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

搜索文档
两部门联合印发司法救助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03:09
"各级检察机关要以此次案例发布为契机,持续巩固'一体化''一盘棋'推进司法救助工作格局,加强与农 业农村部门的沟通联系,落实好专项活动各项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司法救助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平台及协 同多元救助机制,增强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合力。"最高检控告申诉检察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案例一 徐某福、刘某山等15人国家司法救助案 两部门联合印发司法救助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 中新网9月25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统 筹发挥检察机关与农业农村部门的职能作用和协作优势,对农村地区困难当事人加强司法救助和社会帮 扶,推动司法救助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专项活动(下称"专项活动")取得更大成效,最高人民检察院、 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司法救助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 此批公开发布的典型案例共8件,呈现出救助对象精准聚焦、救助协作紧密高效、救助方式多元综合、 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效果凸显等特点。在救助对象方面,此批案例的救助对象均为专项活动明确要求 应予以重点关注、及时予以救助的农村地区因案致困当事人,主要涉及进入检察办案环节的防止返贫致 贫监测对象以及生活困难的 ...
【渭南】242个产业园托起600亿大产业
陕西日报· 2025-09-24 22:58
9月的渭南大地,秋意渐浓,从大荔县的冬枣大棚到白水县的苹果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9月11日,在大荔县绿丰源种植农场的大棚里,阳光透过棚膜洒在冬枣上,工人们小心翼翼地采摘 成熟的冬枣。 作为全国冬枣最佳优生区之一,大荔县凭借独特的光热资源与昼夜温差,孕育出肉质脆甜、营养丰 富的优质冬枣。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周爱英表示,日光温室、钢架棉被棚等设施农业广泛普 及,将冬枣上市期从原本的集中时段变为5月至10月。 市级产业园则更注重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华州区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 展设施蔬菜,推广水肥一体化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成为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 截至2024年底,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总产量超70万吨,年产值突破90亿元,全产业链产 值跨越百亿元大关。 大荔冬枣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渭南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一个缩影。如今,渭南市的现代农业产业 园建设正呈现"多点开花、梯次推进"的良好态势。 "截至目前,渭南市已累计创建各级产业园242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0个、市级60个、县级 169个。'四级联创'格局全面构建,各级产业园创建数量均居全省首位。"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
超越山海之隔:西班牙与中国的“盘中之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6:34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实习生贺一然 北京报道 这些数字背后承载的不仅是贸易往来,更是一种人文交流。"当我们谈论西班牙食品时,不仅仅是在谈 论风味与传统,更是在传递健康理念。地中海饮食是我们带给中国消费者的宝贵财富——它代表了卓越 美食与日常健康的完美融合。"贝坦索斯强调。 近日,西班牙驻华大使玛尔塔·贝坦索斯在北京出席"Eat Spain Drink Spain"(饕餮西班牙) 宣传活动发 布会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此娓娓道来。该活动是 "Spain Food Nation"(西班牙食品国家形象) 宣传活动框架下的一部分,致力于提升西班牙农产品与食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以我对中国的了解,中国人民善于以美食为媒,在宴饮之间传递情谊。他们以食会友,借由美食慷慨 分享关爱与友谊,这种情感交流方式与西班牙不谋而合。"贝坦索斯说,"在西班牙,美食同样是情感的 仪式、家庭的纽带、价值观的传递。我们围坐餐桌从不只为进食,更是为了相聚和对话,在推杯换盏间 深化情感共鸣。" 她强调,通过美食文化达成的情感共鸣,能够让两国人民跨越重洋实现心灵相通。"分享美食即是传承 文化传统,而我们越是敞开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全球好货齐聚上海
搜狐财经· 2025-09-18 09:14
上海首发经济与消费中心建设 - 上海作为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率先提出"首发经济"概念 通过全球首店落地 新品首发和潮流首秀活动推动消费升级[1] - 张园保税仓是全国面积最小(220平方米)且首个中心城区保税仓 已转型为高端商品展示平台 嵌入文物保护建筑并位于核心商圈[1] - 该保税仓通过智慧监管模式 允许高价值商品(单品价值数百万至千万)免税展示 大幅降低品牌成本 由静安区商务委与上海海关于2022年11月联合打造[3] 消费场景创新与便利化措施 - 张园保税仓将保税功能融入城市消费场景 实现从"仓储"到"展示"、"保税"到"体验"的转变 支持即看即提 即买即走的消费模式[5] - 南京西路商圈集聚200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日均客流量达50万人次 通过自助退税机将退税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3-5分钟 提升境外消费体验[7] - 2023年暑期上海海关验核离境退税申请单超3万票 退税商品金额超6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9] 进口水果市场开放与供应链优化 - 中国为全球最大水果消费国 上海口岸为全国最大进口水果口岸 进博会推动40多个国家100多种水果新增准入中国市场[13][21] - 进口水果来源地扩展至南半球国家 实现蓝莓 樱桃 柚子等品种全年供应 马来西亚新鲜榴莲于2023年6月获准进入[11][13] - 进口榴莲享受通关便利政策 36小时即可送达中国消费者餐桌 进口水果通过集装箱货轮定期运输(如每周2艘从秘鲁钱凯港至上海)[19][21] 一带一路与贸易基础设施 - 秘鲁钱凯港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 一期工程每年为秘鲁创造8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 主要向中国出口蓝莓 牛油果等农产品[17][19] - 进博会前中国市场仅1-2个国家牛油果准入 现已扩展至13国(含菲律宾 南非 肯尼亚等) 秘鲁作为全球第一大蓝莓出口国将中国作为重要出口目的地[13][15]
【晶采观察·解码“十四五”】端牢中国饭碗!这份“民生答卷”沉甸甸
央广网· 2025-09-18 07:40
当然,咱们的乡村振兴,不只是粮食增产那么简单,其背后是一场从内到外的美丽蜕变。"千万工程"经 验在全国推开,像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76%,大家在"乡村游"的时候肯定注意到了,还有很多新村 民用创新的手法,"爆改"旱厕,还因此得了大奖;我们应当认识到,人居环境的改善并非"终点",而是 乡村全面振兴的"起点"。随着"颜值"的提升,乡村不仅攒足了发展底气,更吸引了旺盛人气。越来越多 年轻人返乡创业,成为各行各业的"主理人";文化生活也愈发多元,除了火遍全国的"村BA""村超", 连乡村脱口秀这样的新形式也悄然兴起。 晶采观察,下期见! 这份成绩单,和你的"吃"有关。9月16日,国新办举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 村发展成就。在本场新闻发布会上,这组数据备受关注,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十四五"时期, 我们的粮食产量迈上了新的台阶,去年全国的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了740亿斤。 现在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达到了500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是有充 分保障的。 还有一个知识点要考考大家,"十四五"时期,我国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啥是设施农业?设施农 ...
一线调研 | 展品→商品→爆品 小水果见证中国大开放
央视网· 2025-09-18 04:16
上海首发经济与保税创新 - 上海作为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首创"首发经济"概念 通过全球首店落地、新品首发及潮流首秀活动推动消费升级[1] - 静安区张园保税仓为全国首个中心城区保税仓库 面积仅220平方米 将传统仓储功能转化为高端商品展示平台 融入核心商圈与文物保护建筑[1] - 保税仓创新"即看即提、即买即走"模式 将暂缓征税功能直接嵌入消费场景 从仓储展示化、保税体验化实现制度型开放[3] 南京西路商圈消费生态 - 商圈集聚超200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日均人流量达50万人次 外国人消费离境退税点从七八十个扩充至546个 占全市一半[5] - 离境退税办理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3-5分钟 通过自助机提升效率 同时推出《消费指南》与折扣手册促进消费转化[5][7] - 暑期上海海关验核离境退税申请单超3万票 退税商品金额超6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7] 进口水果贸易与供应链 - 上海口岸为全国最大水果进口口岸 年进口量170万吨占全国1/4 日均进口约250个集装箱 其中柑橘类占比超全国一半[15] - 进博会推动40多国100余种水果新增准入 牛油果来源国从1-2个增至13个 包括菲律宾、南非等[19][25] - 马来西亚新鲜榴莲今年6月获准进入 通关时间缩短至36小时 南半球水果实现全年供应互补[11][13] 一带一路农产品合作 - 秘鲁作为全球最大蓝莓出口国 通过钱凯港向中国每周发运2艘货轮 运输周期23天 货物包含蓝莓、牛油果及南美农产品[21][23] - 钱凯港一期工程每年为秘鲁创造超8000个直接就业岗位 成为中秘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21]
信发集团跻身民企20强,打造绿色发展新标杆
齐鲁晚报网· 2025-09-17 06:43
编者按: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 市委"6293"工作思路和"三提三敢""作风深化、实干争先"工作要求,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 行动,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聚焦"冠军集群"培育,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由中共聊城市委网信 办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主办的"'链'上花开"大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正是 对聊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果的一次全景展示。活动采用"行进式采访+全媒体传播"形式,深入10家链 主企业和近百家单项冠军企业,生动展现聊城在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绿色转型方面的成效,全面呈现 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聊城实践"。 从一家小型热电厂成长为总资产3100亿元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山东信发集团以其独特的循环经济发 展模式和强劲的财务表现,持续位居中国民营企业第一阵营。 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信发集团以3028.94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全 国第20位,继续稳居山东省民营企业前列。 这已是信发集团连续多年入选这一权威榜单,展现了其作为一家集电力能源、有色金属、高端化工、环 保建材、矿产开发、现代农 ...
@老广,你有一封来自“疆品南下”的邀请函,请查收!
南方农村报· 2025-09-16 07:00
活动概况 - 2025年广东对口援疆地区名优产品走进大湾区展销活动将于9月28-30日在广州塔二层平台北广场举行 [5][6] - 活动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等多家政府机构联合主办 [23][24][26] - 本次活动是"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系列第三年在广州举办 [16][17] 参展企业与产品 - 超过40家新疆企业参展 涵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疏附县、伽师县等地区 [6][7] - 展品数量达百余种 包括红枣、油莎豆、三师羊、长绒棉制品、木亚格杏、开心果、石榴、樱桃、伽师新梅、伽师瓜及各类坚果果干 [10][11][12][13] 活动特色 - 活动设计包含品尝、购买、观赏和互动环节 定期举办新疆民俗表演和互动游戏 [14][15] - 往届活动显示强劲需求:新疆干果成抢手货 牛羊肉摊位前排长队 棉制品布展第二天售罄 [18] - 往届消费者反馈积极 包括"红枣不够分""家门口买正宗新疆好物既便利又安心"等评价 [19] 战略意义 - "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是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重点打造的产销合作平台 [21][22] - 平台旨在畅通粤新两地产销对接渠道 拓展粤新经济纵深 [22]
“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解锁哪些新成就?发布会详解
央视新闻· 2025-09-16 04:15
粮食安全保障 - 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较2020年增产740亿斤 [3] -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 [3] - 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肉蛋奶水产品等供给充足且品类多样 [3] 农业现代化进展 -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 [3]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良种覆盖率超96% [3] - 设施农业面积达4000万亩,设施蔬菜年产量超2亿吨 [11] 农民收入与脱贫成效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34:1 [5] - 累计帮扶超690万监测对象消除返贫风险,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5] - 脱贫县农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 [5] 乡村建设与公共服务 - 农村公路总里程超464万公里,自来水普及率达94% [7] - 行政村5G通达率超90%,生活垃圾处理比例稳定在90%以上 [7]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6%,生活污水治理率超45% [7] 农业多元化供给体系 - 2024年水产品产量7358万吨,较2020年增长12.3%,连续36年全球第一 [11] - 畜产品总量达1.75亿吨,较2020年增长18.8% [10] - 食用菌年产量4200万吨占全球85%,草莓樱桃等设施水果延长上市期 [11] 农村产业与改革 - 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近18万亿元,培育农民合作社超200万家 [7][8] - 土地承包延包30年试点推进,宅基地改革稳步实施 [8] - 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超110万个,服务面积22.9亿亩次 [8]
见证河湖蝶变·共建美丽山东丨治水兴农,潮白河畔绘就新图景
齐鲁晚报· 2025-09-13 07:42
生态治理投入与成效 - 累计投入6840万元用于流域内57个村庄污水治理工程 受益户数超1.14万户[5] - 流域内164个规模养殖场和345个专业户均建设粪污处理设施 实施农药化肥"双减"工程[5] - 2023年新增水肥一体化农田3400余亩 推广商品有机肥3.5万吨[5] - 省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氨氮降低88.7% COD降低33.9% 总磷降低85.6%[8] 生物多样性恢复状况 - 湿地维管植物达705种 含3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6] - 野生动物710种 包括25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6] - 水生植被覆盖度74.6% 底栖动物69种 鸟类189种[7] - 退化湿地重现生机 岸坡植被覆盖率超75% 吸引中华凤头燕鸥等稀有鸟类栖息[7] 生态经济价值转化 - 发展樱桃 茶叶 药用菌等特色产业集群[8] - 流域内现有省旅游民宿集聚区2个 省级景区化村庄13个 省星级民宿14个[8] - 2024年民宿接待游客7.45万人次 实现收入1090.9万元[8] - 7个村庄GEP合计1.81亿元 获"生态活力贷"授信5900万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