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压延加工

搜索文档
鼎胜新材: 江苏鼎胜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09:0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3.14亿元,同比增长15.94%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2.33%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7亿元,同比增长49.37% [2] - 总资产259.9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8.71% [2] - 基本每股收益0.21元/股,与上年同期持平 [2] 利润分配方案 - 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股利0.04元(含税) [1] - 以总股本929,267,213股为基数,合计派发现金红利3,717.07万元 [1] - 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 [1] 主营业务情况 - 主营业务为铝板带箔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3] - 主要产品包括空调箔、单零箔、双零箔、铝板带、新能源电池箔 [3] - 产品应用于绿色包装、家用、家电、锂电池、交通运输、建筑装饰等领域 [3] - 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 [4] - 销售方式包括直销和经销,其中国内销售以直销为主,国际销售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 [4]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696.8万辆,同比增长41.4% [5]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5] - 2025年1-4月规模以上铝加工企业营业收入5,353.9亿元,同比增长6.3% [5] - 利润总额71.3亿元,同比下降7.9% [5] - 2025年1-6月中国未锻轧铝及铝材累计出口量292万吨,同比下降 [6] 核心竞争力分析 - 铝箔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电池箔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均位居国内第一 [10] - 拥有泰国及欧洲两大海外生产基地,完成全球化产业布局 [8] - 产品种类齐全,涵盖空调箔、包装用铝箔、新能源材料用铝箔三大类 [11] - 客户资源优质,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ATL、LG新能源等电池厂商,以及美的、格力、海尔等空调生产企业 [11] - 拥有287项有效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12项 [14] 子公司经营表现 - 五星铝业营业收入31.33亿元,营业利润5,335.64万元 [18] - 联晟新材营业收入21.32亿元,营业利润9,268.42万元 [18] - 泰鼎立净利润同比增长220.35%,主要因销量上升 [18] - 鼎亨实现净利润3,742.3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8] 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回报,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6.82亿元 [19]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比例达92.33% [19] - 公司制定"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19] - 根据新《公司法》要求,公司将不再设置监事会,监事会的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 [20]
永杰新材:8月11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09:19
公司动态 - 公司第五届第十二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11日在公司会议室召开 审议了《关于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等文件 [1] - 公司当前市值为77亿元 [1] 业务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营业收入构成为铝压延加工占比98.76% 其他业务占比1.24% [1]
光智科技: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29 16:3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019,757,521.65元,同比增长78.20%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998,813.32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5,411,202.87元,同比增长167.77%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961,044.90元,上年同期为-158,465,465.77元,同比增长126.48%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1743元/股,上年同期为-0.2572元/股,同比增长167.77%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78%,上年同期为-25.20%,同比增长28.98% [2] 业务结构 - 红外光学产品收入901,519,369.75元,同比增长81.88%,毛利率28.42% [18] - 铝合金材料及零部件收入未披露具体金额,但业务表现亮眼,拉动总体收入增长 [15]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方式,根据客户订单、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制定采购和生产计划 [10][11]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红外材料供应商,国内首家自主研制超高纯锗单晶材料并掌握其规模化制备技术的企业 [8] - 全球少数可以生产和批量供应硒化锌材料的企业,解决国内核心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问题 [8]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拥有专利权共520项,其中发明专利117项、实用新型专利373项、外观设计专利30项 [16] - 在核燃料加工专用设备领域具有很高的准入壁垒和技术壁垒,自2008年以来一直被遴选为主要供应商之一 [9]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82,838,251.94元,同比减少4.44% [17] - 公司产品研发分为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并以自主研发为主,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 [12] - 2025年新发布的SMART单目手持热像仪凭借设计创新斩获德国iF设计奖 [14] 产能与投资 - 公司在建工程473,243,791.60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31% [18] - 红外光学与辐射探测器产业化项目累计投入813,102,804.44元,项目进度94.00% [19] - 报告期内设立两家全资子公司:安徽晶微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晶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光电子器件制造和电子专用材料研发 [20] 原材料供应与采购 - 主要原材料包括二氧化锗、粗锗和锗精矿等含锗物料、铝锭等,直接材料采购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高 [22] - 已经与全球主要硒、锗等原材料供应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能够保证公司稳定、可靠地采购原材料 [16] 市场前景与政策环境 - 根据贝哲思调研数据,2023年全球制冷探测器市场规模为21.51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到187.30亿元 [5] - 《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要围绕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业需求,开展高强、高韧、耐腐蚀等铝合金材料研发 [7] - 国家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公司部分产品属于被实施出口管制物项,可能对境外业务造成一定影响 [21] 关联交易 - 与广东先导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关联交易金额537.85万元,占同类交易金额比例1.85% [31] - 与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关联交易金额17,306.76万元,占同类交易金额比例59.45% [31] - 与昆明先导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关联交易金额3,981.74万元,占同类交易金额比例13.68% [31]
常铝股份(002160) - 002160常铝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30
2025-04-30 09:20
业务应用与市场布局 - 热传递业务下游面向空调与汽车市场,空调产品为换热铝箔系列,合作厂商有大金、三菱等;汽车行业提供热交换材料等,合作企业包括Valeo、比亚迪等,产品最终应用于创新型产品情况公司不掌握 [1] - 公司无正在实施的在欧盟国家投资方案,未来如有计划将履行程序并公告 [2] 固态电池与技术储备 - 公司是新能源电池市场主流提供商之一,对固态电池发展保持关注和重视,进行了技术储备,但量产及满足客户需求有不确定性,进展以指定媒体披露为准 [2] 项目进展与产能规划 - 3万吨电池箔项目主体建设基本完成,部分产能试产或量产爬坡,计划2025年8月底前全面竣工验收、投产,达产后收益参考定期报告 [3] - 10万吨再生铝项目主体建设基本完成,部分产能试产或量产爬坡,计划2025年8月底前全面竣工验收、投产 [3] - 新能源新型结构件及智能化装备制造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预计达产时长芯电池壳6000万根/年,二期和三期预计分别新增达产新能源新型电池结构件产品6000万套/年,均为理论测算值 [4][5] 财务表现与盈利驱动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47亿,同比增长14.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98.24万元,同比增长330.15% [5] - 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技术创新、差异化竞争改善产品结构,提高高毛利业务收入占比,产业链一体化竞争提升客户价值和市场地位 [5] 行业情况与发展前景 - 2024年国内铝板带材产量1475万吨,同比增长9.26%;铝箔材产量540.5万吨,同比增长5.98%,其中空调箔产量125万吨,同比增长8.7%,电池箔产量45万吨,同比增长25%,下游新能源市场长期前景好,但报告期锂电箔等市场价格竞争激烈,未来有望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和品质竞争 [6] - 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新材料、新能源行业发展,消费刺激政策有利于公司下游行业市场需求发展 [7] 降本增效与筹资优化 - 降本增效措施包括全面预算和成本管理,管控生产制造成本和三项费用;组织流程再造和数字化系统建设,提高子公司协同水平和产销一体化及资产周转效率 [8] - 控股股东变更后融资渠道拓宽,后续通过内部提质增效和供应链管理加快资产周转,借助国企信誉加强金融合作,优化筹资结构保障营运资金安全稳定 [8] 研发投入与业绩改善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43%,符合行业一般水平,铝加工和洁净健康工程业务板块科研平台优质,2024年累计申报专利114件,其中发明专利35件,年末授权专利总计405件,其中发明专利84件 [8][9] - 过去三年经营业绩逐年改善,未来通过技术创新、差异化发展和产业链一体化竞争改善盈利水平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