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飞机

搜索文档
谢锋大使致辞:希望美方采取实际行动,与中方相向而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9 05:15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踏平坎坷成大道 凝心聚力谋复兴 ——谢锋大使在华盛顿侨学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晚宴上的致辞 各位侨胞,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同大家欢聚一堂,共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华诞。我谨代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向筹办此 次活动的同乡会联合会以及华盛顿地区各大侨团、各位侨胞表示衷心感谢!向所有旅美侨胞和各界朋友 致以诚挚问候和节日祝福! 七十六载峥嵘岁月,神州大地沧海桑田。76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 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日之中国, 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中国走在守护世界和平的正义大道上。我们高扬和平旗帜,以纪念抗战胜利彰显对和平发展的坚定追 求,以大国重器铸就捍卫和平的坚实盾牌。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安全、文明、治理四大倡议,为 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大国担当,35年来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 人次,以中国智慧劝和促谈止战,为世界和平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光明大道上。从量子科技等基础前沿到DeepSe ...
中国商飞—中航大大飞机研究院理事会首次召开
中国民航网· 2025-09-25 12:51
贺东风代表中国商飞公司向中航大长期以来对大飞机事业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衷心感谢。第一次理事会的 召开,标志着双方合作上了新台阶。对于后续合作,双方共同发挥各自优势,持续探索大飞机研究院创 新合作模式,深度整合双方科技、人才等优势资源,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大飞机产业创新发展注 入更强动力。 曹胜利指出,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了向研究型特色类大学转型的目标,并将"适航与智慧运维支撑国 产大飞机商业成功"列为推进发展的"四条主赛道"之首。学校将以高度使命感,努力将平台建设成为技 术创新的策源地、高端人才的集聚地和产教融合的示范地,双方着力实现"三个突破":在关键核心技术 上取得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硬核"成果;在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上取得突破,打造复合型卓越工程 师队伍;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上取得突破,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锚定交通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使命,2024年11月,中国商飞作为中国首 家实现国产大飞机自主研制并打破国际垄断的航空制造商与中国民航大学作为中国民航局唯一直属、全 面覆盖民航全产业链人才培养的顶尖学府,强强联手,签约共建大飞机研究院。签约后的十个月内, ...
创新中国增势强劲 全球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前十名
经济日报· 2025-09-21 03:07
全球创新排名突破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提升至第十位 较2013年第三十五位累计上升25位 首次跻身全球前十 [1] - 该突破标志着创新能力整体跃升 为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树立标杆 [1] 研发投入与产出 -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1.42万亿元增至2024年3.61万亿元 占GDP比重超过多数发达国家 [2]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全球首位 形成高投入高产出高效循环 [2] - 重大科技成果覆盖航天 深海 量子计算 人工智能 高端装备等领域 [2] 高科技产业竞争力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 在5G通信 新能源汽车 数字经济领域全球领先 [3]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均取得优势 [3] - 完整产业链与技术能力支撑出口扩张 改变全球技术贸易与产业分工格局 [3] 创新体系与生态 - 构建覆盖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2] - 形成国家实验室 新型研发机构 科技领军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的协同创新网络 [3] - 后期风险投资和企业研发融资规模均排名全球第二 私营部门作用凸显 [4] 创新集群发展 - 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 数量居世界首位 [4]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第一 北京第四 上海—苏州第六 [4] - 创新集群成为全球专利申请 科技创新及创业投资密集区域 [4] 创新主体特征 - 政府通过战略规划 产业政策 国家专项提供制度保障与方向引导 [4] - 华为 腾讯 比亚迪等民营科技企业崛起 形成国家队与企业队并进格局 [4] - 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和技术竞争中扮演重要角色 [4]
中经评论:创新中国增势强劲
经济日报· 2025-09-21 00:40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 - 中国排名提升至全球第十位 相较2013年第三十五位累计上升25位 首次跻身前十名 在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 [1] 研发投入与产出 -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1.42万亿元增至2024年3.61万亿元 占GDP比重达到并超过不少发达国家水平 [2] -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位 构建覆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2] - 重大科技成果集中涌现 包括嫦娥探月、蛟龙深潜、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国产盾构机和国产大飞机 [2] 高科技产业竞争力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国 在5G通信、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3]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位 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均取得成功 [3] - 完整产业链优势与技术创新能力共同支撑高科技产品出口扩张 改变全球技术贸易与产业分工格局 [3] 创新体系与生态 - 政府通过长期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引导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提供制度保障 企业成为创新主体 [4] - 后期风险投资和企业融资研发均排名全球第二 私营部门在创新中的作用越发凸显 [4] - 拥有24个全球百强创新集群 数量全球最多 其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首位 北京第4位 上海—苏州第6位 [4] 未来发展方向 - 需加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 减少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 [4] - 需完善创新生态环境 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创新人才培养 [4] - 需深化国际科技合作 为全球重大挑战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4]
激发创新动能 释放澎湃活力
新华网· 2025-08-07 06:36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十四五"期间创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1] - 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到1.2万亿元 [1]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 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 [1] - 取得多项重大创新成果包括集齐船舶工业"三颗明珠" 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 国产大飞机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运营 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中国创新不断突破 彰显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1] - 产业加快从量变到质变 从中低端到中高端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转变 [1] - 科技工作者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 人才储备与创新基础 - 人力资源总量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2] - 科学 技术 工程 数学专业毕业生每年超过500万人 [2] - 人才储备为技术突破提供坚实基础 成为创新活动的源头活水 [2] 创新挑战与未来方向 - AI浪潮带来变革机遇但也伴生复杂挑战 [3] - 核心技术攻关"硬骨头"依然存在 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堵点未完全打通 [3] - 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亟待提升 劳动者技能结构转型压力日益凸显 [3] - 创新需要切实解放生产力 赋能劳动力 构建强大韧性与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3]
新华时评丨激发创新动能 释放澎湃活力
新华网· 2025-08-07 05:35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1.2万亿元 [1]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2.68% 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 [1] - 实现船舶工业"三颗明珠"、第四代核电站商业运行、国产大飞机、中国空间站运营及嫦娥六号月球采样等重大突破 [1] 人才资源与创新基础 - 人力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及研发人员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2] -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毕业生年超500万人 [2] - 人才储备为技术突破提供源头活水 [2] 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 - 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 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追赶到领跑的转变 [1] - 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新质生产力全面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1] -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速推进 自主创新进度和高度持续提升 [1] 创新挑战与发展方向 - 面临核心技术攻关、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堵点、成果转化效率及劳动力技能转型等挑战 [3] - 需构建强大韧性与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实现生产力解放和劳动力赋能 [3] - 创新需聚焦创造真价值 持续攻坚复杂艰巨的创新任务 [3]
新华时评|激发创新动能 释放澎湃活力
新华社· 2025-08-07 03:56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创新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1.2万亿元 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68% 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 [1] - 中国在船舶工业 核电 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包括集齐船舶工业"三颗明珠"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 国产大飞机成功运营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 [1] - 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从量变到质变 从中低端到中高端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1] 人才储备与创新基础 - 中国人力资源总量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 研发人员总量均居世界第一 [2] - 科学 技术 工程 数学专业毕业生每年超过500万人 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人才基础 [2] 创新挑战与发展方向 - AI浪潮带来变革机遇 但核心技术攻关仍存在"硬骨头" 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尚未完全打通 [3] - 创新成果转化效率有待提升 劳动者技能结构转型压力日益凸显 [3] - 未来创新需聚焦解放生产力 赋能劳动力 构建具有强大韧性与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3]
英大证券晨会纪要-20250729
英大证券· 2025-07-29 01:35
报告核心观点 - 短期沪指3600点附近或震荡,之后或进入震荡整理周期,若有持续热点板块吸引资金、成交放大,指数有望突破3600点开启上行空间,反之或向下寻求支撑位;中期A股在关税谈判向好、政策发力和流动性改善推动下呈“震荡慢牛”格局,结构性机会丰富 [1][2][10] - 操作上短期内避免追高涨幅大的题材股,可逢高减持,中期布局聚焦成长弹性领域 [2][11] 周一市场综述 - 沪指连续三日在3600点上方盘中回落,多空分歧加大,短期内指数以整理为主可能性大,不影响中期震荡上行趋势,应逢高减持涨幅大的题材股,逢低布局科技成长弹性领域 [4] - 周一早盘沪深三大指数高开后震荡上行,电子元件概念领涨,军工股活跃,医药板块走强,钢铁、煤炭等板块调整;午后三大指数震荡走强,尾盘红盘报收,创业板指数涨幅近1%,航天航空等军工股走强 [4] - 行业方面电子元件、保险等板块涨幅居前,煤炭、钢铁等板块跌幅居前;概念股方面PCB、复合集流体等概念股涨幅居前,低碳冶金、赛马等概念股跌幅居前;个股涨多跌少,市场情绪和赚钱效应一般,两市成交额17423亿元,各指数有不同涨幅和成交额 [5] 周一盘面点评 军工板块 - 2020 - 2025年多次推荐军工板块投资机会,各阶段有不同涨幅,2025年上半年涨幅25.46%跑赢大盘,下半年或高位震荡、个股分化 [6] - 看好下半年军工板块理由包括政策支持,2020 - 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平稳增长;地缘风险是潜在催化剂,全球可能进入军备扩张周期;国产大飞机赛道广阔,产业链附加值有望提升;多家军工央企集团看好资本市场,增强投资者信心 [6] 医药板块 - 周一化学制药板块上涨,创新药是医药行业增量领域,商业化环境向好,国产创新药进入健康新循环 [7][8] - 看好2025年下半年医药板块,因其调整四年跌幅大、市盈率处于低位、前期下跌已计价集采和反腐影响、老龄化进程加快需求旺盛,可关注创新药等领域 [8] 通信概念板块 - 周一6G、通信设备等板块大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培育6G等未来产业,5G与人工智能结合能提升智能化水平,AI赋能通信产业升级 [9] - 2025年下半年二级市场5G、5.5G、6G相关通信设备等上市公司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9] 后市大势研判 - 短期3600点附近或震荡,之后或进入震荡整理周期,若有持续热点吸引资金、成交放大,指数有望突破3600点,反之或向下寻求支撑位 [10][12] - 中期A股呈“震荡慢牛”格局,需关注关税谈判进程及结果、三季度政策窗口期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时点 [2][11] - 操作上短期内避免追高涨幅大的题材股,可逢高减持,中期布局聚焦成长弹性领域 [2][11]
五年来,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答卷精彩
央视网· 2025-07-21 08:40
外贸发展 - 货物贸易规模连续8年全球第一 2024年达6.16万亿美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4% [1] - 服务贸易规模202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 位居全球第二 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从56%提升至64.8% [2] - 跨境电商进出口5年增长67%达2.7万亿元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增长38% 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18.2% [2] - 与东盟贸易额上半年同比增长9.6%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比重超50% [2]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4年达48.3万亿元 年均增长5.5% 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 [4] - 网络零售市场连续12年全球最大 汽车销量连续16年世界第一 市场规模按购买力相当于美国1.6倍 [4] - 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 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达46% 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50% [4][5] 创新能力 - 全社会研发经费2024年达3.6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其中企业投入占比超77% [9] - 高新技术企业达46万多家 集成电路产量增加约1900亿块 "三新"经济增加值超24万亿元 [9][10] - 建成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 自主空间站全面运营 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 [10] 绿色转型 - 单位GDP能耗较"十三五"末下降11.6% 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12% [12] - 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33% 高耗能行业能效标杆产能提高6个百分点 年节煤约3000万吨 [12]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增长5倍多 森林覆盖率超25% 增量相当于陕西省面积 [12] 基础设施 - 高铁新增投运里程超1万公里 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覆盖率达97% [14] - 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4万公里 5G基站超448万个 行政村5G通达率达90% [15] - 高速公路充电桩数量4年翻两番多 覆盖98.4%服务区 拥有全球最多风电光伏装机和充电桩 [15] 经济总量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120/130万亿元台阶 今年预计达140万亿元 5年增量超35万亿元 [16] -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第一 年均超30万亿元 拥有220多项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16] - 国产大邮轮、大飞机实现突破 嫦娥六号完成月背采样 "三新"经济占比持续提升 [16]
没有巨头的江南“小城”,靠什么人均GDP四超上海?
36氪· 2025-07-01 04:33
无锡产业经济概况 - 无锡人均GDP达21.69万元,连续第四年超越上海,位居全国第二 [7][19] - 2023年集成电路规上产业产值2400亿元,全国城市排名第2,设计、制造、封测三业规模分别占全省1/2、全国1/8 [5] - 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值约300亿元/平方公里,显著高于苏州(200亿元)、合肥(150亿元)等城市 [20] 核心产业布局 集成电路 - 形成完整产业链,全国唯一与上海并列具备设计(第4)、制造(第3)、封测(第1)全环节能力的城市 [17] - 华虹半导体无锡基地全球功率器件晶圆代工产能第1,SK海力士无锡工厂为全球最大DRAM生产基地 [6][12] - 产业传承自1980年代国家"908工程",本土技术骨干孵化芯朋微电子、晶源微电子等企业 [15][34] 超算与数字经济 - 国家超算中心"神威·太湖之光"采用全国产处理器,2016-2020年保持全球运算速度领先 [34][35] - 日均支持7000+程序作业,衍生气象模拟、工业仿真等应用,吸引清华、中科院设立实验室 [37][38] - 相比天津(依赖国防科技)、昆山(区域支持角色),无锡超算形成市场化应用生态 [38][39] 其他高附加值产业 - 物联网领域远景科技集团全球智能风机份额第1 [6] - 先导智能锂电设备市占率全球第1,药明生物CDMO产能全球前3 [6] - 雅克科技为全球少数能量产半导体前驱体材料的企业 [6] 产业转型路径 - 2007-2017年关停5000+污染企业,腾退土地聚焦集成电路、超算等产业 [9][10][11] - 承接上海技术溢出(如华虹首座外地研发基地),结合本土"苏南模式"乡镇工业基础 [12][25][31] - 产业间形成协同网络:集成电路支撑物联网/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拉动精密仪器需求 [41] 发展模式对比 - 与苏州相比:无锡集成电路本土企业主导(华虹、SK海力士),苏州依赖外资(三星、英飞凌) [22] - 与杭州相比:无锡侧重制造环节,杭州受生态限制聚焦芯片设计(如矽力杰) [21] - 与合肥相比:无锡产业布局更均衡,合肥集中资源投入存储芯片(长鑫存储) [43] 产业历史沿革 - 1980年代乡镇企业奠定基础:宜兴电缆产业源自废旧电缆翻新,锡北镇印刷机械模仿国营厂设备 [27] - 1990年代"908工程"培养首批半导体人才,2000年华晶改制催生创业生态 [15][29] - 2017年后形成"国家战略+地方配套"模式,如政府提供10亿元贷款加速华虹投产 [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