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图灵AI芯片

搜索文档
芯片主业承压! 英伟达入局无人驾驶出租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3:29
英伟达Robotaxi项目孵化 - 公司内部孵化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 但未对相关报道作出回应[1] - 公司此前已投资文远知行等Robotaxi企业 角色从芯片供应商向运营方深化[1] - 战略升级动机为构建技术闭环 通过实际运营获取极端场景数据反哺算法优化[1] Robotaxi行业市场前景 - 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达4888亿元 全球市场达8349亿元[2] - 中美两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已实现无安全员的小规模运营及商业化发展[2] - 行业呈现资本密集特征 文远知行2025年Q1营业费用4.64亿元(研发占3.26亿元) 小马智行研发投入3.45亿元(同比增59.8%)[4] - Waymo获母公司Alphabet 50亿美元投资 2024年底再完成超50亿美元融资[4] 英伟达汽车业务现状 - 2025财年汽车业务收入17亿美元 仅占公司总营收1305亿美元的1.31%[3] - 公司计划2026财年将汽车业务收入提升至50亿美元[3] - 智驾域控芯片Drive Orin-X 2024年装机量210万颗 市占率39.8%[2] - 下一代芯片DRIVE Thor延期至2025年8月量产 实际版本算力较宣传的2000 TOPS大幅缩水[6]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国产芯片实现局部突破:蔚来神玑芯片已量产上车 小鹏P7搭载自研图灵芯片(算力2250 TOPS)[7] - 芯擎科技芯片算力达15K 符合ASIL-D安全标准 并提供国产化组合方案替代英伟达+高通方案[7] - 英伟达在道路测试经验、数据积累及算法工程化方面落后特斯拉等全链路企业[3][8] 战略布局与行业影响 - 公司通过Robotaxi项目验证GPU芯片至AI大模型的全链路工程能力[2] - 具备AI训练集群和开发工具链优势 但缺乏实际运营经验和本地化适配能力[3][8] - 入局可能加速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 形成数据寡头格局[8] - 通过开放平台降低研发门槛要求共享数据 试图以新盈利模式重塑市场格局[8]
芯片主业承压!英伟达入局无人驾驶出租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3:28
佐思汽研发布的《2025年英伟达汽车与AI业务分析报告》显示,英伟达在智能驾驶领域已形成智驾芯 片、智驾方案、仿真系统、端到端、大模型等比较完整的生态系统。 盖世汽车数据显示,在2024年国内智驾域控芯片市场,英伟达Drive Orin-X以210万颗装机量,占据 39.8%的市场份额。虽然在智驾域控芯片市场领先明显,对比消费芯片等市场,汽车业务营收体量在英 伟达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不高。 对于英伟达此次从"赋能者"到"亲自下场"的角色深化,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 称,这背后或是英伟达技术闭环需求驱动的战略升级。 "此前作为芯片供应商,英伟达难以充分验证其芯片与复杂算法在实际运营中的协同效率。而亲自下场 可构建全技术栈闭环,借运营获取大量极端、长尾场景的真实数据,从而持续优化模型训练,反哺其技 术生态。"江瀚进一步表示。 近日,据36氪汽车报道,英伟达内部正在孵化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引发市场关注。对 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尝试联系英伟达中国了解详情,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Robotaxi行业持续升温 实际上,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此前,英伟达已经投资了包括文远知行 ...
VLA:何时大规模落地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13 01:33
VLA技术发展现状 - 理想i8成为首款搭载VLA司机大模型的车型,主打"像家人一样懂你"的辅助驾驶体验 [2] - 博世认为VLA短期难以落地,坚持投入一段式端到端技术,因多模态对齐和数据训练困难 [2] - 行业对VLA落地时间存在分歧,乐观预测2025年为元年,保守估计需3-5年技术成熟 [2][12][13] 技术路线对比 - 模块化端到端保留部分人工设计接口,存在感知与决策衔接难题 [2] - 一段式端到端采用全局优化模型,特斯拉FSD V12代码量从30万行缩减至2000行 [4] - VLA通过思维链实现可解释性决策,在潮汐车道等复杂场景表现优于传统端到端 [4][5] - VLA单日可完成30万公里仿真测试,显著降低实车数据依赖 [5] 技术演进路径 - 行业主流从端到端+VLM双系统转向VLA原生融合架构 [6] - 端到端+VLM需同步处理TB级视频流与百亿参数模型,车载算力紧张 [6] - VLA通过对比学习实现多模态特征对齐,仿真复现率达99.9% [7] - 理想汽车通过端到端+VLM升级至VLA架构,实现空间理解等四大能力 [5] 算力与芯片挑战 - 当前智驾芯片算力不足,英伟达Orin(254TOPS)不支持语言模型直接运行 [9] - 英伟达Thor芯片实际算力缩水,基础版仅300TOPS [9] - VLA低速自动驾驶需10赫兹运行频率,高速需20赫兹 [9] - 车企加速自研芯片:理想马赫100计划2026量产,特斯拉AI 5算力或达2500TOPS [11] 落地时间表 - 短期(2025-2026):特定场景如高速路/封闭园区应用 [14] - 中期(2027-2029):算力达2000TOPS时覆盖城市全场景,接管率或低于0.01次/公里 [14] - 长期(2030年后):光计算架构+脑机接口实现类人直觉决策 [14] - 需突破多模态对齐、训练效率、芯片能效比等关键技术 [14]
小鹏图灵AI芯片获国际权威车规级认证
快讯· 2025-07-23 12:59
小鹏自研AI芯片进展 - 公司自主研发的图灵AI芯片已通过国际车规级认证体系 [1] - 芯片获得ASIL-B功能安全认证和AEC-Q100可靠性测试 [1] - 功能安全符合ISO26262 ASIL-D最高标准 [1] - 生产流程符合IATF16949车规质量体系 [1]
Nvidia携H20重返中国!黄仁勋:禁令建立在错误假设上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17 09:00
Nvidia亮相链博会及中国市场策略 - Nvidia首次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1] - 美国批准Nvidia向中国市场销售专为中国定制的H20芯片及RTX Pro GPU[2] - AMD宣布重启对华出口AI芯片,反映贸易战格局变化[2] H20芯片技术特点与应用 - H20芯片基于Hopper架构,采用CoWoS先进封装技术,专为中国市场设计以符合美国出口限制[3] - 性能略高于910B,适用于垂类模型训练和推理,但无法满足万亿级大模型需求[3] - Nvidia以软硬件解决方案形式展出,包括银河通用Galbot(G1)、天工2.0等四款人形机器人及机器狗[3] - 智平方利用Nvidia GPU训练具身大模型Alpha Brain,并采用Isaac Sim仿真平台加速开发[3] Nvidia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定位 - 黄仁勋指出美国芯片出口管制导致公司损失55亿美元库存及150亿美元中国市场收入[5] - 预测中国AI市场规模未来两到三年达500亿美元,强调中国市场对全球AI行业的关键性[5] - 中国供应链被描述为"奇迹",Nvidia计划与本土伙伴合作推动AI发展[5] 机器人业务与AI未来展望 - 机器人业务目前占Nvidia收入较小,但黄仁勋预测十年内AI将主导工厂生产与人机协作[6] - 中国数百项目使用Nvidia Omniverse平台,涵盖智能工厂、自动驾驶等领域[6] - 下一代AI浪潮聚焦机器人系统,需具备环境感知与任务执行能力[6] 车载芯片与人形机器人技术融合 - 人形机器人发展推动芯片创新,国产替代方案(如小鹏图灵芯片)因贸易禁令加速[8][9] - 小鹏图灵芯片单颗算力达750 TOPS,等效3颗Nvidia Orin X,支持多场景通用[9] - 智驾芯片与机器人SoC架构相似,特斯拉、华为采用车机共用方案[11][12][14] - Nvidia Orin SoC与A100 GPU同源,均基于Ampere架构,共享核心计算单元[15] 行业竞争与生态格局 - Nvidia 2023年数据中心GPU出货量376万颗,市占率98%,2024年预计超400万颗[16] - 全球150万开发者基于Nvidia生态优化,短期内合作仍是AI与机器人发展主流路径[16]
粤链粤强:广东开启第三届链博会主宾省首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12:46
广东省国际供应链合作大会概况 - 第三届链博会主宾省首场活动聚焦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吸引中外政企代表近300人参与 [1] - 64家广东企业将参展 包括华大基因 中兴通讯 TCL 广药集团等 其中18家"链主"企业如小鹏汽车 大疆创新 优必选科技 亿航智能将亮相广东主题展区 [1] - 大会通过政策解读 营商环境推介 主题交流展示广东打造全球产业枢纽的决心 重点呈现机器人 生物医药 数贸通跨境平台等前沿成果 [1] - 广东(广州)将与链博会主宾国泰国签署深化合作协议 [1] 全球资本与产业链布局 - 广东被定位为中国制造重要支点和全球供应链关键节点 具备"顶天立地"产业生态 "通江达海"开放格局 "敢闯敢试"创新基因 [2] - 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披露广东龙头企业已在泰投资电子 新能源汽车 生物科技等战略领域 包括华为 美的 比亚迪 广汽埃安 华大基因等 [2] - 广州黄埔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拥有国家实验室和头部创新企业集群 [3] - 深圳前海打造供应链集聚区 强化现代物流优势与通关便利化措施 构建双循环枢纽节点 [3] 企业全球化实践案例 - 小鹏汽车已进入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上半年交付量超19万台 超过2023年全年总量 8个月交付量突破3万台创行业纪录 [4] - 小鹏累计研发投入239亿元 申请核心专利5675项 形成AI汽车 飞行汽车 AI机器人三大技术矩阵 重点布局自研芯片 大模型 自动驾驶领域 [5] - 小鹏与大众签订电子电气架构联合开发协议 2026年起新技术将应用于大众在华电动车 [5] - 卓志供应链深化AI技术应用 构建"一带一路"数字化服务网络提升全球响应能力 [6] 产业链合作成果 - 大会发布广东企业在先进制造 智能汽车等六大领域新技术产品 [6] - 现场签署三项粤泰合作协议 涉及仲裁调解 贸促机构 商务投资等领域 [6] - 链博会吸引650多家中外企业参展 覆盖75个国家地区 世界500强占比超65% 境外参展商达35%(欧美占50%) 美国参展商数量同比增15% [7] - 实际参展商达1200家(含产业链合作伙伴) [7] 政策与平台建设 - 广东推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措施》《未来产业行动方案》《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方案》等专项政策 [3] - 链博会作为全球首个供应链主题国家级展会 推动"四链融合"(产业链 创新链 资金链 人才链) 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 [7]
先进制程末日预言:智驾+百亿机器人月吞165万片晶圆!= 3.25个台积电!
材料汇· 2025-07-15 13:31
AI算力与先进制程需求 - AI大模型技术发展推动算力需求爆发,NVIDIA成为全球首个市值突破4万亿美金的上市公司 [1] - 先进制程是AI算力的基础,台积电HPC业务营收已超过智能手机业务 [10] - AIGPU晶圆制造价值占比仅2.25%,先进封装占比5.5%,需求传导至晶圆厂作用较弱 [10][11] 智驾芯片与AIGPU对比 - 主流智驾SoC Die size为400-600mm²,接近AIGPU的600-800mm² [2][28] - 全球汽车年销量达9000万辆,远超AIGPU年销量500万颗,远期预期1500万颗 [2][28] - 远期全球智驾需消耗13.62万片/月先进制程产能,AIGPU仅需3.97万片/月 [2][61] 智驾与具身智能的协同效应 - 智驾车是"四个轮子的机器人",具身智能是"有足无轮的车",芯片架构高度相似 [3][64] - Tesla FSD芯片、小鹏图灵芯片、Nvidia Orin系列均实现车机通用 [65][74][81] - 机器人大脑SoC与智驾SoC在感知决策流程上高度一致,可视为同类需求 [64][87] 产能需求测算 - 远期年产10亿台机器人将带来20亿颗SoC需求,需151.36万片/月先进制程产能 [88] - 智驾+机器人总需求达165万片/月,相当于3.25个台积电现有先进制程产能 [5][88] - 大陆14nm及以下月产能仅4.47万片,需扩产37倍才能满足远期需求 [5][88] 产业格局影响 - 摩尔定律放缓使算力提升依赖产能扩张,"以量换性能"成为趋势 [6][91] - 智驾与机器人将颠覆晶圆厂下游结构,取代手机成为最大需求来源 [4][91] - 先进制程高门槛限制新进入者,现有龙头厂商将主导产能扩张 [6][88]
国产半导体大厂暴雷!欠薪数月、0赔偿裁员,HR直言就是不发;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隔空对垒,火药味十足;豆包高考测试成绩有望上清北
雷峰网· 2025-06-26 00:43
Robotaxi市场竞争 - 小马智行CTO楼天城称行业仅Waymo、小马智行和百度三家公司达到规模化和无人化标准,其他公司落后两年半[4] - 文远知行CFO李璇在朋友圈反驳,质疑小马智行技术实力并建议其先真正落地几十辆车再自称全球公司[4]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 曹操出行计划2026年底推出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并构建自动化运营系统[28] - 宝马高管警告按中国司机驾驶习惯研发欧洲智驾会造成当地交通混乱,宝马在中国测试里程超13万公里并本土化调试2000多次[31] 半导体行业动态 - 国产DPU头部公司芯启源暴雷,欠薪数月、0赔偿裁员,HR称"就是不赔偿",公司股权质押融资超2亿元显示资金链紧张[8] - 小米玄戒O2芯片研发正常进行中,虽受美国EDA断供影响但仍可使用现有工具开发3nm芯片[35][36] 新能源汽车市场 - 小米YU7将发布三个版本,标准版续航835km,Pro版770km,Max版760km,全系搭载1000万Clips版本辅助驾驶系统[12][13] - 货拉拉首款纯电厢式货车7月首发,载货容积7.8立方米,18分钟快充,承重1475KG[32] - 小鹏与大众合作或有新进展,何小鹏暗示"好事"可能涉及自研图灵AI芯片供货,该芯片算力达750TOPS[26] 人工智能应用 - 字节跳动豆包1.6-Thinking高考测试成绩683分,有望考上清北,在印度理工学院考试达全国前十水平[10][11] - 夸克高考志愿报告生成量超300万份,因需求爆发出现排队,阿里紧急扩充算力资源[20] 消费电子与智能硬件 - 小米AI眼镜即将发布,定位对标Meta雷朋,采用骁龙AR1+BES2700H双芯方案,售价或999-1299元[14][15][16] - 大疆回应美国缺货称正与海关合作解决误会,否认退出美国市场[22][23] 企业战略与调整 - 英特尔确认逐步收缩汽车业务,确保客户顺利过渡,此前5000万辆汽车使用其处理器[40] - 微软或对Xbox游戏部门大规模裁员,过去18个月已进行三轮裁员并关闭多家工作室[41] - 宁德时代首席制造官称海外扩张为第一要务,批评国内非理性竞争威胁行业健康[34] 资本市场动态 - 曹操出行港交所上市,估值228亿港元,一季度总GTV同比增长54.9%,订单量增51.8%[28][29] 国际科技公司动向 - 亚马逊计划未来三年在英国投资400亿英镑发展物流、创意和科技业务[42] - 苹果一年多来第四次下架争议广告,最新下架内容涉及大学生劝说父母购买Mac[43][44][45]
100万片才能回本!蔚小理为啥还要扎堆造芯片?
电动车公社· 2025-06-17 16:28
车端算力发展历程 - 2021年英伟达Orin-X芯片以254TOPS算力开启车端算力竞争,远超Mobileye Q5H的24TOPS和特斯拉HW3 0 [1] - 蔚来采用4颗Orin-X芯片实现超1000TOPS算力 [3] - 2025年小鹏G7搭载3颗自研图灵AI芯片,有效算力达2200TOPS创量产车新高 [6] - 理想"舒马赫"计划研发的马赫100芯片2026年量产 [8] 车企自研芯片驱动因素 - 特斯拉因Mobileye黑箱模式限制数据调取转向英伟达开放平台 [15][16] - 英伟达方案仍存在成本功耗问题,促使特斯拉自研HW3 0芯片 [19][21] - 2019年特斯拉HW3 0芯片144TOPS算力领先行业,2023年HW4 0提升至720TOPS [22][23][25] - 中国车企2020年后因黑箱模式转向英伟达,近年加速自研芯片突破 [29][30][36] 技术路线与L3自动驾驶 - 小鹏采用"重视觉轻雷达"方案,华为选择多激光雷达融合方案 [48][49] - 自研芯片可实现100%算力利用率,小鹏G7 2200TOPS有效算力为L3级提供可能 [52][53] - L3级自动驾驶要求车企承担事故责任,倒逼技术精进 [56][57][58] 自研芯片挑战与产业意义 - 小鹏曾因架构问题推倒重来,赔偿数亿违约金 [63] - 车规芯片流片失败风险达数千万美元,验证周期长达5年 [64][65][69] - 需百万片量产规模才能回本,小鹏计划拓展飞行汽车等应用场景 [71][72] - 中国车规芯片从功率半导体到大算力AI芯片实现设计突破,但制造环节仍受制约 [78][79][80]
周观点 | 车企承诺降低账期 整零关系走向双赢【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6-15 10:08
核心观点 - 2025年6月第1周乘用车销量36.2万辆,同比+12.4%,环比-22.3%,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0.2万辆,同比+18.9%,环比-18.4%,新能源渗透率55.7%,环比+2.6pct [2] - 多家车企承诺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标志行业从价格战转向"账期竞速",有望加速中小车企退出,同时提升零部件企业现金流和供应链稳定性 [5][9] - 华为开发者大会即将召开,具身智能布局加速,重点关注灵巧手、轻量化等硬件环节 [6][10] - 智能化、全球化成为乘用车投资主线,推荐吉利汽车、比亚迪、小鹏汽车等优质自主车企 [7][12] - 摩托车市场消费升级,250cc+排量4月销量9.3万辆,同比+28.0%,推荐春风动力等龙头 [17][19] - 重卡以旧换新政策延续,补贴范围扩大至国四排放标准,有望拉动内需复苏 [21][22] - 轮胎行业全球化加速,推荐赛轮轮胎、森麒麟等具备海外布局优势的企业 [24][26] 行业数据 乘用车销量 - 2025年6月第1周乘用车销量36.2万辆,同比+12.4%,环比-22.3% [2] -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0.2万辆,同比+18.9%,环比-18.4%,渗透率55.7%,环比+2.6pct [2] - 5月整体折扣率16.2%,环比+0.09pct,燃油车折扣率20.2%,新能源车10.9% [43][45] 摩托车销量 - 2025年4月250cc+摩托车销量9.3万辆,同比+28.0%,环比+5.6% [17] - 1-4月累计销量29.8万辆,同比+58.3% [17] - 春风动力4月销量2.2万辆,同比+48.9%,市占率24.1% [19] 重卡销量 - 5月重卡销量8.3万辆,环比-5.0%,同比+6.0% [22] - 1-5月累计销售43.55万辆,累计同比+1.0% [22] 轮胎数据 - 2025年4月25日当周国内PCR开工率78.11%,TBR开工率62.46% [25][51] - 欧线海运费2025年5月2日当周为2,012美元/FEUU,同比-21.4% [26] 政策动态 - 以旧换新政策延续,将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补贴范围,新能源车补贴2万元,燃油车1.5万元 [36][37] - 重卡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扩大至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报废更新补贴8万元/车 [22][34] - 多地出台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如东莞新能源车最高补贴1.5万元 [39] 投资建议 乘用车 - 推荐吉利汽车、比亚迪、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赛力斯,关注小米集团 [7][12] 零部件 - 新势力产业链推荐瑞鹄模具、星宇股份、拓普集团等 [7][15] - 智能化推荐伯特利、地平线机器人、科博达等 [7][15] 机器人 - 推荐拓普集团、伯特利、爱柯迪等汽配机器人标的 [7][16] 摩托车 - 推荐中大排量龙头春风动力 [7][19] 轮胎 - 推荐赛轮轮胎及高成长森麒麟 [7][26] 重卡 - 推荐中国重汽、潍柴动力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