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太阳能发电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印媒:印度应与中国携手向前
环球网资讯· 2025-09-15 23:10
印度《经济时报》9月14日文章,原题:为何印度应该与中国携手向前 我最近看到了一张令我深感震惊 的图表。该图表显示,中国的发电量不但达到美国发电量的2.5倍,而且计划每年新增相当于整个德国 的发电量。随着技术塑造未来,包括能源、交通和人工智能在内的多个领域的技术将决定谁能赢得未 来。 来源:环球时报 首先是能源领域。印度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国内太阳能发电和储能产业,在可预见的未来,整个供应链都 与中国息息相关。与中国资本支出合作以实现上游产品生产本地化,将缩短印度走向大规模生产的时 间。 在交通和制造业领域,中国的电动汽车和电池巨头纷纷在海外建厂。印度要么通过本地化和知识产权护 栏来参与承接这些中国产能的竞争,要么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落户其他地区。 人工智能应用将在计算成本低、数据充足且监管机构支持快速部署的地方流行开来。中国的人工智能发 展路径是符合逻辑的战略选择,即通过清洁能源为开源人工智能提供动力并聚焦于各种应用场景。 能源:"主变量"。中国正以非同寻常的规模建设能源产能。关键是,中国不仅赢得电力竞赛,而且是通 过清洁电力做到这一点。从电池生产来看,中国在彭博新能源财经编制的全球供应链排名中重新夺回第 一的位置 ...
中国缘何成为全球首个电气化国家
搜狐财经· 2025-08-14 08:11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 - 中国2023年4月单月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澳大利亚历史装机容量总和 [2] - 中国以国家力量支持清洁技术发展 规模和速度远超大多数国家 [2] - 电气化进程通过规模经济降低全球转型成本 使中国成为清洁技术全球领军者 [2] 政策支持与技术发展 - 政策支持采用科学规划与持续投入模式 非单纯补贴 [2] - 新兴产业获得针对性支持 类似"婴儿学步"式培育机制 [2] - 清洁技术领域发展势头持续增强 发展路径明确 [2] 市场影响与全球地位 - 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在澳大利亚道路占据主导地位 [2] - 光伏面板和家用电池已率先占领澳大利亚市场 [2] - 成功降低全球能源转型门槛 助力他国加入清洁能源体系 [2] 战略转型动因 - 关键驱动力为摆脱化石燃料进口依赖 提升能源安全 [2] - 传统化石燃料增长模式被视为不可持续 [2] - 转型包含战略考量 超越环境义务与经济利益范畴 [2] 能源结构变革 - 电气化改变能源结构 缓解天然气和石油匮乏现状 [3] - 北京等城市交通电气化成效显著 四车道十字路口运行安静 [3] - 煤炭资源丰富但通过电气化实现能源多元化 [3] 全球示范效应 - 十年内电气化进程成就为他国提供可借鉴经验 [3] - 发展速度与规模成为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标杆 [3] - 电气化进程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铺平道路 [3]
澳记者瞠目结舌:中国一个月的新增装机量,比澳大利亚过去25年的还多
观察者网· 2025-08-14 03:37
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 中国4月光伏新增装机45.2GW,同比增214.7%,环比增123.4%,单月装机量超澳大利亚2001-2024年累计装机量(40GW)[1] - 中国光伏、风电装备和电动车全球占比均达50%,2025年Q1排放量下降1.6%(占全球排放30%)[5] - 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出口使中国以外全球排放减少1%,未来30年将持续发挥作用[5] 政策与产业链布局 - 《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十大关键领域,通过全产业链集群化布局(如电池厂邻近汽车厂)提升效率[4] - 政府补贴采取"科学规划+有限期支持"模式,十年内实现全球清洁技术制造领先地位[4] - 能源安全战略驱动转型,70年代石油危机后中国加速降低对油气匮乏资源的依赖[8][9] 全球影响与地缘格局变化 - 中国规模效应降低全球电气化成本,帮助发展中国家降低转型门槛[5] - 可再生能源改变地缘政治逻辑,多数国家可通过太阳能等实现电力自给,减少资源争夺战争[9] - 澳大利亚面临煤炭/天然气出口需求萎缩风险,西方对中国能源转型认知存在不足[9] 技术路径与行业趋势 - 中国确立清洁能源技术不可逆方向(如电动车全面替代燃油车),产业势头持续强化[10] - 电气化推动现代工业经济重构,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已形成先发优势[10]
“乌龙指”?这只港股,盘中暴涨超700%!
证券时报· 2025-07-21 10:15
股价异常波动 - 东方电气(01072 HK)开盘后出现急剧拉升行情 最高价达119 9港元/股 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上涨超700% [1] - 异常成交发生在上午9时30分22秒 以119 9港元/股成交400股 随后股价迅速回落 [1] - 分析人士指出可能是交易员误将19 9港元买入价输入为119 9港元导致 [3] 公司基本面 - 东方电气为东方电气集团控股的特大型企业 1994年在港交所上市 母公司为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全球最大能源装备制造集团之一 [3] - 业务布局为"六电并举 六业协同":风电 太阳能 水电 核电 气电 煤电 以及高端石化装备 节能环保等六大产业 [3] - 2024年营业总收入696 95亿元(+14 86%) 归母净利润29 22亿元(-17 70%) [3] 行业机遇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持续建设 将长期利好水电配套设备 电网外送工程核心设备供应商 [3] - 雅下项目装机规模约为三峡工程3倍 水电机组价值量高 壁垒较高 格局集中 有望带动产业链长期受益 [4] - 项目可能采用GIL技术 利好相关产业链企业获取订单 [5]
政策与市场共振 电力设备行业表现亮眼
证券日报· 2025-06-24 16:32
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 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8% [1] - 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9% [1] - 1-5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2578亿元,同比增长0.4% [1] - 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040亿元,同比增长19.8% [1] 电力设备板块表现 - 电力设备(申万)板块6月24日表现亮眼,多家公司股票涨停 [1] - 电力设备板块表现是政策推动、产业升级与企业主动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 [1] 行业并购趋势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扩大带动风电、光伏等设备需求增长 [2] -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储能系统、虚拟电厂等新兴领域成为增长点 [2] - 多家A股电力设备企业推进并购,覆盖电源设备、光伏、电网设备等领域 [2] - 内蒙古电投能源拟购买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白音华煤电100%股权 [2] - 国家电投远达环保拟购买五凌电力100%股权和广西长洲水电64.93%股权 [3] - 华电国际拟购买华电江苏能源等8家公司股权,交易完成后装机规模将提升至约7588万千瓦 [3] 技术发展方向 - 企业积极布局虚拟电厂电力聚合平台,整合分布式光伏、风电、储能等资源 [5] - 北京合康新能在多个区域申请售电资质并已获得部分省份资质 [5] - 淮河能源虚拟电厂项目已完成硬件安装调试,处于平台功能开发阶段 [5] - 企业加大前沿技术投入以抢占电力系统解决方案制高点 [5] - 储能领域需突破长时储能技术瓶颈,虚拟电厂依赖精准负荷预测与交易策略 [5] 行业结构性矛盾 - 风光发电增长与电网消纳能力不足的矛盾突出 [6] - 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与用户电价承受力存在落差 [6] - 跨区域电力交易规则尚未统一 [6] 企业战略建议 - 构建"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双轮驱动模式 [7] - 通过研发钠电池、氢能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 [7] - 海外建厂规避贸易壁垒 [7]
突发|东方电气官网撤下董事长俞培根信息
第一财经· 2025-06-05 10:06
公司高层变动 - 东方电气官网管理团队页面出现重要变动 董事长俞培根相关信息被撤下 [1] - 俞培根自2021年4月起担任东方电气董事长 此前2019年4月调任该公司总经理 [2] - 中核集团官网显示申彦锋接任董事长 原董事长余剑锋数月未公开露面 [3] 高管履历 - 俞培根1962年出生 浙江大学毕业 拥有核电领域38年从业经验 [2] - 职业起点为1984年秦山核电厂主控室 历任操纵员至总经理等职 1997年升任副总经理 [2] - 2002年进入中核集团任核电部主任 后历任原中电投核电部经理 多家核电公司总经理等职 [2] - 2011年回归中核集团任副总经理 2019年调至东方电气前已担任核电总工程师等核心职务 [2] 企业背景 - 东方电气创立于1958年 是全球最大能源装备制造商之一 产品覆盖风电 太阳能 水电 核电等12大领域 [1] - 中核集团为中央直管特大型国企 承担国家核能开发 核工程建设双重使命 拥有完整核工业体系 [3]
国网沈阳供电:新型电力系统激活城市新质生产力
中国能源网· 2025-05-30 07:02
工业用电与数字化转型 - 2025年1-4月沈阳全社会用电量达154.6亿千瓦时,工业用电占比39.7%(61.45亿千瓦时),较历史峰值55%显著下降但仍为核心负荷 [1] - 沈鼓集团通过"沈鼓云"平台实现数字化工厂管理,生产流程依赖MES/EAM/QMS系统,5G+工业互联网技术保障精密部件(如叶轮)加工质量 [2][3] - 国网沈阳供电部署5G数智化配电网系统,可在75秒内自动隔离电力故障,保障高端制造企业供电稳定性 [4] 新能源转型与能效管理 - 北方重工利用25万平方米厂房屋顶光伏,年发电超2500万千瓦时,2024年向社会输送绿电1500万千瓦时,减碳14065吨 [6][7] - 国网沈阳联合政府建立"能效管理工作小组",为921家工商业用户完成新能源并网,构建负荷储备资源池 [6][7] - "电网负荷管理"系统实现政企协同,兼具电网稳定、能源转型和政企联动功能 [6] 智能网联与新型基建 - 大东区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园联合26家企业及宝马完成东北首条"车路云一体化"试点,计划拓展至红色文旅无人接驳专线 [8] - 盛京-滂江电缆隧道采用盾构技术,集成5G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四足机器人+无人机+红外监测实现地下30米智慧运维 [8][9] - 沈阳在新材料、生物医疗、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领域同步推进产业升级 [8]
新型电力系统助力用电大户变身“发电厂”
新华财经· 2025-05-27 08:30
新能源改造与绿色转型 - 北方重工通过安装屋顶光伏板实现清洁能源自给自足,并额外向社会输送绿电,从用电大户转变为"发电厂"[1] - 公司原工业用电量达2200万千瓦时/年,电费成本高,2017年启动新能源改造方案[1] - 国网沈阳供电公司调整输电线路为双向模式,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及数据无线传输通道,实现发电数据实时监控[1] 光伏发电成效 - 北方重工屋顶光伏系统年均发电量超2500万千瓦时,2024年累计向社会提供绿电1500万千瓦时[2] - 光伏项目帮助公司减少碳排放量14065吨[2] - 国网沈阳供电公司已协助沈阳921家大型工商业用户接入新能源,2023年以来累计提供绿电38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21.38亿吨[2] 技术支撑与系统优化 - 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为企业定制专属用电负荷模型,确保新能源改造方案科学合理[1] - 系统将多余电量纳入负荷储备资源池,保障供电可靠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