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

搜索文档
300元的AI玩偶,即将成为年轻人的“情绪搭子”?
第一财经· 2025-09-17 04:10
2025.09. 17 本文字数:3236,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郑栩彤 在一个AI玩偶创业团队的深圳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几款尚未上市的原型机。其中一款能行走的机器 人,外形接近数年前上市的一款教育机器人。该团队告诉记者,供应链价格降了,这种机器人的价格 能做到数年前同类机器人的1/3。 AI玩偶市场热了,一方面受到AI的催化,另一方面,价格似乎也越来越亲民。 记者了解到,有一些AI玩偶的价位在百元级别,用户可以充值订阅AI功能,还有一些产品可以一次 性买断。一些产品价格较为低廉背后,除了毛绒玩具等供应链趋于成熟,购买大模型token(词元) 的价格也不贵。 不过,要占领大众的心智,不能仅靠亲民的价格。记者近日采访了两个创业团队了解到,作为一种新 兴的AI硬件,AI玩偶的形态和产品定义还处在探索阶段。目前一些B端企业客户对AI玩偶兴致颇 高,但AI玩偶要如何形成用户黏性、打开大众市场,创业团队还需解决一些现实挑战。 AI玩偶要来了 今年一些科技展会上,AI玩偶不断露脸。 年初的CES展会上,来自日本的毛绒玩偶Mirumi和来自中国的智能宠物Ropet走红。Mirumi浑身毛 绒,长长的手臂可以 ...
300元可买个AI娃娃,它能成为年轻人的“情绪搭子”吗?
第一财经· 2025-09-17 03:41
市场概况与增长潜力 - 全球AI玩具行业2023年市场规模达100亿元以上 预计2030年突破千亿量级 [11] - 低价产品BubblePal销量超20万台 高端产品LOVOT累计销售超1.5万台 [11] - 行业自年初CES开始火热 国内多数团队在年内组建 首批产品窗口期持续到年底 [5] 产品形态与价格分层 - 产品分为两类:毛绒软体外形的公仔增强型(价格300-400元)和具备运动能力的硬件型(价格超2000元) [7] - 低成本方案采用MCU芯片(约10余元)加毛绒部件 整体成本控制在150元左右 终端售价数百元 [7] - 日本高端产品LOVOT本体价格超万元 中端产品Moflin价格上千元 [7] 技术实现与成本结构 - 行业普遍采用云端付费模型调用 token成本因厂商竞争变得十分低廉 [8] - 算法端侧运行需千元以上设备 千元以下产品通过云端与边缘端配合实现 [7] - 深圳及周边供应链成熟 团队可在1个月内完成代工生产 单产品成本控制在200元以内 [9] 企业客户需求与商业模式 - B端客户主要诉求为定制化与低价 通过礼品采购方式购买 运营商将产品纳入套餐赠送用户 [9] - 企业客户存在FOMO心态 将AI玩偶作为继400电话/客服/APP后的"第五空间"触达用户 [10] - 应用场景包括医药技术客服、营销载体等 金融/消费/医药/科技领域企业已采购 [10] 行业竞争与战略方向 - 同行数量从6月约30家团队增长至近60家 出现大量同质化模仿项目 [12] - 技术趋同背景下 竞争焦点转向场景差异化、渠道资源和品牌运营能力 [11][12] - 部分团队计划从B端延伸至C端 初步锁定儿童与成年女性目标客群 [12] 产品定位与功能争议 - 陪伴功能被质疑为伪需求 教育/助手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功能被认为更可持续 [13] - 探索方向包括功能性硬件(如口语陪练)和电子宠物两条路径 [13] - 需平衡用户期待与技术限制 部分产品为避免失望放弃语音功能 [14] 用户体验与技术挑战 - 语音功能需更高算力与联网支持 否则会产生过长时延影响体验 [14] - AI幻觉问题在严肃场景尚未完全解决 需合理管理用户预期 [13] - 端侧硬件可与手机配合实现"3步变1步"的直接交互优势 [12]
这届服贸会,“深圳服务”科技含量有点高
搜狐财经· 2025-09-10 23:13
核心观点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在北京开幕 30多家深圳企业及机构以"数智赋能 深链全球"为主题参展 展示深圳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的最新成果[1] - 深圳服务贸易2024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400亿美元 其中数字贸易超600亿美元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超40% 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达80亿美元位列全国地市第四[14][15] 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 - 顺丰展示"顺丰超脑"平台 融合大数据、AI算法与大模型技术 实现全网物流资源智能调度 提升超过数十亿包裹时效 创造超10亿美元经济效益 减少数百万吨二氧化碳排放[4] - 顺丰无人车实现校园、产业园等多场景最后一公里配送 降低末端配送成本和人工强度 同时展出环保包装产品如"丰调箱"[4] - 今天国际展示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和智慧物流园解决方案 助力客户实现工业4.0和智能制造[6] 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解决方案 - 优必选展出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及互动机器人悟空、萌UU 运得动力展示"合体大力神"人形机器人 单臂抓举15公斤 双手抱举50公斤[7][9] - 拓保软件展出覆盖"人才-数据-研发-知识-办公"全链路的AI矩阵产品体系 包括AI招聘机器人、AI大模型辅助文档核验等[9][10] - 软牛科技推出AI视频增强软件牛小影和商业级AI人像后期软件影像之匠 以及超高清专业视听解决方案千穹AI[10] - 银雁科技将AI大模型深度应用到企业综合服务、政府服务和电力新能源行业解决方案中[6] 金融科技与跨境服务 - 腾讯展出科技助力金融普惠成果 包括数字人民币探索进展、微信支付"外卡内绑""外包内用"跨境服务、WeChat港币钱包及混元金融大模型[11] - 腾讯理财通首次展出"问问DeepSeek"功能和"AI拍照掘金"功能 混元金融大模型提升财富管理场景智能化水平[12] 创新产品首发展示 - 新译信息科技首发"字幕精灵-MossVox" 提供实时多语言同传字幕、会议纪要生成等全方位会议语音解决方案 服务东盟十国论坛等国际会议[11] - 维卓数字展示一站式出海数字营销平台ADAM 提供数据洞察至效果优化的全链路闭环服务[6] - 腾讯音乐AI智能唱创入选"'人工智能+'服务贸易示范案例" 顺丰智能仓储系统入选"前沿科技赋能示范案例"[14]
产业观察:【AI产业跟踪】 Qwen开源4B端侧模型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8-13 09:42
AI行业动态 - 上海市计划到2027年实现20项核心技术突破,建设4个高质量孵化器,集聚100家行业骨干企业,推动100个创新应用场景落地,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9]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有200余家企业参展,展出超过1500件机器人相关展品[10] AI应用资讯 - 百度智能云发布7款数字员工,招聘周期缩短40%,课程顾问效率提升40%[11] AI大模型资讯 - Qwen团队开源两款4B端侧模型,其中推理模型在AIME25测试中以4B参数量获得81.3分,超越Gemini 2.5 Pro与Claude 4 Opus[12] - 字节跳动数学推理模型Seed-Prover在MiniF2F数据集实现100%正确率,解决78.1%的历年IMO难题[14][15] - 小米开源声音理解大模型MiDashengLM-7B,在22个评测集刷新记录,推理首Token延迟仅为同类模型的1/4[16] - 腾讯混元开源MixGRPO框架,训练时间最高缩短71%[17] 科技前沿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通用视觉感知系统Humanoid Occupancy发布,采用语义占用三维体素表征[18] - 类脑计算机"悟空"发布,脉冲神经元规模超过20亿,神经突触超千亿[19] - 全球首个高分辨率三维无线电地图数据集UrbanRadio3D发布,涵盖6座城市701个子区域,分辨率精细至1立方米[20]
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超一千三百万户 民营和外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经济日报· 2025-08-13 08:23
新设经营主体总体情况 - 全国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其中企业462万户 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 [1] 所有制类型企业发展 - 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 同比增长4.6% [1] - 新设外资企业3.3万户 同比增长4.1% [1] 产业结构分布 - 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60.1万户 第二产业96.5万户 第三产业1171.2万户 [1] - "四新"经济企业总量2536.1万户 同比增长6.6% 占企业总量40.2% [1] 重点行业表现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新设企业增速达17.5% 居国民经济行业首位 [1] 政策支持方向 - 市场监管部门将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 - 着力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优化涉企政务服务 [2]
锐财经丨多种经营主体稳定增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3 00:42
经营主体增长态势 - 全国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其中企业462万户 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 [1] 民营与外资企业表现 - 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 同比增长4.6% [3] - 新设外资企业3.3万户 同比增长4.1% [3] - 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090.6亿元 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058.7亿元 [3]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 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增长127.1% 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53%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36.2%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增长17.7% [3] - 东盟对华投资增长8.8% 瑞士增长68.6% 日本增长59.1% 英国增长37.6% 德国增长6.3% 韩国增长2.7% [3] 产业结构优化 - 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60.1万户 第二产业96.5万户 第三产业1171.2万户 [4] - "四新"经济企业达2536.1万户 同比增长6.6% 占企业总量40.2% [4]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242908亿元 同比增长6.7% 占GDP比重18.01% [4] -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5% [4] - 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 [4] 文化产业发展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新设企业增速达17.5% [6] -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71292亿元 同比增长7.4% 利润总额6298亿元 增长19.3% [7] - 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终端制造及销售行业对利润带动作用显著 [7] - 文化新业态16个行业营业收入31564亿元 同比增长13.6% [7] - 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其他文化艺术业、互联网广告服务、数字出版行业增速突出 [7]
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文化产业新设企业增速较快
上海证券报· 2025-08-13 00:20
新设经营主体总体情况 - 全国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涵盖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 [1] - 新设企业462.0万户 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 均呈现稳定增长 [1] 文化产业发展态势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新设企业数量同比增速达17.5% 居国民经济行业首位 [1] - 国产IP如"哪吒""悟空""泡泡玛特"全球火爆推动文化产业企业快速增长 [1] 所有制结构表现 - 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 同比增长4.6% [1] - 新设外资企业3.3万户 同比增长4.1% [1] 产业结构分布 - 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60.1万户 第二产业96.5万户 第三产业1171.2万户 [1] - 第三产业新设数量占比达88.2% 体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1] 四新经济发展 - 全国在册四新经济企业2536.1万户 同比增长6.6% [1] - 四新经济企业占企业总量比例达40.2% [1] 政策支持方向 - 市场监管总局将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 - 持续优化涉企政务服务 重点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2]
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超1300万户 民营和外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经济日报· 2025-08-12 23:45
经营主体增长 - 全国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其中新设企业462万户 新设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 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 [1] - 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 同比增长4.6% 新设外资企业3.3万户 同比增长4.1% [1] 产业结构优化 - 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60.1万户 第二产业新设96.5万户 第三产业新设1171.2万户 [1] - 全国在册"四新"经济企业2536.1万户 同比增长6.6% 占企业总量的40.2% [1] 消费领域亮点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增速达17.5% 居国民经济行业首位 [1] 政策支持方向 - 市场监管部门将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优化涉企政务服务 [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智通财经网· 2025-08-12 03:27
新设经营主体总体情况 - 全国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其中企业462.0万户 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 均呈现稳定增长 [1] 所有制类型发展态势 - 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 同比增长4.6% [1] - 新设外资企业3.3万户 同比增长4.1% [1] - 多种所有制企业发展显示市场预期改善和投资信心提升 [1] 产业结构分布 - 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60.1万户 第二产业96.5万户 第三产业1171.2万户 [1] - "四新"经济企业总量达2536.1万户 同比增长6.6% 占企业总量40.2% [1] 行业增长亮点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新设企业增速达17.5% 居国民经济行业首位 [1] - 国产IP全球化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消费增长亮点 [1] 政策支持方向 - 市场监管部门将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 - 着力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优化涉企服务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2]
市场监管总局:上半年全国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
中国新闻网· 2025-08-12 03:05
经营主体增长情况 - 全国上半年新设经营主体1327.8万户,其中企业462.0万户、个体工商户862.9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万户 [1] - 新设民营企业434.6万户,同比增长4.6% [1] - 新设外资企业3.3万户,同比增长4.1% [1] 产业结构优化 - 第一产业新设经营主体60.1万户、第二产业96.5万户、第三产业1171.2万户 [1] - 全国在册"四新"经济企业2536.1万户,同比增长6.6%,占企业总量的40.2% [1] 消费领域亮点 - 新设"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增速达17.5%,居国民经济行业首位 [1] 政策支持方向 - 市场监管部门将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涉企政务服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