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龙8 Elite

搜索文档
小米自研芯片,拆解曝光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17 01:30
小米15S Pro产品发布 - 小米于2025年5月在中国推出高端智能手机小米15S Pro 作为公司成立15周年纪念机型之一 [2][3] - 该机型外观和相机功能与2024年第四季度发布的小米15 Pro几乎完全相同 但作为附加机型在旗舰系列发布约六个月后推出 [3] 硬件配置与供应链 - 采用三摄像头配置 三个50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分别由OMNIVISION、三星电子和索尼三家不同制造商提供 [5] - 主板采用双层结构 分为处理器板、通信板及终端和IMU板三个部分 [5] - 搭载美国美光科技1TB内存和韩国SK海力士16GB LPDDR5X DRAM 这些芯片也应用于高通和联发科顶配机型 [11] 自研芯片技术突破 - 搭载小米自主研发的XRING O1处理器 采用台积电3纳米工艺制造 包含10核CPU(两颗X925 CPU)、16核GPU、6核NPU和3核ISP [11][17] - 处理器采用堆叠封装(POP)设计 DRAM下方放置XRING O1 封装背面嵌入硅电容和陶瓷电容以实现稳定电源供应 [11][15] - 配备联发科T800独立5G调制解调器芯片 与苹果iPhone和谷歌Pixel采用相同处理器与调制解调器分离配置 [11][13] 半导体发展战略 - 小米自2017年将首款自研智能手机处理器澎湃S1商业化后 持续在摄像头、电源和电池系统芯片领域推进自主研发 [8][21] - 电池系统芯片已发展到第三代P3芯片 从入门级到高端机型广泛采用自研芯片 减少对欧美日传统半导体制造商的依赖 [8][10] - 自研芯片核心数量超越高通或联发科同类产品 公司通过芯片差异化赢得市场优势 并考虑将处理器技术扩展至机器人和汽车等多个领域 [8][17] 行业技术对比 - 截至2025年9月上旬 小米XRING O1在3纳米移动处理器性能表现上与其他厂商产品几乎不相上下 公司已在开发下一代XRING O2处理器 [19] - 自2024年底以来 台积电3纳米工艺芯片广泛用于中国终端产品 包括高通骁龙8 Elite、联发科DIMENSITY 9400和英特尔Lunar Lake [2]
高通芯片,越来越贵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4 01:40
三星电子移动AP采购成本上升 - 三星电子设备体验部门移动AP采购额上半年达7.7899万亿韩元 同比增长29.2% [2] - 移动AP在原材料采购总额占比从17.1%增至19.9% [2] - 高端机型全线采用高通骁龙8 Elite导致成本增加 骁龙本质比Exynos更贵 [2] 高通AP价格上涨与代工成本因素 - 高通要求明年AP供应价格每台提高15美元 达约210美元/台 [4] - 骁龙8 Gen 4预计售价190-200美元 较前代上涨25%-30% [4] - 台积电大幅提高制程价格 推动高通AP成本上升 [3] 三星自研Exynos处理器战略调整 - 下一代Exynos 2600采用2纳米工艺开发 拟用于Galaxy S26系列 [3] - 移动体验部门考虑采用Exynos以降低对外部高价AP的依赖 [3] - 自研芯片可应对AP成本上升趋势 小米及谷歌等厂商同步加大投入 [5] 行业技术发展与需求影响 - 高端智能手机需求受人工智能驱动 骁龙8 Gen 4出货量预计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4] - 台积电N3E工艺成本较高 直接导致高通芯片定价上升 [4] - 智能手机多数零部件规格长期不变 AP与内存成为主要成本变量 [5]
高温补贴来了,快码住这些暑期手机散热小Tips
36氪· 2025-08-21 11:23
高温对智能手机的影响 - 极端高温天气导致手机易触发高温保护机制 包括限频 降低亮度 暂停功能或直接关机 以避免元件损伤[1][3] - 长期高温会导致电池老化鼓包甚至爆炸 屏幕烧屏变色 系统降频卡顿 主板元件老化等硬件故障 直接影响设备寿命和安全性[7][9][10][11] 智能手机发热的结构性矛盾 - 性能跃升与热设计受限矛盾突出 旗舰SoC采用3nm/4nm先进制程虽提升性能但功耗密度同步上升 芯片单位面积热量增加[4] - 高刷新率屏幕 5G网络和大尺寸影像传感器推高系统功耗 而机身轻薄化趋势限制散热空间 部分机型采用低效导热材料加剧发热[6] - 工业设计持续向8mm以内轻薄推进 传统VC均热板和石墨烯散热层被迫缩减体积 热量难以及时释放[6] 厂商技术优化方向 - 探索更精细温控调度策略 新型散热材料引入 以及部分机型尝试主动散热设计[6] - 在极致轻薄与性能释放的结构性张力下 智能手机高负载场景发热仍是当前技术阶段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6] 用户端散热解决方案 - 物理降温采用冰凉贴或湿纸巾辅助散热 但需避开充电口和扬声器且使用不超过3分钟[13] - 重度用户可使用半导体散热背夹 通过TEC致冷片和风扇结构主动降低表面温度10°C以上[15] - 系统优化包括清理后台应用 关闭定位/蓝牙等服务 启用省电模式或低功耗模式控制发热[17][18] - 避免边充电边高负载使用 减少阳光直射暴晒场景(温度可达60°C以上) 更换散热专用手机壳如芳纶纤维或镂空设计[20][22][23]
谷歌芯片,抢先用上2nm
半导体芯闻· 2025-06-25 10:24
谷歌Tensor芯片工艺升级计划 - 谷歌计划在2026年Pixel 11系列中采用台积电2nm工艺制造Tensor G6芯片,这将比竞争对手高通骁龙8 Elite芯片组的3nm工艺更先进[2][3] - 谷歌此前Tensor芯片工艺升级较慢,2021年Pixel 6的首款Tensor芯片采用三星5nm工艺,2022年Tensor G2仍使用5nm工艺,落后于同期骁龙8 Gen 2的4nm工艺[2] - 2023年Tensor G3首次升级至4nm工艺,2024年Tensor G4保持4nm工艺,而同期高通和联发科芯片已采用3nm工艺[2] - 2025年Tensor G5将转投台积电并升级至3nm工艺[2] 谷歌Tensor G6芯片潜在功能 - Tensor G6可能具备AI增强功能,包括视频编辑相关的"视频生成机器学习"工具[4] - 芯片可能集成更多健康监测功能,如呼吸、睡眠呼吸暂停、步态分析等[4] - 早期传言称Tensor G6可能基于3nm工艺,但最新消息显示将直接升级至2nm工艺[4] 行业竞争格局 - 高通可能使用台积电制造3nm版本的骁龙旗舰芯片,而三星可能生产专用于Galaxy设备的2nm版本芯片[3] - 若谷歌按计划推进,Tensor G6将在2nm工艺上领先高通数月时间[3]
雷军扳回一城
虎嗅APP· 2025-05-22 23:59
核心观点 - 小米发布首款自研旗舰SoC芯片"玄戒O1",采用3nm制程工艺和独特的四丛集十核架构,重点优化功耗表现 [5][6][16][22][24] - 玄戒O1的开发效率惊人,团队在10个月内完成Cell重新设计,3-4个月完成流片后优化 [26][27][28][29] - 小米将采用"玄戒+高通"双芯片战略,玄戒O1将用于S系列手机和高端IoT设备如平板电脑 [32][35][37] - 自研芯片被视为手机品牌核心竞争力,玄戒O1可能帮助小米在未来市场疲软期实现差异化竞争 [39][41] 芯片技术细节 - 制程工艺: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nm制程工艺,与A18 Pro、骁龙8 Elite同级 [16] - 架构设计:逆行业趋势采用四丛集十核CPU(2X925+4A725+2A725+2A520),专门设计超级能效核处理息屏任务 [16][20][21] - 性能优化:X925超大核主频提升至3.9GHz(ARM公版为3.6GHz),扩展480多种自定义Cell [25][26] - 能效表现:接近苹果A18 Pro水平,重点解决功耗难题 [22][24] 研发过程 - 时间线:2023年底获得ARM参考设计,2024年10月完成流片,2025年2月推出样机 [27][28][29] - 技术突破:在标准Cell库外新增480种时序/组合逻辑Cell,流片成本比标准方案高20%-50% [26][27] - 开发效率:10个月完成Cell设计,3-4个月完成流片后优化,效率远超行业常规周期 [28][29] 产品战略 - 手机应用:首搭小米15S Pro,未来定位S系列机型,与数字系列保持4-6个月发布间隔 [5][35] - IoT布局:用于小米平板7 Ultra(起售价5699元),未来将扩展至更多IoT设备 [35][37] - 供应链合作:维持与高通长期合作,确认将采用下一代骁龙8系平台 [32] 行业影响 - 技术意义:中国手机行业继华为海思后再次出现旗舰级自研SoC [8][39] - 市场背景:国补政策推动Q1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5%,部分时段达65%,但可能透支未来需求 [41] - 竞争定位:差异化功耗表现可能成为未来市场疲软期的核心竞争力 [24][41]
小米玄戒O1发布在即,雷军135亿豪赌芯片,这次押对了吗?
36氪· 2025-05-20 02:09
产品发布信息 - 小米将于5月22日晚举行战略新品发布会 推出首款自研手机SoC芯片玄戒O1 以及小米15S Pro手机 小米平板7 Ultra和小米首款SUV Yu7 [1] - 玄戒O1被置于发布会首位 雷军单独发文强调其战略定位 [1] 芯片战略定位 - 小米将芯片视为必须攀登的高峰 是成为伟大硬核科技公司的关键 [4] - 玄戒O1代表全栈自研 押注高端和生态融合的全面攻坚 与2017年澎湃S1试水性质不同 [4] - 在AI大模型定义智能设备时代 SoC芯片是战略制高点和生态中枢 投入门槛最高 [5] 芯片技术规格 - 玄戒O1基于台积电第二代3nm(N3E)工艺制造 集成190亿个晶体管 [4][8] - 采用"2+2+4+2"四丛集架构:2个Cortex-X925 3.9GHz超大核 2个Cortex-A725 3.4GHz大核 4个Cortex-A725 1.9GHz大核 2个Cortex-A520 1.8GHz小核 [9] - 超大核配备2MB L2缓存 大核配备1MB L2缓存 [9] - GPU采用16核Immortalis-G925 比天玑9400的12核规模更大 [11] 性能对标分析 - 目标直接挑战高通骁龙8 Elite和联发科天玑9400旗舰芯片 [7] - 晶体管数量与苹果A17 Pro基本持平 但低于天玑9300的227亿个 [8] - Geekbench 6跑分显示性能可媲美新一代旗舰芯片 [9][10] - 未采用全大核架构 保留两颗A520小核 可能因规划节奏早于行业趋势 [12] 研发投入与历程 - 玄戒项目与造车同时立项于2021年 [12] - 2021年初至2024年4月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35亿元人民币 [20] - 现有研发团队超过2500人 2024年预计研发投入超60亿元 [20] - 2023年10月成功流片国内首款3nm工艺手机芯片 [12] 战略演进路径 - 2017年澎湃S1因工艺落后4-5年和基带差距导致失败 [17] - 战略转向从澎湃C1 P1等小芯片做起 通过大量投资布局积累能力 [18] - 以ISP芯片为起点重新回归自研SoC道路 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 [18] 生态整合意义 - 玄戒O1不是孤立存在 小米已在高端手机市场站稳 汽车业务发展良好 [21] - 软硬件垂直整合对实际体验有决定性影响 需结合澎湃OS系统优化 [13] - 成为继华为后第二家搭载自研高端手机SoC的中国手机厂商 [21]
智能手机SoC市场,竞争加剧!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0 02:53
全球高端智能手机SoC市场增长趋势 - 2024年高端安卓智能手机SoC收入同比增长34%,主要受消费者对高端设备偏好增强、出货量增长及平均售价上涨推动 [2][5] - 高端SoC市场占2024年安卓智能手机SoC总收入的52%,AI功能(如NPU和先进节点迁移)成为平均售价和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6] 主要厂商竞争格局 高通 - 保持市场领导地位,2024年收入年增长6%,2025年将因三星Galaxy S25系列独家采用骁龙8 Elite SoC进一步巩固份额 [5][7] - 通过定制Oryon内核优化AI任务处理,并凭借生态合作伙伴关系在设备端AI部署中占据优势 [7] 联发科 - 高端SoC收入几乎翻倍,得益于天玑9300系列表现及天玑9400的推出,与vivo、OPPO、小米的战略合作推动其在中国市场增长 [5][7] - 需拓展全球旗舰品牌合作及开发者生态以维持增长势头 [7] 三星 - 2024年高端SoC收入增长4倍,Exynos 2400在Galaxy S24系列中的应用是关键,但2025年可能因Galaxy S25转向高通而下滑 [5][8] - 代工良率问题制约Exynos在高端市场的长期竞争力 [8] 海思半导体 - 2024年中国高端市场份额达12%,Pura 70和Mate 70系列推动回归,预计2025年保持收入份额第三 [5][8] - 客户忠诚度与鸿蒙系统深度整合是核心优势,但工艺节点落后和供应链不确定性限制长期增长 [8] 技术及市场驱动因素 - AI功能(如延迟敏感任务处理、模型优化)成为SoC性能差异化的关键,推动半导体含量和晶圆成本上升 [6][7] - 高端安卓SoC竞争加剧,海思重返和联发科崛起重塑市场格局 [6] 区域动态 - 中国高端市场表现突出,海思和联发科本土化策略成效显著 [5][7] - 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促使品牌寻求制造多元化,三星因多基地布局在美国市场更具优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