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足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制造业,拒绝双足机器人
第一财经· 2025-09-27 13:12
双足与轮式机器人在工厂应用的技术对比 - 双足机器人能耗过高 移动速度仅每秒1.3米 而轮式机器人可达每秒2.5米 是人类步速的两倍 [8] - 双足机器人满负荷续航仅2-3小时 轮式机器人可达4-5小时 且轮式自动充电技术更成熟 [9] - 双足机器人40%能量被双腿消耗 60%算力用于双腿运动 对工厂未产生实际价值 [11] 成本与商业化进展 - 普智机器人双足型号出货价50-60万元 轮式仅40-45万元 因双足需更多传感器且开发成本显著更高 [4] - 普智机器人已出货200台 其中60%为轮式(工业场景) 40%为双足(展厅用途) 预计2026年出货量提升至1000台 [4][5] - 新时达计划2024年底完成量产机器人工业认证 目前向海尔重庆工厂派驻轮式机器人进行数据采集与技术升级 [3] 工厂实际应用案例与需求 - 富临精工引入近百台远征A2-W型机器人 料箱搬运为零失误切入点 但需改造工厂环境对接物流系统数据 [6] - 当前机器人负载能力覆盖60%-70%需求(单臂10公斤/整体20公斤) 但30%-40%场景需要30公斤负载能力 [7] - 海尔全球160多座工厂中 重庆冰箱工厂自动化水平居中 生产线复杂度适合机器人测试 [3] 技术发展分歧与未来展望 - 轮式机器人被批评控制精度仅厘米级 难以满足工业毫米/亚毫米级需求 且缺乏稳固基准面 [12] - 国家创新中心专家认为双足机器人未来采用直线关节可大幅降低能耗 并呼吁大模型厂商优化机器人专用算法 [12] - 行业预计双足机器人需3-10年才可能实现全场景工厂应用 当前仍以轮式为主力搭配双足完成轻便搬运 [8][13]
制造业,拒绝双足机器人 | 海斌访谈
第一财经· 2025-09-27 13:01
行业观点分歧 - 部分行业专家认为双足人形机器人不适合工厂应用 主要由于能耗过高 移动速度仅每秒1.3米 远低于轮式机器人的每秒2.5米 且40%能量和60%算力被双腿消耗却未产生实际价值[1][8][10] - 另有专家认为轮式机器人仅是过渡方案 其控制精度仅达厘米级 难以满足工业场景毫米级要求 且双足机器人在通过技术改进后可能实现替代[12] - 双足机器人当前满负荷续航仅2-3小时 轮式机器人可达4-5小时 且轮式自动充电技术更为成熟[8][9] 企业实践案例 - 新时达向海尔重庆冰箱工厂派驻轮式机器人 计划年底完成量产工业认证 海尔全球160多座工厂为合作提供场景基础[4] - 普智机器人已出货200台机器人 其中60%轮式应用于工业场景 40%双足用于展厅讲解 双足单价50-60万元 轮式单价40-45万元[4][5] - 富临精工引入近百台智元远征A2-W型机器人 主要用于料箱搬运 当前负载能力覆盖60%-70%需求(单臂10公斤/整体20公斤) 但需提升至30公斤以满足剩余需求[6] 技术挑战与突破 - 双足机器人开发成本显著高于轮式 因需要更多自由度和传感器 训练数据量也更大 而轮式底盘技术已成熟[5] - 双足机器人需解决环境适应性问题 需与工厂物流仓储系统及生产数据对接 目前需通过环境改造实现[6] - 技术突破方向包括采用直线关节降低能耗 以及优化大脑(大语言模型针对机器人优化)和小脑(嵌入式芯片支持0.5B/0.1B模型)[12][13] 市场发展预期 - 普智机器人预计2026年出货量将提升至1000台[5] - 行业认为双足机器人进入工厂全场景应用需3-10年技术积累 目前传统工业机器人已在精度要求高的场景大规模应用[13] - 轮式机器人因投入成本更低且能耗仅占整体不足10% 更受工业企业欢迎[9]
洞悉未来十年科技趋势,这趟美国之行给你答案
吴晓波频道· 2025-09-27 00:29
在CES,看见未来的轮廓 CES被业界誉为"消费电子春晚",一直是全球科技潮流的风向标。在这里,你将见证技术从概念到落地的完整轨迹。 回顾今年年初的CES,几个趋势已清晰可见,为我们预判明年指明了方向:人工智能不再是孤立的功能,而是如水电般融入产品的底层能力。 2025的CES展,它们分别是: 首先,具身智能机器人从实验室迈向家庭。 斯 坦福机器人实验室孵化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已能完成煮咖啡、整理衣物等复杂任务;而中国企业宇 树科技展示的双足机器人,则在运动平衡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预示着智能家居的下一个形态。 资本视角的投资逻辑。助你构建创新认知框架,把握AI时代发展先机。 点击上图▲立即报名 被誉为"全球科技年度盛会"的CES,将于2026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再度揭幕。 今年我们将继续组团带大家去现场深度观展;随后深入硅谷创新腹地,参访斯坦福大 学、Google、Meta和500 Global等顶尖机构,并与AI硬件等专家零距离对话,探 讨行业趋势与机遇,你将收获顶尖学府的创新思维、科技巨头的AI布局与实践、以及 如果说有一个地方能够让你一眼看透未来十年的科技趋势,那一定是每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消费 ...
专访逐际动力张巍:不搞定最后一公里,会“杀死”机器人落地
36氪· 2025-09-02 02:28
公司定位与商业模式 - 公司定位为具身智能领域的英伟达 专注于提供本体、小脑和模型开发工具链 而非直接进入具体场景[3][22] - 商业模式服务三类目标客户IDS:Innovator(科研院所/科技公司)、Developer(功能开发者)、System Integrator(系统集成商) 分别对应技术创新、开发创新和方案创新[4][20] - 商业策略相比同行后退一步 不直接服务终端用户 而是通过工具链赋能下游客户开发应用[4][22] 行业落地挑战 - 机器人落地难的核心在于OPEX(运营支出)被低估 占整体价值链80%-90% 而CAPEX(资本支出)仅占10%-20%[8] - 行业普遍存在技术业务脱节问题:懂技术者不懂业务 懂业务者不懂技术 导致项目后期维护成本极高[9] - 当前行业困境表现为项目越多亏损越大 因最后10%的落地难度需要耗费超预期资源(如需搭配算法博士)[9][10] 技术路径选择 - 重点研发带腿机器人形态(双足/人形) 因腿部运动控制需小脑AI化 能大幅缩短开发周期[15][16] - 摒弃轮式双臂机器人方案 认为其属于成熟红海领域 本质是供应链逻辑而非技术创新[15][16] - 小脑AI化实现从符号推导到数据训练的范式转变 通过仿真数据训练控制器提升效率[18] 数据战略与工业母机 - 反对盲目堆砌真机数据 主张高效利用仿真数据与互联网视频数据降低模型开发成本[24][25] - 提出工业母机概念:核心是通过数据降维打击 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持续生产具身模型[3][24] - 关键竞争力在于视频数据利用能力 而非单纯数据量堆砌 强调从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6] 形态分类与价值判断 - 将机器人分为四类:机械臂、轮式双臂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纯腿机器人[13] - 人形机器人虽无立即落地场景 但是CAPEX最优解 且最能发挥大脑价值的形态[12][19] - 腿部核心价值在于地形适应能力 解决从A点到B点的移动问题[14]
零距离接触“顶流”机器人技术
深圳商报· 2025-08-13 22:54
公司动态 - 深圳市新奇通科技有限公司将在深圳龙华开设首家智能机器人体验馆 这是深圳首家专注于多元机器人互动体验的旗舰场馆 [1] - 公司因蛇年春晚中身穿大花袄、甩着红色手绢的人形机器人而名声大噪 成为国内机器人领域的"顶流"企业 [1] 产品与技术 - 体验馆将展示双足机器人 参观者可尝试指令交互并目睹机器人完成行走、转身等仿生动作 [1] - 全球知名的四足机器狗将亮相 参观者可操作遥控手柄指挥其完成奔跑、跳跃、翻滚等动作 [1] - 增强现实(AR)技术是体验馆特色 参观者可佩戴头显设备进入虚实交融的奇幻世界 畅玩大型互动游戏 [2] - 体验馆提供与搭载人工智能算法的下棋机器人对弈机会 涵盖国际象棋、围棋和中国象棋 [2] - 登山助力机器人体验区将展示外骨骼设备原型 可辅助攀爬和减轻负重 [2] 市场定位 - 体验馆旨在为科技爱好者、亲子家庭及广大市民提供身临其境的未来科技互动空间 [1] - 场馆打破传统展览界限 打造可触摸、可互动、可感知的沉浸式未来空间 [1]
零距离接触“顶流”机器人技术 全国首家宇树智能机器人体验馆落户深圳
深圳商报· 2025-08-13 17:01
公司动态 - 深圳市新奇通科技有限公司开设深圳首家智能机器人体验馆 该场馆为深圳首个专注于多元机器人互动体验的旗舰场馆 [1] - 公司因蛇年春晚中身穿大花袄、甩红色手绢的人形机器人表演而成为国内机器人领域"顶流"企业 [1] - 体验馆打破传统展览界限 打造可触摸、可互动、可感知的沉浸式未来科技空间 [1] 产品与技术亮点 - 双足机器人体验区展示其平衡感与灵活运动能力 参观者可尝试指令交互并观察行走、转身等仿生动作 [1] - 四足机器狗亮相 支持参观者通过遥控手柄指挥完成奔跑、跳跃、翻滚等动作 [1] - AR技术结合超大空间定位系统 提供虚实交融的互动游戏、虚拟机器人召唤及指尖轨迹创作功能 [2] - 搭载AI算法的下棋机器人支持国际象棋、围棋和中国象棋对弈 [2] - 登山助力机器人体验区展示外骨骼设备在辅助攀爬和减轻负重方面的应用 [2] 市场定位 - 体验馆目标受众为科技爱好者、亲子家庭及广大市民 [1] - 场馆设计强调零距离接触世界领先机器人技术 提供亲手操控尖端智能科技的机会 [1]
世界机器人大会洞察:机器人智能化进阶,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贝壳财经· 2025-08-12 06:25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主题为"让机器人更智慧 让具身体更智能" 由中国电子学会和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共同主办 [1] 行业趋势与前景 - 人形机器人在生产制造 仓储物流 安全防护 家政服务 教育医疗等场景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持续发力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以拉动新消费 催生新产业 扩大新就业 [1] - 2025年机器人产业关键词为"量产"与"生态" 供应链能力 技术发展和客户付费意愿显著提升 [12]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平台级生态系统 其生态演进路径可能重演智能手机的生态发展 [12] 技术路线发展 - 具身智能破局存在两条技术路线:模仿人类智能深度泛化构建世界物理模型从消费渗透各领域 以及以智能定界方向从运营切入定义载体裁剪模型和数据推动PMF商业闭环迁移 预计2025-2026年下半场后者路线将占上风 [1] - 人形机器人发展路径是先岗位化再实现完全通用化 未来世界将是通用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混合的世界 [5] 商业化进展与融资动态 - 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赛道处于商业化早期 创业公司选择合适场景进行技术迭代至关重要 [4] - 众擎机器人2025年7月完成Pre-A++轮与A1轮融资 规模近10亿元 小鹏汽车作为基石投资人发起设立的星航资本参与Pre-A++轮投资 [4] - 清宝机器人2025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4倍 新增落地项目超过60个 [5] 产品与应用场景创新 - 企业重点展示具体应用场景 包括工厂搬箱子码垛 饮品吧制作咖啡冰淇淋 舞台敲架子鼓等 [4] - 商业化落地选择从半结构化场景切入 优先考虑商业逻辑更简单的场景而非to C服务场景 [4] - 未来机器人落地场景可能家用to C优先 因工业注重成本而to C包含50%情绪价值和交换价值 [5] - 多伦科技计划在车管所部署智能化系统 实现人形机器人在交管智能服务和机动车智能查验场景落地 [5] - 清宝机器人产品线包括咖啡机器人 文旅机器人 安保机器人 双足机器人 灵巧手 并展示高拟真表情头 未来将深耕养老服务和线上线下新零售领域 [5] 技术突破与产品展示 - 双足 四足 轮式等形态机器人各显神通 魔法原子展示全尺寸通用双足人形机器人"小麦" 高动态双足人形机器人MagicBot Z1 消费级四足机器人MagicDog 轮式四足机器人MagicDog-W 工业四足机器人MagicDog Y1 [6] - 逐际动力展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imX Oli的复杂舞蹈 多风格拟人行走 打功夫等高动态运动 以及全地形移动平台TRON 1和移动操作配件 [6] - 星尘智能发布全身移动操作模型DuoCore-WB 实现弯腰 转身 蹲起 移动等动态全身动作与双臂精细操作协同 可自主生成跨区域跨空间的灵活全身策略 [7] - 星海图展示机器人铺床场景 基于VLA模型使机器人能根据自然语言指令完成长程任务 [7] - 数字华夏攻克"眼球追踪"和"口型一致"等前沿技术 机器人能展示7大类22种表情并模仿人类表情 还装备电子皮肤感知触觉和温度 [10] - 优必选Walker S2展示热插拔自主换电技术 采用双电池动力平衡技术 标准化电池仓快换技术和高精度双臂协同换电技术解决电池续航问题 [10] 核心技术与研发方向 - 灵巧手与夹爪技术路线对比:夹爪在固定场景具成本效率优势 灵巧手核心价值在于泛化操作能力但需软件协同优化 [6] - 灵巧手实际作业可能不需要五指 三个手指就能完成99%以上的任务 [6] -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核心在于合成数据突破 银河通用研发万亿级合成数据管线通过物理仿真引擎构建多模态交互环境 生成轨迹数据并强化学习验证 结合synthetic-to-real迁移技术解决闭环视觉端到端模型训练需求 [7] 行业挑战与客户需求 - 人形机器人操作潜力大但在稳定性 耐候性 可靠性上仍不成熟 [11] - 市场需求呈现两大变化:客户从"试水科研"转向"实战落地"更关注解决产业一线具体痛点 场景复杂度提升对全地形适应 极端环境作业 快速定制化等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11] - 客户最集中诉求包括产品化成熟度(稳定运行少故障) 品质可靠性(防护等级抗摔抗造能力) 交付效率(适配场景速度与成本) [11]
宝通科技20250807
2025-08-07 15:03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化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矿业、钢厂、港口等场景[2][3][11] - 公司为华东科技(宝通科技关联公司),核心业务包括工业机器人研发、微电机布局及智能化系统集成[2][3][10]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技术应用与场景落地** - 四足/双足机器人成功应用于智利全球最大铜矿,集成360度全景摄像头、红外成像及气体/温湿度传感器,实现远程巡检与数据回传,降低人工安全风险[2][5] - 解决矿区危险场景巡检问题,实时监测输送带异常磨损及环境参数,数据支撑维保决策[5] - 必和必拓订单为技术落地标志,机器人经二次开发适配工业场景[4] **2 竞争优势** - 客户场景广泛:覆盖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全球顶级矿业公司及国内宝武钢铁等[6] - 提供智能化一体化解决方案(巡检、清扫、监测),具备场景识别与导航技术积累[6] - 微电机业务布局(无锡泰力斯)引入顶尖团队,提升机器人在粉尘/磁性环境中的稳定性[10][11] **3 市场空间与需求** - 海外矿区人工成本达15-20万美元/年,替代空间巨大[8] - 国内存量客户1,600家,露天矿、港口等场景需求旺盛[8][9] - 单个矿区需数百名维修/巡检人员,规模化潜力显著[9] **4 战略规划** - 围绕头部客户推进批量落地,与智利其他矿业公司适配前期合作[7] - 工业智能化为核心目标,打造一体化行业解决方案[7] - 微电机业务加速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替代现有产品提升性能[10] --- 其他重要信息 - 成立无锡泰力斯电力传动科技,专注微电机研发,已积累初步客户[10] - 宝丰科技(关联方)在工业智能控制领域有长期积累,强化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布局[3][11] - 机器人性能优化重点针对工矿恶劣环境(粉尘、磁性材料)[11]
五年前,对王兴兴的一次未公开访谈
虎嗅· 2025-08-07 03:42
谈几点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 (ID:China-Venture),对话嘉宾:郑俊聪、王兴兴,编辑:刘燕秋, 题图来自:AI生成 五年前,当四足机器狗还是一个新奇事物,人形机器人还被视为好莱坞大片里的科技幻想时,祥峰便投 资了宇树科技,并与创始人王兴兴展开了一场对话。如今,这家全球消费级机器人领军企业即将IPO, Blue hour从祥峰那里获得了这段珍贵的采访,并将其整理出来。 访谈全文一万多字,问题深刻全面。尽管今年我做过几篇宇树的报道,但这场对话仍然给我提供了理解 宇树和王兴兴的新素材和视角。五年前的很多言论,在今天看来充满前瞻性,也让我更真切地理解,为 什么偏偏是这个人站上浪潮之巅。 第一,或许可以说当时的王兴兴还不是"六边形战士",但不能否认,这是一位十分聪明的创业者。所 谓"聪明",按我理解,就是一个人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干。访谈中,他对于波士 顿动力的判断,对双足和轮式机器人优缺点的论述,以及对自身的定位、技术路径和商业化选择的阐 明,今天看来都很准确。他知道每一种选择意味着什么,更准确地说,知道自己舍弃的是什么。 第二,他深深地懂得"慢就是快"的道理 ...
独家 | 五年前,对王兴兴的一次未公开访谈
投中网· 2025-08-07 02:33
公司发展历程与定位 - 宇树科技是全球消费级机器人领军企业,专注于四足机器人研发,即将IPO [3] - 公司2017年公开预售高性能四足机器人,是全球最早将该类产品商业化的企业之一 [20] - 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先满足教育、个人和科技公司客户需求,逐步向大众市场渗透 [17] 技术路径与产品优势 - 坚持电驱动技术路线,认为这是中小型机器人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15][16] - 自主研发驱动系统、减速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实现产业链整合和成本控制 [23] - 四足机器人相比双足机器人具有更好的通过性、人机交互友好度和产品容忍度 [12][13] - 产品定位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目标是将成本降至小几千人民币/台 [18] 商业化与市场前景 - 目前产品年增长可观,已看到指数增长的苗头 [10] - 预计未来5年内四足机器人将进入家庭场景,具备陪伴、负重、拍照等功能 [10][11] - 谷歌、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已采购公司产品用于AI开发 [30][31] - 商业模式借鉴大疆经验,通过to C产品建立壁垒后再拓展to B市场 [19][29] 行业竞争与壁垒 - 公司在四足机器人领域拥有先发优势,专利布局丰富且含金量高 [22][23] - 技术积累形成壁垒,完整走过研发全流程使其比使用开源方案的竞争对手更了解技术细节 [22][24] - 与波士顿动力形成差异化竞争,后者采用高举高打策略而宇树注重实用性和成本 [14][15] 创始人特质与管理风格 - 创始人王兴兴具有20多年机械设计经验和10多年电子编程经验 [34] - 公司管理采用扁平化结构,以产品为导向组织工作 [36][37] - 决策风格偏向绝对理性,注重参数和量化评估 [38][39] - 企业文化强调科技导向,流程尽可能简化以服务产品研发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