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番茄

搜索文档
破解盐碱地难题,智慧农业如何点绿成“金”?
齐鲁晚报网· 2025-09-25 23:04
核心观点 - 凯盛浩丰智慧农业示范园采用工业化思维和智能化管理系统 实现高效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为盐碱地农业转型提供可复制样本 [1][3][6] 技术模式 - 采用无土栽培和智能化管理系统 实时监测调控温度湿度水肥等240项生长参数 [3] - 每天处理30万条数据流 通过算法精准控制天窗幕布水肥系统 实现每平方米30公斤产量 是传统温室5至6倍 [3] - 完全采用地源热泵系统采暖制冷 为全国首例智慧化程度最高的玻璃温室 [6] 生产运营 - 温室占地150亩 种植7万株番茄植株 采用岩棉基质和熊蜂授粉技术 实现零重金属零农残零激素洁净生产 [1][3][6] - 产品通过天猫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及盒马鲜生百果园鲜丰水果等零售渠道销售 48小时内直达全国 [5] 社会效益 - 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200多名村民就业 人均年增收6万元 [5] - 工人计件工资日均收入约300元 较县城工作月收入不到3000元大幅提升 [5] - 推动当地农业向链条化标准化园区化智慧化发展 培育中草药滩羊等特色产业 [6]
广东种业育珍品,樱桃番茄成粤西富民大产业
南方农村报· 2025-09-17 10:00
广东种业育珍 品,樱桃番茄成 粤西富民大产业 _南方+_南方 plus 樱桃番茄成熟 时,228国道的 粤西段,农产品 集中收购点人声 鼎沸,成为农户 冬季收成的重要 枢纽。忙碌的身 影穿梭其间,一 筐筐圆润饱满的 樱桃番茄成为这 个季节里珍贵的 财富。 随着粤西樱桃番 茄的繁荣发展, 各地采购商纷纷 前来收购优质樱 桃番茄,采收、 分拣、包装、运 输、销售,覆盖 全产业链的甜蜜 产业快速运转。 品质上乘,樱桃 番茄效益高 广东樱桃番茄的 主产区分布在茂 名、湛江、阳江 等粤西地区,种 植面积近10万 樱桃番茄中品质 较好的品种,具 有果皮薄脆、果 肉爆汁、风味浓 郁等特点,广受 亩,产量约30万 吨。粤西地区种 植出来的樱桃番 茄果品好,市场 认可度高,高峰 期曾创造每亩地 产值8万元的成 绩。部分产区田 头价已达9元/ 斤,成为粤西地 区名副其实 的"致富果" 。 广东欧美泰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董 事长、茂名市茂 南天泰丰种养专 业合作社理事长 陈国波介 绍,"粤西樱桃 番茄在市场上占 据优势的关键在 于品种和地理产 区。""千禧"是 消费者喜爱。粤 西地区地处沿 海,光温条件 好、昼夜温差 大,有利于糖分 ...
生猪“上楼”、AI“爆改”加工线,河源农业持续上“新”
南方农村报· 2025-09-15 10:32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 无人驾驶农机实现耕种管收全环节无人化作业 包括旋耕机 插秧机 植保无人机和收割机[27][28][32] - 一台无人插秧机12分钟完成1亩地作业 施肥和打药效率是传统人力的百倍以上[29][33] - 农机总动力超84万千瓦 拖拉机5679台 水稻联合收割机1554台 水稻机收率达89.28%[36] - 植保无人机134架 覆盖病虫害防治全流程 稻谷烘干机130台 日烘干能力突破2200吨[37][38] - 79家农机服务企业覆盖90%粮食主产区 年均服务面积达3万亩[24][44] 设施农业与智能种植 - 智能温室应用恒温控制 无土栽培和水肥一体化技术 打破靠天吃饭局面[3][49][53] - 华南锯齿型植物智能温室150亩 锯齿设计减少雨水渗漏 温度控制系统精准调节环境[52][53] - 标准化生产使番茄基地产量提升120% 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50][54] - 650亩蓝莓基地采用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 实现品质和产量双提升[55][57] - 300亩花卉基地配备恒温智能化调控设施 实现全年无休生产 周期120-360天[61][62][63] 智能化养殖与育种 - 36栋6层养猪楼每栋养9000头母猪 全年出栏80万头肉猪 土地利用率是平层养猪场的6倍[74][75] - 智能化养殖设备实现自动化饲喂 轨道巡检机器人监测环境 1名工人管理2000头肉猪[76][77][79] - 三层高效养殖鸡舍配备自动温控 发酵床和远程监控 每栋两人年养12万只鸡[86][87][90] - 种业基地采用自动化种蛋处理 照蛋落盘和鸡苗处理系统 实现无人化管理[92][93] - 循环水养殖技术使35立方米水桶养5000尾加州鲈鱼 产量是土塘10倍 节水率达90%[99][100][104] 农产品加工与技术升级 - 油茶种植面积超98万亩 茶籽年产量8.5万吨 茶油1.9万吨 综合产值超30亿元[110] - 投资3亿元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生产线榨取率达28%-29% 残留率不足1% 年产茶油3500吨[114][116][119] - 自动化腐竹生产线日产量6000斤 相当于传统60人产量 效率提升60倍[123][124] - 米粉生产线应用自动化设备 单线产能提升30% 年产量3万吨 年产值3亿元[127][128] - 计划引入AI机器视觉系统自动检测米粉断条 色泽和黑点 实现精准质检[129]
高原蔬果,酿出共同富裕的琼浆(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
人民日报· 2025-07-24 22:40
西藏日喀则现代农业发展 核心观点 - 西藏日喀则通过山东援藏干部和技术人员的持续支持,从传统青稞种植转型为现代化蔬菜水果种植,显著提升了当地农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1][2][3][5] 行业转型与初期发展 - 1995年山东第一批援藏干部引入西红柿、黄瓜种子,建立7座土坯大棚,开启高原农业转型 [2] - 2000年山东第二批援藏干部招募寿光技术员张际明,其克服自然灾害重建大棚,成功种植青椒并带动技术传播 [2] - 截至2024年6月,白朗县温室大棚数量从最初的7座增长至1962座,形成"西藏蔬菜看白朗"的产业口碑 [2] 技术创新与品种引进 - 寿光技术员孟德利团队设计13级抗风大棚,定制防紫外线棚膜,发明皮接、靠接技术解决土壤病害 [3] - 引进"新羚2K"西瓜、"中陇椒"等126个新品种,推动品种多样化 [3] - 85%种植户掌握手机下单种苗和病虫防治技术,技术普及率高 [3] 经济效益与产业扩张 - 彭仓村170座大棚带动49户村民户均增收3.9万元,次旺承包5座大棚年收入超10万元 [1][5] - 2024年上半年日喀则珠峰博览园收购蔬菜20万斤,销售额达300万元 [5] - 康马县车厘子售价达120元/斤,白朗西瓜售价15元/斤,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增收亮点 [5] 人才培养与本地化 - 25岁的拉巴卓玛从放羊姑娘成长为技术骨干,月工资达5000元,掌握智能滴灌系统操作 [3] - 返乡青年达瓦罗布学习寿光技术后培训村民,本地育苗棚降低种苗成本并提高成活率 [3] - 657名山东援藏干部30年接力支持,形成"山海情谊"协作模式 [2][3]
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在全省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强烈共鸣
新华日报· 2025-05-28 23:33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南京江北新区深化"四大行动"推进"2+4+N"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季度GDP增长6%,重点建设扬子江产业科技创新试验区"一港一园四基地八街区"[2] - 江苏省农科院主导全省70%以上稻麦品种培育,聚焦"4+13+N"农业全产业链,突破生物育种等关键技术[2] - 徐州市泉山区布局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试验田,完善低空经济产业化路径,推动淮海科技城等创新园区发展[2] 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 -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实施用地用海用林"应保尽保"政策,全额保障重大项目要素配置[3] - 江苏省商务厅推进"1650"产业体系招商,开展跨境电商提质行动,试点南京/苏州服务业开放及自贸区生物医药创新[3] - 苏州工业园区年内目标集聚80家省级总部企业,建设中新生命科学园等标志性项目[4] 国家战略协同发展 - 如东县依托长三角资源打造海洋经济新高地,参与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5] - 无锡经开区横琴飞地联动澳门城市大学,推动跨区域技术转化与人才互通[5] - 连云港港强化中哈物流基地等"三节点一体化运营",构建"一带一路"枢纽项目[6] 特色产业与区域经济 - 东海县加速水晶加工产业园建设,联动国际设计师提升文创产品附加值,推动文体旅融合[8] - 苏州市住建局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强化农房设计与传统村落保护[7] - 淮阴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与重大项目吸纳就业,保障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7] 基层治理与产业支撑 - 宿迁市纪委监委重点整治农村"三资"管理问题,优化乡村振兴资金监管[9] - 丹徒区构建干部一线培养体系,强化招商引资、生态环保等领域实践锻炼[10] - 相城区纪委监委加强关键岗位纪律教育,推动风腐同治与基层治理效能提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