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兆瓦超充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东风商用车新能源重卡批量交车!助力钢铁物流绿色运输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9-06 11:43
项目启动与交付规模 - 宝钢股份、东风公司、华为数字能源联合启动钢铁物流全面电动化项目并交付70台新能源车辆 [1] - 东风商用车作为核心供应商交付50台新能源重卡 占本次交付总量主力份额 [1] 政策与产业背景 - 项目响应国家《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及湖北省2025年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3] - 湖北省推动钢铁、汽车、能源三大产业协同创新 打造产业融合标杆 [8] 技术合作与创新模式 - 三方形成"钢铁龙头+能源科技+汽车制造"创新模式:武钢提供场景需求 华为提供数字能源技术 东风负责产品落地 [10] - 联合成立"钢铁物流示范运营中心" 整合新能源重卡、超充网络和智慧运营系统 [14] - 启用湖北首座兆瓦级超充场站 单桩最大功率1440千瓦 实现充电15分钟续航300公里 [14] 产品性能与经济性 - 新能源重卡专为钢铁物流高强度工况定制 纯电车型能耗比竞品低3%以上 [18] - 每车年均节约能源成本约1万元 支持双枪快充使电量从20%-80%缩短至40分钟 [18] - 每辆车每年可减少碳排放30余吨 [15] 服务体系与解决方案 - 提供车辆、充电与运维一体化解决方案 包括全生命周期服务及车联网实时监控 [20] - 联合合作伙伴提供车+补能+金融+用地+政策补贴一体化方案 减轻客户初始投入压力 [20] 产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项目为行业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武汉经验" 打造交通-能源-物流一体化示范样板 [10][14] - 标志东风商用车新能源产品在钢铁物流领域规模化落地 展现行业绿色转型务实行动 [23]
观车 · 论势 || 从兆瓦超充勃兴看电动重卡的下一步攻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2 08:00
行业背景与痛点 - 中国重卡保有量达800万至900万辆 虽在机动车总量中占比小 但贡献道路交通领域50%以上碳排放[1] - 电动重卡当前主要局限于港口、矿区等封闭场景运营 向干线物流、城际货运等开放场景渗透面临充电效率低下、电网冲击、初始投资高昂等核心痛点[1] - 电动重卡续驶里程和补能效率直接与用户收益挂钩 需求端驱动不足难以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1] 市场发展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重卡销量达7.5万辆 同比增长195.2% 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 - 新能源重卡月度渗透率已连续4个月突破23% 但中长途干线物流领域渗透率仍不足0.1%[4] - 行业预计电动重卡向干线运输场景渗透的时间窗口将在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上半年开启[2] 技术解决方案 - 兆瓦超充技术直击电动重卡"充电慢、兼容差、扩容难"行业痛点 成为从封闭场景走向开放场景的核心解决方案[1][2] - 华为通过融合智能光伏和构网型储能构建"源网荷储微电网" 微电网与大电网可并可离 降低大功率充电对电网冲击[3] - 微电网通过VPP虚拟电厂技术与电网互动 最大化消纳新能源 通过峰谷套利降低成本提升收益 实现"车、桩、网"协同[3] 产业生态建设 - 华为联合北汽福田、东风商用车、江淮等主流商用车企业组建"超充联盟2.0" 产业协同效应显著[2] - 车企预计2025年推出约55款兆瓦超充重卡 目前已交付20多款 产品矩阵快速完善[2] - 全球首个百兆瓦级重卡超充站——四川元启星光重卡兆瓦超充站在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正式投运[1] 政策支持导向 - 2025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 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4] - 政策要求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融合衔接 建立场站与配电网高效互动机制[4] - 支持充电运营企业接入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需求响应 通过价格信号促进电动汽车消纳清洁能源[4] 发展挑战 - 兆瓦超充面临基础设施投资巨大且盈利模式待验证的成本挑战[3] - 超充电池需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寿命之间取得平衡 技术门槛较高[3] - 兆瓦超充可能引发电压偏移和线损增加 甚至触发电网保护装置跳闸 对电网兼容性与稳定性带来风险[3] - 车企和桩企需开发多协议兼容设备 将增加研发成本[3]
华为新品兆瓦超充即将发布,有望显著加速超充技术普及
选股宝· 2025-08-13 23:31
行业动态 - 华为将于8月22日举办"共建兆瓦超充生态,共赢全电物流机遇"峰会 分享端到端创新解决方案与实践 并发布百兆瓦级重卡超充站全新商业模式 [1] - "兆瓦超充"或成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闪充"元年" 未来几年将迎来快速扩张 [1] - 2024年全球兆瓦超充市场规模约6406万美元 预计2030年达15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80.91% [1] - 目前超充站推广受限于大功率桩价格高昂、电网容量局限、建设标准不统一等因素 各地2025年建设目标合计约5000座 超充桩数量万台级别 与2027年10万台目标差距显著 [1] 技术趋势 - 兆瓦超充技术成为推动长途运输电气化的关键力量 尤其适用于重型商用车领域 [1] - 大功率充电需高电压与大电流结合 对充电桩及核心器件技术要求显著提高 [2] - 高电压要求充电模块耐压等级提升 碳化硅功率器件将替代传统IGBT 高功率密度、高转换效率、高可靠性企业受益 [2] - 大电流散热问题突出 液冷或成主流方案 液冷枪线技术附加值较传统产品大幅提升 [2] 公司动向 - 华体科技与华为就兆瓦超充技术应用进行沟通 [3] - 盛弘股份推出天玑Ultra 1.6MW重卡兆瓦超充解决方案 [4]
华为、比亚迪持续加码兆瓦超充,新能源车补能路径再引争论
第一财经网· 2025-04-27 11:03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上海车展聚焦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超快充和换电两种补能方式成关注焦点,涉及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各企业积极布局,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挑战 [1] 超充技术发展情况 商用车领域 - 华为面向重型卡车物流领域推出全液冷兆瓦级超充产品,最大充电电流2400安培,最大功率1.5兆瓦,每分钟补给20度电,15分钟可充满一辆电动重卡 [1] - 华为超充联盟2.0成立,东风商用车等车企参与,2025年规划研发30 - 50款车型 [6] - 华为数字能源计划2025年在全国打造超100条兆瓦级超充物流干线,预计未来十年商用车充电量将从300亿度提升近二十倍 [6] - 星星充电在车展释放液冷超充2.0,可实现双枪2400安电流输出,10分钟内完成重卡80%补能 [7] 乘用车领域 - 去年华为针对乘用车发布液冷超充技术,宣称“充电1秒续航1公里”,计划2024年底布局600千瓦全液冷超级快充超过10万根 [1][2] - 今年3月比亚迪基于超级e平台的兆瓦超充技术,将多款新能源车充电峰值功率拉入1兆瓦,宣称“充电5分钟、续航里程400公里”,未来预计建设超4000个兆瓦闪充站 [1][2] - 新款小鹏G6和G9将5C超充拉入18万元级车型,小鹏G6和G9超充可10分钟补能450公里,今年计划新增1000座充电站并向所有新能源车型开放 [3] - 2025年上海车展小鹏新款P7 + 推出5C超充版本,向20万元级别市场挖掘机会 [3] 换电技术发展情况 - 蔚来汽车换电站布局3268座,覆盖全国900多个区县,已布局750千瓦液冷超快充站,拥有26000根充电桩 [5] - 蔚来最新一代换电站换电速度达2分24秒,李斌认为换电站目前在速度和体验上优于充电站,且换电站稳定及电池慢充带来的健康状态经过验证 [5] - 宁德时代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峰值充电倍率接近12C,峰值充电功率超1.3兆瓦,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超520公里” [5] - 宁德时代推进对蔚来能源不超过25亿元的战略投资,与五大车企共同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 [5] 行业观点与预测 - 比亚迪称超充突破兆瓦级别纯技术不难,难点在于车辆端匹配硬件及成本,需和合作伙伴运营超充站 [3] -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比亚迪兆瓦超充或引发车企分化,预计2026年底国内支持高压快充的车型市场保有量超1300万辆 [3] - 小鹏汽车预测下一阶段纯电动车补能目标是与燃油车加油速度持平,后续行业或全方位比拼充电效率 [3] - 巨湾技研总裁裴锋认为超快充技术在商用车领域后来居上,但面临基础设施覆盖与产能适配挑战 [7] - 东风商用车和苏波认为商用车充换电路径将并行发展,不应过度区分技术路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