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探测器

搜索文档
培育新“千亿” 武汉光谷发力高端传感器产业
第一财经· 2025-09-14 04:22
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成立 - 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正式揭牌 涵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 打造"政产学研用金"创新生态体系 助力产业加速迈向千亿规模[2] - 联盟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组建 联合高德红外、华工科技、四方光电等45家产业链上下游领军企业 以及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4] - 联盟将聚焦智能装备、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及健康医疗等优势产业领域 力争到2030年建成产业规模超千亿、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高地[4] 光谷传感器产业现状 - 光谷已集聚超过100家传感器产业链企业 形成近百亿规模的产业集群 带动湖北传感器产业规模突破260亿元[3] - 华工科技温度传感器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0% 高德红外是国内唯一能同时生产制冷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企业 四方光电颗粒物传感器全球占有率第一 飞恩微电子汽车压力传感器全国销量领先[3] - 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 武汉传感器产业规模存在差距 高端传感器国产化率较低 例如呼吸机传感器国产化率仅为5%[3] 全球及中国传感器市场格局 - 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在2022年已突破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近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26%[5] - 中国高端传感器市场约80%依赖进口 在创新生态、设计工具、先进材料、核心器件、高端芯片、工艺设备及系统集成等方面存在差距[5] 传感器产业发展路径 - 需要关注产教融合 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关联融合 这是发展传感器产业的首要条件[6] - 需要强化协同创新 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户、金融机构等创新要素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通过公共研发平台与共性技术开发实现高效运行[6] - 需要加大示范应用 围绕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战略装备及社会经济需求 有组织地开展创新 形成新质生产力并推动产业集聚[6]
培育新“千亿”,武汉光谷发力高端传感器产业
第一财经· 2025-09-14 04:02
光谷传感器产业现状 - 光谷已集聚超过100家传感器产业链企业 形成近百亿规模产业集群 带动湖北传感器产业规模突破260亿元[5] - 华工科技温度传感器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0%[5] - 高德红外是国内唯一能同时生产制冷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企业[5] - 四方光电颗粒物传感器全球占有率第一[5] - 飞恩微电子汽车压力传感器全国销量领先[5] 产业差距与挑战 - 在高端传感器市场约80%依赖进口[7] - 用于呼吸机的传感器国产化率仅为5%[5] - 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武汉传感器产业规模存在差距[5] - 高端传感器行业在创新生态 设计工具与研发平台 先进材料与核心器件 高端芯片与工艺设备 系统集成与转化应用等方面存在不足[7] 产业发展目标 - 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力争到2030年建成产业规模超千亿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高地[6] - 联盟聚焦智能装备 人形机器人 智能网联汽车及健康医疗等优势产业领域[6] - 联盟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 联合45家产业链上下游领军企业及多所高校科研机构[5] 市场前景 - 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在2022年已突破万亿元人民币[7] - 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近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26%[7] - 传感器被称为人工智能的"神经元" 是物联网核心部件 更是工业互联网 车联网 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基石[4] 发展路径 - 需要关注产教融合 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关联融合[8] - 需要强化协同创新 统筹政府 企业 高校 科研院所 用户 金融机构等创新要素[8] - 需要加大示范应用 围绕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和战略装备开展有组织创新[8]
光谷形成近百亿规模的传感器产业集群
经济观察报· 2025-09-13 11:55
光谷传感器产业集群规模 - 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已集聚超过100家传感器产业链企业 形成近百亿规模的产业集群[1] - 湖北省传感器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 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等完整产业链条[2] 龙头企业市场地位 - 华工科技温度传感器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0%[2] - 高德红外是国内唯一能同时生产制冷与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企业[2] - 四方光电颗粒物传感器全球占有率第一[2] - 飞恩微电子汽车压力传感器全国销量领先[2] 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 光谷智能传感技术创新研究院正式签约 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同步揭牌[3] - 联盟创始成员包括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10所 科研院所3家 企业45家[3] - 光谷构建"感存传算"全生态支撑体系 拥有全国唯一国家存储器基地 全球最大光纤光缆和光模块生产基地 智算算力规模中部第一[3] 产业发展战略方向 - 联盟旨在打造领军企业 培养创新平台 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3] - 聚焦智能装备、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及健康医疗领域开展技术产业化[3] - 实施"一个联盟聚力、一个规划引领、一场大会赋能、一个研究院驱动、一个产业园集聚"的战略布局[4] 相关ETF产品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涨跌0.49% 市盈率21.30倍 份额减少3000万份至79.6亿份[6]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涨跌10.46% 市盈率45.43倍 份额增加9800万份至53.1亿份[6]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涨跌2.64% 份额减少1200万份至5.1亿份[6]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涨跌4.47% 市盈率123.85倍 份额减少300万份至3.7亿份[7]
高德红外:公司红外探测器已应用于“无人机反制系统”的光电类产品中,目前仍处于应用开发过程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09:48
公司技术应用 - 红外探测器已应用于无人机反制系统的光电类产品中 [1] - 具备对低、小、慢无人机目标在复杂环境中精准锁定、干扰、拦截和打击能力 [1] - 目前仍处于应用开发过程中 [1] 行业发展 - 公司高度重视无人机及反无人机行业的迅猛发展 [1]
高德红外(002414.SZ):红外探测器已应用于“无人机反制系统”的光电类产品中
格隆汇· 2025-08-04 08:08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红外探测器已应用于无人机反制系统的光电类产品中 [1] - 产品具备对低、小、慢无人机目标在复杂环境中精准锁定、干扰、拦截和打击能力 [1] - 相关技术目前仍处于应用开发过程中 [1] 行业发展态势 - 无人机及反无人机行业呈现迅猛发展态势 [1] - 公司高度重视该行业的发展机遇 [1]
光智科技: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29 16:3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019,757,521.65元,同比增长78.20%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998,813.32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5,411,202.87元,同比增长167.77%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961,044.90元,上年同期为-158,465,465.77元,同比增长126.48%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743元/股,上年同期为-0.2572元/股,同比增长167.77%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78%,上年同期为-25.20%,同比增长28.98% [2] 业务结构 - 红外光学产品收入901,519,369.75元,同比增长81.88%,毛利率28.42% [18] - 铝合金材料及零部件收入未披露具体金额,但业务表现亮眼,拉动总体收入增长 [15]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方式,根据客户订单、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制定采购和生产计划 [10][11]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红外材料供应商,国内首家自主研制超高纯锗单晶材料并掌握其规模化制备技术的企业 [8] - 全球少数可以生产和批量供应硒化锌材料的企业,解决国内核心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问题 [8]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专利权共520项,其中发明专利117项、实用新型专利373项、外观设计专利30项 [16] - 在核燃料加工专用设备领域具有很高的准入壁垒和技术壁垒,自2008年以来一直被遴选为主要供应商之一 [9]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82,838,251.94元,同比减少4.44% [17] - 公司产品研发分为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并以自主研发为主,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 [12] - 2025年新发布的SMART单目手持热像仪凭借设计创新斩获德国iF设计奖 [14] 产能与投资 - 公司在建工程473,243,791.60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31% [18] - 红外光学与辐射探测器产业化项目累计投入813,102,804.44元,项目进度94.00% [19] - 报告期内设立两家全资子公司:安徽晶微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晶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光电子器件制造和电子专用材料研发 [20] 原材料供应与采购 - 主要原材料包括二氧化锗、粗锗和锗精矿等含锗物料、铝锭等,直接材料采购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高 [22] - 已经与全球主要硒、锗等原材料供应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能够保证公司稳定、可靠地采购原材料 [16] 市场前景与政策环境 - 根据贝哲思调研数据,2023年全球制冷探测器市场规模为21.51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到187.30亿元 [5] - 《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要围绕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需求,开展高强、高韧、耐腐蚀等铝合金材料研发 [7] - 国家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公司部分产品属于被实施出口管制物项,可能对境外业务造成一定影响 [21] 关联交易 - 与广东先导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关联交易金额537.85万元,占同类交易金额比例1.85% [31] - 与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金额17,306.76万元,占同类交易金额比例59.45% [31] - 与昆明先导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关联交易金额3,981.74万元,占同类交易金额比例13.68% [31]
慈星股份推进定增收购军工标的 前次跨界军工被指“一地鸡毛”|速读公告
新浪财经· 2025-06-03 15:59
慈星股份跨界收购进展 - 公司拟通过定增和现金方式收购沈阳顺义科技75%股份 现金支付不超过交易对价的40% 剩余资金通过定增募资 发行价7 16元/股 [1] - 标的资产估值及定价尚未确定 初步测算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 公司称此次收购将切入国防科技行业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标的公司主营装备健康管理系统 智能检测设备等 产品主要应用于国防科技领域 [1] 公司转型背景与历史 - 此次收购是公司四个月内第二次跨界尝试 此前筹备收购武汉敏声转型半导体失利 显示公司从传统针织机械行业转型的迫切意愿 [2] - 2021年公司曾以1 4亿元受让北方广微35%股权 并承接7082万元债权 标的为红外探测器生产商 客户主要为军品厂商 [3] - 北方广微收购后续与公司控制权变更相关 交易终止后 公司在14个月内将股权及债权转让给控股股东宁波裕人 转让价1 48亿元股权+7379万元债权 [3][4] 历史收购争议与现状 - 北方广微股权转让遭董事质疑 称决策草率且不符合战略规划 但交易仍获股东大会批准 [4] - 截至2024年5月 公司已失去对北方广微财务和经营政策影响 但工商变更未完成 因标的股权被冻结 控股股东仅支付首期2500万元 剩余款项延期 [4]
高德红外(002414) - 002414高德红外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30 01:32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 年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减少 2.44%,变动正常,主要因售价及原材料价格波动 [1] - 2024 年整体回款状况良好,较 2023 年有所改善 [3] - 应收账款坏账计提达 1.53 亿元,客户主要为政 府用户、国有科研院所等,合计占比约 70%,该类客户信用等级高,货款多能及时收回 [5][6] - 2024 年第四季度单季亏损超 4 亿元,因部分型号项目类产品价格下调及合同订单采购计划延期,致该类产品收入下降影响利润 [6] 研发与创新战略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专注红外核心器件科研创新,构建红外“芯”平台战略,推动红外技术规模化等,强化多方面创新,优化经营结构 [2] - 依托红外全产业链和人工智能算法领域技术优势,在众多业务领域逐渐规模化量产 [2] 市场拓展与竞争策略 - 民用市场秉持全球化战略,推进产品创新等深度融合,多品牌战略提升影响力,国内重点项目推进,国际市场份额取得进展 [2][4] - 低端市场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成本控制、扩大探测器产能摊薄成本,保持价格灵活性 [3] - 海外业务重视拓展,多品牌布局覆盖不同区域和细分市场,产品获全球多国认可 [3] - 民用领域与大疆、海康威视竞争,通过技术稀缺性和行业深度绑定构建“小而美”壁垒,挖掘增量场景,以技术升级对抗价格战 [3] 生产与供应链 - 东二产业园集团总部大楼启用,工研院产业园项目一期竣工,新火工区一、二期完工投产,释放非致命及信息化弹药产能 [3] - 关键原材料供应链稳定,国产化替代比例高且稳步推进 [4] 未来规划与布局 - “红外 +”战略下,未来 3 年融入国家战略,推进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国防和民用领域协同发展 [4] - 条件具备时向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行业延伸,通过收购兼并等促进主营业务发展 [4] 其他方面 - 现金流可支持当前经营发展业务,暂无再融资需求 [2] - 订单交付按合同执行,重视账款回收 [3] - 制定《未来三年(2024 - 2026 年)股东回报规划》,符合要求后积极制定分红方案回报股东 [5] - ESG 措施聚焦芯片生产降耗和材料循环利用,结合 IDM 模式全流程控制,未来对标国际领先企业提升绿电比例和供应链碳管理 [5] - 子公司轩辕智驾在自动驾驶领域率先规模化量产,与多家车企合作,获多个前装项目定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