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蚊拍

搜索文档
中疾控发布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健康防护提示
人民网· 2025-09-28 02:01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乔业琼)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即将来 临,人员流动与聚集、境内游和出境游将明显增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假期出行时应注 意诺如病毒肠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霍乱、新冠病毒感染、猴痘、食物中毒预防,以及鼠疫、人感 染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前往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旅行需注意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 等蚊媒传染病预防。 一是诺如病毒肠炎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期,学校、旅行团中常有聚集性疫情发生。主要通过食用 污染的食物、饮用污染的水,或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或其污染的物品、环境等方式传播。常见症状 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成人通常以腹泻为主,儿童则较多表现为呕吐。 主要预防措施: (一)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外出回家和照顾病人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以 及流动水至少洗20秒,确保指尖、指缝、手腕等部位都要洗到。 (二)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完全煮熟的肉类、海鲜,水果食用前要彻 底洗净,饮用水应选择开水或未开封的包装饮用水。 (三)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 ...
基孔肯雅热该怎么预防?这份科学灭蚊防蚊指南请收好
央视新闻· 2025-08-25 01:41
疫情背景与关注点 - 近期中国多地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广泛关注 [1] 室内防蚊措施 - 通过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花斑蚊进入室内 发现孔洞需及时封堵 [5] - 检查水培植物容器或花托积水 发现子孓需立即倾倒并冲洗容器 至少每5天清洗一次 [7] - 电热蚊香液成分简单且温度控制精确 关闭门窗使用1-2小时可杀灭蚊虫 盘式蚊香存在消防隐患和刺激性烟雾 杀虫气雾剂易造成室内污染 [10] - 电蚊拍可有效击杀停落墙面或天花板的蚊子 灭蚊灯适用于人少区域 蚊帐可作为睡眠时的防护屏障 [12] 室外个人防护方法 - 避免在晨昏时段(花斑蚊活动高峰期)于树荫草丛或积水容器附近逗留 [14] - 穿着宽松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婴幼儿可使用防蚊裤和推车防蚊网 [15] - 在蚊虫较多环境中于暴露皮肤使用防蚊花露水或驱避剂 [15] 驱避剂成分与使用规范 - 主要有效成分包括避蚊胺(DEET) 驱蚊酯(IR3535) 羟哌酯(派卡瑞丁/埃卡瑞丁) 其中避蚊胺最常见 羟哌酯对皮肤刺激性较小 [16] - 购买时需关注浓度(影响保护时长) 适用年龄(幼儿用低浓度 婴儿不建议使用) 以及出汗或游泳后的补涂频率 [16]
天然驱蚊成分更安全?叠加使用效果更好?驱蚊产品这样选
贝壳财经· 2025-08-20 14:02
驱蚊产品选择与分类 - 物理驱蚊方式包括电蚊拍、灭蚊灯、蚊帐和浅色长袖衣物隔离 化学驱蚊方式包括蚊香、电热蚊香液、驱蚊花露水、驱蚊手环和驱蚊贴等含驱避剂或灭蚊成分的产品[2] - 室内环境建议优先采用物理驱蚊 化学驱避剂仅作为户外活动时的补充措施 不可长期持续使用[2] - 选购非物理驱蚊产品需认准农药登记证号(WP开头)、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标准号"三证"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有效驱蚊成分包括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驱蚊酯和柠檬桉叶油四类[2] - 驱蚊手环和驱蚊贴防护范围小且时效短 蚊虫密集时基本无效 需以主流驱避剂成分为基础搭配环境管理[3] 特殊人群驱蚊指南 - 小于2月龄婴幼儿禁用所有化学驱蚊剂 优先采用蚊帐、浅色长袖衣裤和电蚊拍等物理防蚊方式[3] - 2月龄以上儿童和孕妇哺乳期女性首选含派卡瑞丁或低浓度避蚊胺(浓度低于30%)的驱蚊液产品 避免使用含酒精或植物精油类产品[3][5] - 柠檬桉叶油可能引发孕妇宫缩或过敏反应 不建议使用 且不推荐3岁以下儿童使用[3] - 儿童皮肤角质层较薄且屏障功能未健全 皮肤面积与体重比值是成人的5倍左右 更易吸收外用药 需谨慎使用防蚊产品[4] - 2岁以下幼儿禁用含樟脑、薄荷脑等中药成分的驱蚊产品 孕妇需谨慎使用含中药成分的驱蚊产品[7] 儿童驱蚊产品使用规范 - 儿童使用驱蚊产品需避免过量 防止大面积吸收至血液引起不良反应 喷雾类产品需避免误吸 建议喷于成人手心再涂抹至儿童皮肤[5] - 首次使用驱蚊产品需在前臂内侧小范围试用并观察24小时 确认无红肿反应后再大面积使用[5][7] - 儿童应避免使用杀虫剂和蚊香类产品 因皮肤接受或误吸后易中毒[5] 中药驱蚊产品注意事项 - 常见驱蚊中药包括艾叶、薄荷、陈皮、藿香、白芷、佩兰、丁香和金银花等 其挥发油成分可干扰蚊虫感知系统[6] - 天然中药成分不等于绝对安全 薄荷、丁香等芳香挥发物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或刺激呼吸道 对儿童和哮喘患者风险更高[6] - 驱蚊香囊在密闭空间高浓度使用可能导致头晕、咳嗽等不适 需警惕"纯天然绝对安全"等夸大宣传[6] 蚊虫叮咬反应机制与处理 - 儿童被叮咬后起包更大因免疫系统未完全建立 对蚊子唾液中的抗凝蛋白或消化酶更敏感 释放组胺导致血管扩张和皮肤水肿[8] - 被叮咬后需用肥皂水清洗叮咬部位 并用冰块冷敷5分钟缓解瘙痒和红肿 皮肤破损时需暂停使用炉甘石洗剂[9] - 避免使用酒精、牙膏、唾液或风油精等民间方法涂抹患处 可能引起感染[10] - 出现水疱、皮疹持续增多、红肿直径超过2厘米或影响呼吸排尿等特殊情况时需及时就医 疫区接触后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需排除登革热等蚊媒疾病[9]
立秋后,换季健康指南来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4 22:44
健康养生 - 立秋后昼夜温差显著增大 热凉交替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需注意保暖 [2][3] - 季节转换期存在三大健康误区:输液疏通血管无科学依据 血压波动期不可擅自停药 红酒/醋软化血管说法不成立 [3] - 秋燥易引发口干 皮肤干痒等症状 中医推荐百合 梨 银耳等润燥食材 减少辛辣油炸食品摄入 [4] - 按摩迎香穴 合谷穴可缓解鼻腔干燥 配合深长呼吸练习及加湿器使用能有效防燥 [4][5] 蚊媒传染病防控 - 伊蚊传播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等疾病 按蚊传播疟疾 库蚊传播乙型脑炎 各蚊种均可传播丝虫病 [6] - 登革热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 关节痛 皮疹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大出血或器官损伤 老年及孕妇群体风险更高 [7] - 基孔肯雅热症状类似登革热但关节痛更显著 发病前有境外旅居史者需主动告知医生 [8] - 中国已实现疟疾本地零感染 但输入病例风险仍存 非洲/东南亚归国人员出现周期性发热需立即就医 [9] 科学防蚊措施 - 户外防蚊需穿浅色长袖 使用驱蚊剂 避免蚊虫活跃时段进入湿地 室内应安装纱窗 清除积水容器 [10] - 灭蚊优先选用正规杀虫剂 喷洒后需密闭空间30分钟 孕妇婴幼儿家庭建议采用物理防蚊方式 [10] - 社区需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处理垃圾并消杀蚊虫孳生地 [10]
与蚊子缠斗的北方居民
虎嗅· 2025-08-12 03:27
北京今夏蚊虫密度异常升高 - 北京今夏蚊子数量显著增多、叮咬更狠、活动期延长 主要由于副热带高压带来的潮湿高温和连绵降雨为蚊子繁殖提供了温床[1][10] - 截至7月29日 北京降水量达533毫米 较去年同期328毫米大幅增加 为历史同期第二多 7月共出现5轮暴雨天气过程[13] - 白纹伊蚊占比从2004年的不足4%升至2017年的14% 该蚊种毒性强、反应快、叮咬悄无声息[36] 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 居民防蚊支出增加 有人购置电蚊拍、电蚊液、雷达喷雾剂等防蚊产品花费达两三百元[22] - 出租车司机因开空调驱蚊导致油耗增加 每月多耗油27升 额外支出196.02元[28] - 睡眠质量严重下降 有居民每晚仅睡2小时 需多次起床打蚊子[54][56] 防蚊产品需求激增 - 陶然亭公园放置共享花露水 60ml装6天内被用完 有人甚至将花露水倒入自带容器[32] - 写字楼加强消杀 保洁员每月人均消耗3-4瓶600ml杀虫剂[18] - 社区开展"无蚊社区"试点 43个社区申报 采用清、杀、挡、避防蚊"四字诀"[33] 蚊媒疾病风险引发关注 - 广东佛山爆发基孔肯雅热蚊疫 累计确诊病例超7000例 多地采取强制防蚊措施[44] - 北京居民担忧蚊媒疾病传播 有家长因担心病毒传播不敢靠近孩子[9] - 历史上蚊子曾导致520亿人死亡 占人类总数近一半 目前仍传播疟疾、登革热等疾病[40][41]
听广东原创齐齐《灭基孔肯雅》
南方农村报· 2025-08-04 14:57
音乐创作背景 - 歌曲《灭基孔肯雅》为粤语公益歌曲 旨在通过音乐传播防蚊灭蚊知识 [1] - 词作者为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擅长粤语歌和儿歌创作 曾获广东省星海音乐奖"年度粤语歌曲"等奖项 [4] - 作曲/编曲/演唱者陈辉权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曾获华语金曲奖"年度最佳作曲人奖"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群星奖 [7] 基孔肯雅热防控现状 - 我国尚未上市基孔肯雅热疫苗 人群普遍易感 需重点防范蚊虫叮咬 [8] - 防控核心策略为"清积水 灭成蚊 防叮咬" 需科学降低蚊媒密度 [8] 个人防护措施 - 建议穿着浅色长袖衣裤 使用驱蚊产品 室内安装纱窗蚊帐 [9] - 发现成蚊滋扰时应立即灭蚊 可配合电蚊拍等物理灭蚊工具 [13] 积水管理方案 - 水培植物需每3-5天换水并冲洗容器 可投放灭蚊幼剂 [10] - 屋顶排水槽需定期疏通 阳台容器应及时清理或倒扣放置 [11] - 空调冷凝水需及时排净 废弃轮胎应打孔处理 [11] 室内灭蚊方法 - 可使用杀虫气雾剂 蚊香等产品 施药后需通风30分钟 [12] - 全屋灭蚊时人员需撤离 待通风完毕后方可进入 [12]
关于蚊子 南京疾控发布致全市市民的倡议书
新华日报· 2025-08-04 05:03
核心观点 - 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防蚊倡议 强调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防控重要性 提出环境治理和个人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蚊策略 [1][2][10] 蚊媒传染病风险 - 夏季高温多雨时节蚊虫繁殖活跃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强 [2] - 基孔肯雅热由白纹伊蚊(花脚蚊子)传播 30%-40%患者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目前无特效药只能采取支持性治疗 [11] 环境治理措施 - 家庭每5-7天开展一次卫生清理 覆盖庭院阳台天台杂物间楼道厨房卫生间等所有区域 及时清运生活垃圾翻盆倒罐防止隐蔽积水 [5] - 社区和单位每周划定专门时段集中整治环境卫生 全面清理公共区域垃圾杂物建筑废弃物 回填封闭基坑 清除倒置闲置可积水容器 [5] - 市民应养成随手检查清理室内小积水容器习惯 如各种托盘底座接水容器 避免日常生活工作场所积水滞留 [5] 个人防护要求 - 居家安装纱窗纱门 使用杀虫气雾剂蚊香电蚊拍等灭蚊工具 [7] - 户外穿着浅色长袖衣裤 避免清晨傍晚蚊虫活动高峰期前往树荫草丛水边等区域 携带并使用驱避剂 [7] - 外出游玩提前查阅目的地健康通告 选择有纱窗的住宿场所 [9] 健康监测与就医 - 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立即就医 就诊时主动告知旅居史 [10] - 了解常见蚊媒疾病症状 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大消费行业周报(8月第1周):育儿补贴政策落地将刺激母婴消费链-20250804
世纪证券· 2025-08-04 00:32
行业投资评级 - 大消费行业评级未在报告中明确提及 [1][2][3] 核心观点 - 育儿补贴政策落地将刺激母婴消费链:全国性普惠现金补贴政策自2025年1月1日起实施,每孩每年补贴3600元,总额1.08万元,中央财政承担90%基础标准补贴资金,预计短期内童装、个护、玩具、母婴零售等领域需求将显著增长,长期可能提升生育意愿 [3] - 基孔肯雅热疫情叠加高温驱动个护及驱蚊产品需求:广东累计病例达5158例(佛山占比93%),防蚊喷雾搜索量环比翻倍,蚊虫叮咬护理药品搜索量激增400%,蚊帐、电蚊拍等传统用品同步热销 [3] 市场周度回顾 - 上周大消费板块表现:社会服务板块唯一收涨(+0.10%),家用电器(-1.87%)、纺织服饰(-2.14%)、食品饮料(-2.17%)、商贸零售(-2.22%)、美容护理(-3.30%)均下跌 [3] - 领涨个股:西藏旅游(+46.42%)、安正时尚(+29.43%)、茂业商业(+29.29%)、贝因美(+25.16%)、倍加洁(+24.01%) [3][13] - 领跌个股:爱慕股份(-23.19%)、*ST同洲(-10.57%)、百亚股份(-11.16%)、盐津铺子(-9.50%)、兰生股份(-9.99%) [3][14] 行业要闻 - 育儿补贴政策细节:补贴免征个税且不计入家庭收入认定,各地8月下旬开放申请 [3][16] - 北京生育支持政策:提高生育保险报销标准,多子女家庭可优先配租保障性住房并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 [16] - 全球黄金需求:2025年Q2需求总量1249吨(同比+3%),亚洲黄金ETF流入70吨,上半年全球ETF需求达397吨(2020年以来最高) [15] 重点公司公告 - 西藏旅游:股价连续9个交易日涨停,累计涨幅135.98%,提示下跌风险 [17] - 极米科技:2025H1净利润8866.22万元(同比+2062.33%) [17] - 太湖雪:2025H1营收2.81亿元(同比+17.75%),净利润1898.49万元(同比+69.77%) [17] - 海信家电:2025H1营收493.4亿元(同比+1.44%),净利润20.77亿元(同比+3.01%) [17]
预防基孔肯雅热,驱蚊产品卖爆了!这种药品搜索量暴增超400%→
搜狐财经· 2025-07-31 09:58
驱蚊产品需求激增 - 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多地灭蚊行动和市民防控意识提升 带动驱蚊产品销量显著增长 [1] - 深圳超市驱蚊产品货架摆放醒目 消费者选购频繁 其中可随身携带的驱蚊液销售最佳 部分热门产品缺货 [3][5] - 药店驱蚊产品销量明显提升 每周补货次数达三次 补货量比往常增加2到3倍 [5][7] 线上平台销售表现 - 电商平台驱蚊液 防蚊喷雾 防蚊贴搜索量环比增长均超100% 蚊虫叮咬缓解药品搜索量增长超400% [6] - 蚊帐和电蚊拍等传统防蚊产品搜索量及销量同步增长 [6] - 广东地区即时零售平台驱蚊用品订单量环比增幅超过150% 花露水 驱蚊液 驱蚊喷雾供给充足 [9]
1.3亿年前,它就在吸血!如何精准拍死蚊子 南都新知
南方都市报· 2025-07-30 16:12
蚊子起源与进化 - 蚊子起源于侏罗纪时期约2亿年前 分子生物学证据表明其存在可追溯至该时期[5] - 最古老蚊子化石发现于1.3亿年前黎巴嫩琥珀中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023年发现两枚雄性蚊子化石[5] - 早期雄性蚊子具备刺吸式口器并吸血 化石显示其下颚带有锋利小齿 可吸食早期哺乳动物 鸟类及恐龙血液[7] - 现代雄蚊转向植食性 因被子植物提供花粉花蜜 且雄蚊能量需求低于雌蚊[7] 蚊子数量与繁殖特性 - 全球蚊子总数约110万亿只 研究人员估算得出该数据[7] - 雌蚊单次吸血可产卵200-300粒 孵化周期7-14天[7] - 仅部分蚊子种类吸血 植物汁液可满足基本生存 但血液蛋白质为卵巢发育必要条件[10] 疾病传播能力 - 蚊子每年导致72.5万人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其叮咬传播疾病致死人数[8] - 2022年疟疾造成60.8万例死亡 登革热2024年全球病例超1400万例创历史新高[8] - 三类蚊种传播80多种疾病 伊蚊传播登革热 库蚊传播乙脑 按蚊传播疟疾[13] - 全球3600多种蚊子中不足100种传播疾病 埃及伊蚊为登革热 寨卡病毒最主要载体[13] 气候变化影响 - 高温可导致蚊子死亡 温度超过35℃时外环境成蚊及水体幼虫可能热死 40℃具致命性[14] - 蚊子正经历"热演变"适应高温 巴西 玻利维亚 秘鲁 哥伦比亚和墨西哥30%-40%登革热病例与气温升高相关[14] - 蚊子向高纬度 高海拔扩张 全球变暖使温带地区蚊子数量及活动范围增加 埃及伊蚊卵可适应低温存活[16] - 杀虫剂抗药性增强 埃及伊蚊种群已对特定杀虫剂产生抗性 消灭策略转向降低种群密度[17] 生理结构与吸血机制 - 吸血口器由六根针管组成 前两根带锯齿针刺 中间两根排除障碍 第五根注入抗凝酶 末根吸血[13] - 口器结构导致病毒传播 吸血过程中针管携带病毒进入人体血管[13] - 平衡棒器官助其逃脱攻击 后翅演化结构可感知气流震动 触发快速反应[22] 防治方法 - 拍蚊需采用特定手法 双手上下微张姿势 快速轻击并搓掌确保击杀 避免空气扰动[23] - 辅助工具提升防治效果 电蚊拍 驱蚊液 蚊帐等物理隔绝手段可补充使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