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AI眼镜

搜索文档
蓝思科技20250826
2025-08-26 15:02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蓝思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229.6亿元,同比增长14.18%[3] * 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32.68%[3] * 扣非归母净利润9.4亿元,同比增长41.85%[3] * 拟分红约5.26亿元,占上半年净利润的46.03%[2][3] * 货币资金从年初的110亿降至62亿,主要因提前归还银行借款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8] * 上半年汇兑收益约1.7亿元[18] 业务进展与战略布局 * **AI驱动智能终端**:在折叠屏3D玻璃、多功能汽车玻璃、智能AI眼镜等领域取得突破[2][4] * **组装业务**:2024至2025年快速成长,通过高度垂直整合提升毛利率,未来重点发展AI服务器、AR眼镜、云台相机等高毛利硬件组装[2][8][9] * **港股上市**:以100天速度完成港股上市,于7月9日挂牌,加速全球化布局并优化产品组合[2][6] * **研发投入**: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增加3.7亿元,增长29%,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2][5] 各业务板块展望 * **智能手机与电脑类**:受益于大客户新一轮外观改款和新机型发布的创新周期,组装业务将带动上游外观件、结构件及功能模组业务,提升利润水平[14] * **智能汽车与座舱类**:拓展无线充电模组、车载通讯模组和域控制器等新品,超薄加胶汽车玻璃导入国内头部客户并进入批量生产,预计单车价值量将迎来较大增长[14][15] * **智能头显与穿戴类**:在AI眼镜、AR眼镜和头显产品上实现突破,预计带来可观营收和利润增长,北美大客户手表类产品量产,份额大幅增加[12][14] * **其他智能终端**:为多家人形机器人头部公司提供整机组装及相关模组开发,上半年已取得实质性营收和利润增长,在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领域也有新突破[14] 技术与产品创新 * **折叠屏UTG**:拥有30年玻璃材料技术积累,为国内外头部客户供应UTG屏,目标实现弯折后无折痕且寿命达到100万次弯折[23] * **多功能汽车玻璃**:超薄夹胶汽车玻璃具备轻量化、隔音、隔热、隔紫外线、防水、防污以及HUD投射、电致变色等功能,已通过美规、欧规、中规认证[16][17][21] * **AI眼镜**:与北美两大客户A和M长期合作,参与AR和AI眼镜开发,并协助国内灵伴科技开发AR眼镜,推进光波导镜片技术[21][22] * **AI服务器**:液冷模组及连接头将在年内实现量产,SSD预计明年上半年量产,整机组装初步考虑放在泰国[12][13][26][28] 运营管理与效率提升 * 集团期间费用率合计为9.58%,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5] * 长沙蓝思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0.92%,减亏4亿元,目标实现扭亏并盈利[2][5][11] * 湘潭子公司营收增长30%,但利润有所下降,主要因订单增加及B2C结算方式增多,新产品研发费用增加影响短期利润[10] * 蓝思精密子公司利润下降约1,000万元,主要因产品结构仍以老产品为主,廉价机型拉货节奏平稳[10] 风险与挑战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较多,对短期利润产生一定影响,若非研发费用快速增长,二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速接近30%[7][19] * 新产品研发费用增加影响短期利润,但增长速度非常快,全年目标能够实现[10][19]
深圳打造科技消费新样本 让未来生活触手可及
证券时报· 2025-08-15 02:55
深圳科技消费新业态 - 深圳通过"技术研发—场景淬炼—消费辐射"闭环重塑全球商业逻辑 构建触手可及的"未来商店"和科技消费"新样本" [1] - 举办"智慧之夏品牌展"展示全息投影等智能消费创新成果 以场景化展示打通科技到消费的"关键一公里" [2] - 打造全球首个机器人6S店及具身智能机器人示范街区 构建产业生态闭环并加速机器人产品从研发到市场转化 [2][3] 华强北转型与供应链优势 - 华强北从电子零部件集散地转型为智能产品"方案孵化器" 成为集创新科技、智能硬件和消费电子于一体的综合体验中心 [5] - 智能AI眼镜月均销量突破1万台(不完全统计) 其中40%出口至欧美和东南亚 [5] - 依托高性价比供应链将硬核技术转化为消费产品 具备为国际创客快速制作样品和小批量试产的能力 [5][6] 消费市场表现与产品特征 - 上半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948.68亿元 同比增长3.5% [6] - 无人机和全景相机近半数销售量来自香港顾客 科技产品成为外国游客首选"伴手礼" [5] - 科技产品具有价格优势、科技感强、实用性高特征 形成"可带走的中国体验"消费名片 [7] 低空经济发展规划 - 深圳提出2026年开通千条商业航线的目标 通过无人机外卖和99元"飞的"等应用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6]
从“创新之都”到“未来商店”,深圳打造科技消费新样本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00:56
深圳科技消费转型 - 深圳通过"技术研发—场景淬炼—消费辐射"闭环重塑全球商业逻辑 构建触手可及的"未来商店"和科技消费"新样本" [1] - 科技产品成为深圳消费舞台"C位" 无人机和全景相机销量显著 深业上城家电卖场近半数无人机和全景相机销售来自香港顾客 [4] - 华强北转型为智能产品"方案孵化器" 2025年智能AI眼镜月均销量突破1万台 其中40%出口至欧美和东南亚 [5] 创新消费场景建设 - 全球首个机器人6S店在龙岗区开业 展示机器狗跳舞 人形机器人互动及餐饮制作等功能 [2] - 龙岗区试点打造全国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示范街区 包含机器人剧场 实验场和园区 [3] - 智慧之夏品牌展运用全息投影等技术实现场景化展示 打通科技到消费的"关键一公里" [2] 产业生态与政策支持 - 机器人6S店构建产业生态闭环 加速机器人产品从研发到市场转化 [3] - 深圳提出构建"四级多元"商业空间结构 通过更新商业综合体和发展首发经济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6] - 低空经济领域发展突出 计划2026年开通千条商业航线 目标成为"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6] 市场表现与竞争优势 - 2024年上半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948.68亿元 同比增长3.5% [6] - 深圳制造在科技消费领域具有价格优势 科技感强和实用性高等特点 吸引外国游客专门采购 [7] - 华强北依托高性价比供应链 成为国际创客的样品试制和小批量生产基地 [5][6]
从“创新之都”到“未来商店”,深圳打造科技消费新样本丨解码活力中国
证券时报· 2025-08-15 00:09
科技消费新业态 - 深圳通过"技术研发—场景淬炼—消费辐射"闭环重塑全球商业逻辑,构建触手可及的"未来商店"和科技消费"新样本" [1] - 深圳举办"智慧之夏品牌展",以全息投影鱼群等场景化展示拉近前沿科技与消费者距离,并计划打造常态化"智慧街区" [3] - 全球首个机器人6S店在龙岗区开业,展示机器狗跳舞、人形机器人互动及咖啡拉花等生活化应用,推动产业生态闭环构建 [3][4] 华强北转型与全球扩张 - 华强北从电子配件集散地转型为智能产品"方案孵化器",智能AI眼镜月均销量突破1万台(2025年预测),40%出口欧美和东南亚 [7] - 深业上城家电卖场无人机和全景相机销量近半数来自香港顾客,科技产品成为深圳"伴手礼"新选择 [6] - 华强北依托高性价比供应链和快速落地能力,成为国际创客的样品试炼场和小批量试产基地 [7] 政策与创新双轮驱动 - 深圳提出"四级多元"商业空间结构,发力低空经济领域,计划2026年开通千条商业航线,目标成为"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9] - 上半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948.68亿元,同比增长3.5%,人工智能、5G等技术优势推动消费市场创新 [9] - "深圳制造"科技产品以价格优势、强科技感和实用性吸引外国游客,形成"可带走的中国体验"消费名片 [9]
从“创新之都”到“未来商店” 深圳打造科技消费新样本 让未来生活触手可及
证券时报· 2025-08-14 18:03
深圳科技消费新业态 - 深圳通过"技术研发—场景淬炼—消费辐射"闭环重塑全球商业逻辑,将硬核技术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消费产品 [1] - 深圳打造"未来商店"和科技消费"新样本",以"中国智造"重新定义城市消费魅力 [1] - 深圳提出构建"四级多元"商业空间结构,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6] 智慧街区与机器人产业 - 全球首个机器人6S店在深圳龙岗区开业,展示机器狗跳舞、人形机器人表演及咖啡拉花等技能 [2] - 龙岗区试点打造全国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示范街区,包含机器人剧场、实验场和园区 [3] - 机器人6S店构建产业生态闭环,加速机器人产品从研发到市场的转化 [3] 华强北转型与全球供应链 - 华强北从电子零部件集散地转型为智能产品"方案孵化器",智能AI眼镜月均销量突破1万台,40%出口欧美和东南亚 [5] - 华强北以高性价比供应链为基石,成为新品试炼场和方案提供者,为国际创客快速做出样品并进行小批量试产 [6] - 华强北无人机和全景相机近半数销售量来自香港顾客 [4] 低空经济与消费增长 - 深圳瞄准"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目标,计划2026年开通千条商业航线 [6] - 上半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948.68亿元,同比增长3.5%,消费市场持续向好 [6] - 深圳在人工智能、5G、智能硬件等领域的科技优势推动消费市场创新发展 [6] 科技产品消费趋势 - "深圳制造"科技消费产品价格优势明显,科技感强、实用性高,吸引外国游客专门来"淘科技" [7] - 科技产品成为深圳的"伴手礼",是"可带走的中国体验"和最有传播力的消费名片 [7] - 全息投影鱼群等场景化展示拉近前沿科技与消费者的距离 [2]
对话凯文·凯利:AI时代人类的价值是什么?
36氪· 2025-07-17 12:53
AI技术应用与职业变革 - 硅谷科技精英与普通人在AI使用熟练度上差异不大 均处于探索阶段[1][4] - AI将彻底淘汰的工作非常少 但会改变工作构成 人类转向管理AI、创造独特价值和承担责任[6][7] - 蓝领工作如水管维修、电工布线等因需手部灵巧性 AI难以完全替代[8][9] 新兴职业与产业机会 - 预测将出现AI治疗师、AI课程顾问等新职业 负责AI心理健康诊断和系统化教育[14] - 修理机器人将成为重要就业方向 尤其随着自动驾驶卡车等设备普及[9][10] - 一人公司可能独立完成电影制作 同时百万人协作项目如量子计算机研发成为可能[18] 技术发展趋势 - 未来机器人数量将远超人类 但人形机器人占比不足1% 主要因成本与能耗限制[10][11] - 智能眼镜取代智能手机需25年 可能由中国初创公司而非科技巨头实现突破[37][38] - AI助手将高度个性化 管理AI成为核心技能 富人倾向于雇佣人类间接使用AI[17][19] 中美科技竞争格局 - 中国基础设施便利性与安全性对美国人具有潜在吸引力 实时翻译技术或促进人才流动[28][31] - 印度可能因规模优势和民主制度成为美国合作伙伴 分流部分中美竞争压力[30] - 中国基础教育优势与美国高中阶段批判性思维培养形成互补 适应AI时代不同需求[32][33] 内容创作与教育变革 - AI推动内容创作分化为三种模式:人类受众、自我享受及专门影响AI的内容[23] - 教育目标转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AI承担解答复杂问题等传统教育功能[33] - 艺术创作等低效领域成为人类价值核心 创新必然伴随试错与失败过程[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