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提单
icon
搜索文档
中远海运与中国船级社深度参与伦敦航运周 推动全球航运“双转型”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8 06:50
公司绿色智能技术成果 - 中远海运集团展示一体化绿色智能供应链方案 覆盖航运 港口和物流全产业链 [1] - 集团新增船舶中超过三分之一为新能源船型 并通过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运营效率 [1] - 中国船级社制定30余项绿色和数字化船舶标准 建设智能船舶数字孪生平台及零碳航运创新实验室 [1] 行业倡议与合作框架 - 提出支持IMO净零框架 推动全球监管统一以提供公平高效监管环境 [2] - 倡议设立绿色航运能源专项基金 支持跨国合作示范项目破解能源供给瓶颈 [2] - 推动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绿色燃料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认证平台 实现全流程数据可追溯 [2] 国际协同与未来规划 - GSBN平台实现电子提单大规模应用 拟推动全球绿色认证数据标准统一 [2] - 计划围绕绿色燃料研发 智能船舶示范等领域加强中英及中欧合作 [3] - 拟在2026年上海海事展公布首批合作成果 [3] 行业技术领导力 - 中国在绿色造船 智能船舶研发及绿色燃料供应方面形成可全球推广经验 [1] - 通过开放共享技术生态体系使全球海事相关方受益 [1] - 发起绿色航运能源基金和碳足迹认证平台加速绿色燃料应用 [1]
全环节贸易数字化,让粮贸企业降低30%成本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09:33
区块链技术应用 - 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海运提单从纸质变为电子 每单减少约5000张A4纸原料消耗[1] - 电子提单跨境流转实践探索历经三个阶段 2023年10月完成首单全环节数字化实单试点 首次打通中国"信贸链"与新加坡IMDA的"TradeTrust"[1] - 2024年引入航运巨头马士基构建数字贸易网络 签发电子提单后10日内完成交单[2] - 2025年融合金融服务 完成D/P付款方式下首个跨境全环节互操作数字化银行托收业务[2] 效率与成本效益 - 电子提单提高80%单证处理效率 降低30%业务操作成本[1][2] - 跨境交易交货时间从一个月左右加快至12天[2] - 买卖双方在合同签订 海关通关 提单流转 货款支付等全环节实现无纸化[2] 贸易数字化发展 - 中粮集团受商务部委托建设中-新"数字贸易港"项目 依托对新加坡出口业务场景开展实践[1] - 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入数字化生态 形成"商业实践-标准制定-国际推广"闭环模式[2] - 中国数字贸易迅速增长 上半年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口达1.5万亿元 跨境电商进出口达1.3万亿元[2] 技术实施细节 - 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提单跨国流转真实 安全与高效[1] - 马士基在集成TradeTrust标准框架的信贸链上操作 贸易各方可对货物状态全程一站式实时追踪[2] - 实现电子提单在船东 货主 银行各方之间的高效安全流转[2]
WTO首个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在京试行,中国开放迈向“引领规则实施”
第一财经· 2025-09-13 07:11
中国是首个试行协定的世贸组织成员。 9月10日至14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首钢园举办。在此期 间,商务部发布了《支持北京市率先试行世贸组织〈电子商务协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 案》)。 根据商务部,《工作方案》包括五部分,共41条具体措施。第一部分是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旨在提升 贸易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第二部分是完善数据治理体系,旨在构建规范、高效、安全的数据要素 市场。第三部分是优化数字消费环境,旨在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第四部分是优化电信 业务开放透明。第五部分是加强数字贸易国际合作。 该方案由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旨在推 动2024年底世贸组织达成的《电子商务协定》成果在中国尽快落地。北京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城市将率先 试行此协定。 商务部世贸司负责人介绍,2024年12月,经过5年多谈判,中国、欧盟、澳大利亚等71个成员在世贸组 织确认达成《电子商务协定》。 该协定涵盖数字便利、数字开放、数字信任、数字包容4大支柱,既纳入了电子交易框架、电子认证和 签名、无纸贸易等数字贸易主要规则,也在 ...
北京将率先试行世贸组织《电子商务协定》 商务部详解工作方案
央视新闻· 2025-09-12 06:27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支持北京市率先试行世贸组织〈电子商务协定〉工作方案》 包含41条具体措施 旨在推动协定成果落地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数字贸易政策实践[1] - 中国与欧盟、澳大利亚等71个世贸组织成员于2024年12月达成《电子商务协定》 涵盖数字便利、数字开放、数字信任、数字包容4大支柱 包括电子传输免征关税、电子支付便利化等突破性规则[1] 贸易数字化措施 - 促进国际贸易流程数字化 推广电子提单、电子仓单、电子发票、电子合同应用 推动电子认证和电子签名跨境互认[2] - 依托北京"双枢纽"空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空港口岸作业、海关监管及企业办事全程无纸化[2] - 拓展"单一窗口"服务 支持提前申报通关 打造北京大型活动快速通关系统 推动京津冀三地"单一窗口"互联互通[2] 数据治理体系构建 - 支持北京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推行数据登记制度 强化国际数据交易联盟作用以提升数据领域话语权[2] -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并探索国际认证互认 优化数据开放服务确保数据实时准确[2] - 完善北京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拓展数据出境"绿色通道"服务以提升跨境数据流动便利性[2] 数字消费环境优化 - 完善在线消费者保护机制 督促企业履行责任并提高消费纠纷解决效率[3] - 加强非应邀商业电子信息管理 要求企业提供便捷拒收渠道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3] 电信业务开放与互联 - 持续扩大电信行业开放力度 推进北京市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开放试点工作[3] - 推动电信市场公平共享 支持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在北京试点建设以提升网络互联互通水平[3] 数字贸易国际合作 - 依托北京在数字贸易领域优势促进国际合作 支持参与国内外数字贸易技术标准制定[3] - 通过世贸组织等多双边平台分享北京数字贸易政策及实践经验[3]
服贸会抢先看:沃尔玛、毕马威首亮相 智慧物流“炫技”现场
南方都市报· 2025-08-20 15:03
供应链交通运输服务专题展 - 专题以"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为主题 聚焦智慧交通与物流前沿[1] - 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协会支持的"三位一体"合作模式[3] - 吸引全球领军企业线上线下参展100余家 招展完成率100% 线下参展企业中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占比60% 国际化率达24%[3] - 首次迎来海运巨头中远海运集团等4家企业参展[3] 智慧公共交通展区创新实践 - 北京地铁展示智慧车站、智慧运行、智慧维护、智慧能源新运营模式及巡检维护机器人[4] - 推出"刷脸进站""刷掌支付""智能车厢"等服务品牌产品 通过"服务标准+本地化创新"模式呈现文化主题列车[4] - 首发集团规划韩村河近零碳服务区示范项目 打造智慧物流港和"乐速通"出行平台[4] - 市政一卡通公司创新免预充值NFC智能手机交通卡"玲珑通 PLUS" 支持全国330+城市公共交通[4] - 京投亿雅捷展示高精度人脸识别和智能客流调控系统[4] 智慧物流服务展区数字化升级 - 中远海运展示区块链提货单、自动化码头技术及北极航道通行范例[5] - 中国邮政展示跨境保税仓和无人机配送全链路智慧物流+电商+金融生态[5] - 美团推出无人机、无人车配送矩阵及出海计划[5] - 菜鸟展示ESG物流方案 申通展示氢能源运输车 圆通展示"海陆空"多式联运低碳供应链[5] - 顺丰展示京津冀"次日达"网络服务跨境电商出海[5] 商务服务专题展区 - 展览面积2400平米 聚焦法律服务、人力资源、会展服务、咨询服务、安保服务[6] - 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和国际专业服务机构毕马威中国首次亮相[6] - 沃尔玛展示深耕北京20余载的服务历程 健康定制化商品以及大数据、AI、物联网驱动的智慧供应链创新实践[6] - 毕马威聚焦ESG、数字化转型、消费新趋势等全球热点 发布专业洞察与解决方案[6] 商务服务数字化创新 - 中粮集团展示"电子提单"成果 依托区块链构建可信网络实现全环节线上流转[7] - 京企直卖推出"老字号线上地图" 展现老字号数字化创新[7] - 首都会展集团首次设立会展服务展台 以数据驱动会展业务为核心输出数字化管理经验[7] - 法律服务展区汇聚全国30家顶尖律所、公证及仲裁机构[7] 人力资源服务创新 - 发布新版《北京市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和《北京市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2025年版)》[8] - 北京国际人力推出全球首份《城市粘性指数报告》[8] - "易北京"平台覆盖人才引、育、用、留全流程[8] - "京企直聘"平台汇聚900余家市属国企和1.6万余个优质岗位[8] 人力资源专业化与数字化 - 中智集团提供金融、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定制化外包服务[9] - 宏诚伟信发布《商务驾驶员职业能力要求规范》建立行业标准化评价体系[9] - 中智集团AI数字人智能招聘系统实现"千人千面"精准画像[9] - 北京国际人力通过AI数字人互动与AI招聘解决方案展现科技赋能新场景[9] - 宏诚伟信推出职业驾驶员驾驶胜任力测评模拟器实现高仿真环境评估[9]
临港6岁了,“数字综保区”启动,还有哪些业态“放得开”
第一财经· 2025-08-20 10:13
数字综保区平台建设 - 洋山特殊综保区启动数字综保区平台建设 通过打通数据壁垒提升便利化水平 实现三单融合、保税维修、电子船燃加注等创新业态突破 [1][2] - 数字综保区基于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数据底座 建设数智通关、数智赋能、数智监管、数智服务功能模块 打造管得住放得开的数字化转型标杆 [2] 三单融合业务成效 - 三单融合使单位物流成本下降30% 每年为行业节约数亿元费用 电子仓单质押融资流程从5-7个工作日压缩至实时放款 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提升超80% [5] - 电子提单流转时间从3-4天缩短至1-2小时 电子提货单换单时间从1-2天缩短至3-4分钟 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物权单据全生命周期存证 [7] - 单证成本占国际商贸企业运营成本15%-20% 三单融合通过GSBN平台、上海集运MaaS平台、中储电子仓单及全仓登平台协同实现效率突破 [5][7] 保税维修业务升级 - 数字综保区平台实现对维修旧废件管理及正面清单匹配的全程追溯 推动无纸化电子账册监管 客户可实时查看产品状态 [8] - 采埃孚公司原仅覆盖中国售后市场 数字化后业务扩展至全球 已收到韩国、澳大利亚及美洲客户需求 当前战略重心为亚太市场 [9] 电子船燃加注创新 - 数字船供平台实现EBDN电子船燃加注业务落地 完成从电子燃料交付单到全流程作业单证电子化 实现船供订单一键申报和加注作业一口受理 [9] - 中国船燃累计开展41次数字加注服务 加注保税燃油总量超6.6万吨 智能调度算法降低供油船空驶率30%以上 每年为上海港节省超10万小时排队时长 [9] 区域经济绩效表现 - 洋山特殊综保区挂牌5年累计进出口额超1.05万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2% 2024年1-7月进出口值达2110亿元 同比增长32% [11] - 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绩效评估中排名第4位 区域具备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自由等特征 [10][11]
推进贸易投资自由便利 扩大高水平开放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8
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 - 国务院将77条试点措施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 其中34条推广到其他自贸试验区 43条推广到全国[1] 金融开放创新 - 优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 推进支付服务国际化 提升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功能[2] - 促进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 拓展数字人民币在对外贸易等领域应用场景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2] - 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深化金融开放创新 包括发展自贸离岸债 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 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3] - 加大"上海经验"复制推广力度 支持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推广到相关自贸试验区 优化电子支付服务推广到全国[3] 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 - 优化国际中转集拼平台运作模式 开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港口码头一体化管理 认可境外检疫电子监管信息[4] - 支持自贸试验区制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外数据出境无须履行安全评估等程序[4] - 复制推广措施包括知识产权保护 政府采购改革 劳动者权益保护 国有企业改革 环境保护等领域共36条 占比近一半[4] 数字贸易及数字经济发展 - 依托全球航运商业网络加速拓展电子提单应用 累计签发量突破55万份[5][6] - 上海数据交易所建成全国首条数据交易联盟链 挂牌交易超过5000个数据产品[6] - 向社会开放300余个政府数据集 开发浦东养老资源"一点通"等便民应用[6] - 2024年上海数字贸易进出口达1095.3亿美元 同比增长4.9% 规模占全国30.1%[6] 口岸通关效率提升 - 海关与出口国联合开发数据互认系统 通过线上系统验核温度探针信息 减少现场掏箱[7] - 简化境内检疫措施在全国海关推广实施 提高通关效率 减少企业通关成本[7]
江苏开放型经济稳中有进拓新局多个“新高”“第一”“首次”彰显韧性
新华日报· 2025-08-02 23:19
开放型经济总体表现 - 江苏开放型经济在复杂外部环境下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取得多个"新高""第一""首次"的突破性成绩 [1] - 外贸进出口规模达2.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2%,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首次达50% [2] - 实际使用外资115.4亿美元领跑全国,制造业外资占比38.1%,利润再投资规模连续6年全国第一 [3] 外贸结构优化 - 高端装备出口增长17.6%,"新三样"出口增长3.5%,跨境电商平台进出口实现79.2%爆发式增长 [2] - 外资重大项目支撑显著,到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达12个,入选全国标志性外资项目数全国第一 [3] - 新增103个国际展会使总数达288个,展位费扶持比例提至70%以上助力企业出海 [6] 政策支持体系 - 推出"外贸稳增长22条""稳外资22条"等组合政策,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增加5%,91.4亿元稳岗资金直达企业 [4] - 内外贸一体化标准衔接指南将认证时间从1个月压缩至1周,举办50场内销活动覆盖2200余家外贸企业 [5][6] - 中国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上半年发放对外贸易贷款超495亿元,为2406家企业缓缴社保48亿元 [6] 开放平台建设 - 江苏中亚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合作平台,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纳入15家企业70种物品进口"白名单" [3] - 苏州自贸试验区法律服务中心聚合50余家机构,境外建成新加坡等"一带一路"国家海外法律服务中心 [6] - 南京深化QFLP试点吸引外资总部,苏州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和市场采购贸易融合发展 [9] 物流通道升级 - 全省运营39条国际客运航线+15条货运航线,新增南京至巴黎等客运线及南通至东京等货运线 [4] - 2025年计划新增国际海运航线至90条,优化中欧班列布局,航空物流聚焦生物制药等产业需求 [8] - 南京等4市参与全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重点压缩通关时间及降低合规费用 [8] 新兴领域布局 - 全国率先实现生物航油合规出口,中新数字贸易试点在电子提单等领域取得突破 [3] - 抢抓中新数字贸易合作契机,下半年将在数字贸易便利化方面形成可复制试点成果 [7] - 服务贸易与数字贸易加速发展,支持企业争取海外长期订单并扩大中间品贸易规模 [9]
更高水平开放 更大力度创新 推动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走深走实
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 - 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现场会强调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 [1] - 22个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提质增效路径,包括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绿色贸易和数字贸易、提升服务业开放水平 [1] - 《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为自贸试验区打造更高层次开放指明新方向 [1] 政策制度框架优化 - 政策制度框架涵盖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五个方面 [2] - 支持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包括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电子票据应用、数字身份互认试点 [2] - 全国首个"自贸+跨境"数字贸易全产业链集聚区落户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 [2] 金融领域开放创新 - 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扩大金融开放 [3] - 易达资本成为天津自贸试验区首个成功落地的跨境投资机构 [3] - 天津滨海高新区推进QFLP试点政策,打造"基金+产业+园区"全链条服务生态 [3] 试点措施复制推广 - 国务院印发通知向自贸试验区和全国复制推广77条试点措施 [4] - 34条措施复制推广到上海以外的自贸试验区,43条措施复制推广到全国 [4] - 措施涵盖服务贸易、货物贸易、数字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七个领域 [4] 制度创新成果 - 复制推广措施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改革、环境保护等领域,占比近一半 [5] - 政府采购领域15条措施提高透明度和公平性,与国际接轨 [5] - 支持自贸试验区制定数据出境负面清单,促进数据高效便利安全流动 [5]
海南勇立潮头奋楫向前
经济日报· 2025-07-11 22:14
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展 - 党中央2018年4月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并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十四五"时期进入快速建设发展阶段 [1] - 2020-2024年期间实现多项政策突破:首张"中国洋浦港"船籍港证书、首架"零关税"飞机通关、首份RCEP原产地证书、首条第五航权国际客运航线等 [2] -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累计为企业减免超2.5亿元关税,试点企业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产值从2023年47.8亿元增至2024年59.5亿元,预计2025年达80亿元 [2] 政策体系与产业效应 -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已扩展至粮油、玉石、呼吸机、肉类等产品,推动"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中高端加工贸易发展 [3] - "十四五"期间落地180多项自贸港政策文件,形成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和"五自由便利"为核心的政策体系 [3] - 2024年海南企业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6.5亿元(同比+20%),其中出口1062.2亿元(+43.5%),进口1714.3亿元(+8.9%) [6] 国际招商与展会成果 - 2025海南全球产业招商大会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参与,西门子能源30年间在洋浦、文昌、东方等地完成多个能源项目 [4] - 第五届消博会规模创纪录:71国1767家企业参展,主宾国英国展区面积超1300平方米,品牌数量53个(同比翻倍) [5] - 泰佩思琦通过首届消博会落户海南,目前旗下品牌在海南开设14家门店,本届推出新子品牌"蔻驰之城" [6] 制度创新案例 - 电子提单将国际贸易单据传递周期压缩至小时级,海南已累计推出19批158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7] - 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特许审批新模式推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集聚2849家南繁企业,引进种质资源905批次(价值11.6亿元) [8] - 海口江东新区通过电子提单等创新实现散货贸易数字化,中远海运散运货轮运输案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7] 基础设施与服务保障 - 海南电网制定35项具体任务服务自贸港建设,一对一保障576个重大项目、100家重点企业用电需求 [6] - 海口海关联合地方政府创新种质资源引进机制,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