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铝合金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和胜股份接受投资者调研 透露业绩预期等精彩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9 10:2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46亿元,同比增长17.09% [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352万元,同比上涨45.72% [1] - 经营现金净额与净利润差异主要源于客户货款支付周期及统计口径不同 [1] 业务结构分析 - 汽车部件业务营收11.38亿元(占比69.18%),同比增长25.21%,毛利率9.64% [1] - 电子消费品业务营收3.08亿元(占比18.74%),同比增长11.09%,毛利率17.12% [1] - 下半年为行业传统旺季,三季报业绩需关注后续定期报告 [1] 战略与技术布局 - 坚持"双轮驱动"战略,定位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件企业及消费电子材料供应商 [1] - 自2015年深耕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拥有从材料研发到集成装配的完整技术能力 [1] - 在新材料领域开展高性能金属及铝镁复合材料研究 [1] 新兴领域拓展 - 积极关注人工智能终端设备金属结构件领域,消费电子铝合金材料可应用于该场景 [1] - 具备iPhone17系列铝合金框生产工艺,将积极拓展客户和市场 [1] - 凭借铝合金技术优势布局未来产业(含机器人领域),但未明确跨界并购人工智能公司计划 [1] 产品竞争优势 - 电池托盘业务拥有完整结构性技术能力,持续研发提升竞争力 [1] - 电子消费品业务毛利率显著高于汽车部件业务(17.12% vs 9.64%) [1] - 异种金属复合材料技术已涵盖铝镁复合方向 [1]
和胜股份(002824) - 和胜股份:2025年9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9 09: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46亿元,同比增长17.09% [3][4] - 净利润4352万元,同比上涨45.72% [3][4] - 汽车部件业务营收11.38亿元(占总营收69.18%),同比增长25.21%,毛利率9.64% [4] - 电子消费品业务营收3.08亿元(占总营收18.74%),同比增长11.09%,毛利率17.12% [4] 业务战略 - 坚持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双轮驱动"战略 [6] - 致力于成为技术驱动的新材料和新能源集成部件供应商 [6] - 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加速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与新动能 [3][6][7] - 具备从材料研发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研发创新体系 [5][6] 产品与技术 - 深耕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技术研究,2015年启动持续研发 [5] - 开发钢铝、钛铝、铝镁等异种金属复合材料 [3] - 具备iPhone17系列铝合金框生产工艺能力 [6] - 消费电子材料可应用于AI终端设备金属结构件 [7] 市场拓展 -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提高经营业绩 [6] - 手机厂商重新采用铝合金外壳对公司产生积极影响 [6] - 密切关注主业相关投资与并购机会 [2][3] - 具备完善生产工艺和材料研发能力,获国内外客户认可 [6] 现金流说明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与客户货款支付周期相关,统计口径异于净利润 [2]
MSCI提升中国宏桥ESG评级至BB级 在铝行业评级领先
证券之星· 2025-07-24 03:11
ESG评级提升 - 中国宏桥MSCI ESG评级由B调升至BB,成为国内铝企中评级最高的企业之一,仅次于南山铝业的BBB [1] - 此次评级上调彰显公司在ESG管理方面的持续进步与卓越成绩,获得全球资本市场的高度肯定 [1][2] - 铝行业整体ESG评级不高,目前国内主要铝企如中国铝业、云铝股份、神火股份等均为B级 [1] ESG实践成果 - 公司自2016年起持续发布ESG报告,从最初的40页增至2024年的160页,全面展示ESG成果 [2] - 2024年ESG报告显示公司在绿色转型、创新发展、公司治理及社会责任履行方面投入显著 [2] - 公司制定双碳目标,力争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2055年前实现自身运营范围内的净零排放 [3] 绿色转型进展 - 公司积极向云南转移产能,2024年底云南铝合金产品产量占比超1/5,大幅削减碳排放 [2] - 山东宏顺循环科技产业园再生铝生产能耗较电解铝下降95%,碳排放强度下降85%以上 [2] - 2024年公司碳排放强度整体降低12%,清洁能源使用比例逐步提升 [2][3]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铝产业科技含量,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领域 [3] - 2024年推出多款国际领先的高性能铝合金材料,部件及总成减重20%-40%,碳排放减少10%以上 [4] - 加速推进铝型材、全车身总成及大型一体化压铸等关键项目,助力新能源汽车低碳转型 [3][4]
“蛇吞象”重组折戟,光智科技扣非净利连续四年告负
第一财经· 2025-06-30 14:40
公司重组终止 - 光智科技宣布终止对先导电科的资产重组,原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及"部分商业条款未达成一致" [2] - 重组消息曾使公司股价从约22元飙升至115.55元,涨幅超400%,终止后股价回落至44.16元,较历史高点回落近62% [1][2] - 公司计划于7月1日召开投资者说明会,回应投资者关切 [1] 财务状况与经营压力 - 公司扣非净利连续四年为负值,2021年至2024年分别亏损0.14亿元、1.29亿元、2.55亿元、0.37亿元,累计亏损超4亿元 [1][3] - 2024年公司营收14.55亿元,同比增长43.82%,但营业成本增长27.78%,毛利率回升至27.57% [4] - 2025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达77.88%,有息负债率35.5%,短期借款3.47亿元、长期借款5.82亿元,账面现金仅1.65亿元,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8.5% [5] 业务表现与风险 - 红外光学材料业务2024年营收12.8亿元,占比88.18%,但过度依赖锗材料价格周期 [4] - 铝合金业务2024年营收下滑5.78%至1.7亿元,毛利率下滑5.81个百分点至5.19% [4] - 公司主营业务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采购成本上升影响,是近几年亏损的主因之一 [3] 市场反应与股东动态 - 重组终止后公司动态市盈率为95.93倍,远超行业44倍市盈率,股价较峰值跌去61.8%,但仍较重组预案前上涨超100% [5] - 自然人王学平、张建龙在重组前"踩点"买入,分别浮盈约1.287亿元和8589万元,随后在股价高位退出 [6] - 16家机构在去年第四季度买入353.86万股,但在一季度全部清仓,股价回调至50元左右,机构未盈利 [6] 重组背景与关联交易 - 重组标的先导电科是全球领先的溅射靶材供应商,估值高达200亿元,而光智科技市值仅30余亿元 [2] - 实际控制人朱世会同时控制先导电科母公司,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2] - 先导电科曾启动IPO辅导备案,后因市场环境变化放弃独立上市 [2]
同心·大调研|聚焦发挥“两重两新”政策效能 台盟中央开展2025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01:21
两重两新政策效能 - "两重"政策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政策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旨在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政策实施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一年,目标是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和稳定锚 [1] 两重建设进展 - 南宁国际铁路港2025年一季度始发中越班列累计发运货物9376标箱,同比增长4882%,成为中越班列重要集结点 [3] - 平陆运河全长1342公里,直接连通西江与北部湾,计划2026年底建成,将为中国西南地区货物提供出海通道 [3] - 上海临港新片区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生产线自动化系统高效运转,推进国产大飞机制造 [3] - 上海浦东新区"浦发·零碳绿谷"构建固废资源循环利用全产业链,固废资源利用率达989% [4] 两新政策实施 - 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依托新能源产业布局,在铝合金材料研发和生产工艺方面提升,成为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供应商 [6] - 美团上海总部非餐饮品类即时零售日单量突破1800万单,通过新技术新场景激活消费新动能 [6] - 上海耀雪冰雪世界通过全年龄段体验设计推动冰雪经济与休闲旅游融合,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6] 两岸产业合作 - 上海台资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发展态势良好,广西面向东盟近7亿人口市场,与台企管理经验形成互补 [9] - 建议在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领域开展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与内需市场对接联动 [9] 政策建议 - 建议完善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机制,围绕基础设施、制造业升级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4] - 建议综合运用财税、信贷、价格等手段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创新消费场景 [7] - 建议加快推进"两重"项目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做好"两新"工作推动消费提质增效 [9]
两岸经贸盛会彰显融合发展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6-07 22:00
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概况 - 第二十七届海交会以"深化两岸融合、建设第一家园"为主题,汇聚60余家台湾工商团体、30余家各地台协会及千名台商台胞参会 [1] - 同期举办全球招商大会签约80余个项目,总投资超1300亿元(约合200亿美元) [1] - 活动逐步成为两岸最具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贸易投资平台 [1] 福马同城化进展 - 马祖馆首次组织企业参展,马祖酒厂计划年底新厂投产后产能提升3倍,重点开拓大陆市场 [2] - 福州市发布第二批福马"同城生活圈"政策,涉及贸易、同等待遇、人文交流等领域 [2] - 福州马祖产业合作园区已招引15个产业项目,重点发展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海工装备等产业 [3] 两岸农业合作成果 - 福建省14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参展,展示两岸农业技术融合成果 [3] - 平潭台农成功培育"闽台1号"黄金百香果,兼具台湾品种优势与本地适应性 [4] - 清流台创园建成亚洲最大国兰组培中心,年培育能力超600万株,创新技术使切芽成功率从10%提升至80% [4] - 上杭台农引入台湾生物技术生产麝香猫咖啡,计划推动农业与旅游、康养产业融合 [5] 两岸产业深度合作案例 - 台湾老字号翁财记拓展预制菜业务,成为首批入选"福建老字号"的台湾品牌,与京东达成合作协议 [6] - 奋安铝业与台湾清华大学合作突破铝合金强度技术瓶颈,将产品强度从450兆帕提升至580兆帕 [7] - 两岸企业通过技术互补实现产业升级,未来可共同开拓东南亚市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