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作物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甘肃甘南:无人机“飞防”为农田插上“科技翅膀”
央广网· 2025-09-28 05:53
甘南陇盛种业科技公司董事长石磊告诉记者:"在青稞田间管理过程中实行飞防飞控,通过无人机的'火 眼金睛',识别青稞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等,实现青稞不同生长阶段的精准管理,目前青稞已经喜获 丰收,单产得到大幅提升。" 王雪明手中的平板,不仅能监控进度,更藏着无人机飞防的"硬实力",他告诉记者:"无人机精准施肥 单日完成作业面积可达500亩,效率是人工防治的100倍。今年依托2025年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 目,对坪定镇2000亩春玉米开展了3次无人机飞防作业。无人机技术不仅高效防控了病虫害,还在玉米 大喇叭口期实现了叶面肥精准喷施,为秋粮稳产丰收筑牢了基础。尝到甜头以后,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 开始尝试使用这种先进的农业工具。" 无人机飞防的"甜头",不仅让玉米种植户尝到,甘南的青稞种植产业同样也得到了这份便利与高效。在 碌曲县阿拉乡,甘南陇盛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千亩青稞良种繁育核心区里,无人机已成了青稞生长 的"守护者"。通过定期利用无人机进行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公司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作物生长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确保青稞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生产的青稞良种发芽率达90%。 金秋时节,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坪 ...
黄土高原上的丰收故事:一穗藜麦,引领养生“新潮流”
新华社· 2025-09-27 02:26
科技的力量,最终要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收益。巩亮军给记者算了一笔明细账:"按正常年份算,藜麦亩产300斤,每斤卖5块钱,一亩地毛收入 就是1500元。扣除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不算地租)大概800元,亩纯收入能达到700元左右。"与种植传统小杂粮相比,藜麦的收益翻了三倍 有余。 新华社太原9月25日电(记者张哲)晋西北黄土高原,一场冷雨过后,寒意骤起。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农业产业中心副主任巩亮军踩着泥泞,快步 走进神峪沟乡南社村的藜麦田。穗头在雨后阳光下格外鲜艳,但他的眉头却微微锁紧,目光精准地落在那些匍匐在地的植株上——那是前几天多 场暴雨留下的痕迹。 他蹲下身,扶起一株倒伏的藜麦,手指在茎杆基部一个不显眼的病斑处摩挲着,对记者说:"今年雨水偏多,田间湿度大,茎腐病等病害的发生概 率自然就高了。"每次发现倒伏或病害,他都会详细记录、及时汇总。"看到这些问题可能影响收成,心里确实不好受。下一步,我们会从源头的 育种环节着手,争取早日攻克这些难题。"他说。 除了检查病害,巩亮军还需评估藜麦籽粒的成熟度和饱满度,他抓起身旁一把藜麦穗,脸上露出些许欣慰的笑容:"你看现在的籽粒,很饱满,基 本上已经成熟了,今年藜麦整 ...
美国农民破产数创五年新高!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农民支持特朗普?
搜狐财经· 2025-09-24 13:42
今年美国农民普遍面临困难,部分原因是因为特朗普发起的关税导致与我国的贸易关系紧张。目前美国农业团体已经发出警告称,自4月以来,美国农作物 订单已经大幅减少。 而美国农民,毫无疑问正在成为这场更广泛贸易分歧的"代价"。 美国农民支持特朗普,但正是因为特朗普,他们的生计遭受重大损失。 今年,美国中西部农业州的产量远超往年,但目前市场对这些农作物的兴趣却非常低,这一切都源自于特朗普的关税策略。 根据彭博社今年7月整理的数据,目前美国农民申请的小型企业破产案件数量已达五年来的新高。 在如此高压的经济环境之下,美国农村地区理论上应该成为反对特朗普的中坚力量,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中国市场太大了,他们买东西的时候会产生影响,不买的时候也会产生影响。"沃尔夫说。 除了农作物卖不动之外,目前美国的肥料成本也在上涨,部分原因是因为与加拿大的贸易争端,导致美国农民从加拿大进口的钾盐价格上涨。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美国许多农民都会面临破产。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分析,美国农民不仅没有反对特朗普,反而还成了特朗普在去年大选中最忠诚的支持群体之一,特朗普在去年大选中在该群体以40 个百分点领先于哈里斯,甚至超越了特朗普在202 ...
我国科学家发现小麦抗病早熟“双效开关”
科技日报· 2025-09-24 07:41
记者9月22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作物组学大数据与应用创新团队发现了小 麦抗病早熟的"双效开关"。这一发现为改良小麦赤霉病抗性和培育抗病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 这一研究为培育抗病性强且生长周期短的小麦品种提供了新思路。张翠军说:"在农业生产中,抗病性 强的小麦品种能够减少因病害造成的损失,而生长周期短的品种则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种 植制度,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灵活性。"(记者马爱平) 在此次研究中,团队鉴定出了一个关键基因——TaFAH,该基因能够显著抑制禾谷镰孢菌的侵染。团队 发现,当人为提高小麦中TaFAH的表达水平时,小麦抗病性显著增强;与此同时,禾谷镰孢菌的菌丝生 物量以及呕吐毒素含量都有所减少。 "TaFAH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提高小麦抗病性方面。研究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TaFAH过表达株系的抽 穗期提前了约10天。这一发现表明,TaFAH是一个能够同时调控小麦抗病和早熟的'双效开关'。"张翠 军说。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张翠军介绍,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孢菌 引起的一种毁灭性 ...
(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秋日丰收画:果实成堆 农户笑开颜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07:05
(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秋日丰收画:果实成堆 农户笑开颜 中新网呼和浩特9月24日电 题:内蒙古秋日丰收画:果实成堆 农户笑开颜 中新网记者 张玮 金秋时节,内蒙古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忙碌的身影与成堆的果实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秋 日丰收画卷。 图为农机将马铃薯从地里翻出来。赵斌 摄 "企业+农户"千亩良田迎丰收 走进兴安盟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扎木钦嘎查,张青山承包的马铃薯种植地里,农机轰鸣驶过,一行行 表皮红润、饱满紧实的马铃薯破土而出,工人们手脚麻利地清理沙土、按规格分拣、装箱打包,转运车 辆往来穿梭,将新鲜马铃薯陆续装车。 近年来,扎木钦嘎查结合本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独特优势,通过"企业+农户"模式种植马铃薯、小 麦等农作物。 张青山在嘎查党支部书记、科右中旗银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包银泉的带动下,今年种植的1200亩 马铃薯亩产达到了11000斤。 "我从2021年加入合作社,种子化肥统一采购,省了不少钱,到秋天粮食统一售卖,收入还不错。一来 一回,我们农户的收益达到最大化。"张青山告诉记者,丰收得益于合作社的集约化管理。 在扎木钦嘎查,千亩麦田褪去浓绿换上金灿灿的"盛装",收割工作进入尾 ...
中国农民丰收节|晒出一年好“丰”景
新华社· 2025-09-24 01:41
↑2025年9月15日,农民在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小黄侗寨晾晒稻谷。(无人机照片)CICPHOTO/吴德军 摄 金秋时节,多地农民趁着晴好天气,将收获的农作物在房前屋后晾晒,五彩缤纷的农作物与乡村景致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丰收画 卷。 ↑2025年9月20日,农民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三墩镇晾晒红辣椒。(无人机照片)CICPHOTO/曹红祖 摄 ↑2025年9月21日,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徽派民居的木架上晾晒着红辣椒、玉米、南瓜、豆角等农作物。(无人机照片) CICPHOTO/胡敦煌 摄 ↑2025年9月17日,农民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晾晒稻谷、玉米、南瓜、红辣椒等农作物。CICPHOTO/施亚磊 摄 ↑2025年9月18日,农民在贵州省黔西市锦星镇木渣黑社区晾晒玉米和红辣椒。(无人机照片)CICPHOTO/范晖 摄 ↑2025年9月15日,农民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晾晒稻谷、玉米、南瓜、红辣椒、笋干等农作物。(无人机照片)CICPHOTO/潘祯祥 摄 ↑2025年9月4日,农民在贵州省黔西市太来彝族苗族乡硐口村晾晒玉米。(无人机照片)CICPHOTO/周训超 摄 编辑:张雪萌 来 ...
良种良技赋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
科技日报· 2025-09-23 08:52
中国农科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三文表示,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四年就大豆油料产能提升作出部署, 中国农科院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要以科技赋能粮油产能提升,发挥优势协同全国科研力量,推动良 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强化成果集成落地应用,为国家粮油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在黄潭镇大豆示范片,采用ARC生物耦合技术+大豆新品种中豆63集成应用,亩产达308.1公斤,相比未 应用ARC技术的田块(中豆63)增产17.56%,比当地未采用ARC技术的常规大豆品种增产36.9%。 在多宝镇花生示范片,采用ARC生物耦合技术+花生新品种中花16集成应用,亩产达447.04公斤,相比 未应用ARC技术的田块(中花16)增产18.9%,比当地未采用ARC技术的常规品种增产51.23%。且采用 ARC技术的大豆、花生结瘤效果显著,对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月22日,中国农科院大豆油料产能提升科技攻关行动成果集中展示现场观摩与交流研讨会在湖北天门 举办。经专家机械化实收测产,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首创的ARC生物耦合技术与选育的大豆新品种中豆 63、花生新品种中花16,配套精量播种、绿色防控、低损收获等绿色增产 ...
十字花科作物“癌症”防治获突破
新京报· 2025-09-22 15:56
新京报讯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站消息,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基因组学与抗病 性改良创新团队揭示了油菜、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作物中由感病基因GSL5介导的根肿病隐性广谱抗 性及其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 科研人员通过近10年科研攻关,在十字花科作物中鉴定出关键保守感根肿病基因GSL5,该基因被根肿 菌劫持和利用进而关闭茉莉酸抗病通路,促使根肿菌致病,通过敲除GSL5,植物能够响应根肿菌侵染 重启茉莉酸抗病通路,从而创制出了广谱高抗根肿病的油菜、白菜和甘蓝突破性新种质,且在田间条件 下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无影响,为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抗性改良与高效持久防控提供了关键基因、种 质和技术手段。 根肿病是由原生动物病原根肿菌引起的土传病害,被称为十字花科作物"癌症"。目前由于根肿病抗源单 一、抗病位点或基因抗谱窄、抗病育种周期长、抗病品种抗性丧失快,根肿病高效持久防控成为一个世 界性难题。 ...
山西黄土梯田藜麦丰收 帧帧画面美如油画!
央视网· 2025-09-22 04:53
这几天,山西省静乐县的五万亩藜麦陆续成熟。黄土梯田上,不同品种的藜麦呈现出金黄、火红、紫红 等色彩,空中俯瞰如同彩霞铺展,将大地点缀得色彩斑斓。绚烂如花海的藜麦田与往来穿梭的收割机、 田间忙碌的农民们一起,组成了一幅最动人的丰收画卷。静乐县是国内重要的藜麦产区之一,被誉 为"中国藜麦之乡",当地的藜麦种植区域海拔在1400米左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日照长,适宜的 自然条件为藜麦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总台记者 宋文植 孟雷雷 康晓宇 忻州台) ...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齐鲁粮仓”持续丰盈——山东多措并举确保粮食稳产增产
新华社· 2025-09-19 13:52
2021年秋种起,德州市正式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当地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粮"机制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山东横向上推进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粮油作物协调发展;纵向上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攻关;点上建设"德聊吨半粮""汶阳 田""鲁西南""黄三角""临郯苍""胶莱河"六大引领区,210个市级万亩引领片、984个县级千亩引领方等进行示范带动;面上平原、丘陵、山地、盐碱地全面提 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高性能农业机械推广以及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组合发力,带动全省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 增产。 新华财经济南9月19日电(记者陈灏、叶婧)成簇的豆荚颗粒饱满,茂密的叶片随风摇曳,一片片大豆植株长势喜人……这是记者近日走进山东省济宁市嘉 祥县大豆田看到的景象。目前,嘉祥县14万亩大豆已进入鼓粒期。 在嘉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豆原种繁育基地,山东华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公司研发总监钱振亚说,基地种植 的新一代高油高产大豆,兼具耐密、抗病、抗倒伏等优良性状,大面积种植高产潜力超过640斤/亩。 "十四五"以来,山东统筹用好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