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鲲鹏动力
icon
搜索文档
奇瑞港股上市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9-25 06:59
近年来,奇瑞汽车经营实力持续提升,业绩表现十分亮眼。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收2698.97亿元,净利润达143.34亿元,营收与利润增速均大幅跑赢全球 乘用车行业平均水平。 9月25日上午,奇瑞汽车在港交所正式上市,股票代码"09973.HK"。此次上市,奇瑞汽车以30.75港元/股的招股价上限定价,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一举 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随着奇瑞汽车成功上市,芜湖上市公司数量增至31家,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资本市场的地位。 奇瑞厚积薄发 开启新征程 历经20年,奇瑞这家"国内最后一家未上市整车企业"终于圆梦资本市场。 招股结果显示,奇瑞汽车公开发售部分获得238倍超额认购,创下今年港股新股认购纪录,同时吸引多家基石投资者认购,彰显了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高 度认可。 销量方面,去年奇瑞以229.5万辆的全球销量再创历史新高,稳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二",并成功跻身"全球乘用车销量第十一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奇瑞汽车是2024年全球排名前二十的乘用车公司中,唯一实现新能源汽车、燃油车、国内销量、海外销量四项指标同比增幅均超25% 的企业,成为行业内"全品类、全市场"均衡增长的 ...
奇瑞汽车上市首日一度涨超13%,成港股今年最大车企IPO
新浪财经· 2025-09-25 02:49
上市表现 - 公司于9月25日登陆港交所 股价一度大涨超13% 截至发稿涨幅回落至10.44% 报33.96港元/股 市值达1958.6亿港元[1] - 发行定价为招股价上限30.75港元/股 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 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3] - 盘中最高价达34.98港元 较发行价上涨13.76% 成交量14.91亿港元 换手率1.92%[2] 业务发展 - 去年集团销量达260.4万辆 同比增长38.4% 创历史新高 其中奇瑞汽车累计销量161万辆 同比增长31.1% 首次突破160万大关[3] - 去年乘用车销量较2023年增长49.4% 增速位居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之首 有八款车型平均月销量超10000辆[4] - 新能源车销量同比涨幅超265% 新能源车营收同比涨幅达645%[4]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926.18亿元增长至2698.97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70.7%[4] - 同期净利润从58.06亿元提升至143.34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57.1%[4]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93.1%降至2025年一季度87.7%[4] 战略规划 - 募资主要用于新车型和新技术研发、海外市场拓展及生产设施升级[3] - 公司今年将冲刺200万辆销量目标[3] - 构建覆盖动力、平台、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的全栈技术体系 "鲲鹏动力"涵盖发动机、变速箱、电驱动、电池安全四大核心技术[4] 公司背景 - 是中国最后几家未上市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自2004年以来多次尝试上市未果[3] - 旗下拥有星途、捷途、iCAR和智界四大品牌[3] - 去年是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中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车销量、燃油车销量、中国市场销量及海外市场销量较2023年均增长超25%的乘用车公司[3]
奇瑞汽车登陆港交所 成为年内港股最大的车企IPO
财经网· 2025-09-25 01:29
本报记者 刘钊 9月25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奇瑞汽车")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此次上市,奇瑞汽 车以30.75港元/股的招股价上限定价,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一举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 IPO。 从2004年首次启动上市计划,到历经金融危机、借壳失败、混改重组等多重挑战,这家"国内最后一家 未上市整车企业"终于圆梦资本市场。招股结果显示,奇瑞汽车公开发售部分获得238倍超额认购,创下 今年港股新股认购纪录,同时吸引多家基石投资者认购。 从"小草房"到资本市场 奇瑞汽车的创业与上市之路充满艰辛与挑战。上世纪90年代,为改变安徽地方经济结构、抓住轿车进入 家庭的发展机遇,安徽省在芜湖市启动"951工程"。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响应号召,从长春一汽回到 安徽,带领团队在芜湖城北的荒滩上开启创业征程。 回想起当年创业时的艰辛,尹同跃表示,"当时,创始团队的办公室是几间'小草房',房顶漏雨、四壁 透风,冬天寒冷刺骨,夏天闷热难耐,且面临缺钱、缺人、缺经验、缺设备的'一穷二白'困境。"即便 如此,尹同跃与团队仍打破常规,开启创业之路,为奇瑞的发展埋下第一颗种子。 奇瑞汽车的上市征程更是一波三折, ...
奇瑞汽车登陆港交所 成年内港股最大车企IPO
证券日报· 2025-09-24 16:40
上市概况 - 奇瑞汽车于9月25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发行价30.75港元/股 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 成为年内港股最大车企IPO [1] - 公开发售获得238倍超额认购 创今年港股新股认购纪录 吸引多家基石投资者参与 [1] - 公司从2004年启动上市计划 历经金融危机、借壳失败、混改重组等挑战 最终完成上市 [1][2] 历史发展 - 上世纪90年代安徽省启动"951工程" 董事长尹同跃从一汽回到安徽 在芜湖荒滩上以小草房为办公室开启创业 [2] - 早期面临缺钱、缺人、缺经验、缺设备的困境 房顶漏雨四壁透风 [2] - 2004年首次推动股份制改造 因股权结构复杂和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不足导致上市进程多次搁浅 [2] 资本运作进程 - 2025年2月重启港交所上市申请 8月通过证监会"全流通"备案 9月7日通过聆讯 9月17日启动招股 [3] - 募集资金分配计划:35%用于未来1-3年乘用车车型研发 25%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 20%用于1-4年海外市场拓展 10%用于芜湖生产设施提升 10%用于营运资金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698.97亿元 净利润143.34亿元 营收与利润增速大幅跑赢全球行业平均水平 [4] - 2022-2024年营收从926.18亿元增至2698.97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70.7% 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57.1% [4] - 2024年全球销量229.5万辆 创历史新高 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二 全球乘用车销量第十一位 [4] 市场地位 - 2024年全球前二十乘用车公司中唯一实现新能源汽车、燃油车、国内销量、海外销量四项指标同比增幅均超25%的企业 [4] - 自2001年出口首辆汽车以来 累计全球销量超1300万辆 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 自2003年起连续22年保持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截至2025年3月31日在海外拥有近3000个经销商网点 [5] 技术体系 - 构建覆盖动力、平台、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的全栈技术体系 [5] - 鲲鹏动力涵盖发动机、变速箱、电驱动、电池安全四大核心技术 八款燃油发动机及混动发动机获行业认可 [5] - 火星架构通过模块化硬件与跨平台软件设计降低研发成本 加快新产品推出速度 [6] - 雄狮智舱采用自研操作系统 支持个性化定制与跨车型快速适配 辅助驾驶系统符合中欧安全法规 [6] 战略意义 - 上市被视为战略转型与全球化扩张的关键跳板 提供资金支持加速新能源转型和全球化布局 [6] - 提升品牌形象和治理水平 为参与下一阶段汽车产业竞争提供更广阔舞台和资源 [6]
二十一年,多次冲击上市,63岁的他终于要圆梦了
搜狐财经· 2025-09-16 00:20
上市进程与股权结构 - 公司于9月7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将成为2025年港交所最大车企IPO [2] - 前三大股东为芜湖投资控股(21.17%) 管理层及员工持股平台瑞创(18.25%) 立讯(16.83%) 芜湖投资控股由芜湖市国资委100%持股 [2] - 计划发行不超过6.989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18名股东拟将20.16亿股境内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 [15] - 预计募资15亿至20亿美元(约117亿至156亿港元) 估值超千亿 可能在本月中下旬挂牌上市 [15]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负债率分别为93.1% 91.9% 87.9%和87.7% [4]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926.18亿元增至2698.97亿元 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 [18]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682.23亿元(同比增长24.2%) 净利润47.26亿元(同比增长90.9%) [18]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36.46亿元 66.64亿元 92.43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22.72亿元 累计达218.25亿元 [6] 业务发展与市场地位 - 2024年全球销量229.5万辆 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二 全球乘用车销量第十一 [18] - 连续22年保持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累计销售超1300万辆 海外市场贡献近半销量 [19] - 构建五大品牌矩阵(奇瑞 捷途 星途 iCAR 智界) 覆盖大众到高端市场 [21] - 2025年1-8月累计销售汽车172.73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49.6万辆 占比28.7% [22] 新能源转型挑战 - 2024年燃油车收入占比69.6%(较2022年75.9%下降) 仍占主导地位 [21] - 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毛利率分别为-2.6% -5.7% 0.4% 5.7% 同期燃油车毛利率达15.8% 17.1% 17.2% 14.4% [21] - 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27.3% [22] - 公司宣布"瑶光2025"战略 未来5年计划研发投资超1000亿元 [22] 上市背景与战略意义 - 上市旨在推动国际化战略和资本补血 借助全球资本市场融资支撑海外业务扩张 [2] - 公司曾多次尝试上市未果 包括2004年借壳 2008年因金融危机搁浅 2016年新能源借壳失败等 [9] - 2020年引入青岛五道口144.5亿元投资 2022年立讯精密斥资百亿成为新战略投资者 [10][12] - 登陆资本市场有利于建立长期资本补充通道 激活股权激励机制 [17]
奇瑞汽车通过港交所聆讯
证券时报网· 2025-09-08 00:02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奇瑞汽车已通过港交所聆讯 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华泰国际和广发证券(香港) [1] - 按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 公司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 全球排名第十一 [1] - 2024年全球销量超过229.5万辆 是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中唯一在新能源车 燃油车 中国市场及海外市场销量均实现同比超25%增长的企业 [1][2] 品牌矩阵与技术体系 - 旗下拥有五大品牌:奇瑞 捷途 星途 iCAR和智界 覆盖不同细分市场 [2] - 奇瑞品牌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辆 核心车型瑞虎8位列2024年全球燃油车市场中国自主品牌销量第一 [2] - 捷途品牌专注"旅行+"市场 自2018年推出后迅速达成百万销量里程碑 [2] - 星途定位科技豪华 2024年出口量在中国高端自主品牌中排名第一 [2] - iCAR面向Z世代年轻用户 智界聚焦卓越智能与科技伙伴合作 [2] - 自主研发构建三大技术体系:鲲鹏动力 火星架构和雄狮智舱 [2] 全球化布局与资金用途 - 自2003年起连续22年保持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 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全球累计销量超1300万辆 [3] - 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车型研发 核心技术提升 海外市场拓展 生产设施升级及营运资金 [3]
奇瑞汽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7.2%
证券时报网· 2025-09-07 13:38
上市进展与融资计划 - 公司于9月7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计划募集资金15亿美元至20亿美元(约117亿至156亿港元)[1]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6.99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每股价格区间约为2.5美元至2.8美元[3] - 境外上市普通股已于8月27日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并于8月29日更新港交所招股资料[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收入2698.97亿元 同比增长65.4%[1] - 2024年净利润达143.34亿元 同比增长37.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48.87亿元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626.93亿元[3] 全球市场地位与销量 - 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229.5万辆 同比增长49.4% 增速居全球前二十大车企首位[1] - 自2003年起连续22年保持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 全球累计销量超1300万辆[2] - 2024年海外收入1008.97亿元 占总营收37.4% 在欧洲、南美、中东北非地区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第一[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形成奇瑞、捷途、星途、iCAR、智界五大品牌矩阵 覆盖不同消费群体[2] - 主品牌奇瑞2024年销量152.33万辆 瑞虎8车型在全球及中国燃油车自主品牌中销量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三[2] - 掌握鲲鹏动力总成系统、火星架构平台、雄狮智舱智能座舱系统及符合国际安全标准的辅助驾驶系统四大核心技术[2] 销售网络布局 - 国内拥有3663个经销商网点 覆盖超310个城市[3] - 海外布局2958个销售网点 遍及全球五大洲[3] - 2024年通过经销商实现的收入占乘用车销售总收入8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