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储能集成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明阳智能: 关于参股公司回购公司所持股份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6 08:08
交易概述 - 公司前期向海基新能源投资人民币19,000万元,因触发回购条件,海基新能源及其控股股东将履行回购义务,支付投资本金及利息[1] - 利息按每年8%(单利)计算,期限为2022年3月10日至实际付款日[2]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1][3] 交易背景 - 公司于2022年2月9日与百川股份、海基新能源等签署投资协议,约定在满足回购条件时公司享有回购权[2] - 触发回购条件为海基新能源未在2024年12月31日前递交IPO申报材料[2] - 百川股份对海基新能源的回购义务承担连带担保责任[2] 交易协议主要内容 - 海基新能源通过减资方式分期支付投资本金及利息,分六期完成,总金额19,000万元[10] - 第一期:2025年9月30日前支付1,900万元 - 第二期:2025年12月31日前支付1,900万元 - 第三至六期:2026年6月30日至2027年8月31日前分期支付剩余15,200万元 - 若逾期未付款,债务加速到期,且需支付每日万分之五的违约金[11] - 协议需经各方股东会及董事会审议后生效[12] 关联方情况 - 海基新能源2025年3月31日总资产175,83162万元,净资产54,13449万元,净利润-6,45031万元[6] - 百川股份2025年3月31日总资产1,236,95798万元,净资产202,50241万元,净利润4,22160万元[8] - 公司前任董事会秘书担任海基新能源董事,构成关联关系[4] 交易影响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海基新能源股份[3] - 交易系对原投资协议回购条款的补充,有利于公司回购权利的实现[13] - 交易定价符合法律法规,不存在损害公司或股东利益的情形[13]
科力远: 科力远关于对《关于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事项的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19 12:33
股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 - 2025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0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1.5亿元 [2] - 2026年营业收入不低于70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2.25亿元 [2] - 2027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00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3.5亿元 [2]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11亿元、净利润-1.36亿元 [2] - 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64亿元、净利润-0.10亿元 [2] 主营业务情况 - 主要从事电池及材料业务,包括镍氢电池全产业链、锂电上游产业链 [3] - 业务板块包括电池材料板块、电池板块和储能板块 [3] - 2024年镍产品、动力电池及极片毛利率分别增加5.82、4.30个百分点 [6] - 2024年锂电材料板块收入4.81亿元,同比增长158.03% [6] - 2024年消费类电池收入10.93亿元,同比增长6.18% [7] 储能业务发展 - 2024年储能产品收入0.99亿元 [8] - 河北井陉2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2024年12月并网运行 [8] - 预计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达到100GW,行业总产值超万亿元 [9] - 预计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220GW,行业总产值3万亿元 [9] - 2024年国家及地方政府发布新能源配储政策80项、独立/共享储能政策55项 [10] 业务发展规划 - 预计2025年电池材料板块收入22.56亿元,电池板块收入15.01亿元,储能板块收入20.15亿元 [14] - 预计2027年电池材料板块收入31.07亿元,电池板块收入18.16亿元,储能板块收入52.59亿元 [14] - 预计2025年消费类电池订单量3100万组,对应收入15亿元 [16] - 预计2025年两轮车换电订单量8万组,收入0.19亿元 [17] - 预计2026-2027年两轮车换电收入分别为0.98亿元、1.61亿元 [17]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50亿元,2026年2.25亿元,2027年3.50亿元 [22] - 预计2025年消费类电池归母净利润0.6亿元 [22] - 预计2025年储能业务归母净利润率8%-10% [22] - 公司货币资金余额16.48亿元,其中受限资金3.35亿元 [20] - 预计可用资金10.83亿元,能够满足储能电站项目资本金投入 [20]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储能行业面临政策波动、产能过剩、价格战、技术迭代等风险 [30][31] - 碳酸锂价格2023年跌幅超过80%,从51万元/吨跌至不足10万元/吨 [26] - 预计2025-2027年碳酸锂价格维持在7-8万元/吨 [27] - 公司牵头组建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联合23家企事业单位 [10] - 联合体通过"长板叠加"策略聚合产业链优势产能 [11]
科力远: 深圳市他山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关于湖南科力远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监管工作函有关事项的独立财务顾问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5-19 12:22
公司业绩考核目标设定 - 本次激励计划设定了2025年至2027年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 其中2025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0 00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1 50亿元 2026年营业收入不低于70 00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2 25亿元 2027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00 00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3 50亿元 [1]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 11亿元 净利润-1 36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4 64亿元 净利润-0 10亿元 [1] 主营业务与历史业绩表现 - 公司主要从事电池及材料业务 包括镍氢电池全产业链 锂电上游产业链以及储能板块 业务涵盖电池材料板块 电池板块和储能板块 [2]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 86亿元 37 11亿元和39 38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波动 2023年经营业绩整体亏损 [2] - 2024年通过降本控费和优化业务结构 经营业绩扭亏为盈 镍产品 动力电池及极片的毛利率分别增加5 82和4 30个百分点 毛利增长约0 54亿元 [3] - 锂电材料业务2024年实现收入4 81亿元 同比增长158 03% 毛利率增加29 46个百分点 净利润为-0 97亿元 较2023年减亏约0 51亿元 [4] - 消费类电池业务2024年销售收入10 93亿元 同比增长6 18% 消费类锂电池销售量大幅增长80 26% 产品整体毛利率提升4 03个百分点 毛利增长约0 47亿元 [4] - 储能业务2024年实现收入0 99亿元 储能电站2025年正式并网运营 2024年未产生投资收益 [5] 发展规划与订单情况 - 公司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达到100GW 行业总产值超过万亿元 到2030年累计装机达到220GW 总产值3万亿元 [6] - 公司牵头成立覆盖政产学研金服用产业链全链条的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 构建项目资源整合与开发 项目建设交付与运营 项目投融资三大核心优势 [7] - 电池材料板块HEV镍氢动力电池材料主要客户2025年订单对比2024年需求增长 同时公司积极培育第二曲线业务 包括电解水制氢 镍锌电池等新领域应用 [8] - 电池板块消费类锂电池业务持续高速增长 2025年一季度获得客户2万组电池订单 已完成1万组交付 [9] - 储能业务是公司主要战略发展方向 2024年成功构建商业模式框架 2025年将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关键引擎 [9] 营业收入预测 - 公司预计2025年至2027年三大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合计分别为57 54亿元 75 47亿元和101 82亿元 其中电池材料板块分别为22 38亿元 26 13亿元和31 07亿元 电池板块分别为15 01亿元 16 51亿元和18 16亿元 储能板块分别为20 15亿元 32 84亿元和52 59亿元 [10] - 电池材料板块镍电材料业务订单量稳定在40万台套/年 对应营收约12 62亿元/年 民生泡沫镍订单量285万㎡/年 营收约1 97亿元/年 其他产品预计每年贡献营收约0 84亿元 [10] - 锂电材料业务预计未来3年碳酸锂产销量逐年上升 分别为8000吨 12000吨和15000吨 按照7万元-8万元/吨估算 预计实现收入分别为5 31亿元 8 40亿元和10 50亿元 [10] - 消费类电池业务预计2025年订单量约3100万组 对应销售收入约15亿元 后续两年保持每年10%增长 [12] - 两轮车换电市场2025年预计订单量8万组 销售收入约0 19亿元 2026年-2027年订单量大幅上涨 收入分别约为0 98亿元和1 61亿元 [13] - 储能板块通过储能产业基金投资建设储能电站 预计每GWh对应4亿元左右储能产品收入 2025年可实现18亿元-20亿元收入规模 2026年-2027年以约60%年增长率增长 [15] 归母净利润预测 - 公司预计2025年至2027年三大业务板块归母净利润合计分别达到1 50亿元 2 25亿元和3 50亿元 [19] - 电池材料板块镍电材料业务归母净利润预计维持在1 1亿元-1 3亿元/年 锂电材料业务未来3年仍将面临净利润亏损 2025年至2026年增亏幅度超过30% 2027年亏损情况有所缓解 [17] - 电池板块消费类电池业务2025年-2027年归母净利润在0 6亿元/年左右 [17] - 储能板块归母净利润率有望维持在8%到10%之间 [18] 前次激励计划未达标因素 - 公司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期2023年营业收入值不低于60亿元未达成 第二个行权期2024年营业收入值不低于80亿元未达成 [21] - 未达成业绩考核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碳酸锂价格超跌 2023年碳酸锂价格从年初51万元/吨跌至年末不足10万元/吨 跌幅超过80% [23] - 受碳酸锂价格下行 投产延迟 自有矿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 公司锂电材料业务2023年毛利率大幅下降 营业收入远不及预期 [23] 本次激励计划合理性 - 本次激励计划选择营业收入或净利润作为考核指标 满足其一即视为考核达标 有效兼顾股东回报能力和持续成长能力 [20] - 公司预计储能业务将实现高增长 其他业务通过精细化管理保持平稳增长 为考核目标提供有效支撑 [19] - 本次激励计划设定的2025年营业收入指标考核值低于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且放弃采用累计值考核方式 提高考核灵活性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