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

搜索文档
从“技术尖兵”到“多面手”——思瑞浦上市五年的成长答卷
上海证券报· 2025-09-21 05:42
公司五年发展回顾 - 公司登陆资本市场五周年 完成从专注无线通信信号链芯片到泛工业、汽车、泛通信、消费四大领域全面协同的转型[2] - 实现两次关键跨越:从产品市场单点突破升级为全面协同多元增长新格局 从技术尖兵蜕变为市场产品供应链多面手[2] - 经历半导体行业周期磨砺 抓住新发展机遇实现产品市场布局与管理能力全方位升级[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49亿元 同比增长87.33% 实现连续5个季度稳步增长[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568.67万元 成功实现同比扭亏为盈[3] - 业绩增长源于下游需求回暖与战略深化双重驱动[3] 产品研发成果 - 拥有超过3000款可销售产品型号 在工业市场可销售产品超2000款 服务工业客户数量突破6000家[5] - 汽车市场累计新增产品超90款 可销售产品近300款 规模收入汽车客户超20家[6] - 光模块AFE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AI服务器新品实现出货 消费电子锂保芯片应用场景不断拓展[6] 市场战略布局 - 构建泛工业市场为根基 汽车、泛通信、消费四大领域协同发展业务格局[3] - 在光模块及服务器市场实现业务快速增长 多款产品实现量产[6] - 海外市场在新加坡、德国、美国、韩国和日本建立本地化团队 正拓展海外泛工业及汽车市场[7] 研发与技术投入 - 始终以研发为锚持续加码技术投入 2022-2024年行业调整期坚持研发[3] - 投入特色COT工艺产线、自有测试厂建设及产品质量控制水平提升[6] - 研发团队520人占员工总数超60% 形成高水平专业化年轻化人才梯队[8] 管理运营优化 - 推进精细化管理与提效举措 显著提升新产品研发销售及运营效率[7] - 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 针对不同业务板块匹配差异化考核方式[7] - 通过收购深圳创芯微实现业务协同 积累外延发展经验[8] 未来发展方向 - 继续锚定高成长目标 在关键领域加大研发投入[4] - 逐步切入光模块相关电源产品研发 打造通信业务第二条增长曲线[6] - 推进与创芯微全面业务融合 持续关注新的外延成长机会[8]
纳芯微: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8 16:30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5.24亿元,同比增长79.49%,主要受益于汽车电子需求增长、泛能源领域复苏及麦歌恩并表因素[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01万元,亏损同比收窄,毛利率提升带动盈利能力改善[3][6] - 研发费用达3.61亿元,同比增长13.18%,研发人员增至588人,平均薪酬增长22.13%[4][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08亿元,主要因原材料采购支出增长154.95%及员工薪酬增加[3][6] 产品与技术进展 - 传感器领域推出3D线性霍尔芯片、支持PSI5接口的汽车级角度传感器及小尺寸绝压系列产品[6][8] - 信号链产品新增三通道数字隔离器、高速车载视频SerDes接口芯片,传输速率达6.4Gbps[6][9] - 电源管理产品实现汽车主驱栅极驱动量产,推出AI服务器GaN驱动及4通道大功率D类音频功放[6][10] - 累计获得45项知识产权授权,包括18项发明专利,核心技术覆盖五大领域[14][25] 市场应用与行业趋势 - 汽车电子营收占比34.04%,累计出货量超9.8亿颗,覆盖新能源车三电系统及智能驾驶场景[6][13] - 泛能源领域营收占比52.57%,受益于工业自动化复苏及AI服务器电源需求增长[6][11] - 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2026年达7607亿美元,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3431亿元[6][12]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至44.3%,单车芯片用量较燃油车翻倍,带动国产替代加速[7][9] 核心竞争力 - 拥有3600余款产品型号,形成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全链路解决方案[13][14] - 通过IATF 16949和ISO 26262 ASIL-D认证,车规芯片达国际标准[14][23] - 自建封测工厂保障供应链安全,与晶圆代工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14][28] - 核心技术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如数字隔离芯片CMTI>200kV/μs[25][29]
传德州仪器涨价!最低涨10%
半导体芯闻· 2025-06-05 10:04
德州仪器产品涨价计划 - 德州仪器拟对部分产品线进行涨价 涉及3300多个料号 涨价计划将于6月15日正式生效 [1] - 涨价幅度呈现梯度分布 涨幅100%及以上料号占比9% 50%-100%占比5% 30%-50%占比1% 15%-30%占比55% 小于15%占比30% 平均涨幅10%以上 部分料号涨幅达40%-70% [2] - 涨价主要集中在三类产品 低利润率 老料号 承诺数量未达标 信号链相关料号如ADC 运放等涨幅高达100%以上 [2] - 此次涨价为全球性举措 中国区涨价料号主要集中在利润率较低产品 如运放 接口 ADC等品类 [2] 德州仪器战略转变及行业影响 - 过去几年德州仪器通过激进定价挤压竞争对手 但牺牲利润 2022年一季度毛利率70.2% 2024年一季度降至57.2% [3] - 此次涨价意味着公司策略从低价抢份额转向保产品线利润率 通过淘汰低效产品 提价优化产品结构 [3] - 为国产模拟公司带来机遇 国内厂商如圣邦股份 思瑞浦等主力产品与TI中低端料号重叠 有望跟随提价或扩大份额 [3] - 终端厂商为规避TI高涨幅型号 或将加速导入国产替代方案 尤其在工业 汽车等长周期领域 [3] 行业复苏信号 - 德州仪器第一季度营收40.69亿美元 同比增11% 环比增2% 预计第二季度营收41.7亿至45.3亿美元 高于市场预估41亿美元 [3] - 模拟芯片产业整体正摆脱前几季库存调整 ADI表示工业领域全细分市场复苏 渠道库存下降 预计下季度营收环比增长 [3]
未知机构:中金科技德州仪器拟对部分产品线涨价速评我们已验证到TI拟对-20250603
未知机构· 2025-06-03 01:45
行业与公司 - 行业:半导体/模拟芯片行业[1] - 公司:德州仪器(TI)、思瑞浦(国产模拟公司)[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涨价范围与幅度** - 德州仪器(TI)计划对部分产品线全球性涨价,6月15日生效[1] - 平均涨价幅度超10%,部分料号涨幅达40%-70%[1] - 涨价聚焦三类产品:低利润率、老料号、承诺数量未达标[1] - 中国区涨价料号以低利润率为主,涉及运放、接口、ADC等[1] 2 **策略转变与行业影响** - TI策略从低价抢份额转向保产品线利润率[3] - 国产模拟公司(如思瑞浦)利润率及市场份额有望修复[3] - 建议关注与TI涨价料号重叠度高的国产企业[3] 其他重要内容 - 涨价为全球性行为,非仅针对中国区[1] - 中金科技已验证涨价信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