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谱清言

搜索文档
“AI味”到底是什么味儿?
虎嗅· 2025-09-24 07:34
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机器与人工写作的认知边界。 2025年7月,一位互联网平台博主的发帖引发热议:该博主表示,由于在行文中出现了大量破折号,他的文字被人们误判为"AI生成",他最钟爱的标点符 号——破折号,仿佛就这样被AI"绞杀"了 [1]。 这并非孤例。在如今的互联网,鉴别"AI味儿"成了许多人阅读文本的前置动作。破折号、双引号、模式化表达、密集的修辞……每每在社媒上刷到带有这 些"标记"的文本,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眉头一皱:非人感太重了,不会是AI写的吧? 当曾经服务于创作的表达工具,如今纷纷被贴上"AI味儿"的标签,似乎还有几重问题有待厘清:"AI味儿"到底是什么?人们认为的"AI味儿",是否是AI创 作的固有特征?当AI创作席卷表达场域,作为人类的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AI味儿"到底是什么? 在社媒的讨论帖中,人们认为的"AI 味儿",通常隐藏在各种小细节里:"首先…其次…最后"的分段,"赋能"、"深度剖析"这类不接地气的用词,一段话挤 着两个以上的破折号,这些都可能是人们判断"是不是AI写的"的关键依据。 这些"AI味儿"的细节里,都包含哪些关键词?在小红书,我们以"AI感文章"、"一眼A ...
国内首个大模型“体检”结果发布,这样问AI很危险
36氪· 2025-09-22 23:27
近日,国内首次针对AI大模型的实网众测结果正式公布,一场大型"安全体检"透露出不容忽视的信号:本次活动累计发现安全漏洞281个,其中大模型特 有漏洞高达177个,占比超过六成,这组数据表明,AI正面临着超出传统安全范畴的新型威胁。 如今,很多人习惯把大模型当作"超级搜索引擎",事无巨细地向AI提问。但这种毫无防备的信任,很可能正悄悄推开隐私泄露的大门…… 国产大模型漏洞较少 你是否习惯把AI当作"全能顾问"——问健康、问情感、问决策?OpenAI联合杜克大学、哈佛大学9月16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截至今年7月,ChatGPT每 周活跃用户超7亿,发送信息量高达180亿条。其中近一半属于"询问"类,是最主流的使用方式。 "这恰恰是隐私泄露的'重灾区'。"安全专家、网络尖刀创始人曲子龙对《IT时报》记者表示,很多用户向AI咨询疾病、情感、财务等高度私密的问题,却 没有定期清理聊天记录的习惯。一旦模型或服务器被攻破,这些敏感数据极易泄露。 上述漏洞众测活动还公布了五大典型漏洞风险:一是部分产品存在不当输出类漏洞且危害严重;二是信息泄露类漏洞多发,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三是提示 注入类漏洞普遍,是大模型最常见的漏洞风险; ...
“遇事不决问AI”,近八成受访大学生曾把AI当朋友
中国青年报· 2025-09-22 00:25
99.2%的受访大学生使用AI,受访者"有事问AI"超过"问搜索引擎"—— 当AI成为受访大学生的"全能伙伴" "AI已经走进我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在中国海洋大学学习新闻传播相关专业的孙一丹常用AI辅 助选题策划与数据新闻制作,也会让AI基于社交媒体趋势提供跨领域视角,帮自己打开选题思路;处 理数据新闻时,AI能自动生成可视化图表,大幅简化原本复杂的处理流程。 如今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的景哲与AI技术的正式接触,始于硕士阶段在芝加哥大学选修的计算社会科 学课程。"当时我们试用了ChatGPT的早期模型,教授向我们强调了它的强大潜力。"彼时她隐约感受到 这样的大模型可能成为一类有益的研究工具,但看到在短短几年内AI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她依旧惊叹 不已。 近期,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联合社交平台"Soul"App,面向全国大学生发起AI工具使用与态度相关问卷 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129份。调查结果显示99.2%的受访大学生正在使用AI,其中11.7%的受访者构 成几乎每天多次使用的"重度使用"群体。65.9%受访者在遇到问题时会下意识地首先求助AI。 "遇事不决问AI",近半数受访大学生表示离不开AI "AI ...
当AI成为受访大学生的“全能伙伴”
中国青年报· 2025-09-21 22:45
大学生AI使用情况数据图 "AI已经走进我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了。"在中国海洋大学学习新闻传播相关专业的孙一丹常用AI辅 助选题策划与数据新闻制作,也会让AI基于社交媒体趋势提供跨领域视角,帮自己打开选题思路;处 理数据新闻时,AI能自动生成可视化图表,大幅简化原本复杂的处理流程。 如今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的景哲与AI技术的正式接触,始于硕士阶段在芝加哥大学选修的计算社会科 学课程。"当时我们试用了ChatGPT的早期模型,教授向我们强调了它的强大潜力。"彼时她隐约感受到 这样的大模型可能成为一类有益的研究工具,但看到在短短几年内AI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她依旧惊叹 不已。 近期,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联合社交平台"Soul"App,面向全国大学生发起AI工具使用与态度相关问卷 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129份。调查结果显示99.2%的受访大学生正在使用AI,其中11.7%的受访者构 成几乎每天多次使用的"重度使用"群体。65.9%受访者在遇到问题时会下意识地首先求助AI。 "遇事不决问AI",近半数受访大学生表示离不开AI "AI已经从'可选工具'变成我学习与生活中离不开的助手。"云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崔佳一 ...
港股午评|恒生指数早盘涨1.41% 百度集团大涨超15%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04:14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1.41%或373点至26812点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3.49% 早盘成交额达1924亿港元 [1] - 百度集团-SW股价上涨15.9% 成为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中涨幅最大个股 [1] - 阿里巴巴-W股价上涨5% [1] AI大模型安全测评 - 腾讯混元大模型 百度文心一言 阿里巴巴通义App 智谱华章智谱清言在安全测评中漏洞风险较少 体现较高安全防护水平 [1] 新能源汽车行业 - 宁德时代股价上涨超5% 突破500港元创上市新高 公司提及储能行业面临五大挑战 [2] - 蔚来-SW股价上涨超8% 创近一年新高 全新ES8将于本周六正式上市 [3] 消费及贸易行业 - 中烟香港股价上涨超7% 创历史新高 公司近日签订黄鹤楼及泰山雪茄全球市场独家代理协议 [4] 公司资本运作 - 山高控股股价上涨14% 公司宣布1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5] - 有赞股价上涨超14% 公司正探索评估转往主板上市的可能性 [8] 科技制造行业 - 蓝思科技股价上涨6.8% 报道称iPhone 17预购需求强劲 [6] 教育行业 - 中教控股股价上涨超16% 民办高等教育选营取得进展 机构认为板块有望迎来显著估值修复 [7]
恒生指数早盘涨1.41% 百度集团大涨超15%
智通财经· 2025-09-17 04:10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373点至26812点 涨幅1.41% [1]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3.49% [1] - 早盘成交额达1924亿港元 [1] 科技板块表现 - 百度集团-SW上涨15.9% 领涨恒生科技指数成份股 [1] - 阿里巴巴-W上涨5% [1] - AI大模型安全测评显示腾讯混元大模型、百度文心一言、阿里巴巴通义App、智谱华章智谱清言漏洞风险较少 [1] 新能源汽车行业 - 蔚来-SW上涨超8% 创近一年新高 [2] - 全新ES8将于本周六正式上市 [2] - 宁德时代上涨超5% 股价突破500港元创上市新高 [1] 消费及制造业 - 中烟香港上涨超7% 创历史新高 [3] - 公司签订黄鹤楼及泰山雪茄全球市场独家代理协议 [3] - 蓝思科技上涨6.8% [5] - iPhone17预购需求强劲 [5] 公司资本运作 - 山高控股上涨14% [4] - 公司宣布1亿美元股票回购计划 [4] - 有赞上涨超14% [6] - 公司正探索转往主板上市的可能性 [6] 教育板块 - 中教控股上涨超16% [6] - 民办高教选营取得进展 [6] - 机构认为板块有望迎来显著估值修复 [6] 行业挑战 - 宁德时代曾毓群指出储能行业面临五大挑战 [1]
DeepSeek等大模型集体“打标”,从此告别AI造假?
虎嗅APP· 2025-09-02 14:00
AI内容标识政策实施 - 中国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于9月1日正式实施 要求所有AI生成内容需明确标识[8] - 标识范围涵盖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及虚拟场景 要求AIGC技术服务者、平台和用户共同遵守[9] - 技术服务者需添加隐性标识 平台需提供显性标识(如"作品含AI内容") 用户不得删除或篡改标识[10][11] 行业合规动态 - DeepSeek于9月1日公告对AI生成内容添加标识 腾讯元宝、字节豆包、阿里通义、Kimi、智谱清言等厂商均在8月底更新用户协议 履行AI标识义务[4][6][7] - B站、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同步上线功能 支持用户主动声明AI内容并配合平台识别打标[11] AI内容风险案例 - 马来西亚老夫妻因AI生成的虚假景区缆车视频驱车4.5小时前往 发现受骗[18] -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2024年3月辟谣 至少十几条假借其形象推广护肤品的AI视频在传播[20] - 2024年5月"袋鼠登机"AI视频获百万点赞 因缺乏明显破绽导致大量用户受骗[34][36][37] 全球监管对比 -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按风险分级管理 强制标识要求预计2026年生效[45] - 美国无全国性法规 仅部分州(如加州)有强制标签要求 科技公司多采用自愿标识[46] - 韩国和西班牙2024年初推出AI标识相关法规 中国新规力度全球罕见 无灰色地带[45] 平台治理挑战 - YouTube平台AI短视频泛滥 周排名前列多为AI内容 儿童频道为重灾区[48][50] - AI视频通过重复上传赚取流量激励 有案例称5天获利5000美元[50][51] - YouTube被曝擅自对真人短视频进行AI增强 导致视频呈现"塑料感" 引发创作者争议[54][56][57] 行业影响数据 - 人类影响者收入为AI影响者的46倍 主因AI内容在真实性及信任度存在差距[63] - 创作者经济规模2025年达250亿美元 较2022年164亿美元增长52% 虚拟创作市场预计2030年达378亿美元[64]
DeepSeek等大模型集体“打标”,从此告别AI造假?
虎嗅· 2025-09-02 09:12
AI内容标识政策实施 - 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于9月1日正式实施 要求所有AI生成内容必须标识[7] - 政策覆盖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及虚拟场景等所有AIGC形式 要求技术服务者、平台和用户共同遵守[8] - 技术服务者需添加隐性标识 平台需添加显性标识 用户不得删除或篡改标识[9][10][11] 行业合规行动 - DeepSeek于9月1日率先实施AI内容标识 在生成内容中添加明显标识[2] - 腾讯元宝、字节豆包、阿里通义、Kimi、智谱清言等主流厂商均在8月底更新用户协议 履行AI标识义务[4] - B站、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同步上线AI声明功能 支持用户主动标识和平台自动识别[12] AI内容风险案例 - 马来西亚老夫妻因AI虚假视频驱车4.5小时前往不存在景点 造成实际经济损失[23] -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遭遇至少十几条AI假视频侵权 涉及商业代言造假[26][27] - YouTube平台AI短视频泛滥 周排名前列多为低质AI内容 儿童频道成为重灾区[59][61] 全球监管对比 - 中国实施强制性标识政策 要求三方共同执行 无灰色地带[53] -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采用分级管理 强制标识要求预计2026年生效[54] - 美国缺乏全国性法规 仅部分州有强制要求 科技公司多采用自愿标识[56] 行业影响数据 - 人类创作者收入是AI创作者的46倍 但差距正在快速缩小[78][79] - 创作者经济规模预计2025年达250亿美元 较2022年增长52%[80] - 虚拟创作市场到2030年预计达378亿美元 复合增长率显著[80] 技术挑战与争议 - YouTube被曝光擅自对真人视频进行AI增强 导致内容失真引发创作者抗议[67][69][70] - 平台存在重复上传相同AI视频赚取流量激励的行为 已影响人类创作者生存空间[61][64] - 即使有标识政策 AI内容在情感欺骗和商业欺诈方面仍存在实施难点[82]
DeepSeek 等大模型集体“打标”,从此告别 AI 造假?
36氪· 2025-09-02 08:00
行业监管动态 - 中国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于9月1日正式实施 要求所有AI生成内容需明确标识 涵盖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及虚拟场景 [7] - 政策要求AIGC技术服务者添加隐性标识 平台需提供显性标识(如"作品含AI内容") 用户不得删除或篡改标识 [7] - 全球范围内类似监管措施有限 韩国与西班牙于2024年初推出AI标识法规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分级监管要求预计2026年生效 美国联邦层面无强制性法规 仅部分州(如加州)有要求 [32] 企业合规行动 - DeepSeek于9月1日公告对AI生成内容添加标识 腾讯元包、字节豆包、阿里通义、Kimi、智谱清言等厂商于8月底更新用户协议 履行AI标识义务 [2][4] - B站、抖音、快手等互联网平台上线AI声明功能 支持用户主动标识AI内容 同时辅以平台自动识别打标 [8] 市场影响与挑战 - AI生成内容泛滥导致虚假信息问题加剧 例如马来西亚老人因AI视频驱车4.5小时前往不存在景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遭AI伪造代言需公开辟谣 [14][15] - YouTube平台AI短视频泛滥 儿童频道为重灾区 部分账号通过重复上传AI视频赚取流量激励 有创作者5天内通过AI内容获利5000美元 [33][35] - 人类创作者收入为AI创作者的46倍 但AI内容增速迅猛 创作者经济规模预计从2022年164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250亿美元(增幅52%) 虚拟创作市场2030年预计达378亿美元 [44] 技术识别困境 - AI内容真实性难以辨别 如"袋鼠登机"视频因无显著技术瑕疵获百万点赞 用户难以区分真伪 [28][30] - YouTube平台被指控擅自对真人视频进行AI增强处理 导致画面呈现过度锐化、平滑感等异常 引发创作者信任危机 [38][40]
“AI共享・全民探索赛”大众赛道开启,邀您用AI定格“京”彩瞬间
钛媒体APP· 2025-08-27 08:57
大赛概况 - 2025年北京市AI创新大赛正式启动 大众赛道"AI共享・全民探索赛"同步开启 以"我用AI绘北京"为总主题 面向全社会专业设计机构 独立设计师 设计爱好者 设计院校及在校师生 征集AI视频和图片创作 [1] - 大赛鼓励大众以技术为笔 描绘首都的生态之美 文化之韵与红色精神 [1] 赛道设置 - 大众赛道以时间为轴 分阶段聚焦三大主题赛道 [2] - "AI绿色・和谐共生"赛道(6月9日-7月20日)聚焦生态文明建设 鼓励运用AI技术展现北京生态治理成果 包括永定河生态复苏 南水北调工程及城市宜居风貌 [2] - "AI演绎・文化传承"赛道(7月21日-9月5日)围绕北京中轴线和大运河 长城 西山永定河三大文化带 通过技术赋能展现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鼓励中轴线数字重现 戏曲动画创新演绎及传统文化故事讲述 [2] - "AI铭记・抗战丰碑"赛道(9月6日-10月21日)鼓励用AI技术重现抗战历史场景 讲述英雄故事 弘扬红色精神 [2] 产业支持与激励 - 大赛由北京市委网信办联合市科委 中关村管委会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海淀区政府 门头沟区政府共同主办 展现首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创新活力 [3] - 截至2025年6月 北京累计有13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 占全国近40% 文心一言 豆包 智谱清言等标杆产品持续引领技术突破 [3] - 北京首批"大模型生态服务站"在海淀 门头沟建成 提供政策解读 算力调度 成果转化等全周期服务 [3] - 大赛鼓励使用北京市备案AI大模型工具创作 优秀创作者将获得AI平台会员积分及荣誉证书 作品有机会官方平台展播及入围2025年"京彩"正能量网络精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