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扫码支付
icon
搜索文档
徽商银行南京分行开展“智慧支付赋能企业”电子支付推广活动
江南时报· 2025-09-23 07:17
银行电子支付推广活动 - 徽商银行南京分行开展"智慧支付赋能企业"电子支付推广活动 旨在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并提升支付效率[1] - 活动通过走访网点周边企业 向企业员工普及电子支付知识并推广便捷安全的支付方式[1] 电子支付优势与工具 - 银行工作人员详细介绍电子支付优势包括支付便捷 资金到账快 交易记录清晰[1] - 现场演示手机银行 扫码支付 企业网银交易平台等电子支付工具使用方法[1] 企业财务应用方案 - 针对企业财务人员重点讲解电子支付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资金管理效率方面的实际应用[1] - 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支付解决方案[1] 支付安全知识普及 - 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和互动问答方式向企业员工普及电子支付安全知识[1] - 提醒注意防范支付风险并保护企业和个人账户安全[1] 活动效果与后续计划 - 宣传活动得到企业员工热烈响应[1] - 银行将继续深入小微企业推广电子支付应用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并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力[1]
“碰一下”卷出支付新江湖?支付权柄拉锯赛开启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12:44
不知你最近买单时是否有发现,收银台上除了贴着各色二维码外,悄悄多了个新物件。像横放手机般的细长屏幕嵌在黑色机身里,右侧圆形感应区的蓝色 光环一圈圈轻轻跳动,下方"支付宝"的logo格外醒目。 "试试'碰一下'付款吧,今天有立减优惠。"店员的提醒刚落,前排顾客已经把手机贴了上去,"嘀"的一声轻响后,屏幕立刻弹出"支付成功"的字样,全程 不超过6秒。 这正是依托NFC技术重构的支付"新"形态——"碰一下"。最新数据显示,支付宝"碰一下"用户规模已突破2亿,覆盖场景已超1000个。从"解锁、找App、 调二维码、对焦扫"到"手机一贴即付",支付的动作在悄然简化,不动声色地撬动着维持了多年的支付格局。 〈1〉 "碰一下"的快速破圈 "刚买完西瓜给我减了5块,真香!"一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的随口感慨,道出了"碰一下"服务快速渗透的关键密码。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上,"碰一下 立减""新人红包秒到账"等话题不时引发讨论,有用户晒出通过该功能领到9.9元大红包,也有用户分享使用碰一下"薅羊毛"的攻略。 这种由补贴激发的使用热潮,并非空中楼阁,其背后是NFC技术硬件基础的成熟与市场教育的完成。据行业数据显示,当前国内智能手机N ...
【界面访谈】外卖大战不能简单定义为“内卷式竞争”,专家呼吁包容审慎监管
新浪财经· 2025-09-15 06:18
即时经济的竞争性质 - 外卖大战不能简单定义为内卷式竞争 因其带来社会福利增量 如低渗透率人群和地区的新消费习惯[1][6] - 非价格手段存在内卷式恶性竞争现象 如忽略骑手安全保障或恶意信息传播[6] - 价格竞争需同时满足亏损 持续和谋求垄断三条件才属不合理 当前巨额补贴难盈利但不会长期存在[6] 监管原则与方向 - 监管应体现包容审慎原则 以理论基础和扎实证据为依据 不被社会舆情绑架[4][7] - 对明确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如骑手安全或恶意宣传需坚决打击 触及法律条文应惩处[7][8] - 价格竞争可观察后再协调 流量分发应兼顾中小商户利益 发挥行业协会或听证会作用[8][9] 创新与规模化路径 - 中国平台企业研发费用强度为美国同量级企业的50% 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10] - 创新应聚焦降低社会运行成本 包括商业模式创新如扫码支付或瑞幸咖啡案例[11] - 规模化伴随数据积累可能催生新一轮创新 跨国比较需谨慎[10][11] 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 平台加剧商户间竞争使信息透明 定价权弱化是市场竞争的正常表现[11] - 外卖大战中大商户因规模经济更易获补贴 但非平台经济整体问题[12] - 平台流量分发机制存在头部效应 但不同平台策略差异大 如美团补贴中小商户或小红书基于内容的算法[12] 宏观经济贡献 - 即时经济通过满足即时性需求提振消费 企业资金补贴对拉动消费作用显著[16] - 西部地区的兰州等地外卖规模增幅高达300% 地域效应明显[4][17] - 从外卖餐食向万物即时服务演化 如美容 宠物照看或导游等场景性服务[16][17] 就业市场影响 - 骑手群体规模达千万级别 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门槛较低的就业机会[18][19] - 西部外卖服务增长数倍 带动当地骑手就业增加[18] - 就业灵活化趋势明显 出现斜杠青年多平台多场景提供劳动的现象[19] 未来发展方向 - 增量市场需聚焦场景消费 在线服务和技术创新 如与低空经济结合[20] - 需关注灵活就业人群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问题 平台已尝试提供廉租房或安全奖励机制[20][21] - 骑手职业成为外来人口城市融入的阶梯 但社会尊重和就业稳定性问题仍需关注[21]
风向彻底变了!第一批来华免签的外国人,回国后戒断反应明显
搜狐财经· 2025-07-11 12:07
免签政策扩展 - 中国单方面免签国家数量增至54个,覆盖全球一半热门旅游目的地[1] - 政策适用国家包括欧洲40国、美洲6国、大洋洲2国、亚洲6国,最新新增沙特等4个海湾国家(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试行)[2] - 2023年第一季度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98.8万人次,同比增长超200%[2] 外国游客体验 - 外国游客对中国现代化基建(如机场黑科技)和移动支付便利性(扫码支付普及率100%)表示震惊[7][9] - 社交媒体出现"戒断反应"现象:游客回国后因支付方式倒退(现金使用率回升)产生不适应[11][31] - 各国游客饮食偏好分化:韩国人热衷海底捞水果自助[12]、日本人偏好北京烤鸭[14]、欧洲人喜爱火锅社交[15]、东南亚游客选择潮汕火锅[17] 安全环境认可 - 中国在盖洛普2020年全球法律与秩序指数排名第三(93分),与阿联酋并列[28][29] - 中东游客特别认可治安环境,有伊拉克难民称在中国"获得重生"[25] - 安全指数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如南非61分、秘鲁58分)[30] 国际形象转变 - 首批免签游客通过社交媒体打破"中国落后"刻板印象[5] - 加拿大游客案例显示:原计划1年吃遍中国美食,5年后仍停留在四川省[19] - 政策推动中外民间交流,形成正向传播循环[33][34]
富友支付十年“上市梦”:三冲港交所,因业务合规问题多次被处罚
华夏时报· 2025-05-15 09:40
公司概况 - 富友支付成立于2011年,同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在全国开展银行卡收单和互联网支付业务 [2] - 公司产品和服务覆盖智能收银终端、扫码支付、手机认证快捷、协议支付、基金申购/赎回/分红支付、收汇/付汇、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信用卡还款等多种场景 [2] - 公司是中国率先提供多渠道数字支付及数字化商业解决方案的科技平台之一,也是首批获得开展跨境外汇支付服务许可的公司之一 [2] IPO历程 - 公司十年内六次瞄准IPO,但始终未能如愿 [2] - 2015年开始筹划上市,先后与兴业证券、东方证券、国金证券签订辅导协议,计划在A股上市但未成功 [2] - 2024年4月30日首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同年10月失效;2024年11月8日第二次递交申请,2025年5月8日再次失效 [4] - 本次IPO拟募资用于增强产品组合(35%)、投资技术平台(30%)、扩展支付网络(15%)、拓展海外业务(10%)、营运资金(10%)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6.34亿元,同比增加8.54%;净利润8432.5万元,同比减少9.31% [4] - 综合数字支付服务占收入比重92.5%,其中境内支付服务占比83.9%,跨境支付服务占比8.6%;数字化商业解决方案占比7% [4] - 2024年毛利率25.9%,较2023年回升0.7个百分点,但较2022年下降2.5个百分点;2021-2023年毛利率逐年下降(30.5%、28.4%、25.2%) [4] - 境内支付服务毛利率下降因交易量增加导致佣金增加;跨境支付服务毛利率下降因市场竞争导致服务费减少及佣金增加 [5] 合规问题 - 2021年至今因未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受到四次行政处罚,涉及金额总计约690万元 [6] - 2023年11月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被罚款455万元;2024年2月因外汇违规被罚没82.5万元;2024年3月因违反规定办理经常项目资金收付被罚没66.75万元 [6] - 曾为P2P平台提供支付服务卷入47起诉讼,39起已解决且公司无责任支付赔偿;2014-2024年收到89起P2P相关投诉但未引发监管行动 [6][7] 市场竞争 - 2024年中国综合数字支付服务市场TPV为268.6万亿元,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合计占75.6%市场份额;富友支付排名第八,市场份额约0.8% [7] - 在独立综合数字支付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约4.5% [7] - 行业专家建议中小机构可从细分支付场景、联合收单、大型支付机构服务商等角度推动差异化竞争 [8]
富友支付再闯港股,胜算几何?业内:支付公司难以再现过去的业绩增长,但投资价值仍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3 02:31
富友支付上市历程 - 公司自2015年起多次尝试上市,先后在A股和港股提交申请,但均未成功 [1][3] - 2024年4月首次向港交所提交申请,10月失效后于11月再次提交,2025年5月再次失效 [2] - 2025年5月9日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公司表示更新招股书属于常规流程,不影响IPO整体进度 [1][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6.34亿元,同比增长8.54%;净利润8432.5万元,同比下降9.31% [5] - 2024年综合数字支付服务收入占比92.5%,其中境内支付服务占83.9%,跨境支付服务占8.6% [7] - 数字化商业解决方案收入占比7%,呈现增长趋势 [7] - 2024年总支付交易额(TPV)达2.08万亿元,在中国独立综合数字支付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约4.5% [8]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独立综合数字支付服务市场TPV达45.7万亿元,前十大提供商合计占46.4%市场份额 [8] - 与同业相比:连连数字TPV3.3万亿元,嘉联支付1.47万亿元,移卡2.34万亿元,拉卡拉4.22万亿元 [8] - 支付行业作为金融基础设施仍能带来稳定收入,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1][4] 公司业务特点 - 主打服务真实商户,真实商户占比较高是其独特优势 [5] - 持有非银行支付牌照,业务覆盖智能收银终端、扫码支付、跨境支付等多种场景 [4] - 产品服务包括基金支付、信用卡还款、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