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润

搜索文档
新乳业(002946):2025年中报点评:结构优化驱动量、利双改善
长江证券· 2025-09-07 13:1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H1营业总收入55.26亿元(同比+3.01%)[2][4] - 2025年H1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33.76%)[2][4] - 2025年H1扣非净利润4.11亿元(同比+31.17%)[2][4] - 2025年Q2营业总收入29.01亿元(同比+5.46%)[2][4] - 2025年Q2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27.37%)[2][4] - 2025年Q2扣非净利润2.7亿元(同比+26.85%)[2][4]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7.03亿元 2026年归母净利润8.30亿元 [7] 盈利能力与费用结构 - 2025年H1归母净利率同比提升1.65pct至7.18% [6] - 2025年H1毛利率同比+0.79pct至30.02%(主业毛利率提升0.63pct)[6] - 2025年H1期间费用率同比-1.15pct至20.82% [6] - 2025年Q2归母净利率同比提升1.56pct至9.08% [6] - 2025年Q2毛利率同比+1.4pct至30.49% [6] - 2025年Q2期间费用率同比-0.38pct至20.03% [6] - 销售费用率2025年H1同比+0.31pct Q2同比+0.69pct [6] - 管理费用率2025年H1同比-1.25pct Q2同比-0.94pct [6] 产品结构与业务策略 - 新品收入占比超10% [5] - 低温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 [5] - 高端鲜奶及"今日鲜奶铺"销售额均增长超10% [5] - "活润"系列增长超40% [5] - 坚持"鲜酸双强"品类发展策略 [5] - 区域深耕(并购地方品牌)+差异化产品(高端鲜奶、活性营养)实现错位竞争 [7] - 高端线(唯品、24小时)满足品质人群 大包装产品覆盖性价比需求 [7] - 强化DTC模式供应链体系为核心竞争力 [7] 区域表现与渠道变化 - 华东、西南等低温占比高的区域收入增长表现更好 [5] - 渠道结构转变后线下直营大客户账期拉长 影响经营现金流增长 [4] - 营销费用投放略增主要系新渠道占比增加后面向线下的消费者活动增加 [6] 估值指标 - 对应2025年PE估值22倍 2026年PE估值18倍 [7] - 当前股价17.82元 [9]
乳业大转向:常温奶失宠,乳企“卷”鲜奶、拼奶粉
36氪· 2025-09-03 11:29
行业整体格局 - 中国乳制品市场处于复苏进程中 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竞争格局 [1][2] - 行业前五名企业总市值分别为伊利股份1791亿元 蒙牛乳业585亿元 中国飞鹤401亿元 新乳业159亿元 光明乳业120亿元 [1] - 营收超百亿的四家企业中 伊利股份613亿元居首 蒙牛乳业416亿元次之 光明乳业125亿元和中国飞鹤91亿元紧随其后 [2] 财务表现 - 多数企业营收同比下滑 中国飞鹤下降9.98% 蒙牛乳业下降7.20% 光明乳业下降1.90% [3] - 净利润普遍承压 伊利股份72亿元下降4.39% 蒙牛乳业20.46亿元下降16.37% 光明乳业2.17亿元下降22.53% 中国飞鹤10亿元下降46.66% [3] - 新乳业表现亮眼 净利润3.97亿元实现33.76%的正增长 [4] 市场压力与挑战 - 面临原奶阶段性供给过剩与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双重压力 [4] - 国内奶牛存栏量自2024年起持续下降 2025年始终处于同比负增长状态 [4] - 价格战不可避免 区域乳企通过价格竞争抢占市场份额 [8] 产品结构变化 - 液态奶收入占比呈现分化 伊利58.33%下降3.24% 蒙牛77.4%下降3.77% 光明53%下降4.15% 新乳业91.7%上升1.39% [14] - 低温鲜奶业务快速增长 蒙牛低温鲜奶业务同比增长超20% 伊利低温白奶品类营收增长逾20% [20] - 高端产品线表现突出 新乳业高端鲜奶实现双位数增长 "活润"系列增长超40% [11] 奶粉市场竞争 - 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受益于育儿扶持政策 中央与地方层面提供生育补贴 [4][27] - 伊利婴幼儿奶粉全渠道零售额市场份额达18.1%提升1.3个百分点 飞鹤声称全渠道市场份额和销量第一 [23] - 奶粉业务收入分化明显 伊利165.78亿元增长14.26% 蒙牛16.76亿元略有提升 新乳业4601.41万元增长32.29% [26] 高端化趋势 - 超高端及超高端+产品合计占比超过64% 高端市场占24.2% [30] - 企业聚焦产品功能升级 伊利强调母乳成分 飞鹤主打OPO和乳铁蛋白 蒙牛聚焦有机+A2蛋白 [28] B端市场拓展 - 乳企积极布局B端赛道 餐饮 烘焙及奶茶行业带动奶油 原料奶粉 乳清粉进口量快速增加 [31] - 蒙牛推出餐饮纯牛奶 稀奶油和厚乳奶基底三款核心产品 [32] - 伊利专门打造"伊利索非蜜斯"B端品牌并升级应用创新中心 [34] - 新乳业成为盒马 山姆等零售渠道的OEM供应商 [34] 合作与创新模式 - 与会员店共创新品 伊利与山姆合作推出"生牛乳绿豆雪糕" 与永辉推出950ml鲜牛奶 [35] - 蒙牛与山姆推出"冠益乳早8吨吨桶" 联合沃尔玛 华润推出特仑苏小包装新品 月销售突破1亿元 [36] - 与茶饮咖啡品牌战略合作 蒙牛与星巴克 霸王茶姬合作 新乳业与喜茶 Manner等品牌建立合作 [37] 市场机遇 - 咖啡赛道预计为乳业带来265亿元市场扩容 新茶饮对厚乳 奶基底需求年增速超20% [37] - 妙可蓝多B端奶酪销量占比达22.9% [38] - 国产乳企凭借供应链优势加快替代国际品牌 反倾销政策提供有利环境 [40]
研报掘金丨中邮证券:新乳业利润再超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格隆汇APP· 2025-09-01 09:12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5.26亿元 同比增长3.01% [1] - 归母净利润3.97亿元 同比增长33.76% [1] - 扣非净利润4.11亿元 同比增长31.17% [1] - 利润表现再次超出预期 [1] 产品结构 - 上半年新品收入占比达到双位数水平 [1] - 低温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0% [1] - 高端鲜奶和"今日鲜奶铺"产品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1] - "活润"系列产品抓住质价比、代餐和0蔗糖消费趋势 实现超40%高速增长 [1] 战略布局 - 公司以低温品类作为战略核心业务 [1] - DTC业务作为渠道增长的第一引擎 [1] - 通过产品创新和重点产品推广加速低温品类增长 [1] - 战略重点在于带动整体收入增长并提高盈利能力 [1] 股东回报 - 公司25年中期分红比例为15% [1] - 分红比例较去年同期提高约5个百分点 [1] - 预计未来将继续稳步加强对投资者的回报 [1]
低温奶超预期,新乳业低速爬坡
北京商报· 2025-08-28 13:0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5.26亿元,同比增长3.01% [1] - 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33.76% [1]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5.88%至1.78亿元,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5.37%至3987.99万元,两项合计减少超7500万元费用 [5] 产品结构 - 低温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超出整体营收增速 [3][4] - 高端鲜奶及"今日鲜奶铺"产品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4] - "活润"系列因质价比和0蔗糖策略实现超40%增长 [4] - 新品收入占比达双位数 [4] 营销策略 - 广告宣传费增加25.17%,用于"今日鲜奶铺"主题营销等品宣投入 [4] - 通过非遗项目合作打造主题TVC商业广告 [4] - DTC渠道收入保持良好增长,远场电商实现双位数增长 [5] - 形象店线上业务占比显著提升 [5] 区域市场 - 西南市场营收增长约5.09%,华东市场增长约6.79% [6] - 华北市场营收下滑约15.81%,西北市场下滑约1.86% [6] - 经销商总数减少472家(同比减少13.64%),其中西南减少88家,华东减少193家 [6] 行业背景 - 低温鲜奶市场整体保持高增长态势,高端产品表现良好 [5] - 液态奶整体销量略有下降,低温品类表现相对稳健 [7] - 行业消费需求呈现分化趋势 [7] - 华北、华东部分区域存在伊利、蒙牛、君乐宝的激烈价格竞争 [6] 战略转型 - 通过数字化营销和供应链体系建设享受红利 [1] - 减少对传统经销商体系的依赖,发展私域和社区店模式 [6] - 加强第三方零售和配送渠道建设以实现直达用户 [6] - 以区域深耕、供应链降本和全链路数字化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增长 [5]
新乳业半年报显示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经济网· 2025-08-28 09:0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5.26亿元,同比增长3.01% [1] - 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33.76%,扣非净利润4.11亿元,同比增长31.17% [1] - 销售净利润率7.40%,同比提升1.7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2.53%,较期初下降2.08个百分点 [1] - 2024年中期及年度分红总额同比大幅增加90% [1] 产品表现 - 低温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10% [1] - 明星产品"24小时"鲜奶持续升级,高端鲜奶及"今日鲜奶铺"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1] - "活润"系列产品抓住消费趋势实现超40%高速增长 [1] - 新品收入持续保持双位数占比 [2] 战略与能力建设 - 坚持"鲜酸饮三鲜鼎立"品类策略,构建八项"鲜能力"体系 [1] - 通过技术突破、供应链整合和全国化渠道拓展提升竞争力 [1] - 旗下拥有"朝日唯品"、"凉山雪"、"初心"等多品牌矩阵协同发展 [2] - 建立"科技研究院+四洲六国科研网络+技术转化平台"三位一体研发体系 [2] 发展方向 - 2025年作为新五年战略承上启下之年,持续强化"鲜立方战略" [2] - 注重产品安全、营养、美味及情绪价值满足消费者需求 [2] - 通过产品创新与运营能力强化打造乳业新质样本 [2]
新乳业(002946):25Q2净利率提升超预期 品类+渠道驱动“鲜活”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8-28 08:4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5.26亿元,同比增长3.01%,归母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33.76%,扣非归母净利润4.11亿元,同比增长31.17%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29.01亿元,同比增长5.46%,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27.37%,扣非归母净利润2.70亿元,同比增长26.85%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率7.18%,同比提升1.65个百分点,第二季度归母净利率9.08%,同比提升1.56个百分点 [3] 业务模式分析 - 直销模式收入33.87亿元,同比增长22.96%,经销模式收入17.26亿元,同比下降18.75% [1] - 直销增长主要得益于零食量贩系统、山姆、盒马等新零售渠道突破及B端业务开发进展 [1] 产品结构表现 - 液体乳收入50.67亿元,同比增长4.60%,奶粉收入0.46亿元,同比增长32.29%,其他产品收入4.13亿元,同比下降14.99% [2] - 西南区域收入19.70亿元(+5.09%),华东区域16.05亿元(+6.79%),华北区域4.51亿元(-15.81%),西北区域6.67亿元(-1.86%),其他区域8.32亿元(+7.92%) [2] 盈利能力提升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30.02%,同比提升0.79个百分点,第二季度毛利率30.49%,同比提升1.40个百分点 [3] - 毛利率提升主要源于低温及DTC渠道增长、产品结构升级和原奶成本红利 [3] - 销售费用率16.43%(+0.31pct),管理费用率3.22%(-1.25pct),财务费用率0.72%(-0.27pct),研发费用率0.45%(+0.07pct) [3] 战略执行成效 - 低温品类销售额实现双位数增长,高端鲜奶和"今日鲜奶铺"双位数增长,"活润"系列超40%高速增长 [4] - DTC核心渠道保持良好增长,远场电商实现双位数增长 [4] - 公司坚持"鲜立方战略"和"鲜酸饮三鲜鼎立"品类发展策略 [4] 投资者回报 - 2025年实施的分红总额较上年增长90% [5]
【新乳业(002946.SZ)】原奶红利有望延续,结构升级拉升盈利能力——跟踪点评(叶倩瑜/董博文)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7-01 13:47
新品迭代与管理赋能 - 新品贡献率为公司考核核心指标之一 当年推出的新品收入占公司整体10%以上目标可驱动持续推新[3] - 重点单品活润通过升级迭代(1 0大果粒/2 0轻食杯/3 0轻食瓶)保持较高收入增速[3] - 创新机制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方式 总部确定新品方向并在子公司试点后全国推广 子公司可自行申报当地化新品[3] - 朝日唯品在山姆导入的芭乐酸奶终端动销表现良好 成为爆品单品[3] 产品结构与成本红利 - 公司低温鲜奶和低温酸奶毛利率显著高于常温品类(低温鲜40%+/低温酸30%+/常温20%+) 低温品类收入占比提升助力整体毛利率[4] - 原奶价格持续下行至3 04元/公斤(截至25年6月19日) 供需缺口收窄速度低于预期 产业内对供需平衡时点展望延后至25Q3之后[4] - 奶源结构灵活(自有/参股/社会牧场占比30%/30%/40%) 非自有牧场部分在成本红利下持续增厚利润[4] - 强管理赋能与新希望集团冷链加持下 低温品类净利率高于常温品类 通过子公司相互代工提高产能利用率及直销渠道占比优化成本费用端[4] 低温品类战略优势 - 以低温鲜奶和低温特色酸奶为核心业务 低温品类收入增速快于常温品类[4] - 低温品类盈利能力提升路径包括产能协同(跨区代工)和渠道结构优化(直销占比提升)[4]
新乳业(002946):原奶红利有望延续,结构升级拉升盈利能力
光大证券· 2025-06-30 09: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品迭代持续供能,管理赋能中长期增长,推新能力突出有望拉动业绩增长提速带来新增量 [1] - 产品结构优化和成本红利提升盈利水平,原奶价格下探且奶源结构灵活可增厚利润,低温品类收入占比提升助力毛利率提升 [2] - 考虑到公司低温品类增势积极、盈利能力逐步提升,上调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品迭代与增长 - 激励考核层面,新品贡献率是核心考核指标之一,目标是当年新品收入占公司整体 10%以上,如活润单品升级迭代保持高收入增速 [1] - 创新机制层面,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方式,总部确定新品方向在部分子公司试点后推广全国,子公司可自行申报新品,新品为新渠道切入提供抓手,如朝日唯品在山姆导入的新品芭乐酸奶成爆品 [1] 盈利水平提升 - 原奶上游方面,供给端收缩、牛只去化稳定,需求端消费力疲软,供需缺口收窄慢于预期,原奶价格下探,产业对供需平衡时点展望延后,新乳业奶源结构灵活可增厚利润 [2] - 产品结构方面,以低温鲜奶和低温特色酸奶为核心业务,低温品类收入增速快、毛利率高,收入占比提升助力整体毛利率提升,强管理和冷链配送加持下低温品类净利率高,后续通过子公司代工和提高直销渠道收入占比优化成本及费用端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 6.88/8.15/9.31 亿元,较前次上调 2.6%/1.5%/1.7%,对应 EPS 为 0.80/0.95/1.08 元 [2] - 2023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09.87 亿、106.65 亿、112.22 亿、118.14 亿、124.16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9.80%、 - 2.93%、5.22%、5.28%、5.09% [3] - 2023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31 亿、5.38 亿、6.88 亿、8.15 亿、9.31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19.18%、24.80%、27.91%、18.49%、14.30% [3] 财务指标 - 盈利能力指标如毛利率、EBITDA 率、EBIT 率、税前净利润率、归母净利润率、ROA、ROE、经营性 ROIC 等在 2023 - 2027 年呈上升趋势 [11] - 偿债能力指标如资产负债率下降,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归母权益/有息债务、有形资产/有息债务上升 [11] - 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所得税率在 2023 - 2027 年有相应变化 [12] - 每股指标如每股红利、每股经营现金流、每股净资产、每股销售收入在 2023 - 2027 年呈上升趋势 [12] - 估值指标如 PE、PB、EV/EBITDA 下降,股息率上升 [12]
新乳业召开2025年投资者大会 “以鲜为美”拓展新增长空间
证券日报· 2025-06-11 11:41
公司战略与增长路径 - 公司提出"鲜战略"为核心,推动从"以鲜为主""鲜酸双强"到包含饮品在内的"三鲜鼎立"产品创新迭代,并构建"产业+AI+合成生物技术"竞争壁垒[2] - 公司深耕"鲜立方战略",做大做强低温核心业务,高端鲜奶业务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24小时"中高端系列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15%[3] - 公司规划"三驾马车"新增长曲线:高端化全国发展战略、本地化下沉市场深耕战略和出海发展第二增长曲线[6][7]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4.8%,净利率提升至5.15%,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达48.46%[3] - 低温特色酸奶持续增长,"初心""活润"收入均实现双位数增长[3] - 公司经营能力优化向好,呈现具有韧性的高质量增长[3] 产品与技术创新 - 公司与挪威基诺奶牛育种协会战略合作,推进挪威红牛引进培育,已上市国内首款挪威红牛鲜牛奶[4] - 通过供应链和渠道场景重构,让"新鲜"离用户更近,构建"以鲜为美"健康生活[4] - "朝日唯品"品牌通过生态链管理实现高品质产品,引领健康生活方式[6] 市场拓展与渠道布局 - "凉山雪"品牌在西昌实现75%市占率,未来将推广复制经验打造区域品牌集群[6] - 公司建立四洲六国全球研发布局,关注东南亚等机会市场寻找差异化创新机会[7] - 公司推进全链提速、提质、提能,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增长[4] 行业背景与趋势 - 2024年我国乳制品总产量降至2962万吨同比减少1.9%,液态奶产量五年来首度下滑,人均奶类消费量同比下降5.6%[3] - 乳品行业从成长期迈向成熟期,具备龙头潜力的优质企业更受看好[3] - 中国消费市场总体扩容趋势不会改变[3]
直击新乳业股东大会 董事长席刚:跳出市场内卷 笃定“鲜”战略
证券时报网· 2025-06-10 15:37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国内乳制品行业呈现"两超多强、细分赛道差异化竞争"的多元化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有提升趋势 [2] - 2024年乳制品总产量降至2962万吨,同比减少1.9%,液态奶产量五年来首度下滑,人均奶类消费量同比下降5.6% [2] - 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升级"暗线"与降级"明线"并存,消费者回归理性,关注性价比,品质升级与消费平替并行 [2] - 精神诉求带动体验消费,健康意识升级催生新产品、新渠道、新业态,消费场景呈现分层化和多元化 [2]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以"鲜战略"为核心,推动从"以鲜为主"、"鲜酸双强"到包含饮品在内的"三鲜鼎立"的产品创新迭代 [3] - 通过"产业+AI+合成生物技术"构建食饮竞争壁垒,增强新兴渠道与用户运营提升,打造"鲜活生产力" [3] - 构建包含鲜奶源、鲜生产、鲜订单、鲜配送、鲜送达,以及鲜享、鲜见、鲜动的"八鲜"发展维度 [3] - 推进科技创新和渠道创新,加快全链提速、提质、提能,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的增长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65亿元,同比微降2.93%,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长24.8%,扣非净利润5.79亿元,同比增长24.47% [3] - 资产负债率由70.47%降至64.61%,全年累计分红同比增长76% [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6.25亿元,同比增长0.42%,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48.46% [3] 增长驱动因素 - 高端化全国发展战略:24小时系列鲜奶、朝日唯品系列为代表,2024年中高端"24小时"系列产品收入同比增长超15%,高端鲜奶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 [4][5] - 本地化下沉市场深耕战略:以新希望三牧乳业凉山雪为代表 [4] - 出海发展第二增长曲线:建立四洲六国的全球研发布局,关注东南亚等机会市场 [5] 渠道与产品创新 - 渠道立体化创新:通过"24小时鲜奶网红店"等场景创新,形象店突破500家,送奶入户核心渠道持续推进 [5] - 加强与山姆、盒马等渠道大单品联合打造,加深与零食渠道等新渠道的合作 [5] - 低温特色酸奶持续增长,"初心""活润"系列产品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5] 国际合作与科技布局 - 与挪威基诺奶牛育种协会达成战略合作,推进挪威红牛的引进、培育、饲养和"牛种"创新探索 [6] - 已上市国内首款挪威红牛鲜牛奶,未来将向全国市场持续推出更多优质产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