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罗
icon
搜索文档
国内最大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京启用;台积电1.4nm厂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动工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9-26 03:35
半导体行业动态 - 英特尔计划在第四季度将Raptor Lake处理器价格从现行150~160美元基础上提升20美元 涨幅超过10% 该处理器自年中以来持续缺货且供货紧张[2] - 台积电1.4nm新厂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动工 首座晶圆厂预计2027年试产 2028年下半年量产 成为全球最先进制程之一[2] 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展 - 国内最大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北京启用 占地面积上万平方米 年产数据量超600万条 可提供直接用于通用型机器人基模型训练的数据集[2] - 美的集团完成全人形X系列1代机器人整机设计 预计明年开始应用验证 其家用人形机器人"美拉"已实现泡咖啡、语音控制冰箱等智能交互功能[2] - 美的机器人"美罗"已进入洗衣机工厂 参与设备维护、物料搬运等标准化作业 公司同时布局类人形、全人形及超人形三大机器人平台[2]
青岛再和海尔“对话”背后,机器人万亿赛道掀起产业界能力大迁徙
齐鲁晚报· 2025-09-11 02:51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动态 - 青岛市长调研海尔集团机器人产业 凸显政府对该领域高度重视[1] - 美的在IFA 2025展会上正式发布家用人形机器人预告片 标志正式进入该赛道[1] - 优必选获得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 为全球该领域最大单笔订单[1] - 人形机器人正从研发走向规模化商业应用 成为家电巨头寻找新增长点的重要方向[1] 市场规模与需求驱动 - 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人形机器人潜在市场总规模达60万亿美元 预计2050年中国市场规模达6万亿元[2] - 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 占总人口22% 创造庞大居家养老机器人需求[2] - 2024年中国家电全品类零售额9071亿元 同比增长6.4% 过去十年年化增速仅3% 亟需新增长点[2] 企业战略布局 - 海尔2021年成立家庭机器人产业 依托智慧家庭生态打造服务机器人产品矩阵[2] - 海尔成立机器人事业部 覆盖工业机器人和家政服务机器人 包括陪伴型和康复型机器人[2] - 海尔推出轮式人形机器人"海娃" 能操控洗地机 从冰箱取物 餐桌摆盘 烹饪 熨烫衣物[3] - 美的人形机器人展示炒菜 洗衣 收拾家务 操作冰箱 洗衣机 消毒柜等家电能力[3] - 海尔采取场景分解策略 研发康复 陪护等不同功能的小机器人 目标成本控制在万元左右[3] - 海尔与星动纪元合作推出家庭服务机器人"小星" 6月入股工业机器人企业上海新时达[5] - 海尔与康复大学达成战略合作 加强研发资源[5] - 美的2016年收购库卡机器人 2023年库卡帮助节省95%一线人工 创造营收占比超30%的新业务板块[10] 技术路径与竞争优势 - 家电企业采用轮式人形设计而非双足行走 更适合家庭环境且更易实现商业化[5] - 家电企业拥有多年积累的用户数据 可用于训练场景化AI模型[7] - 成熟的电机 传感器 控制器供应链和规模化采购能力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7] - 机器人理解烹饪步骤和识别衣物类型表明背后有强大的家庭场景知识图谱支撑[7] 产品开发理念 - 海尔家庭机器人研发遵循"三用"原则:实用 好用 耐用[8] - "三不"原则:不强调机器人形态 不搞过度集成化 不搞炫技[8] - 重点研发投入大脑和灵巧手等关键技术方向[8] - 正在研发智家大脑大模型 突破多模态感知 任务理解与规划 动作泛化训练等技术[8] 业务发展现状 - 海尔清洁机器人年出货量接近百万台规模[8] - 外骨骼机器人月销量达千台左右[8] -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汽车工业 3C制造 半导体制造 航空航天等行业[10] - 优必选预计2024年工业人形机器人交付超500台 全年产能超1000台[10] 产业生态建设 - 海尔智家领衔打造山东省服务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 采用"公司+联盟"形式[9] - 2025年成立海尔兄弟机器人公司 组建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联盟[9] - 通过创新中心建设拉动机器人技术链 产业链 人才链和资金链发展[9] 能力迁移案例 - 征和工业将链传动技术应用于机器人灵巧手 投资智元机器人并与卓益得机器人合作[6] - 汽车企业特斯拉 广汽 小米等纷纷入局人形机器人 带动零部件企业向机器人关键部件转型[6]
从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到亮眼业绩,美的如何打开新质生产力估值空间?
格隆汇· 2025-08-29 14:19
核心观点 - 公司凭借智能体工厂实现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和成本优化 同时通过多元化业务布局和技术积累构建了数据资产与场景复杂性壁垒 为长期成长奠定基础 [4][8][14] - 公司上半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5.7%至2523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至260亿元 主要业务板块均实现正增长 其中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板块增速达28.6% [4][6] - 智能体工厂通过秒级响应实现传统人工小时级任务 平均提效80% 排产响应速度提升90% 并依托每日处理30亿条工业数据的工厂大脑实现全流程优化 [8][10] - 公司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同比增长8.3% 自研人形机器人已在工业与家居场景落地应用 形成技术闭环 [6][9] - 公司通过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对外赋能60万+工业企业 开辟新增长曲线 并凭借工业数据积累和多元场景优势形成估值重估潜力 [11][16][17]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523亿元 同比增长15.7% 归母净利润260亿元 同比增长25% [4] - 智能家居业务营收1672亿元 同比增长13.3% 新能源及工业技术营收220亿元 同比增长28.6% 智能建筑科技营收195亿元 同比增长24.2% 机器人与自动化营收151亿元 同比增长8.3% [6] 智能体工厂技术优势 - 荆州工厂获WRCA认证为全球首个多场景覆盖智能体工厂 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核心生产场景 [4][8] - 通过工厂大脑每日处理30亿条工业数据 实现生产全流程优化 排产响应速度提升90% 平均效率提高80% [8][10] - 人形机器人"美罗"可自主执行品质首检、巡检等高频任务 玉兔-AI巡检机器人具备多模态感知能力 [9] - 智能体工厂实现从感知、决策到执行的端到端能力 并推动供应链管理智能化 [8][10] 业务协同与成长性 - 智能家居与To B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获得实际应用场景支持 [6][9] - 对外赋能60万+工业企业 提供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11] - 工业数据积累覆盖多行业 形成数据资产壁垒 业务横跨智能家居、工业技术、医疗等复杂场景 [13][14][17] 行业地位与估值潜力 - 公司从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科技集团 具备高股息与成长性双重特征 [4][21] - 通过数据经济模式重构规模经济 具备数据资产重估、场景复杂性溢价和转化成本壁垒三大价值重估基础 [15][16][18]
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获WRCA认证首个智能体工厂 打造智能体工厂新范式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07:31
核心观点 - 美的集团旗下洗衣机荆州工厂获得全球首个多场景覆盖智能体工厂认证 标志着行业首个智能体工厂正式落地 通过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核心生产场景 实现从数字化工厂向自主进化型智能体生态的演进[2][10] 技术架构 - 采用多智能体协同架构重构生产逻辑 融合Agent自主决策+工业领域大模型+具身交互技术 实现全场景AI智能体自主服务与协同[2] - 工厂大脑作为神经中枢 采用分布式多智能体架构 通过A2A通信实现智能体自治协同 集成工业领域大模型增强决策能力[5] - 智能终端包括具身机器人/机械臂/AMR等 均被赋予感知/理解/决策及行动能力 形成端到端闭环系统[4][5] 运营效率提升 - 智能体以秒级响应完成传统人工小时级任务 平均提效80%以上 其中排产响应速度提升90%[2] - 质检场景首检效率从15分钟减少到30秒 通过AI眼镜自动获取图纸并与实物比对形成检测闭环[5] - 干衣机后盖锁附工站实现混流生产实时识别机型 自动更新程序提升精准度与效率[6] - 玉兔-AI巡检机器人巡检频次较人工提升100% 实现自主巡检-诊断-处理全链路秒级响应[8] 人形机器人应用 - 美罗人形机器人作为核心执行单元 与品质/DMS/TPM/EHS等智能体协同 自主执行首检/巡检等高频任务[7] - 在注塑车间完成实验室到现场应用跨越 实现搬运/检测/数据同步全流程自主决策 不合格品自动触发参数优化[7] - 解决多机器人协同作业难题 实时控制多个机器人降低误差 提升协同连通性[9] 物流与运维系统 - 注塑车间81台AMR具备跨域调度/动态路径感知/自主绕障能力 通过工厂大脑指挥实现物料精准搬运无拥堵[8] - AMR主动上报任务状态/设备状态/二维码健康度等信息 实时推送维护信息简化运维流程[8] 战略意义与推广计划 - 为全球制造业提供高效/灵活/韧性的智能生态新标杆 彰显中国在智能制造技术整合与应用的引领地位[3][10] - 智能体工厂解决方案将复制到集团全球工厂 通过系统自治替代经验依赖 实时闭环优化取代事后补救[10] - 覆盖14个智能体实现全流程无人干预/全要素自我进化 为制造业提供可复用的智能体工厂新范式[10]
家电龙头卡位人形机器人赛道,抢“入场券”还需经历长跑
第一财经· 2025-07-11 11:52
行业趋势与预测 - 家庭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普及时间预计在2030年以后 [1][9] - 家电企业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探索新增长点,当前阶段被形容为"敲锣打鼓开张期" [1][6] - 人形机器人未来将更多面向生活场景,尤其是老龄化社会下的居家养老需求,潜在服务人群达2亿-3亿老年人 [6] 家电企业布局动态 美的集团 - 未来三年拟投入至少500亿元研发资金,重点布局AI大模型、机器人、具身智能等领域 [3] - 自研工业人形机器人"美罗"已在工厂实习,承担部件送检、设备检测等任务,下半年计划门店部署 [3] - 中央研究院九大研究方向包括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家电机器人化,以及运控技术、机电设计等 [4] 海尔集团 - 布局工业机器人和家用机器人,未来可能发展人形机器人,并与宇树科技探讨合作 [4] - 已推出扫地机器人、洗地机等产品,聚焦家政、养老、陪护场景,合作开发家庭服务机器人"小星" [4] 海信集团 - 新增智能机器人研发和制造业务,参与国家人形机器人重点专项,共建创新中心 [5] - 获批筹建山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参编《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 [5] 其他企业 - 科沃斯、石头科技、追觅等清洁机器人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石头已推出带机械手的扫地机器人 [5] - 方太成立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展示带机械臂的AI健康烹饪系统 [5] 家电企业优劣势分析 优势 - 拥有家庭场景数据、品牌渠道资源,可降低市场教育成本 [1][8] - 机电一体化、规模化生产能力强,供应链管理能力有望降低硬件成本 [9] - 清洁机器人企业已掌握SLAM导航、环境感知技术,用户付费意愿已验证 [9] 劣势 - 需弥补AI算法、运动控制等弱项,双足平衡和精细操作技术待突破 [1][9] - 人形机器人研发需长期数据训练,商业化前需经历"长跑"考验 [1][8] 发展路径与战略 - 家电巨头可能偏向"全场景服务中枢",清洁机器人企业优先开发特定功能模块(如机械臂清洁基站) [9] - 技术整合能力、场景定义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是未来胜出关键 [9] - 需回归场景痛点,避免"技术炫技",以实用功能赢得市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