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聚乙烯

搜索文档
做绿色综合能源服务商
经济日报· 2025-08-29 22:40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精细注水技术和CCUS技术实现石油产量大幅提升和绿色转型 年产量从3.5万吨增至13.2万吨 单井产量从0.31吨提升至1.32吨 自然递减率从6.8%降至-3.3%[1][2] - 公司形成煤化工低碳发展与致密油气绿色开发联动模式 CCUS项目年注入41万吨 累计封存二氧化碳50万吨 捕集成本每吨105元[3][4] - 公司创新体制机制 整合科研机构 授权专利年均增长21% 承担国家级项目29项 省部级项目137项 构建高校+院所+企业创新生态圈[7] - 公司推进营销数字化改革 成品油线上竞价交易首日成交8385吨 占比74.3% 吸引20家企业参与[8] 技术突破 - 控速增渗精细注水技术使项目区年产油量从2015年3.5万吨提高到2024年13.2万吨 增幅277%[1] - 注水井累计转注111口 实施补孔措施63口 治理压高井65口 日产油从97吨跃升至410吨 增幅322%[2] - 全球首套年产30万吨高压聚乙烯及EVA一体化装置实现陕西EVA产品零突破 年产光伏胶膜原料28万吨 可满足56GW光伏装机需求[5] - 乙醇和氨反应生产乙基胺催化剂技术及煤基特种燃料开发进入成果转化阶段[7] 绿色转型 - 化38注气站年注入二氧化碳36万吨 相当于种树324万棵 节水108万立方米[3] - CCUS技术使原油采收率提升8.1% 在陕西靖边县、吴起县等地建成产业闭环 输送距离小于150公里[4] - 聚焦油化并举、煤气电并重、新能源新材料并兴战略 打造绿色低碳综合能源服务商[8] 创新机制 - 2024年整合4家科研单位重组为西北化工研究院与陕西化工研究院 实行行政领导"三不抢"原则[7] - 建立科技创新容错免责机制 完善奖励激励制度 简化项目审批流程[7] - 联合20余家科研院所打造"2+3+4"合作模式 通过人才、技术、平台、资本四要素联动形成创新闭环[7] 营销改革 - 成品油线上竞价模式通过"延长云商"平台交易 针对1.128万吨成品油竞拍 最终成交8385吨[8] - 创新商业模式和数字营销体系 打造公开透明的"阳光销售"新模式[8]
延长石油改革创新—— 做绿色综合能源服务商
经济日报· 2025-08-29 21:56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革新实现油气产量提升、绿色转型及高端化工产品突破 重点发展精细注水、CCUS技术及聚烯烃高端化 并创新营销模式推动产品价值最大化[2][3][4][5][6][7][8] 精细注水技术应用 - 郝家坪注水项目区通过控速增渗等精细注水技术使年产油量从2015年3.5万吨增至2024年13.2万吨[2] - 累计转注水井111口 实施63口注水井补孔措施 治理65口压高井 日产油从97吨跃升至410吨(增长3倍) 单井产量从0.31吨提升至1.32吨 自然递减率从6.8%降至-3.3%[3] - 预计采油厂年产量2027年突破百万吨[3]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 化38注气站年注入36万吨二氧化碳 相当于种树324万棵或节水108万立方米[4] - 公司为CSLF认证的首个通过CCUS国际认证的中国企业 形成煤化工与致密油气联动发展模式[5] - 在陕西靖边、吴起等地建成年注入41万吨CCUS项目 累计封存二氧化碳50万吨 捕集成本仅105元/吨 输送距离小于150公里 二氧化碳驱油使原油采收率提升8.1%[5] 高端化工产品突破 - 光伏级EVA产品透光率高 吨售价超1万元 年产28万吨 可满足56GW光伏装机需求[6] - 中高端聚烯烃产品占比超65% 全球首套年产30万吨高压聚乙烯及EVA一体化装置实现陕西EVA从无到有突破[6] 科技创新机制改革 - 2024年整合4家科研单位重组为西北化工研究院与陕西化工研究院 推行行政领导"三不抢"原则(不抢成果、排名、论文)[7] - 建立科技创新容错免责机制 简化审批流程 累计承担国家级项目29项、省部级137项 授权专利年均增21%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专利奖1项 27项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7] - 联合20余家科研院所构建"2+3+4"创新生态圈(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 前沿探索/中试研究/工业示范三层次推进 人才/技术/平台/资本四要素联动)[7] 营销模式创新 - 2024年7月10日启动成品油线上竞价交易 吸引20家企业参与 1.128万吨成品油竞拍最终成交8385吨[8] - 通过"延长云商"平台打造"阳光销售"模式 延伸增值服务与数字营销体系[8] 战略定位 - 公司聚焦"油化并举、煤气电并重、新能源新材料并兴"战略 目标成为世界一流绿色低碳综合能源服务商[8]
石油和化学工业开拓者徐今强的峥嵘岁月
中国化工报· 2025-08-15 01:29
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 -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联络科长,负责为抗日根据地筹备军需物资[3] - 1940年成功将违禁电子管伪装成热水瓶外壳运送到皖北根据地[3] - 1944年收购300多匹布料并通过租界水路运至根据地解决冬装问题[6] - 1945年用粮食变现方式获取钢材解决武器制造需求[6] - 9年间输送100多名人才及数以千计的药品、粮食等物资支援抗战[6] 新中国石油工业奠基 - 1949年接管中国石油公司并兼任总经理[7] - 组织考察华东西北地区石油资源,1950年推动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作会议[7] - 1949年底建成新中国首座年加工10万吨原油的上海炼油厂,工期仅5个月[7][8] - 1950年出任石油管理总局副局长,组建首个专业炼油设计机构并培养技术人才[8] - 主持全国原油年产量从1949年12万吨增至1952年43.5万吨,达旧中国峰值1.3倍[11] - 1956年启动兰州炼油厂建设,1959年投产时产品种类从16种扩展至70种[11][12][14] 大庆油田开发 - 1963年底任大庆会战总指挥,3年半实现1155万吨原油产量,投资回收率149%[15] - 1964年创新分层注水技术解决含水率问题,使含水率从6.37%降至2.8%[18] - 1965年实施5137项技术革新,34套装置中16套达世界先进水平[17] - 原油产量从1964年625万吨增至1966年1060万吨[18] 化学工业发展 - 1966年任化工部代理部长,重点发展化肥工业,1979年全国小氮肥厂达1533个,年产氮肥658万吨占全国55.6%[19] - 1967年突破三触媒新工艺合成氨技术,中型氮肥厂从15个增至1978年50个,合成氨产量增长1.5倍[19] - 1972年引进13套大型化肥设备,1979年建成首个自主设计大型氮肥厂[20][21] - 推动三大合成材料发展,1972年引进30万吨乙烯装置建成北京石化基地[22] - 组织国防化工攻关,成功研制高能推进剂支持航天事业发展[24]
淄博市2025年第二季度肉蛋价格下跌,蔬菜价格涨跌互现
中国发展网· 2025-07-02 04:39
农产品价格 - 小麦价格持平,均价为1.19元/500克 [2] - 玉米价格上涨10.58%,均价为1.15元/500克,主要因市场可流通玉米减少、进口降低、饲料需求扩大及港口库存下降 [2] - 面粉价格基本平稳,特一粉均价2.21元/500克,标准粉均价2.04元/500克(环比降0.97%) [2] - 5L鲁花花生油均价147.16元/桶,环比微涨0.05% [2] 畜牧产品价格 - 生猪均价7.54元/500克,环比下跌5.51%,主要因供应充足及消费淡季需求疲软 [3] - 猪肉价格下跌,精瘦肉均价15.62元/500克(环比降4.99%),五花肉均价14.55元/500克(环比降5.76%) [3] - 鸡蛋均价3.65元/500克,环比大跌17.42%,主因产蛋鸡存栏高位及终端采购低迷 [4] 蔬菜价格 - 监测的17种蔬菜价格2升14降1平,涨幅2.50%-2.76%,降幅9.52%-38.70% [5] - 价格下行主因露天蔬菜集中上市,茄果类和叶菜类供给宽裕 [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 化肥价格涨跌互现:碳酸氢铵跌4.60%至0.83元/公斤,磷酸二铵涨0.49%至4.07元/公斤,氯化钾涨2.53%至3.24元/公斤 [6] - 农药价格普遍下跌:敌敌畏降2.63%至31.11元/公斤,氯氰菊酯降2.56%至22.12元/公斤 [6] 工业生产资料价格 - 有色金属涨跌分化:铜价涨1.81%至78266.11元/吨,锌价跌5.79%至22747.78元/吨,锡价涨2.12%至265605.56元/吨 [7] - 化工产品普遍下跌:高压聚乙烯跌1.23%至9673.33元/吨,聚酯切片跌4.48%至5949.44元/吨,纯苯暴跌16.81%至6177.78元/吨 [8] 后期预测 - 主粮价格或震荡偏强,猪肉、鸡蛋价格稳中偏弱,蔬菜价格随供应增加稳中回落,化工行业价格震荡运行 [9]
齐鲁石化:全流程挖潜优化推动降本增效
齐鲁晚报网· 2025-05-27 07:16
核心观点 - 齐鲁石化通过构建"全员降本、全程管控、全域覆盖"的工作体系,炼油、化工、存续三大业务板块均超额完成总部下达的目标任务 [1] - 公司以提效益、减费用、降成本为主线,围绕开源、节流、优化、管理四大维度精准施策,制定213项生产经营优化增效措施 [2] - 通过全链条优化、全维度降本、全流程攻坚等多方面举措,实现增产与降本双突破 [2][3][4] 全链条优化 - 胜利炼油厂将生产经营优化措施拆解成142项具体任务,目前已落地104项 [2] - 通过优化胜利原油脱水工艺及电脱盐操作,胜利原油加工比例显著提升 [2] - 抢抓航煤市场有利时机拓展销售渠道,同步提升加氢裂化装置负荷,4月航煤产量创近年单月新高 [2] - 科学调整原油掺炼比例、精准调控工艺参数,1月至4月特种石油焦产量增效显著 [2] - 建立"日分析+周调度"市场响应机制,动态测算产品效益,优先排产丁辛醇、高压聚乙烯等高附加值产品 [2] - 通过外采、锁定资源等手段确保丁二烯、裂解碳四、丙烯资源供应,保障橡胶装置、丁辛醇装置高负荷运行 [2] 全维度降本 - 2024年6月启动节水专项行动,实施34项精准节水措施,日取水量持续减少 [3] - 深入推进成本动因分析,将装置对标管理下沉至基层单元,力争实现固定费用同比压降5%以上 [3] - 优化原油采购流程,提升低价机会油种采购比例 [3] - 建立大宗原材料动态议价机制,天然气、煤炭等关键物资采购成本实现同比降低 [3] - 仅固定费用压降5%这一项,全年就能省出上千万元 [3] - 5月1日印发降本减费增效工作方案,将首批40个重点项目责任细化到科室、车间 [3] 全流程攻坚 - 胜利炼油厂联合检验计量中心开展专项攻关,制定10余项优化措施,加工损失率较同期下降0.06% [4] - 将各个加氢装置的负荷及关键指标列表化管理,每天统计汇总,紧盯各个产品产量 [4] - 协同外供单位优化制氢装置操作,实现加氢装置高负荷运行 [4] - 以乙烯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动态调整采购策略,4月原料成本实现同比降低 [4] - 各装置全面停用伴热线,仅蒸汽系统每月就节约下一笔不小的成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