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仓单

搜索文档
北京将率先试行世贸组织《电子商务协定》 商务部详解工作方案
央视新闻· 2025-09-12 06:27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支持北京市率先试行世贸组织〈电子商务协定〉工作方案》 包含41条具体措施 旨在推动协定成果落地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数字贸易政策实践[1] - 中国与欧盟、澳大利亚等71个世贸组织成员于2024年12月达成《电子商务协定》 涵盖数字便利、数字开放、数字信任、数字包容4大支柱 包括电子传输免征关税、电子支付便利化等突破性规则[1] 贸易数字化措施 - 促进国际贸易流程数字化 推广电子提单、电子仓单、电子发票、电子合同应用 推动电子认证和电子签名跨境互认[2] - 依托北京"双枢纽"空港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空港口岸作业、海关监管及企业办事全程无纸化[2] - 拓展"单一窗口"服务 支持提前申报通关 打造北京大型活动快速通关系统 推动京津冀三地"单一窗口"互联互通[2] 数据治理体系构建 - 支持北京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推行数据登记制度 强化国际数据交易联盟作用以提升数据领域话语权[2] -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并探索国际认证互认 优化数据开放服务确保数据实时准确[2] - 完善北京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拓展数据出境"绿色通道"服务以提升跨境数据流动便利性[2] 数字消费环境优化 - 完善在线消费者保护机制 督促企业履行责任并提高消费纠纷解决效率[3] - 加强非应邀商业电子信息管理 要求企业提供便捷拒收渠道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3] 电信业务开放与互联 - 持续扩大电信行业开放力度 推进北京市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开放试点工作[3] - 推动电信市场公平共享 支持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在北京试点建设以提升网络互联互通水平[3] 数字贸易国际合作 - 依托北京在数字贸易领域优势促进国际合作 支持参与国内外数字贸易技术标准制定[3] - 通过世贸组织等多双边平台分享北京数字贸易政策及实践经验[3]
临港6岁了,“数字综保区”启动,还有哪些业态“放得开”
第一财经· 2025-08-20 10:13
数字综保区平台建设 - 洋山特殊综保区启动数字综保区平台建设 通过打通数据壁垒提升便利化水平 实现三单融合、保税维修、电子船燃加注等创新业态突破 [1][2] - 数字综保区基于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数据底座 建设数智通关、数智赋能、数智监管、数智服务功能模块 打造管得住放得开的数字化转型标杆 [2] 三单融合业务成效 - 三单融合使单位物流成本下降30% 每年为行业节约数亿元费用 电子仓单质押融资流程从5-7个工作日压缩至实时放款 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提升超80% [5] - 电子提单流转时间从3-4天缩短至1-2小时 电子提货单换单时间从1-2天缩短至3-4分钟 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物权单据全生命周期存证 [7] - 单证成本占国际商贸企业运营成本15%-20% 三单融合通过GSBN平台、上海集运MaaS平台、中储电子仓单及全仓登平台协同实现效率突破 [5][7] 保税维修业务升级 - 数字综保区平台实现对维修旧废件管理及正面清单匹配的全程追溯 推动无纸化电子账册监管 客户可实时查看产品状态 [8] - 采埃孚公司原仅覆盖中国售后市场 数字化后业务扩展至全球 已收到韩国、澳大利亚及美洲客户需求 当前战略重心为亚太市场 [9] 电子船燃加注创新 - 数字船供平台实现EBDN电子船燃加注业务落地 完成从电子燃料交付单到全流程作业单证电子化 实现船供订单一键申报和加注作业一口受理 [9] - 中国船燃累计开展41次数字加注服务 加注保税燃油总量超6.6万吨 智能调度算法降低供油船空驶率30%以上 每年为上海港节省超10万小时排队时长 [9] 区域经济绩效表现 - 洋山特殊综保区挂牌5年累计进出口额超1.05万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2% 2024年1-7月进出口值达2110亿元 同比增长32% [11] - 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绩效评估中排名第4位 区域具备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自由等特征 [10][11]
业务创新 | 标准化与数字化,驱动金融仓储与仓储融资一体化
搜狐财经· 2025-07-24 22:27
行业发展现状 - 存货与仓单融资在发达国家是成熟金融产品 但在中国自2012年"上海钢贸案"后市场规模未恢复至2010年水平 [1] - 中小微企业贡献60%以上GDP 但融资难问题突出 存货融资潜在需求达75万亿元 [4] - 2020年《民法典》明确存货仓单可担保融资 但政策法规不具体导致业务规模恢复缓慢 [4] 国际经验借鉴 - 发达国家采用三方协议框架和全国性可流转仓单体系两种融资模式 需第三方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2] - 发达国家建立完善法律监管体系 包括仓储法 行业标准 资质考核 登记机构等 [2] - 联合国正在制定《仓单示范法》供各国参考 [2] 国内主要问题 - 法规滞后 缺乏专门《仓单法》 导致"一货多押"等问题 2023年相关诉讼增长18% [5] - 行业监管缺位 主管部门模糊 参与方权责不清 服务成本高企 [5] - 标准体系不完善 仅有2项国家标准和1项团体标准 仓储融资缺乏专业标准 [6] - 数字化碎片化 40%中小仓储企业依赖人工管理 数字化渗透率不足30% [6] 解决方案建议 - 构建三级标准体系 国家标准先行 企业标准内化 某企业质押物损耗率从8%降至2% [9] - 打造数字化赋能体系 中储股份运用区块链+AI技术降低人工干预风险60% [10] - 建设登记平台 中仓登平台服务500余家仓储企业 货权纠纷率下降40% [9] - 形成生态圈 通过白名单/黑名单机制推动良性发展 [8] 创新实践案例 - 中仓登整合全国10000多个库区 某供应链企业存货周转效率提升30% 融资成本降15% [12] - 济南数字云仓平台服务300余家企业 融资规模突破50亿元 [12] - 深圳前海跨境质押融资将周期从30天缩短至7天 资金周转率提升4倍 [12] - 安丘大姜产业数字化仓单模式累计放款3000余万元 [13] 未来发展趋势 - 电子仓单融资占比提升 信息技术应用降低监管成本30%以上 [14] - 跨境业务发展 预计2025年跨境质押规模占行业总收入20% [10] - 技术深度融合 物联网区块链实现存货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 [14] - 与国际接轨 提升全球竞争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