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维岚童颜针

搜索文档
新氧推出“奇迹童颜3.0”定价2999元,CEO金星:医美行业未必非要暴利
新浪科技· 2025-09-23 11:08
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公司正式推出奇迹童颜3.0 定价为2999元 创下童颜针史上最低价[1] - 目前市面同类产品艾维岚、塑妍萃等童颜针单价基本在1.3万元到2.4万元不等[1] - 公司采用低毛利策略将价格做到普通消费者可负担水平[1] 供应链冲突与合作 - 此前1.0和2.0版本因定价过低与上游厂商产生冲突 1.0版本采用普丽妍产品定价4999元/支(厂商要求16800元/支) 2.0版本采用圣博玛艾维岚产品定价5999元/支(厂商要求18800元/支)[1] - 上游厂商发布声明称促销活动未获官方授权 并频繁发送律师函施压 三位公司高管均曾收到律师函[1] - 奇迹童颜3.0选择与"不控价"的西宏生物合作 西宏生物成立于2016年 专注于再生产品研发[1] - 2023年7月公司与西宏生物达成合作 取得两款童颜针产品独家代理 授权期限为10年[2] 业务发展状况 - 公司青春诊所医生团队42%有公立医院正式工作背景 医生面试录取率仅10%[2] - 2023年5月首店开业至2025年9月已正式开业37家门店 预计2025年底门店数超50家 远期规划百城千店[2] - 目前连锁业务整体亏损 但门店端已实现单月盈利 不考虑中后台成本情况下已接近整体盈利[2] 行业认知与战略 - 公司认为中国内地童颜针价格高的关键原因是机构采购成本高且终端售价被上游厂商控制[1] - 公司希望通过低价策略给行业带来启发 证明医美行业未必非要暴利[1] - 公司认识到要为消费者提供长期稳定高质量服务必须解决供应链问题[1]
「既当裁判又踢球」!新氧揽财、机构逃亡,金星执意「砸锅吃饭」?
新浪科技· 2025-09-16 01:54
新氧线下业务扩张与业绩表现 - 新氧青春诊所门店总营收达1.44亿元 同比增长426.1% [2] - 连锁业务连续七个季度增长 首次成为集团最大收入来源 [2] - 预计年底门店数量达50家 当前已有33家门店 [4] 行业矛盾与机构关系变化 - 医美机构指责新氧"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引发信任危机 [2][5] - 头部机构因线下扩张退出平台 年广告投放损失达数千万元 [5] - 机构出现"去新氧化"趋势 转向美团等竞争平台投放广告 [7] 业务模式与流量导流策略 - 自营业务未入驻新氧主App 通过独立App和小程序运营 [10] - 主App仍保留机构入口和医生信息 为自营业务间接导流 [12][14] - 公司称自营限于轻医美常规项目 与平台业务错位互补 [10] 价格竞争与上游厂商冲突 - 新氧推出5999元童颜针项目 较厂商指导价1.88万元低68% [17] - 圣博玛公司声明质疑产品授权和医生资质 新氧回应称产品可验真 [17] - 公司称凭借上市地位获得厂商低价合作 主打性价比策略 [15] 公司转型背景与财务状况 - 总营收3.787亿元同比下滑7% 净亏损3600万元 [19] - 营收下滑因订阅信息服务医疗机构数量减少 [20] - 早期收购奇致激光、上线韩国馆等举措为线下布局铺垫 [19]
“既当裁判又踢球”! 新氧揽财、机构逃亡,金星执意“砸锅吃饭”?|BUG
新浪财经· 2025-09-16 00:24
文|《BUG》栏目 闫妍 新氧宣布入局线下轻医美诊所,并将"触手"伸向产业链上游后,医美行业上下游矛盾公开撕裂,利益对 撞积怨已久。 据《BUG》栏目了解,在新氧着手进攻线下市场后,这种"反目成仇"的案例并不少见。 新氧近期发布的二季报显示,新氧青春诊所的门店总营收1.44亿元,同比增长426.1%。这已经是新氧连 锁业务连续七个季度实现增长,并首次成为集团最大的收入来源。 而这背后,却是众多医美机构对新氧"背信弃义""吃饭砸锅"的指责,其中不乏其广告客户。有医美从业 者公开指责新氧,"不懂商业规则,本来是裁判,结果裁判下场了,这在商业里是特别难看的吃相。" 对于"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质疑,新氧方面向《BUG》栏目承认,短期内此举引发了一些合作机构 的抵触,曾有头部机构因此退出新氧平台。"但(公司)管理层认为,敢于自我革命是优点而非缺点, 我们积极与机构沟通解释,共同寻求长期合作共赢的模式。" 反目成仇,机构开始"去新氧化" 新氧的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正在发生激烈的碰撞。 2024年11月,新氧宣布正式推出自营的轻医美连锁——SOYOUNG CLINIC 新氧青春诊所。有报道称, 截至2025年8月,新氧青 ...
2025英卡思国际医美大会:俊泰医疗薛志强博士持续引领馒化修复前沿
江南时报· 2025-09-15 07:18
大会概况 - 2025年国际医学美容抗衰老大会(IMCAS)于7月11日至13日在上海举办 汇聚近200位全球顶尖专家及数千名行业精英[1] - 大会围绕整形外科和注射美容等前沿议题展开交流 致力于推动跨地域跨学科的深度协作[1] 技术突破 - 薛志强博士提出胶原刺激剂引发结节的分级治疗策略:首选超声引导下胶原溶解酶注射 效果不理想时采用等离子射频微创修复[3] - 等离子射频技术最初应用于耳鼻喉科 能精准控制能量输出与治疗深度 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3] - 针对深部致密脂肪团块 特别是分布在SMAS筋膜层或多层次填充的复杂案例 低温等离子射频展现出良好适用性[3] 市场地位 - 俊泰医疗2024年超声辅助馒化修复接诊人次位居全国首位 根据沙利文《中国超声辅助馒化修复行业白皮书》调研数据[4] - 公司是塑妍萃童颜针国内首批合作机构及国内注射"第一针"机构 专注于该产品的技术细节与临床应用研究[6] 产品应用 - 胶原刺激剂(再生材料)包括塑妍萃童颜针、艾维岚童颜针和伊妍仕少女针 通过刺激自体胶原蛋白再生实现面部年轻化[5][6] - 塑妍萃作为片状微球结构的童颜针 在注射位置选择、层次把控和溶解配比等方面有极高要求[6] - 胶原刺激剂在组织重建中具有核心价值 能有效恢复受注射物压迫的组织间隙紧实度[7] 技术创新 - 团队创新采用"超声引导下馒化修复技术":在溶解填充物后将胶原"种子"精准植入 经过2-3个修复周期使间隙明显收窄[8] - 该技术可实现比注射前更显著的年轻化效果 特别当结合侧面提拉固定时[8] 行业贡献 - 2024至2025年间团队联合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举办三场馒化修复注射技术培训班 开展40余场行业技术培训[9] - 积极推动超声引导下馒化修复技术的普及与规范化应用 秉持开放共享原则[9][10] - 连续两年受邀出席英卡思大会 向国际同行展示中国医美技术成果 构建东西方医美交流桥梁[11] 公司业务 - 俊泰医疗美容集团集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及生活美容服务于一体 旗下北京俊泰美好医疗美容门诊部位于三里屯地区[12] - 以数字化诊疗为核心 在鼻整形、3D打印整形技术、可视化馒化修复、艺术光影美学注射等领域提供高品质服务[12] - 北京俊泰美源医疗美容诊所专注敏感肌修复与抗衰 融合循证医学与中医理念[12][13] - 公司是中国医美"扫码验真"示范机构 积极践行"三正规"行业规范[13]
千元面霜不如光子嫩肤?高化与医美打响客群争夺战
FBeauty未来迹· 2025-09-13 11:50
医美与高端美妆市场竞争格局 - 医美市场与高端美妆市场正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消费者开始对两者进行"质价比"对标[3][4] - 医美行业从"小众消费"向"大众健康消费"渗透 高端美妆市场近4-5年失去200多亿元体量[14] 医美行业发展趋势 - 价格战持续升级 医美机构通过低价策略引流 例如原价18800元的艾维岚童颜针降价至5999元 仅为官方指导价的三分之一[8] - 医美消费人群年轻化 95后、0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 同时客单价同比下降10%[12] - 企业竞争加剧 围绕并购和代理权展开争夺 例如爱美客收购韩国REGEN Biotech公司85%股权[13] - 医美市场规模自2020年起以17.4%年增长率扩张 预计2025年达到近3700亿元规模[13] 消费人群迁移分析 - 高端美妆正在失去"入门级"消费者(年护肤支出3000元以下)和小部分中端消费者(年支出3000-8500元) 2022年这两类人群支出分别变动了-9%和-1%[16] - 流失的消费者一方面转向高质价比功效护肤品牌 另一方面流向医美机构 医美机构2024年人均客单价为6500元 同比下降10%[16][18] - 消费者形成"医美+平价功效护肤品"组合消费模式 高端美妆最易流失"功效敏感型消费者"[19][20] 医美项目吸引力分析 - 热门医美项目以平价轻医美为主 光子嫩肤等光电项目针对毛孔、痘痘问题 热玛吉等抗衰项目对应抗衰护肤需求[22] - 消费决策逻辑转变 医美的"即时效果+科学背书"理性消费观冲击高端美妆的"成分故事+情感溢价"体系[23] 高端美妆应对策略 - 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推出"院线级"护肤品 例如雅诗兰黛微雕眼霜模拟三大医美项目 赫莲娜黑绷带面霜含50%玻色因浓度[24][26] - 加快医美渠道布局 海蓝之谜推出医美渠道专属产品 爱茉莉太平洋与静和医疗合作 修丽可已形成完善医美术后产品矩阵[30][31] - 走差异化路径塑造品牌价值 例如伊菲丹通过高端SPA服务实现50%会员二次回购率 10%会员三年购买超6次 单个客户平均价值达5000元[33][35] 市场风险平衡 - 医美存在安全风险 我国平均每年"黑医美"致残致死约10万人 存在并发症多、保质期短等局限性[37] - 护肤品的"零风险"优势凸显 部分消费者因安全问题回归高端护肤品[37]
透视新氧(SY.US)中期业绩:不止是“第二曲线”,而是一场价值重估的开端
格隆汇APP· 2025-08-19 10:36
公司业绩表现 - 二季度总营收3.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0%,净亏损3600万元 [1] - 传统信息及预订服务营收1.35亿元,同比下降35.6%,占比降至35.7% [4] - 轻医美诊疗服务营收1.44亿元,同比增长426.1%,占比提升至38.1%,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1][4] - 年内股价涨幅超五倍,但财报公布当日出现大幅调整 [1][3] 战略转型进展 - 从"流量掮客"转向"产业房东"模式,线下轻医美连锁业务成为新增长引擎 [4][6] - 25家门店实现月度运营现金流为正,验证商业模式可行性 [8] - 门店扩张计划:2025年底达50家,长期目标为千店规模 [21] - 转型带来阶段性摩擦成本,新旧业务剪刀差形成 [7] 商业模式分析 - 构建"平台+供应链+门店"立体闭环:线上流量池(低成本获客)、供应链控制(三大品类独家代理)、标准化门店复制 [10][12] - 供应链端取得玻尿酸、光电、再生针剂等核心品类独家代理权 [12] - 中台数字化赋能:AI大模型应用于医美全流程,提升运营效率 [25] 行业与市场前景 - 中国轻医美市场规模2023年超1500亿元,预计2025年达2580亿元,CAGR超20% [26][27] - 非手术项目占比超60%,行业处于渗透率早期阶段 [26][29] - 可比公司市销率参考:固生堂4-8倍,雍禾医疗4倍,爱尔眼科峰值11倍,消费连锁企业普遍5-14倍 [17] 估值驱动因素 - 估值逻辑从互联网平台向医疗/消费连锁切换,低价策略(如艾维岚童颜针降价至5999元)验证供应链优势 [18] - 三大验证点:门店扩张速度、盈利拐点显现、数字化能力杠杆效应 [20][22][25] - 稀缺性优势:唯一同时具备流量入口、供应链议价和直营连锁的医美标的 [29]
透视新氧中期业绩:不止是“第二曲线”,而是一场价值重估的开端
新浪财经· 2025-08-19 10:34
核心观点 - 公司正处于战略转型关键阶段 线下轻医美连锁业务已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但传统平台业务下滑导致整体营收同比下降7% 净亏损3600万元 [1] - 公司从互联网平台模式转向"平台+供应链+门店"立体化商业模式 实现从流量掮客到产业房东的转型 [4][7][12] - 尽管面临短期业绩压力 但新业务增长迅猛 二季度医美诊疗服务营收同比增长426.1% 占比达38.1% [5][6] - 资本市场对公司估值逻辑正从互联网平台向医疗消费连锁模式迁移 年内股价涨幅超五倍 [3][14][16] 财务表现 - 二季度总营收3.79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7% [1] - 净亏损3600万元人民币 [1] - 传统信息及预订服务营收1.35亿元 同比下降35.6% 占比降至35.7% [4] - 医美诊疗服务营收1.44亿元 同比增长426.1% 占比提升至38.1% [5][6] - 25家门店已实现月度运营现金流为正 [8] 业务转型 - 线下轻医美连锁业务成为集团第一大收入来源 [1] - 通过"平台+供应链+门店"形成商业闭环 [12] - 获得玻尿酸 光电 再生针剂三大品类独家代理权 [12] - 门店扩张从2023年5月1家增至2024年底19家 2025年中达31家 [20] - 目标2025年底达50家门店 长期目标8-10年内实现千店规模 [20] 竞争优势 - 低成本获客能力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11] - 中台数字化赋能实现标准化医疗交付流程 [12][22] - 发布国内首个AI医美行业大模型 实现就诊流程智能化 [22] - 三维闭环商业模式具备稀缺性:流量入口+供应链议价+直营连锁 [26] 行业前景 - 2023年轻医美市场规模超1500亿元 预计2025年突破2500亿元 [24] - 年复合增长率超20% 其中非手术项目占比超60% [24] - 行业处于渗透率早期阶段 公司作为头部企业先发优势明显 [25] 估值逻辑 - 估值坐标从互联网科技平台向医疗连锁及新消费连锁模式迁移 [14] - 可比公司市销率:固生堂4-8倍 雍禾医疗4倍 爱尔眼科5-11倍 瑞幸/古茗/蜜雪冰城5-6倍 老铺黄金10倍 泡泡玛特14倍 [16] - 6月推行低价策略(艾维岚童颜针从18800元降至5999元)推动股价上涨 [17]
透视新氧中期业绩:不止是“第二曲线”,而是一场价值重估的开端
格隆汇APP· 2025-08-19 10:23
核心观点 - 公司正处于战略转型关键阶段 传统信息及预订服务业务大幅下滑 但线下轻医美连锁业务已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并呈现爆发式增长 形成新旧业务的结构性剪刀差 [4][5][7] - 公司商业模式已从"流量掮客"升级为"平台+供应链+门店"的立体化闭环 通过供应链整合与数字化中台赋能 实现低成本获客和标准化快速复制 [12][15][16] - 公司估值逻辑正从互联网平台向医疗消费连锁模式迁移 三大催化因素(门店扩张速度、盈利拐点显现、数字化能力)支撑其持续重估潜力 [18][24][32] 财务表现 - 二季度总营收3.79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7.0% 净亏损3600万元 [2] - 传统信息及预订服务营收1.35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35.6% 营收占比降至35.7% [5] - 医美诊疗服务营收1.44亿元 同比增长426.1% 营收占比提升至38.1% 首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5] - 上半年医美诊疗服务营收2.43亿元(表格数据243,217千元人民币) [6] 业务转型进展 - 线下轻医美业务已实现自我造血能力 25家门店实现月度运营现金流为正 [8] - 门店扩张节奏稳健:从2023年5月第1家增至2024年底19家 2025年中达31家 计划2025年底扩张至50家 [25] - 成熟门店(运营超12个月)单店平均收入达519.9万元人民币 成长阶段门店(4-12个月)单店收入640.3万元人民币 [9] 行业背景与市场空间 - 中国轻医美市场规模2023年超1760亿元人民币 预计2025年突破258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20% [30][31] - 非手术类轻医美项目占比超60% 行业处于渗透率早期阶段 [30] - 公司作为行业头部企业 先发优势明显 有望受益于合规化红利和市场扩张 [31] 竞争优势与商业模式 - 构建"平台-供应链降本-门店交付-数据反哺"闭环 边际收益持续放大 [16] - 供应链端掌控玻尿酸、光电、再生针剂三大品类独家代理权 实现产品品控与效率提升 [15] - 平台端获客成本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私域流量池为线下业务持续导流 [13][14] - 通过中台数字化与AI大模型应用 实现医疗质量实时监控和就诊流程智能化(预约、分诊、验真等) [28] 估值重估逻辑 - 连锁业态市销率参考:固生堂4-8倍 雍禾医疗4倍 爱尔眼科峰值11倍/当前5倍 消费连锁瑞幸咖啡和古茗约5倍 蜜雪冰城6倍 泡泡玛特14倍 [21] - 估值迁移触发事件:2024年6月推行低价策略(艾维岚童颜针从18800元降至5999元) 颠覆行业定价体系 [22] - 稀缺性支撑:三维闭环模式(流量入口+供应链议价+直营连锁)在资本市场具高辨识度 无完全可比标的 [33]
新氧:轻医美在定价维度上求变
北京商报· 2025-08-07 12:48
公司战略转型 - 新氧从医美电商平台转型为自营轻医美品牌运营商 推出新氧青春诊所品牌 主打高质低价模式 旨在为医美行业提供破局案例 [1][3][4] - 转型动机包括医美行业利润持续走低 瑞丽医美2024年亏损5921万元 华韩股份净利润同比下降62% 奥园美谷亏损达3.49亿元 [4] - 通过全链路整合优化实现高质低价 2025年一季度轻医美连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1.4%至9880万元 占比总营收33.3% [5] 业务模式创新 - 青春诊所采用非手术类轻医美项目 包括黄金微针 超声炮 童颜针和玻尿酸等 单价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 [3] - 通过控制营销成本在10%以下 不推销不办卡策略提高留客率 降低获客成本 实现价格让利 [7] - 医生实操量达每月330个项目 年均超4000个项目 通过大量培训形成操作肌肉记忆保障安全 [9][15] 行业竞争格局 - 轻医美市场规模2023年达1461亿元 占医美消费总额80.8% 较2022年增长5.8% 预计2030年达4157亿元 [7] - 上游厂商竞争加剧 从爱美客 华熙生物扩展到四环医药 华东医药 乐普医疗等企业入局 [7] - 中国医美机构中超90%为中小型机构 2024年下半年专科医美机构约21000家 其中近3/4未在主流平台注册 [9] 产业链整合 - 2021年以7.91亿元收购武汉奇致84.49%股份切入医疗器械领域 2022年独家代理中高端玻尿酸品牌爱拉丝提 [7] - 与上游厂商圣博玛发生定价权争议 青春诊所将艾维岚童颜针定价5999元/支 低于官方指导价1.88万元/支 [6] - 公司主张价格应由市场供需和产品力决定 反对上游厂商控价惯例 [6] 门店扩张计划 - 青春诊所已开设32家门店 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轻医美连锁机构 未来将持续扩张 [8] - 二季度预计医美治疗服务收入达1.2-1.4亿元 同比增长337%-410% [5] - 规模效应可倒逼行业规范化发展 任何单店安全问题将影响整体品牌 [9][11] 行业发展趋势 - 医美消费主体从高净值人群转向工薪阶层 大众化趋势推动轻医美需求增长 [6][7] - 未来将形成两类主流机构:专业医生开设的诊所和大型连锁医美机构 [11][15] - 监管持续强化 2021年八部委发布打击非法医美专项整治方案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美广告执法指南 [10]
童颜针没有护城河:围猎圣博玛的,不只有新氧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7-22 11:53
童颜针市场竞争格局 - 国内获批上市的童颜针产品已达9款,另有十多家正在排队申报,叠加3款功效相似的"少女针",行业竞争白热化[1][23] - 2024年7月新增两款获批产品:康哲药业代理的丽真然和上海爱唯缇代理的Olidia,加剧市场竞争[3][22] - 主要竞品包括艾维岚、艾塑菲、塑妍萃、普丽妍、濡白天使等,2024年后密集上市的3款产品定价集中在15000-20000元区间[18][22] 艾维岚价格策略与挑战 - 作为国内首款获批童颜针,艾维岚官方指导价18800元/支,但新氧青春诊所推出含340mg艾维岚的5999元项目,引发渠道授权争议[5][8][11] - 行业规律显示医美产品上市3-5年内价格下行是必然,艾维岚终端价已从2023年12000元降至2025年10000元(首次进店优惠20%)[25][27] - 价格管控难度大:区域代理存在窜货现象,一线城市因代理商众多价格透明度高,新氧依托一线城市区位实现低价[33] 行业核心壁垒与商业模式 - 三类医疗器械资质是行业核心门槛,需3-5年研发周期和亿元级投入,厂商需维持6个月以上高价才能回本[34][38] - 上游供应商仅占20%-25%市场份额但攫取50%-70%行业利润,资质稀缺性决定利润分配[35][37] - 产品同质化严重:竞品在核心成分(PLLA/PDLLA/PCL)、辅料和目标效果上差异有限[23] 品牌建设与生命周期管理 - 高德美旗下塑妍萃通过"童颜针鼻祖"等品牌心智建设,价格稳定在18000-20000元,示范成熟营销策略[40][41] - 医美产品生命周期规律显示:明星产品通常在上市8-12个月内价格平稳下滑,如薇旖美从16800元跌至1500元仅用4年[25][26] - 品牌建设可延缓价格下滑:热玛吉等产品通过消费偏好变化实现"第二春",需强化讲故事能力[42][43] 圣博玛发展瓶颈 - 公司医美产品单一,除艾维岚外未推出其他消费医美产品,医用高分子材料背景使其医美产品化能力存疑[39][40] - 面临"九狼围城"竞争格局,需提升渠道管理、控货能力和营销体系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23][44] - 早期先发优势(30个月高价窗口)源于海外产品准入空档期,但当前竞品获批速度加快压缩利润空间[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