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羊杂汤
icon
搜索文档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宁夏吴忠早茶里 藏着西北人对生活的热爱
新华社· 2025-09-25 04:44
餐饮行业区域特色发展 - 西北地区早茶文化具有独特产品组合 包括羊杂汤 臊子面 八宝茶及多样点心[1] - 餐饮消费场景呈现包容性特征 打破地域口味限制形成热闹氛围[3] - 早茶文化体现地方生活方式 反映居民对生活的热爱态度[3] 食品消费特征 - 产品注重口感差异化 醇厚 筋道 清甜等特质形成明确卖点[1] - 餐饮体验强调休闲属性 食客追求惬意用餐体验[3] - 食材选择具有专业门道 厨师对原料品质存在专业要求[3]
河南一地预制菜园区加速改名
第一财经· 2025-09-15 09:17
行业现状与政府态度 - 预制菜行业在争议中潜行发展 公众态度谨慎但产业持续扩张 [3] - 某农业县2024年预制菜全产业链营收达200亿元 位列全国第四和中部第一 [4] - 当地政府投资200亿元建设8650亩预制菜创新示范产业园 打造产业链等四链合一体系 [5] 投资与建设热度 - 2025年上半年迎来多地政府考察团调研预制菜产业 包括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和湖南省湘西州等代表团 [7] - 2025年省市重点项目中15个与预制菜相关 总投资额超20亿元 包括三味真厨10.8亿元年产30万吨速冻食品项目 [7] - 园区入驻160余家食品企业 涵盖绝味鸭脖和巴奴火锅等品牌 产品种类超4000种 带动3万农民就业 [9] 市场转向与挑战 - 预制菜企业从C端转向B端市场 因食品安全和舆论压力缩减零售业务 [12] - 某企业2022年预制菜产品4个月销售额超5000万元 2024年初单款产品订单量达5万单 [10] - 行业受负面事件影响 包括学校供餐质量问题和315晚会曝光糟头肉事件 导致公众信任度下降 [12] 品牌与定位调整 - 当地政府将预制菜产业园更名为绿色食品创新示范产业园区 淡化预制菜概念 [3][9] - 绿色食品在2025年政府报告中取代预制菜成为主导产业之一 预计全产业链营收将突破300亿元 [9]
对预制菜避而远之?河南一地预制菜产业园“去标签”
第一财经· 2025-09-15 09:01
行业现状与政府态度 - 预制菜产业在河南某县实现全产业链营收200亿元 并入选全国产业百强基地第四名[1] - 当地政府将预制菜园区更名为绿色食品创新示范产业园区 并停止公开提及预制菜[1][6] - 园区入驻160余家食品企业 生产4000多种食品 带动3万农民就业 预计全产业链营收将突破300亿元[6] 政府支持与投资建设 - 当地加快建设总投资200亿元 占地8650亩的预制菜创新示范产业园[2] - 推进预制菜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建设 包含六大服务中心[2] - 2025年省市重点项目中至少15个与预制菜相关 总投资额超20亿元[3] - 三味真厨公司建设15万平方米生产基地 年产30万吨速冻食品和预制菜[3] 市场销售变化 - 羊肉加工企业2022年预制菜产品4个月销售额超5000万元 香辣羊蝎子2024年初订单量达5万单[8] - 卤肉加工企业牛肉礼盒10天卖出20万盒[9] - 企业目前将重点从C端转向B端客户 包括餐饮和团购客户[9] - 部分企业大幅裁减为C端市场成立的电商部门[9] 行业挑战与公众认知 - 学校使用预制菜出现食品质量 卫生问题和送餐不及时现象[9] - 央视"3·15"晚会曝光企业使用糟头肉制作梅菜扣肉 加剧公众对预制菜的质疑[9] - 投资者对预制菜行业认知模糊 盲目进入市场[9]
北京打工人都在抢着去的避暑绿洲,就在这儿
36氪· 2025-07-06 23:54
地理位置与交通优势 - 乌兰察布距离北京仅300多公里,自驾需四小时,高铁不到两小时,成为北京打工人的周末避暑首选[1][3] - 地处内蒙古中部,是内蒙古距离北京最近的地级市,宣传语为"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4][6] - 历史上是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过渡区域,明清时期为草原丝路重要节点和物流集散地[6] 气候与旅游资源 - 年平均气温4.3℃,夏季平均气温18.8℃,被中国气象学会誉为"中国草原避暑之都"[3] - 草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60%以上,辉腾锡勒草原是世界三大高山草甸草原之一,植被覆盖率95%[7][9] - 辉腾锡勒风电场为亚洲最大风力发电场,草原活动包括骑马、射箭、草地摩托等[7][9] 独特地质与自然景观 - 乌兰哈达火山群是蒙古高原南缘唯一全新世喷发的火山,开放8座火山,3号火山可登顶俯瞰,6号火山因火星地貌成打卡热点[10] - 涝利海为天然湖泊,兼具草原、湿地、林地景观,夏季成为露营首选地,吸引上万只候鸟栖息[12] 美食与文化特色 - 卓资山熏鸡与山东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并列为全国名鸡,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初[13][15] - 本地美食包括莜面窝窝、焖面、手把肉、冰煮羊等,早餐以羊肉烧麦和羊杂汤为主[15][16] - 沙葱为特色配菜,与羊肉搭配可去膻增鲜,铁帽烤肉和夜市小吃如奶茶锅、马奶酒等体现草原烟火气[16][18] 旅游吸引力总结 - 结合草原、火山、湖泊、美食等多元体验,成为北京打工人夏季短途旅游的理想目的地[3][9][12][18] - 综艺《再见爱人》第四季取景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强化了熏鸡等美食的文化标签[13]
早餐花样多 地道中国味(体验“中国味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3 22:55
内蒙古早餐文化 - 内蒙古早餐以高热量食物为主,包括手把肉、羊杂汤、焙子、烧麦、奶豆腐饼、咸奶茶等,满足牧民抗寒需求[6] - 羊杂汤采用特殊烹饪工艺去除膻味,搭配焙子形成当地早餐标配[6][8] - 清炖羊肉仅用葱姜蒜调味,因草原草料含硫元素而天然去膻,具有鲜香与奶香双重风味[9] - 奶制品如奶豆腐饼以天然健康为特色,外皮焦脆内馅含芝士奶酪[9] 海南早餐特色 - "老爸茶"源自南洋华侨文化,包含豉汁蒸凤爪、虾饺皇等点心,体现慢节奏社交生活[11][13] - 海南粉地域差异显著:三亚港门粉用海鱼汤底,万宁后安粉用猪骨汤底,文昌糟粕醋以酸辣酒糟为特色[14] - 陵水酸粉含沙虫干等特殊食材,口感酸辣鲜香,打破外国游客对虫类食品的认知障碍[15] 北京传统早餐 - 炸酱面通过黄瓜丝平衡酱料醇厚,形成层次丰富的口感[17] - 豆汁为绿豆发酵饮品,搭配焦圈和芥菜丝形成传统吃法,具有益生菌功能[18] - 门钉肉饼因形似城门门钉得名,面茶融合糜子面与蒙古奶茶元素,驴打滚与宫廷传说相关[19] - 胡同早餐店通过蒸炉热气营造市井烟火氛围,提供豆浆油条等便捷早餐组合[18]
从草原到维园:跨越2000公里的文化对话
消费日报网· 2025-06-03 08:27
活动规模与参与度 - 第三届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举行 省级同乡社团参与数量增至30个 较去年增加2个 [1][6] - 活动摊位数量近300个 较去年220个摊位增长36% 规模创新高 [1][6] - 去年第二届活动吸引超过20万人次入场 本届预计客流规模进一步扩大 [1] 内蒙古特色展区内容 - 香港内蒙古社团联谊总会设置3个特产摊位(ZA01-ZA03) 提供风干牛肉 奶干 奶酪等草原特色食品 [3] - 设立2个熟食摊位(FB29-FB30) 首次推出烤羊腿和内蒙古咖啡 同时供应羊杂汤 肚包肉等传统硬菜 [3] - 设置运动娱乐摊位(YD06) 开展羽毛球游戏互动环节 参与者可获精美奖品 [3] 文化表演活动 - 6月2日晚举办内蒙古专场文艺演出 国家一级演员齐峰现场演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等代表作 [5] - 内蒙古艺术剧院呈现蒙古族民歌 马头琴演奏 呼麦演唱及民族舞蹈等多元节目 [5] - 蒙古族歌手在熟食摊位旁现场献唱 营造沉浸式草原文化体验 [3] 活动特色与创新 - 本届新增创科体验区和体育竞技区 活动种类较去年进一步丰富 [6] - 实现一站式体验全国30省份美食 特产及民俗文化 促进跨地域文化交流 [6] - 通过美食 表演 互动游戏等多维度展现内蒙古草原文化特色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