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蓝心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vivo发布2024可持续发展报告,以科技之力绘就共享蓝图
江南时报· 2025-08-12 12:38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系统呈现可持续发展管理实践 数据透明度及责任担当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彰显品牌长期主义价值创新决心 [1] - 公司以"科技照亮美好未来"为主题 基于"科技共享" "绿色共生" "价值共创" "社会共益"四大方向构建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 [3] 科技共享战略 - 秉持用户导向科技创新理念 通过前沿技术降低数字鸿沟 迭代产品体验 实现科技普惠 [4] - 2023年正式发布"蓝科技" 包括蓝晶芯片技术栈 蓝图影像 蓝海续航系统 蓝心大模型 蓝河操作系统 [6] - 2024年AI领域实现突破性优化 全新自研蓝心大模型矩阵增强语言大模型和端侧大模型能力 云端大模型优化意图理解与任务分发 [6] - 开发"vivo听说"实现语音文字双向互转 "手语翻译官"攻克复杂语法识别难题 "vivo看见"首创多模态视觉辅助系统 "vivo读谱"开发乐谱阅读功能 [6] - 开放AI接口免费支持第三方读屏软件 赋能产业链协同发展 [8] 社会共益实践 - 2019年起持续关注残障群体需求 2021年发起"声声有息公益计划" [9] - 2024年成为中国残联战略合作伙伴 联合发起"科技助残 金秋助学"公益行动 支持残疾人大学生教育就业 [9] - 已支持10余所特教院校 携手超2000名残障伙伴 [9] - 2022年7月发起"vivo童画未来美育计划" 将影像 设计 AI等优势融入乡村儿童美育 [10] - 计划已覆盖20多个省份90多所学校 为200多位美育老师提供培训 为约40000名孩子提供美育课程 [10] - 2024年在海外开展"Capture the Future"影像公益行动 结合移动影像技术与美育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 [12] 绿色共生目标 - 将"绿色共生"理念融入产品生命全周期 构建可持续生态闭环 [13] - 目标2035年减少碳排放50% 2050年前实现运营碳中和 [13] 价值共创成果 - 携手全球伙伴构建价值链网络 参与制定行业标准超过940项 输出提案或建议超过5900条 [15] - 在健康安全 学习成长 心理关怀等方面持续投入 为员工营造有温度的职场环境 [15]
终于,AI应用也想预装了,但手机厂商却不乐意……
36氪· 2025-08-03 23:29
行业动态 - 生成式搜索公司Perplexity正游说Android手机品牌预装其AI浏览器Perplexity Comet 以抢占AI终端入口[1] - 手机厂商普遍拒绝外部AI应用预装 因需将用户AI交互截留在自有生态中 包括小米 OPPO 三星 Google等[3] - 行业矛盾本质是AI供应商与硬件厂商对用户入口及数据控制权的博弈[4] 手机厂商战略 - 国产厂商加速自研大模型 如小米MiMO vivo蓝心大模型 荣耀MagicGUI 并融入系统核心入口[8] - 三星通过Galaxy AI与Google Gemini绑定 Google将Gemini拓展至安卓全系统层级[8] - 手机厂商视用户数据为AI核心竞争力 即使初期模型较弱也要保留数据自主权[8] AI供应商困境 - Perplexity等AI应用需通过预装或独立App突破手机系统封锁 但厂商已从渠道方转型为生态运营商[12] - 移动端是AI主战场 但操作系统控制权仍掌握在手机厂商手中[12] - 外部AI应用深度预装提案被厂商视为"争权"而非合作 类似CarPlay Ultra的遭遇[16] 历史类比 - 当前AI手机竞争态势类似汽车行业"去CarPlay化" 车企曾因智能座舱能力不足接受CarPlay 后因数据主权意识觉醒自建OS[13] - 手机厂商正重走车企老路 从依赖外部AI转向系统级自研大模型[16] 入口争夺本质 - 浏览器入口争夺实质是定义权的转移 涉及用户行为习惯与认知结构的重构[17] - 厂商拒绝外部AI定义用户体验 如同微信小程序架空iOS应用分发形成独立生态[18] - AI时代核心竞争目标是让用户形成使用依赖 入口控制决定长期商业价值[17][18]
手机厂商都不想造机器人的“肉身”,除了小米
经济观察网· 2025-06-21 03:21
华为云具身智能战略 - 华为云发布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 明确不做机器人本体 目标是将一切联网本体变为具身智能机器人 [1] - 华为通过提供盘古大模型 华为云 OpenEuler等核心技术 专注扮演机器人"大脑"与"神经系统"技术提供商角色 [2] - 合作模式为赋能达闼 乐聚 科沃斯等本体制造商 帮助开发更智能高效的机器人产品 [2] 手机厂商差异化布局 - 主流手机厂商(华为 荣耀 vivo)选择不直接制造机器人本体 小米凭借供应链优势成为例外 [1] - 荣耀宣布五年投入100亿美元构建全球AI终端生态 组建AI终端生态联盟联合产业链各方 [2] - vivo聚焦机器人"大脑"(蓝心大模型)和"眼睛"(MR影像技术)两大核心模块 [2] - 小米CyberOne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北京亦庄工厂规模化制造阶段 是唯一直接涉足本体制造的手机厂商 [3] 行业技术架构与挑战 - 具身智能行业将机器人分为"大脑"(感知决策) "小脑"(运动控制) "本体"(硬件结构)三层架构 [1] - 机器人本体量产难度大 多数初创公司仍处于"手搓"阶段 制造环节迭代成本高周期长 [3] - 本体制造需与硬件巨头竞争 涉及工厂建设 设备采购等重资本投入 导致厂商更倾向提供高附加值解决方案 [3] 市场驱动因素 - 智能手机市场饱和促使厂商寻找新增长点 机器人产业成为技术迁移的战略选择 [1] - 手机行业现有技术储备(AI算法 芯片 操作系统 影像 显示屏 电池等)可复用至机器人领域 [1]
iQOO Z10 Turbo系列发布:旗舰双芯+最强闪充
中国经济网· 2025-04-29 03:01
产品发布与定价 - iQOO Z10 Turbo系列正式发布,包含Z10 Turbo Pro和Z10 Turbo两款产品,到手价分别为1799元起和1099元起 [1] - 全系产品参与国补,Z10 Turbo Pro国补到手价1699.15元起,Z10 Turbo国补到手价1529.15元起 [4] - iQOO Z10x同步发布,到手价1199元起,首销限时特惠全版本减100元,到手价1099元起,国补到手价934.15元起 [5] 核心配置 - Z10 Turbo Pro搭载高通第四代骁龙8s旗舰芯片,配备Adreno 825 GPU,采用LPDDR5X Ultra(9600)和UFS 4.1存储组合 [1] - Z10 Turbo Pro配备自研电竞芯片Q1,支持Wi-Fi 7、5.5G、双频GPS、全功能NFC、红外遥控及蓝牙6.0厘米级精准定位 [1] - Z10 Turbo搭载天玑8400满血版,核心配置与Pro版基本一致,包括自研电竞芯片Q1、144Hz光域护眼屏等 [3] - Z10x搭载天玑7300(台积电4nm工艺),配备UFS 3.1存储和冰封立体散热系统 [4] 续航与充电 - Z10 Turbo Pro采用半固态三代硅超薄蓝海电池,容量等效7000mAh,支持120W超快闪充,15分钟可充至50%,33分钟充满 [2] - Z10 Turbo配备7620mAh超薄蓝海电池和90W远航闪充套装 [3] - Z10x搭载6500mAh超薄蓝海电池,支持44W闪充和有线反向充电 [4] 屏幕技术 - Z10 Turbo Pro首发华星最新旗舰C9+发光器件,配备144Hz光域护眼屏,全局激发亮度2000nit,局部峰值亮度4400nit [2] - Z10 Turbo Pro行业首发最高3000Hz瞬时触控采样率 [2] - Z10x配备1050nit全局亮度的LCD莱茵护眼屏,支持120Hz多挡变速高刷 [4] 影像系统 - Z10 Turbo Pro搭载5000万像素索尼大底光学防抖主摄和106°超广角镜头,支持鱼眼模式和动态照片互传 [3] - Z10 Turbo和Z10x均配备5000万像素主摄,Z10x主打AI超清摄影 [3][4] 设计与存储 - Z10 Turbo系列提供"燃"、"沙漠色"、"云海白"和"星穹黑"四种配色,Z10x提供"风羽青"、"月岩钛"和"星穹黑"三种配色 [4][5] - Z10 Turbo系列提供12GB+256GB至16GB+512GB存储组合,Z10x提供8GB+128GB至12GB+512GB存储组合 [4][5] 系统与功能 - Z10 Turbo系列搭载OriginOS 5系统,集成蓝心大模型和DeepSeek双擎驱动,支持AI课程表、小V圈搜等功能 [2] - Z10 Turbo Pro联合《王者荣耀》首发"双网融合加速",游戏延迟最高改善70% [1]
iQOO Z10 Turbo系列正式发布:首发华星光电 C9+ 护眼屏
环球网· 2025-04-28 13:24
产品发布 - iQOO Z10 Turbo系列正式发布,包含四种配色"燃"、"沙漠色"、"云海白"和"星穹黑" [1] 硬件配置 - iQOO Z10 Turbo Pro搭载高通第四代骁龙8s旗舰芯片,配备Adreno 825 GPU [3] - 采用LPDDR5X Ultra(9600)和UFS 4.1存储组合 [3] - 搭载自研电竞芯片Q1,形成"旗舰双芯"配置 [3] - 支持Wi-Fi 7、5.5G、双频GPS、全功能NFC、红外遥控和蓝牙6.0厘米级精准定位 [3] 游戏性能 - 采用寰宇电竞信号系统 [3] - 联合《王者荣耀》首发"双网融合加速",游戏延迟最高改善70% [3] - 行业首发最高3000Hz瞬时触控采样率 [4] 电池与充电 - 配备iQOO首款半固态三代硅超薄蓝海电池,容量等效7000mAh [4] - 支持120W超快闪充,15分钟可从1%充至50%,33分钟充满 [4] - 支持100W PPS和44W UFCS协议,原装充电器支持100W PD协议 [4] - 在-20℃环境下可连续观看19.5小时视频 [4] 屏幕技术 - 行业首发华星最新旗舰C9+发光器件 [4] - 配备144Hz光域护眼屏,全局激发亮度2000nit,局部峰值亮度4400nit [4] - 屏幕功耗大幅降低 [4] 外观设计 - 采用金属材质Deco和"悬浮设计语言" [5] - 采用磐石缓震架构,支持满级防尘和12小时全天候抗雨淋 [5] 操作系统 - 搭载OriginOS 5系统 [5] - 整合蓝心大模型和DeepSeek双擎驱动,vivo云端算力加持 [5] - 具备AI课程表、小V圈搜、小V写作等功能 [5] 影像系统 - 配备5000万像素索尼大底光学防抖主摄 [5] - 支持106°超广角鱼眼模式 [5] - 升级全功能动态照片,支持与iPhone动态照片互传 [5] 标准版配置 - iQOO Z10 Turbo搭载天玑8400满血版 [5] - 机身厚度8.09mm,配备自研电竞芯片Q1 [5] - 采用144Hz光域护眼屏和24根环绕式天线 [5] - 配备7K冰穹VC液冷散热系统和5000万像素索尼大底光学防抖主摄 [5]
博鳌解码:从混合现实头显到家庭机器人,手机如何跳出固有城池?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4-07 13:08
公司战略转型 - vivo以AI为核心推动技术革命,从影像技术延伸至混合现实头显和家用机器人领域,试图打破传统消费电子边界[1] - 公司提出"手机是连接人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并认为机器人将成为联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4] - 成立机器人Lab,聚焦家庭场景需求,计划通过"沿途下蛋"策略逐步实现陪伴型机器人向家务、安防等功能迭代[5] 技术布局与突破 - 混合现实头显vivo Vision具备双重使命:弥补手机沉浸式体验短板,同时作为未来机器人的"眼睛"[3] - 复用手机端影像算法与3D感知技术构建物理世界数字孪生,蓝心大模型实现环境实时推理决策[3][7] - 采用"双轨并行"算力提升策略:定制手机芯片提升端侧算力(当前支持30亿参数模型),同步开发更高算力硬件训练大模型[6] - 通过AI大模型革新影像技术,用推理替代暴力计算,实现暗光场景动态优化成像,准确率达90%以上的眼科筛查功能[8][9] 产品生态构建 - 混合现实头显反哺手机视觉算法进化,形成技术闭环[7] - 机器人产品依托手机业务积累的蓝心大模型、空间感知能力和用户洞察数据,快速适配新需求[5] - 智能终端重新定义为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决策、多模态交互三大能力的"伙伴"而非工具[7] 技术普惠与社会价值 - AI影像技术向医疗、教育领域渗透,公司角色升级为"社会刚需解决方案提供者"[9] - 为视障/听障群体开发实时辅助功能,如环境声音转文字、视觉信息转语音[12] AI安全治理体系 - 构建数据生命周期(防低质量/恶意数据污染)和业务生命周期(算法安全防护)双维度治理框架[11] - 实施研发全流程安全介入:支付前二次生物验证、生成内容强制数字水印、端侧实时拦截Deepfake[12] - 采用动态平衡的治理模式,既非保守防守也不野蛮开拓,推动AI从工具进化为伙伴[14] 行业趋势洞察 - AI正经历从信息智能到物理智能的质变,"具身智能"革命对终端技术提出新挑战[7] - 未来十年竞争焦点在于用技术体系连接更多场景,而非单点突破[14]
vivo以“机器人”叩问下一个十年
南方都市报· 2025-03-28 14:28
公司战略方向 - vivo宣布成立机器人Lab并首次展示自研混合现实头显,明确将机器人作为未来战略方向 [1] - 公司提出机器人将成为联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并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准则 [1] - 从手机到AI再到机器人,vivo试图打通从个人智能终端到家庭智能伙伴的完整路径 [2] 技术布局与成果 - 混合现实头显是vivo空间计算战略的关键支点,未来将作为机器人感知环境的"前端入口" [2] - 即将发布的X200 Ultra集成影像领域最新突破,搭载蓝晶芯片技术栈和V系列自研影像芯片,支撑机器人视觉系统 [2] - 公司聚焦机器人"大脑"(AI决策)和"眼睛"(视觉感知)两大核心能力,基于十年AI与影像技术积累 [3] 影像技术优势 - 自研影像芯片V3已迭代至第三代,核心价值在于提升对场景、人物、氛围的理解能力 [3] - X200系列具备自动识别复杂光线场景并还原情绪化画面的能力,该技术可迁移至机器人视觉系统 [4] - 公司将影像从参数竞争拉回体验本源,建立包含计算摄影、光学系统、图像算法的完整体系 [3] AI技术布局 - "蓝心大模型"构建10亿到130亿参数量级的全栈式AI系统,在端侧部署取得关键突破 [4] - AI服务化成果包括蓝心小V、蓝心千询等功能,积累真实用户数据和交互经验 [4] - 公司2017年即提出"AI是最底层技术",提前布局大模型领域 [4] 研发理念与全球化 - 公司强调"人文科技"理念,注重科技服务人的体验而非单纯炫技 [5] - 目前服务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5亿用户,建立全球化研发与本地化运营体系 [6] - 研发策略体现长期主义,在AI、影像、芯片等领域持续投入超十年 [7] 产品路线图 - 机器人Lab成立标志公司正式进入机器人领域,基于现有技术积累进行战略延伸 [5] - 混合现实头显与X200系列构成技术矩阵,为机器人提供感知与视觉支持 [2][3] - 不急于定义机器人形态,而是从核心功能模块(大脑/眼睛)切入构建技术壁垒 [5]
独家丨vivo OS部门新成立AI领域,施玉坚兼管互联网平台运营领域
雷峰网· 2025-03-04 12:08
组织架构调整 - vivo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原OS产品领域下设立AI领域,人工智能一部、人工智能二部划入AI领域,张飞调任AI领域总经理并兼管人工智能一部,直接向副总裁周围汇报 [2] - 高级副总裁施玉坚兼管互联网平台运营领域,原互联网战略发展部与战略研究部重组为新业务战略部和战略研究部,李睿担任新业务战略部总经理,直接向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汇报 [2] AI领域投入 - vivo在AI领域投入超过230亿元,每年投入20-30亿用于大模型研发,AI研究院研发人员从2019年1000人增至2000多人 [2] - 公司前期在AI大模型投入巨大但技术进展缓慢,内部讨论后决定暂停资金投入且不做商业化考核 [3] 大模型发展现状 - vivo大模型训练重心转向端侧,云端700亿参数大语言模型暂停预训练工作,仍在微调和优化中 [3] - 2月25日宣布蓝心大模型与DeepSeek-R1双擎驱动,上线满血版DeepSeek-R1,蓝心小V支持深度思考能力,提供图片生成、AI文本创作、AI问答等功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