]
湘财证券晨会纪要-20250821
湘财证券· 2025-08-21 02:23
公用事业行业 - 本周公用事业(申万)下跌0.55%,跑输沪深300指数2.92个百分点,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7位,子板块中燃气上涨0.47%,热力服务上涨0.32%,光伏发电下跌0.09%,风电下跌0.92%,水电下跌1.02%,电能综合服务下跌1.14%,火电下跌2.66% [2] - 秦皇岛动力煤(Q5500)平仓价周环比上升17元/吨至695元/吨,增幅2.51%,秦皇岛煤炭库存量周环比增加20万吨至567万吨,增幅3.66% [3] - 澳洲纽卡斯尔NEWC动力煤现货价周环比上升0.31美元/吨至114.16美元/吨,增幅0.27%,印尼3800K NAR煤炭离岸价周环比上升0.85美元/吨至42.2美元/吨,增幅2.06% [3][4] - CECI沿海指数5500K综合价周环比上升4元/吨至664元/吨,增幅0.61%,成交价周环比上升21元/吨至669元/吨,增幅3.24% [4] - 样本区域电厂煤炭库存周环比下降126万吨至10028万吨,降幅1.24%,煤炭日耗周环比上升19万吨至443万吨,增幅4.48%,库存可用天数周环比下降1.3天至22.6天,降幅5.44% [4] - 中国LNG出厂价全国指数周环比下降86元/吨至4176元/吨,降幅2.02%,美国NYMEX天然气期货收盘价周环比下降0.24美元/mmbtu至2.85美元/mmbtu,降幅7.62% [4] - 三峡水库站平均入库流量周环比上升49.13%,同比上升11.54%,平均出库流量周环比上升4.93%,同比下降4.81%,平均水位周环比上升0.55%,同比上升1.86% [5] - 7月全国规上工业发电量92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增速月环比上升1.4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98.9亿千瓦时,1-7月累计发电量547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 [6] - 7月火电同比增长4.3%,增速月环比上升3.2个百分点,水电下降9.8%,降幅较6月扩大5.8个百分点,核电增长8.3%,增速月环比下降2.0个百分点,风电增长5.5%,增速月环比上升2.3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增长28.7%,增速月环比上升10.4个百分点 [6] - 推荐关注水电标的、火电标的和绿电标的,个股推荐长江电力、华能水电、华能国际、京能电力、福能股份,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7] 医药行业-皓元医药 - 皓元医药作为国内ADC Payload-Linker研究先行者,2024年承接ADC项目数超过110个,活跃客户超过990家 [9] - 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从2022年79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141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685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1% [10] - 中国ADC药物License-out交易从2021年1起激增至2023年13起,总金额205.5亿美元 [10] - 2022年全球获批的15款ADC药物中13款依赖CDMO生产,中国ADC CDMO市场规模从2018年0.1亿美元跃升至2022年2.1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24.5亿美元 [11] - 公司构建XDC Payload-Linker CMC一体化服务平台,搭建多元偶联技术工艺平台 [12] - 重庆皓元抗体偶联CDMO基地于今年3月投产,实现从抗体原液、高活性载荷、生物偶联到无菌制剂灌装的一站式服务 [13]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6.87亿元、31.30亿元、35.59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2.63亿元、3.31亿元、3.9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24元、1.56元、1.85元,维持"买入"评级 [14] 机械行业-人形机器人 - 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2025年8月17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举行,汇集26个竞赛项目,并成立"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联合会" [16] - 赛事项目包括短跑、障碍跑、体操、足球等,考验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环境感知、实时决策、动作执行等方面的技术极限 [17] - 联合会成立标志着人形机器人领域开始从分散技术研发走向有组织、有规则的规模化发展 [18][19] - 连续两届赛事落户北京彰显中国在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的雄心与实力 [19] - 投资应聚焦技术突破、场景落地及全球化布局三大方向 [20] - 绿的谐波提供高精度谐波减速器,国茂股份凭借齿轮传动优势,建议关注绿的谐波、国茂股份,维持机器人行业"增持"评级 [20] 金融工程-南向资金 - 港股股息率常年高于A股,股息率较高行业为汽车、纺织服饰等可选消费行业以及房地产与煤炭行业 [23] - 港股通标的股数量占比约21%,但市值占比持续稳定在80%以上,截至2025年7月底市值占比为85.32% [24] - 南向资金每日成交额占港股每日成交额比重从最初5%上升到最近35% [24] - 南向资金月度净买入额在2017年5月至2025年7月期间Rank IC大部分时间为正 [25] - 经行业市值处理和三年分位处理后策略年化收益为7.99%,相对于基准年化超额收益率为2.33% [25] - 建议8月关注港股金融业与医疗保健业 [26]
药明合联20250703
2025-07-03 15: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创新药、CXO、ADC、生物偶联药物 - 公司:药明合联 核心观点和论据 国内创新药融资环境改善利好 CXO 行业 - 2025 年国内创新药融资环境明显改善,6 月 18 日证监会宣布科创板设置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一季度港股 18A 的 IPO 回暖,为创新药企提供更多融资机会,推动 CXO 行业业绩改善 [2][4][5] ADC 赛道发展前景广阔 - ADC 结合化疗和抗体靶向杀伤,是有前途的肿瘤治疗策略,走在全面取代化疗的道路上,预计 2024 年全球 ADC 药物市场规模达 142 亿美元,同比增长近 25%,到 2030 年复合增速有望达 30% [2][6][13] 药明合联业绩增长确定性高 - 2024 年营收 40.5 亿元,同比增长 91%,归母净利润 10.7 亿元,同比增长 277%;未完成订单总额接近 10 亿美元,同比增长 71%,预计未来 1 - 5 年确认为收益;累积项目进入漏斗模型底部,商业化订单规模扩大,新加坡工厂 2026 年初承接全球商业化订单 [2][20] 药明合联竞争优势显著 - 集成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的技术和服务优势,客户资源和服务质量有先天优势;早期业务增速快,商业化产能逐步落地;拥有高效一站式服务平台,掌握 ADC 关键技术;通过整合的 CMC 战略缩短供应链,加速 ADC 药物开发 [3][17][18] 其他重要内容 药明合联营收结构 - 2024 年 IND 后服务收入占比接近 60%,海外业务占比 74%,北美客户占比 50% [11] ADC 研发趋势 - 向前线治疗和更多癌种突破、与免疫疗法联合使用、新靶点和新机制创新、生物偶联药物多样化 [14] 全球生物偶联药物产业 - 进入新的黄金发展周期,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 110 亿美元,复合增速为 28.4% [4][15] 药明合联产能布局 - 目前主要产能在无锡,新加坡基地预计 2025 年底投产,投产后产能占公司整体产能约 1/3 [19] 药明合联订单情况 - 2024 年新增赋能 9 个项目,跟随 30 个项目,赢得 53 个项目,协助客户取得全球最多数量的 IND 获批;累计服务客户近 500 家,客户保留率高 [20] 药明合联商业化订单潜力 - 优质客户覆盖全球创新 Biotech 和领先跨国企业,XDC 逐渐成为新增长点,20 - 24 年发现项目中 XDC 占比由 22%提升至接近 25%,2024 年生产交付 1360 个 XDC 分子,占比 32.5%,营收占比 7%,未来有望继续提升 [21] 药明合联盈利预测假设 - 收入增长依赖 IND 后服务收入扩大;25 - 27 年毛利率分别为 30%、32%、34%,25 年毛利率下滑考虑新加坡工厂产能爬坡影响;期间费用率下滑考虑销售收入对费用摊薄影响,采用 DCF 估值法给予目标价 47.81 港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22]
弘则研究:ADC payload特征及pd1vegf竞争格局调研反馈
2025-06-02 15:4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DC药物、双抗产品行业 - **公司**:泓博医药、康方生物、三生制药、科利斯、益芯科、华海制药、阿斯利康、默沙东、礼来、赛默飞、立方制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ADC药物payload特征 - **不同癌种疗效差异**: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在乳腺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效果好于结直肠癌,MAEIL(微管抑制剂)在结直肠癌可能更具优势,MAAE在小适应症Nineteen Four疗效和安全性较好[1][2] - **不良反应差异**:口腔黏膜炎与topo异构酶靶点有关,间质性肺炎与linker组件代谢有关,眼毒性与亲水性好的微管抑制剂有关,胃周外周神经炎症是微管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MAEIL易耐药,NAFCO对眼睛可能有毒性[3] - **多毒素与双抗ADC产品**:多毒素ADC产品可增强疗效和提高对另一种毒素敏感性,CMET和EGFR结合的双抗ADC有解决耐药问题潜力[3] 双抗产品发展现状 - **产品分类及应用**:分为TCE、PD - 1加其他靶点、双靶点组合三类,TCE用于血液系统疾病并有望扩展,PD - 1加其他靶点解决冷肿瘤响应率低和耐药问题,双靶点组合拓宽适应症[1][4] - **市场情况**:双抗BD交易活跃,如三生制药授权产品给辉瑞,但只有少数公司布局PD - 1 x资产且数据不理想,PD - 1/VEGF组合被认为是迭代PD - 1品类方向[4] 各公司产品特点及临床策略 - **康方生物**:AK122在PD - 1/VEGF双抗领域领先,采用四价抗体设计增强亲和力、降低成本,临床设计梯度性强且体系化,针对医学耐药晚期肺癌人群实验并转向一线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1][2][7] - **三生制药**:改进贝伐珠单抗结构提高VEGF亲和力,未来可能跟随康方生物临床方案规划[1][5][9] - **科利斯**:改进贝伐珠单抗结构降低ADCC/CDC效应,注重多品类联合治疗方案,针对PD - 1、VEGF联合化疗或ADC品类临床拓展[1][2][8] - **益芯科和华海制药**:绑定VGFR1和D2结构增强VEGF亲和力,采用IgG1结构增强ADCC效应,可能在冷肿瘤或PD - 1效果不佳适应症表现更强效力[1] - **立方制药**:仅开设一篮子肿瘤试验,整体规划待更多临床试验开展明确[9] 关注指标及AK122情况 - **关注指标**:PD - 1抑制剂及免疫疗法关注DOR和OS效应,ADC类化疗产品关注ORR和PFS趋势[2][11][12] - **AK122**:海外授权及定价存在不确定性,6月1日将公布海外初期临床数据[2][1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市面上出现多毒素ADC产品,设计目的是增强疗效和提高对另一种毒素的敏感性;双抗ADC产品需找到不同靶点关联性实现协同效应,如CMET和EGFR结合的双抗ADC有解决耐药问题潜力且机制已被验证[3]
恒瑞医药20250331
2025-04-01 07:43
纪要涉及的公司 恒瑞医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财务表现与经营业绩** - 2024 年营业收入 279 亿元,同比增长 22%,创新药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30%,占比超 50%,对外许可收入增加推动总体收入增长[3] - 营业总成本 210 亿元,同比增长 15%,主要因销售和研发费用增加,研发投入同比增长 32%[3] - 归母净利润 63 亿元,同比增长 47%,得益于创新药和对外许可收入增长[3] 2. **科技创新与国际化进展** - 获批 19 款 1 类、4 款 2 类创新药,90 余项自主创新产品处于临床阶段,国内外开展约 400 项临床试验[3][5] - 仿制药在美国获三个首仿资格,首次采用 Miko 模式进行 BD 交易,与默克、默沙东合作[3][5] - 累计分红超 80 亿元,研发投入超 440 亿元,未来三年预计 47 项创新产品及新适应症获批[5] 3. **港股发行与国际化策略** - 港股发行可开辟融资渠道,支持国际化布局,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海外投资者,进度取决于国内监管备案[6] - 国际化策略内生发展与对外合作并重,优先与全球领先企业合作,尝试在优势领域自主推进全球开发[6] 4. **许可收入情况** - 2024 年确认许可收入 27 亿元,来自默克和卡莱特的首付款、基础转移费及股权对价等,四季度超 12 亿元含 19.9%股权对价[3][7][8] - 2024 年四季度 7500 万美元首付款暂未确认收入,预计 2025 年根据数据转移进度确认[9] 5. **销售费用与 BD 目标** - 销售费用率逐年下降,因 BDI 收入增加摊薄,预计未来销售费用保持合理区间[3][10] - BD 收入将成稳定来源推动业绩增长,降低研发风险,公司将递进更多 BD 交易[3][12] 6. **研发投入与费用** - 2024 年研发投入超 80 亿元,占销售比例超 30%,计划控制在 20%左右,但现阶段不宜过度减少[3][22] - 2024 年研发费用增长 33%,预计 2025 年延续高增长,用于推进关键项目[19] 7. **产品布局与进展** - 在肿瘤和其他领域双抗广泛布局,产品处临床阶段,已提交 PD - 1 TDF 贝塔上市申请[3][33] - AACR 将发布 A181,103 数据,ASCO 可能公布 A2,102 等更多数据[19] - AR102、SHR1,826、CD79B ADC SHR - A1,912 等多中心临床研究有进展[20] - 有四款 CDK46 抑制剂,覆盖人群广,临床试验无特定适应症,具竞争优势[21] - 白蛋白紫杉醇 2024 年 10 月美国上市,已获欧洲多国批准,海外发货顺利[23] - 在 HR 阳性乳腺癌领域多策略布局,开发 CDK46 抑制剂,探索联合应用[24] 8. **市场与政策预期** - 丙类医保政策待落地,2025 年医保谈判提前,集采政策在优化,公司积极参与[18] - 生物制品增值税调整影响待评估,公司认为自身产品不在调整范围[15][17] 9. **未来销售增速** - 未来两三年创新药增速预计 26%以上,仿制药受集采影响短期难预测,技术服务收入有增长但幅度视情况而定[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汉姆法收到美国 FDA 完成回复信,需进一步提交生产场地答复,公司将积极沟通[13] 2. EMSD LPA 交易二季度生效前可能宣布阶段性事项[14] 3. LPP 项目因在脂代谢及心血管领域传统好、口服药优势、独特 IP 及靶点靠前吸引默沙东[11] 4. 选择性 CDK 抑制剂可减少血液毒性,公司开发新 CDK2 抑制剂并探索新机理和内分泌治疗方案[25] 5. ADC 药物对 HER2 高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均有效,公司结合临床开发产品[26] 6. u right one 4,640 产品预计 2027 年上市为保守估计,实际审批有监管风险[27] 7. 与美国 MMSI 合作模式风险可控,海外临床试验可承受小规模费用,提升对外许可价格[32] 8. 公司新管线靶点前移后公开,具较强对外授权潜力,ADC 平台吸引关注[34] 9. 公司尝试 first - in - class 或 best - in - class 策略实现 BD 目标,约 30%项目属此类[36] 10. 2024 年四季度有效税率提高因研发投入增加,部分研发单位税务亏损未与盈利企业抵消,公司目标优化平衡降税负[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