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背景与痛点 - 中国重卡保有量达800万至900万辆 虽在机动车总量中占比小 但贡献道路交通领域50%以上碳排放[1] - 电动重卡当前主要局限于港口、矿区等封闭场景运营 向干线物流、城际货运等开放场景渗透面临充电效率低下、电网冲击、初始投资高昂等核心痛点[1] - 电动重卡续驶里程和补能效率直接与用户收益挂钩 需求端驱动不足难以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1] 市场发展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重卡销量达7.5万辆 同比增长195.2% 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 - 新能源重卡月度渗透率已连续4个月突破23% 但中长途干线物流领域渗透率仍不足0.1%[4] - 行业预计电动重卡向干线运输场景渗透的时间窗口将在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上半年开启[2] 技术解决方案 - 兆瓦超充技术直击电动重卡"充电慢、兼容差、扩容难"行业痛点 成为从封闭场景走向开放场景的核心解决方案[1][2] - 华为通过融合智能光伏和构网型储能构建"源网荷储微电网" 微电网与大电网可并可离 降低大功率充电对电网冲击[3] - 微电网通过VPP虚拟电厂技术与电网互动 最大化消纳新能源 通过峰谷套利降低成本提升收益 实现"车、桩、网"协同[3] 产业生态建设 - 华为联合北汽福田、东风商用车、江淮等主流商用车企业组建"超充联盟2.0" 产业协同效应显著[2] - 车企预计2025年推出约55款兆瓦超充重卡 目前已交付20多款 产品矩阵快速完善[2] - 全球首个百兆瓦级重卡超充站——四川元启星光重卡兆瓦超充站在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正式投运[1] 政策支持导向 - 2025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 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4] - 政策要求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融合衔接 建立场站与配电网高效互动机制[4] - 支持充电运营企业接入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需求响应 通过价格信号促进电动汽车消纳清洁能源[4] 发展挑战 - 兆瓦超充面临基础设施投资巨大且盈利模式待验证的成本挑战[3] - 超充电池需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寿命之间取得平衡 技术门槛较高[3] - 兆瓦超充可能引发电压偏移和线损增加 甚至触发电网保护装置跳闸 对电网兼容性与稳定性带来风险[3] - 车企和桩企需开发多协议兼容设备 将增加研发成本[3]
观车 · 论势 || 从兆瓦超充勃兴看电动重卡的下一步攻坚
中国汽车报网·2025-09-02 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