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密智造解决方案
icon
搜索文档
阿里巴巴拟分拆斑马智行赴港IPO,立讯精密、胜宏科技等3家公司冲击“A+H”
搜狐财经· 2025-08-25 14:41
上交所和深交所市场动态 - 报告期内无新股上市 [2] - 无公司通过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 [3] - 无公司递交上市申请 [4] - 上交所1家公司终止上市审核 深交所无终止审核案例 [5] 港交所上市活动 - 1家公司成功上市:天岳先进首日股价上涨6.40% 收盘价45港元较发行价42.8港元上涨5.14% 市值达329亿港元 [7][8] - 2家公司进行新股招股:双登股份(储能电池商)和佳鑫国际(哈萨克斯坦钨矿公司) [9][11][12] - 1家公司通过上市聆讯:大行科工(中国最大折叠自行车公司) [13][14] 港股IPO申请概况 - 12家公司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涵盖AI基础设施、精密制造、口腔医疗、智能汽车等多个领域 [15] - 包括多家A股上市公司寻求"A+H"双重上市:星环科技(AI基础设施软件)、立讯精密(精密智造)、胜宏科技(AI计算PCB)等 [16][17][18][26][29][43] 重点企业财务表现 - 星环科技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73亿元、4.91亿元、3.71亿元 连续三年亏损且亏损扩大至3.44亿元 [28] - 立讯精密2022-2024年收入从2140.28亿元增长至2687.95亿元 净利润从104.91亿元增至145.79亿元 [31] - 胜宏科技2024年收入达107.31亿元 净利润11.54亿元 较2023年6.71亿元显著改善 [46] - 英发睿能2024年收入43.59亿元 同比下滑58.4% 从盈利4.10亿元转为亏损8.64亿元 [51] 行业地位与市场排名 - 星环科技在中国AI基础设施软件市场排名第五 是最大纯AI基础设施软件提供商 [27] - 胜宏科技在AI及高性能计算PCB领域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44] - 英发睿能是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专业制造商 市场份额14.7% [49] - 群核科技是中国最大空间设计软件提供商 市场份额23.2% [71] 募资用途规划 - 多家企业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产能扩张、技术研发和全球市场拓展 [27][30][33][41][45][50][53][57][60][64][67][71] - 生物医药企业重点投入核心产品临床开发和商业化 [57][60] - 科技企业注重AI技术升级和国际化布局 [27][41][67] 特殊上市历程 - 沪鸽经历多次上市尝试 包括新三板挂牌和三次A股上市辅导终止 本次为第二次递表港交所 [35][36][37][38][39] - 乾元微珂、天辰生物医药、上海宝济药业均为二次递表港交所 [55][58][62]
港股IPO周报:胜宏科技等多家A股公司递表 天岳先进挂牌首周收涨
新浪财经· 2025-08-24 04:52
港股新股市场动态 - 本周(8月18日-8月24日)共有12家公司向港交所递表 两家公司开启招股 一只新股上市[3] 递表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星环科技为AI基础设施软件提供商 按收入计2024年中国市场排名第五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73亿元、4.91亿元、3.71亿元 同期亏损2.72亿元、2.89亿元、3.44亿元[4] - 立讯精密为精密智造解决方案商 2024年全球排名第四、中国第一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140.28亿元、2319.05亿元、2687.95亿元 同期利润104.91亿元、122.43亿元、145.79亿元[5] - 沪鸽为中国口腔材料商 2024年市场份额1.3%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2.8亿元、3.58亿元、3.99亿元 同期利润6403.3万元、8835.4万元、7656.9万元[6] - 斑马智行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商 2024年中国收入排名第一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05亿元、8.72亿元、8.24亿元 同期亏损8.78亿元、8.76亿元、8.47亿元[7] - 胜宏科技为AI及高性能计算PCB供应商 2025年Q1全球收入排名第一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78.85亿元、79.31亿元、107.31亿元 同期利润7.91亿元、6.71亿元、11.54亿元[8] - 英发睿能为光伏电池片制造商 2024年N型TOPCon电池片全球市场份额14.7%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6.43亿元、104.94亿元、43.59亿元 2024年亏损8.64亿元[9] - 乾元微珂为煤炭物流服务商 2024年西北地区市场份额0.5%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5.24亿元、37.38亿元、36.62亿元 同期利润1.65亿元、4700.3万元、3391万元[10] - 天辰生物医药为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 核心产品LP-003为全球临床开发进度最快抗IgE抗体 2023-2024年亏损9577.8万元、13732.1万元[11] - 宝济药业为临床阶段生物技术公司 拥有7款临床阶段候选药物 2023-2024年收入693万元、616万元 同期亏损1.60亿元、3.64亿元[12] - 信华信为软件技术服务商 2024年日本市场中国提供商排名第一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6.32亿元、19.25亿元、18.02亿元 同期利润1.82亿元、2.70亿元、2.02亿元[13] - 小鹅通为私域运营SaaS供应商 2024年交互型解决方案收益排名第一 2022-2024年收益分别为2.99亿元、4.15亿元、5.21亿元 同期亏损3399.9万元、3704.8万元、1508.3万元[14] - 群核科技为空间设计软件提供商 2024年中国市场份额23.2%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01亿元、6.64亿元、7.55亿元 同期亏损7.04亿元、6.46亿元、5.13亿元[15] 招股公司信息 - 双登股份全球发售5855.7万股H股 发售价每股14.51港元 预计8月26日上市[16] - 佳鑫国际资源全球发售1.1亿股股份 发售价每股10.92港元 预计8月28日上市[17] 新股上市表现 - 天岳先进8月20日挂牌首日收涨6.40% 首周较发行价累计上涨4.35% 公开发售获2809.19倍认购[18] - 天岳先进2024年碳化硅衬底全球市场份额16.7% 排名前三 获华为哈勃投资持股6.34%[19]
立讯精密递表港交所 于2024年收入为2687.95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8-19 05:52
公司上市申请 - 立讯精密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高盛和中金公司 [1] - H股最高发行价为每股[编纂]港元 面值为每股人民币1.00元 [2]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精密智造创新科技公司 提供从精密零组件、模组到系统的跨领域垂直一体化开发与智造解决方案 [3] - 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等领域 全球平均每两部智能手机、每三部智能可穿戴设备及每五部智能汽车中有一部使用公司产品 [3]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精密智造解决方案行业中排名全球第四、中国内地第一 拥有最全面及最多元化的产品组合 [3] - 公司于2023年至2025年连续三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服务超过100家《财富》世界500强公司 [3]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精密智造解决方案市场预计从2025年人民币9.47万亿元增至2029年人民币12.18万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为6.5% [4]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汽车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等领域对高精度产品需求攀升 以及铜互联、光互联、散热管理等前沿科技领域发展 [4] - 供给端受AI、算力基础设施和工业自动化等科技进步推动 PIMS提供商竞相打造"未来工厂" [4]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140.28亿元、2319.05亿元和2687.95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为人民币617.88亿元 [5][6] -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04.91亿元、122.43亿元和145.79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利润为人民币33.77亿元 [5][6] - 汽车电子业务线2022-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9.6% 通信与数据中心业务线复合年增长率为19.6% [5] - 毛利率从2022年的11.9%降至2024年的10.1% 2025年第一季度回升至10.5% [6] - 研发费用占比从2022年的3.9%降至2024年的3.2% 2025年第一季度为3.5% [6]
立讯精密递表港交所 中信证券、高盛、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01:25
公司概况 - 立讯精密已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由中信证券、高盛、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1] - 公司业务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等领域 提供垂直一体化开发与智造解决方案[1] - 2024年全球平均每两部智能手机、每三部智能可穿戴设备及每五部智能汽车中就有一部使用立讯精密产品[1] 市场地位 - 以收入计 立讯精密在2024年精密智造解决方案行业中位列全球第四、中国内地第一[1] - 公司连续三年(2023-2025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榜单[1] 行业前景 - 全球精密智造解决方案市场预计将稳步扩张[1] - 行业增长受益于终端市场对高精度、高集成产品的需求以及AI、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发展[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 公司收入从2140.28亿元增至2687.95亿元[1] - 同期汽车电子和通信与数据中心业务线收入增长显著[1] - 年内利润从2022年的104.91亿元增至2024年的145.79亿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