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账户

搜索文档
青海:生态项目贷款有了绿色通道
人民日报· 2025-09-22 04:30
原标题:截至二季度末,青海省绿色贷款余额超两千一百亿元(引题) 生态项目贷款有了绿色通道(主题) 人民日报记者 乔栋 "园区里的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碳账户'。"在青海省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丽豪半导体碳排放管理 师李晓静已从业超过3年,她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分析企业各生产流程碳排放及企业落实碳减排情况。"此 前只能根据用电量粗略估计,现在有了绿电溯源系统,用了多少火电、多少清洁能源一清二楚,没 有'糊涂账'。" "碳账户"是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为企业量身定做的绿色账户。"'碳账户'包含碳排放和绿电使用两个 维度共计6项核心指标,我们对应建立了实施方案、业务指引、碳效评价等工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 将'碳账户'数据纳入授信决策,为碳减排成效明显的企业在贷款利率、期限、额度方面提供优惠。"人 民银行青海省分行工作人员山成英说。 "传统企业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基于'碳账户'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金融服务优惠,走上碳减排、推 进节能和技术改造道路的动力更足。"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处长李亚奇介绍,截至今年7月 末,青海省921家重点企业已建立"碳账户",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碳账户"挂钩贷款321.69亿元,共为企 业节省利息支出 ...
生态项目贷款有了绿色通道
人民日报· 2025-09-21 22:41
"园区里的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碳账户'。"在青海省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丽豪半导体碳排放管理师李 晓静已从业超过3年,她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分析企业各生产流程碳排放及企业落实碳减排情况。"此前只 能根据用电量粗略估计,现在有了绿电溯源系统,用了多少火电、多少清洁能源一清二楚,没有'糊涂 账'。" "碳账户"是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为企业量身定做的绿色账户。"'碳账户'包含碳排放和绿电使用两个维度 共计6项核心指标,我们对应建立了实施方案、业务指引、碳效评价等工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将'碳账 户'数据纳入授信决策,为碳减排成效明显的企业在贷款利率、期限、额度方面提供优惠。"人民银行青 海省分行工作人员山成英说。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仅清洁能源产业中的装备制造、设施建设和运营、抽水蓄能电站建设3个板块,信 贷余额同比分别增长40.5%、22.1%和34.7%,'滴灌效应'进一步放大。"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行长翟向祎 介绍。 作为"中华水塔",青海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偏远,很多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青海是 国家的生态战略要地,在荒漠治理、水土保持、林草固碳等领域投入较多但回报慢。"山成英说。 2024年,人民银行青 ...
截至二季度末,青海省绿色贷款余额超两千一百亿元 生态项目贷款有了绿色通道
人民日报· 2025-09-21 22:02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仅清洁能源产业中的装备制造、设施建设和运营、抽水蓄能电站建设3个板块,信 贷余额同比分别增长40.5%、22.1%和34.7%,'滴灌效应'进一步放大。"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行长翟向祎 介绍。 作为"中华水塔",青海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偏远,很多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青海是 国家的生态战略要地,在荒漠治理、水土保持、林草固碳等领域投入较多但回报慢。"山成英说。 "园区里的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碳账户'。"在青海省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丽豪半导体碳排放管理师李 晓静已从业超过3年,她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分析企业各生产流程碳排放及企业落实碳减排情况。"此前只 能根据用电量粗略估计,现在有了绿电溯源系统,用了多少火电、多少清洁能源一清二楚,没有'糊涂 账'。" "碳账户"是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为企业量身定做的绿色账户。"'碳账户'包含碳排放和绿电使用两个维度 共计6项核心指标,我们对应建立了实施方案、业务指引、碳效评价等工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将'碳账 户'数据纳入授信决策,为碳减排成效明显的企业在贷款利率、期限、额度方面提供优惠。"人民银行青 海省分行工作人员山成英说。 "传统企业在技术改造过 ...
低碳有“价” 释放节能降碳新活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6-25 18:46
全国节能宣传周与碳普惠机制 - 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定于6月23日至29日举行,主题为"节能增效,焕'新'引领" [1] - 碳普惠机制广泛落地,绿色行为从可量化发展为可"变现",推动"环境有价"理念加速实现 [1] - 全国已有27个地区搭建起碳普惠体系,碳账户普及成为新风尚 [2] 碳普惠平台运营与用户增长 - 上海碳普惠平台上线运营,市民通过"随申办"开通个人碳账户,绿色出行行为自动转化为碳积分 [2] - 武汉"武碳江湖"碳普惠平台上线两年多,近两个月新增用户达27万 [2] - 市民乘坐5次公交车积累的碳减排量可抵扣2元银行贷款利息,低碳行为与金融实惠挂钩 [3] 碳普惠机制扩展与创新 - 江苏、湖北等地将碳普惠机制延伸至公共机构,建立"行为减排-碳积分累积-权益兑换"激励机制 [3] - 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成果可转化为"碳资产",用于抵消排放或兑换奖励 [3] - 碳普惠平台覆盖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再生资源回收等场景,探索与碳市场对接路径 [3]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 - 《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完善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 [4] - 湖北宜昌中锰科技公司获得1000万元"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碳排放配额成为融资"硬通货" [4] - 湖北一家公司通过碳排放权配额质押获得6亿元银行贷款 [5] 排污权交易与碳市场发展 - 湖北环境资源交易中心为90家企业办理排污权抵质押贷款,授信额81.92亿元,总贷款额12.59亿元 [5] - 湖北实现个人碳普惠减排量纳入碳市场配额抵销机制,1吨碳普惠减排量可抵销1吨碳排放配额 [5] - 北京、广东、深圳、重庆、上海、湖北等试点碳市场明确碳普惠减排量可作为补充抵销机制 [6]
15所高校超500人参与,这场赛事跑出广东绿色金融人才培养“加速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2:11
绿色金融人才培养 - 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既懂金融规律又具备绿色产业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中国绿色金融人才缺口巨大 人才培养成为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1] - 第二届广东绿色金融创新推广案例分析竞赛由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等12家高校联合主办 吸引全省15所高校超500名学子参与 征集129支队伍研究报告 报名人数同比增加70% [1][3] - 竞赛通过真题真做形式分析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案例 实现理论与实践碰撞 在全国范围内开创先河 [1] 参赛规模与专业背景 - 参赛学生专业背景从金融经济类扩展到信息管理 国际教育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跨界领域 [3] - 决赛队伍关注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等传统领域 同时探索碳账户 绿色供应链融资 ESG投资等前沿方向 [3] - 评审专家指出参赛作品紧扣国家双碳战略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创新意识突出 但需加强实证分析和风控研究 [4] 赛事影响与行业联动 - 竞赛规模和质量提升有助于展示广东绿色金融改革成果 提升社会认知度 促进金融业界与高校联动 [3][4] - 广州市委金融办呼吁社会各界支持绿色金融人才培养 打造湾区辐射全国的绿色金融人才高地 [4] - 建议高校强化绿色金融学科建设 与行业共建课程体系与实训基地 培养复合型人才 [4]
以赛促学、以赛促研,这场赛事跑出广东绿色金融人才培养“加速度”
期货日报网· 2025-04-30 09:54
绿色金融人才培养 - 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 金融机构对复合型绿色人才需求巨大 人才培养成为绿色金融长远发展的根基 [1] - 广东省举办"第二届广东绿色金融创新推广案例分析竞赛" 由15所高校联合主办 广州农村商业银行承办 旨在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和培养专业人才 [3][4] - 竞赛采用"真题真做"形式 分析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案例 形成研究报告 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开创性 [4] 竞赛规模与参与情况 - 本届竞赛吸引全省15所高校超500名学生参与 提交129支队伍研究报告 参赛规模较首届扩大70% [5] - 参赛学生专业背景多元化 涵盖金融 经济 法学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跨界领域 体现青年学子对绿色金融的热情 [5] - 决赛入围队伍在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 碳账户 ESG投资等传统与前沿领域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聚焦"百县千镇万村"工程和绿美广东建设等重点领域 [6] 竞赛成果与行业影响 - 参赛作品特点包括紧扣"双碳"战略 理论联系实际 创新意识突出 专家建议加强实证分析和风险管控研究 [6] - 银行 保险 第三方服务机构等案例主体参与现场点评 竞赛为行业搭建人才对接渠道 提供可持续的人才储备 [7] - 广州市委金融办呼吁强化绿色金融学科建设 共建课程体系与实训基地 培养复合型人才 打造湾区绿色金融人才高地 [7] 未来发展方向 - 赛事主办方将持续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 促进校企融合 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 驱动绿色金融业务创新 助力"绿美广东"建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