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空飞行器
icon
搜索文档
数贸会勾勒未来出行新图景
新华社· 2025-09-28 05:41
0:00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25日至29日在杭州举行。 会上七大特色产业展区中,数智出行展区,从自动驾驶到智能网联,从新能源汽车到低空飞行器,参展 企业带来了一场未来出行的全景盛会。 记者:阮帅 余嘉明 魏一骏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发布八项团体标准 2025首届国际低空产业大会在成都双流区召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15:29
9月25日至27日,2025首届国际低空产业大会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成都空港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 大会以"领航低空安全赋能产业发展"为主题,涵盖主论坛、专题论坛以及低空产业博览会等丰富内容, 近百位专家进行了报告和专题演讲,全方位展示了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热点和发展趋势。 9月26日上午,大会发布了"低空安全体系"系列首批32项标准中的《低空安全术语》《低空运行安全风 险评估与分级指南》《低空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场地安全通用要求》《低空飞行航路/空域安全通用要 求》《低空飞行气象安全通用要求》《低空飞行通信导航监视安全通用要求》《低空飞行安全间隔管控 规范》以及《低空联合预警管控平台入网要求》八项团体标准,填补了我国低空领域标准空白,为构建 科学完备的低空安全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与标准保障,助力低空经济实现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 展。 此外,《低空产业典型应用场景示范工程》项目现场发布,25家单位获荣誉奖牌。自申报启动以来, 200余项低空项目参与竞争。经过多轮筛选,多家企业的技术成果入选优秀示范工程,在低空网络、新 型航空器研发、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为我国低空产业体系构建提供了实践样本和创 ...
提供超12万个岗位!“百万英才汇南粤”秋招跨省启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0:29
记者丨王峰 孙燕 编辑丨陈洁 近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招聘活动(以下简称"N城联动秋招活动")在北 京、上海同步启幕,正式打响广东秋招季跨省揽才的"头炮"。 今年2月,广东启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 高校毕业生来粤、留粤就业创业。截至2025年7月中旬,揽才目标提前实现。 此次N城联动秋招活动中, 参聘单位将分赴全国超100所重点高校,提供超12万个优质岗位 。通过大规模人才吸纳,精准服务国家战略、赋能新兴行业发展。 鹏城国家实验室此次带来研究员、工程师、博士后等百余个岗位,最高年薪达100万元。国家 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综合平台主任、深圳平湖实验室主任万玉喜介绍,该平台围 绕碳化硅(SiC)、氮化镓(GaN)、下一代先进功率电子材料及器件、核心装备及零部件、 配套材料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今年计划招聘30位应届毕业生,包括器件研发工程 师、工艺工程师等。 万玉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建设功率半导体的第三极,就在大湾区。"上海、北京 以集成电路为方向,国内还没有以功率半导体为方向的高地。深圳贴近客户,在发展功率半 导体方面 ...
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2025)成功举办,聚合“三大件”成产业新焦点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08:01
聚合智能产业市场规模与前景 - 全球聚合智能三大件(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近2400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将超1200亿美元 [1] - 低空经济市场预计2030年达万亿元规模 产业化需依靠家用飞行器普及实现突破 [10] - 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近四年复合增长率或为23% 预计2028年达千亿美元规模 [12] 技术融合与产业链协同 - 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具备技术同源、链条相通、应用融合特征 可成为产业出海新引擎 [1] - 电动飞行汽车依托新能源驱动和多旋翼设计 借助汽车产业链聚合优势降本增效 [4] - 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电机产业链共性强 机器人重材料创新 新能源汽车重材料强度 航空电机重热管理 [10] - 航空与汽车产业在感知、计算、安全芯片、操作系统等技术上具备复用性 汽车供应链优势助力低空飞行器降本 [11] - 智能汽车是Physical AI核心载体与具身智能压力测试场 需应对多模态融合、多场景整合、毫秒级响应等挑战 [5] 产业化路径与发展建议 - 推动制造环节降本增效 加快形成规模化优势 促进智能机器人等产业迎来"电动汽车时刻"跨越式发展 [3] - 通过整车企业延伸供应链、跨领域合作及搭建共性技术平台 推动单一部件企业向聚合领域拓展 [3] - 同步布局国内外市场 将国际市场作为第二起跑线 抢占全球蓝海机遇 [3] - 低空出行赛道将形成三个万亿级细分领域:主机制造、基础设施、运营服务 电动航空成为低空经济核心突破口 [6] - 具身智能落地需提升现有范式生产效率(如18-24个月实现投入产出正循环)或推动生产力体系重构 [11] 技术创新与突破方向 - 全球300余款飞行汽车处于研发阶段 通过虚实融合孪生平台可将研发周期从五年缩短至两年 [5] - 人形机器人需重视"腿足具身智能" 通过标准任务验证技术能力 解决手部与腿部智能问题 [5] - AI算法和云端基础设施在汽车与机器人间高度共通 智能驾驶技术可加速机器人产业发展 [6] - 具身智能需解决多品种小批量场景下"复杂场景精确物理建模难"和"未知变化应对能力弱"难题 [11] - 机器人通过VLA模型整合视觉、语言和行为多模态信息 实现复杂环境自主决策与执行 [13]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进展 - 低空飞行器可用于城市接驳、低空文旅和应急救援三大场景 [6] - 智能具身机器人将率先在工业、物流、零售等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 五年内拓展至C端家庭场景 [12] - 智能座舱是智能驾驶后直面用户体验的高商业价值场景 对接互联网AI生态 [5] - 具身智能消费级产品落地关键在于完成产品交付 通过商业化推动技术迭代与供应链优化 [12]
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聚合“三大件”成产业新焦点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07:49
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前景 - 全球聚合智能三大件(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2400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将超过1200亿美元 [1] - 聚合智能三大件具有技术同源、链条相通、应用融合特征 有望成为继出口新三样后中国产业出海新引擎 [1] - 光谷将全面布局聚合智能产业 构建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 打造产业发展高地 [1] 产业链协同发展策略 - 通过制造环节降本增效加快形成规模化优势 推动智能机器人等产业迎来"电动汽车时刻"跨越式发展 [2] - 推动单一部件企业向聚合领域拓展 可跟随整车企业延伸供应链或开展跨领域交叉合作 [2] - 将国际市场作为第二起跑线 同步布局国内外市场抢占全球蓝海机遇 [2] - 从单一产业发展思维转向聚合统筹发展 协同规划应用场景基础设施算力体系 [2] 低空经济发展路径 - 低空交通是破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重要路径 电动飞行汽车依托新能源驱动和多旋翼设计实现安全性机动性突破 [3] - 全球300余款飞行汽车处于研发阶段 预计将收敛至少数主流构型 通过孪生平台研发周期可从5年缩短至2年 [3] - 低空出行赛道将形成三个万亿级细分领域:主机制造、基础设施、运营服务 [4] - 电动航空将成为低空经济发展核心突破口 应用于城市接驳低空文旅应急救援三大场景 [5] - 2030年低空经济市场或达万亿元 产业化需依靠家用飞行器普及实现市场突破 [6] 技术融合与创新应用 - 智能汽车是Physical AI核心载体与具身智能压力测试场 需应对多模态融合毫秒级响应等挑战 [4] - 智能座舱是智能驾驶后直面用户体验的高商业价值场景 对接互联网AI生态 [4] - AI算法和云端基础设施在汽车与机器人间高度共通 智能驾驶技术可加速机器人产业发展 [4] - 航空与汽车产业在感知计算安全芯片操作系统等技术上具备复用性 汽车供应链优势助力低空飞行器降本 [7] - 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电机产业链共性强 机器人重材料创新 新能源汽车重材料强度 航空电机重热管理 [6] 具身智能发展路径 - 人形机器人需重视"腿足具身智能" 弥补对腿部智能忽视 与语言模型形成AI能力互补 [3] - 具身智能落地两大标准:提升现有范式生产效率(如18-24个月实现投入产出正向循环)或推动生产力体系重构 [8] - 多品种小批量场景下面临复杂场景精确物理建模难和未知变化应对能力弱难题 [8] - 具身智能消费级产品落地关键在于完成产品交付 推动技术市场化迭代 构建企业护城河 [8] - 供应链90%延续汽车产业链 软硬结合保障产品落地能力 [8] 产业化推进机制 - 研发需聚焦实际应用需求 突破成本安全商用落地等关键问题 而非追求广域覆盖技术叠加 [6] - 推动政产学研用与金融协同 发挥民间资本力量 通过跨界合作攻关 [6] - 选择易落地场景先行试点 同步总结创新制定标准完善法规 避免法规标准滞后 [6] - 强化跨学科教育与培训 解决人才专业割裂问题 培养复合型人才 [6] 市场应用前景 - 智能具身机器人将率先在工业物流零售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 五年内应用于C端家庭场景 [9] - 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近四年复合增长率或为23% 预计2028年达千亿美元规模 [9] - 机器人通过多传感器构建大脑和小脑系统 大脑整合视觉语言行为多模态信息实现自主决策 [9] - 语言理解能力增强机器人可控性和交互性 提供高级推理能力 为通用化机器人奠定基础 [10]
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
长江日报· 2025-09-20 00:46
产业活动与布局 - 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光谷召开 聚焦人形机器人 低空飞行器 智能网联汽车等新质生产力三大件 推动产业融合与创新 [1] - 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园举办AI创新应用专场活动 库伯特科技 理工数传等企业展示AI+多元场景 [1] - 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大会将于9月26日在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 [1] - 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园作为武汉市首批认定的人工智能核心园区 已引进12家人工智能龙头企业 [1] - 车谷通过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初步形成覆盖硬件 软件 算力 大模型等各链条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2] - 硚口汉江湾人工智能产业园实现百日造园 开园即满园 [2] 产业规模与发展 - 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近3年年均增速超过30% 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 集聚相关企业超1000家 [1] - 武汉市在用10亿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超过60个 形成覆盖基础层 技术层与应用层的全产业链体系 [1] - 光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450亿元 汇聚企业超700家 覆盖算力基础设施 大模型研发到场景应用的完整链条 [1] 行业地位与认可 - 在2025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评选中 9家武汉企业登榜 居全国第四 仅次于上海 北京和深圳 [2] - 业内专家判断武汉正在加速崛起为人工智能产业的第四极 [2]
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2025)在光谷举办
经济观察网· 2025-09-18 13:19
经济观察网 程久龙 实习生 刘轩宇 9月16日至17日,以"协同融合创新链产业链,推动聚合智能产业发展"为主题的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2025)在武 汉市东湖高新区(以下简称"光谷")召开。 车百会理事长张永伟表示,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作为聚合智能"三大件",本质上具有技术同源、链条相通、应用融合的特征,有望继出 口"新三样"之后,成我国产业"出海"的新引擎。预计到2030年,全球聚合智能三大件"市场规模将达近2400亿美元,中国聚合智能"三大件"市场规模将超过 1200亿美元。 9月16日下午,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关键问题研讨会暨聚合智能产业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举行。会议以"构建聚合智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焦点,直击五大 核心议题: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与汽车产业链如何深度融合;智能机器人的"大脑"、"小脑"及本体发展路径与产业分工演进方向;全球化产业链合作体系 的构建路径;聚合智能企业的新型培育与服务模式;以及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与自动驾驶汽车协同应用所需的空地一体化监管平台搭建。 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沈悦在致辞中表示,光谷作为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核心承载区,发展聚合智能产 ...
张永伟:聚合智能“三大件”将成拉动出海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贝壳财经· 2025-09-18 12:37
行业融合趋势 - 智能电动汽车、人形机器人和低空出行呈现加速融合态势 技术同源、要素相通且应用关联 有望形成聚合智能产业[1] - 聚合智能"三大件"(智能汽车、低空飞行器、智能机器人)成为拉动出海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受到全球高度重视[1] 市场规模预测 - 2025年中国聚合智能"三大件"市场规模将超500亿美元[1] - 2030年全球聚合智能"三大件"市场规模预计达近2400亿美元[1] - 2030年中国聚合智能"三大件"市场规模将超过1200亿美元[1] 发展策略建议 - 通过制造环节降本增效 加快形成规模化优势 推动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迎来"电动汽车时刻"的跨越式发展[2] - 推动单一部件企业向聚合领域拓展 通过延伸供应链、跨领域交叉合作及搭建共性技术平台实现转型[2] - 同步布局国内外市场 将新兴产业国际市场作为"第二起跑线" 抢占全球蓝海机遇[2] - 完善聚合智能产业推进机制 从单一产业发展思维转向聚合统筹发展 协同规划应用场景、基础设施和算力体系[2] 产业背景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光伏为代表的出海"新三样"曾为外向型产业经济贡献巨大力量 但近年出海趋势出现波动[1] - 聚合智能"三大件"作为替代性力量 将接续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1]
中国光谷成立国内首个聚合智能产业创新中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11:49
大会概况 - 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2025)于9月16日至17日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召开 聚焦智能汽车 智能机器人 低空飞行器三大领域[1] - 大会主题为协同融合创新链产业链 推动聚合智能产业发展 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院 长江产业集团 湖北科投联合主办[3] - EAI100光谷聚合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成立 为国内首个该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平台[1][3] 产业意义 - 智能汽车 智能机器人 低空飞行器具有技术同源 链条相通 应用融合的特征 有望成为我国产业出海新引擎[3] - 发布《壮大聚合智能产业核心链——推动智能汽车 智能机器人 低空飞行产业链协同发展报告》[3] - 建议以聚合思维推动三大产业协同发展 包括抓牢制造环节 推动部件企业交叉合作 面向国际化布局 完善产业推进机制[3] 发展举措 - 创新中心将打造高端智库+行业活动+产业对接+科创平台四位一体的产业服务平台[3] - 探讨产业链深度融合 产业分工演进方向 新型企业培育模式 空地一体化监管平台搭建等核心议题[4] - 光谷将全面布局聚合智能产业 加快构建跨领域 跨学科 跨部门的协同创新平台[4] 区域优势 - 武汉东湖高新区作为中国光谷 是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核心承载区[1][4] - 光谷发展聚合智能产业基础雄厚 生态完备 将全力打造产业发展高地[4]
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光谷成功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09-18 08:26
大会概况与产业平台建立 - 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2025)于9月16日至17日在武汉光谷召开 主题为协同融合创新链产业链推动聚合智能产业发展 [1] - 聚合智能产业委员会(EAI100)宣布落户光谷 国内首个聚合智能创新平台"聚合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1] - 光谷作为科技创新核心承载区 将全面布局聚合智能产业 加快构建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协同创新平台 [1] 聚合智能产业规模与核心领域 - 智能汽车 智能机器人 低空飞行器被定义为聚合智能"三大件" 具有技术同源 链条相通 应用融合特征 [1] - 预计2030年全球聚合智能三大件市场规模达近2400亿美元 中国市场规模将超过1200亿美元 [1] - 该产业被视为新质生产力重要载体 需打破单一产业思维 以聚合理念推动协同发展 [3] 产业发展策略与建议 - 通过制造环节降本增效加快形成规模化优势 推动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迎来"电动汽车时刻"跨越式发展 [2] - 推动单一部件企业向聚合领域拓展 可通过跟随整车企业延伸供应链 开展跨领域交叉合作及搭建共性技术平台 [2] - 加快拓展国际市场 将新兴产业国际市场作为第二起跑线 同步布局国内外市场抢占全球蓝海机遇 [2] - 完善产业推进机制 从单一产业发展转向聚合统筹发展 协同规划应用场景 基础设施 算力体系 [2] 区域产业生态建设 - 光谷持续发力创新创业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为聚合智能产业集聚提供基础 加快环大学创新发展带建设 [3] - 长江产业集团表示将加大聚合智能领域核心技术体系培养 参与产业链标准制定与创新中心建设 [2] - 大会为产业链上下游搭建高效交流平台 将进一步激活光谷智能产业发展活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