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二手手机
icon
搜索文档
转转宣布:战略聚焦!创始人透露
南方都市报· 2025-09-25 13:32
9月22日,转转集团发布公告,宣布从当日起逐步关停"自由市场"业务(即个人对个人的C2C二手交易 模式),未来将全面聚焦"官方验"业务模式(即个人到官方验机再到个人的C2B2C模式),为用户提供 除了"个人对个人"交易之外的、更有保障的二手消费新选择。并强调集团其他业务线正常运转。 转转集团创始人、CEO黄炜在致用户一封信中表示,关停"自由市场"是一个艰难但必须坚定的选 择,"'自由市场'是转转的开端,承载了初创团队的心血和第一批用户的信任;但同时,它也为网络诈 骗、灰色交易提供了空间,我们很难找到妥当的方法改善交易双方的纠纷。" 黄炜强调,转转选择关停自由市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转转是做产业的,从没想过做社区,要让二 手产业走向更多人,必须要正正规规的、踏踏实实地把这个事做成可规模化的"生意",舍弃追求"惊 喜",也杜绝用户体验的"惊吓",而是追求确定性,和在确定性下的不断变好的迭代;第二点,从用户 体验出发,转转觉得在自由市场的用户体验上做得不够好,且公司的核心精力不在这,预期短期不能变 得更好。与其不负责任地占坑,不如关掉跟用户说清楚。 关停"自由市场",业务在集团整体GMV中所占比例已不足3% 转转 ...
100天倒计时!雷军投资的闪回科技三闯港交所,8亿对赌的上市“生死局”
搜狐财经· 2025-09-23 09:14
公司上市背景与紧迫性 - 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此前于2024年2月和9月两次递表均失效[2] - 必须在2025年12月31日前成功上市 否则面临近8亿元股份赎回压力[2][13] - D轮融资协议将上市截止期限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13]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按2024年二手手机回收及销售交易总额计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 市场份额均为1.3%[6] - 行业前五大参与者占18.6%市场份额 第一名爱回收占7.9% 第二名转转占7.4%[6] - 公司市场份额仅为头部企业的六分之一 且未与后续追赶者拉开显著差距[6][7] 业务模式与品牌建设 - 专注于二手手机回收服务 提供以旧换新一体化解决方案[3] - 拥有"闪回收"(回收平台)和"闪回有品"(销售平台)两大核心品牌[4] - 通过自有平台及第三方电商渠道转售二手消费电子产品[4] 财务表现分析 - 收入从2021年7.5亿元增长至2024年12.97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约20%[9]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8.09亿元 同比增长40.3%[9]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3.37亿元 各期亏损分别为4870.8万元/9908.4万元/9826.8万元/6644.3万元/2463.3万元[9] - 毛利率从2021年8.2%波动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6.3% 2024年仅4.8%[9][10] 成本结构与运营风险 - 销售成本占比极高 2025年上半年达7.59亿元[11] - 采购成本占销售成本比例从2021年85.3%升至2025年上半年91.3%[11] - 存在存货周转风险 可能导致营运资金短缺[11] 供应商集中度与股东关系 - 小米集团为第一大供应商 2025年上半年通过以旧换新渠道采购额占比49.3% 占全渠道采购41.3%[11][12] - 小米通过上海骄锃持股6.83% 顺为资本通过上海闻微持股3.9% 合计持股10.73%[12] - 小米2022年推出自有回收平台后 公司被迫提高回收价格竞争[13] 融资条款与流动性压力 - 赎回负债从2021年3.07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7.91亿元[13] - 截至2025年6月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1.2亿元[13][14] - 亏损部分归因于优先股赎回义务产生的负债账面值变动[13] 时间节点提示 - 当前距离2025年结束剩余不足100天[16]
转转终于还是让闲鱼打怕了
凤凰网· 2025-09-22 13:45
摘要: 如今看来,转转看似告别了一个强敌,殊不知未知的敌人已在前方等候。 凤凰网科技 出品 作者|王佩薇 编辑|董雨晴 "最近直播换了新手机,旧手机放转转上回收了"——对许多短视频重度用户而言,这句广告词几乎成了刷视频时的 "高频背景音"。凭借病毒式营 销,转转与闲鱼、爱回收,成为线上二手交易市场的三大核心玩家。 9月22日,转转集团正式发布公告,宣布"逐步关停自由市场",据其官方表述,"我们将凝心聚力,全面转向'官方验'业务模式,从9月22日起,逐步关 停'自由市场'业务,集团其他业务线正常运转。为了把对用户的影响降到最低,'自由市场'业务将分批、逐步下线。" 这场关停早有预谋,早在7月之时,就有用户发现,转转正全面收紧自由市场的品类。紧接着,不少用户已上架的二手商品被莫名下架。其未经沟通 就下架的行为,让用户感觉不舒服。还有用户吐槽,至今在转转已有300多个交易,这样是硬把自己逼走。"关停C2C之后,估计有很多人会卸载转转"。 转转这自断一臂,究竟是面对竞争不敌的明智之举,还是过度矫正?失去C2C市场,转转又该如何获得新流量? 缺乏靠山,灰产丛生 中国的二手交易市场有着庞大的规模,数据预测国内二手市场规模 ...
做二手生意的转转 为何在北京二环开3千平米大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09:48
行业增长态势 - 尽管商品消费增速放缓 二手行业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1]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 二手行业处于快速增长周期 [3] - 消费理性化趋势推动性价比需求 欧美日本市场周期显示二手消费市场表现向好 [2] 竞争格局与价格动态 - 新品促销补贴增加对二手业务影响有限 [3] - 新品降价刺激旧机回收 导致二手平台供给增加 [3] - 供给增加使二手回收价格下降 出售价格更具实惠优势 [3] 线下渠道战略 - 2024年5月在北京友谊商场核心商圈开设首家超级转转大店 [3] - 实体店经营基于成熟坪效计算经验 [3] - 超级大店定位长期运营 具备IP属性和品牌价值 [3] 品类差异与供应链特征 - 二手奢侈品市场货源供给不足 [4] - 二手商品供给完全依赖C端消费者 不同于新品可计划生产 [4] - 3C产品因换机周期形成持续供给 二手奢侈品供给稳定性较低 [4] - 平台货源获取能力成为核心竞争要素 [4]
背靠“小米系” 闪回科技三闯港交所
南方都市报· 2025-08-24 23:12
公司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深圳闪回科技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专注于消费电子产品回收服务 主营二手手机 [2] - 按2024年回收及出售二手手机交易总额计算 公司位列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 市场份额约1.3% [2] - 商业模式通过上游品牌商以旧换新渠道回收 经质检翻新后向下游商户批发销售 形成闭环平台运作 [2] 股权结构与控制力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剑逸及董事余海容合计持股45.35% 其中刘剑逸通过ShanHuiShou BVI持有31.71% 通过MGY Wisdom BVI持有10.72% [3] - 余海容通过MGY Alliance BVI持有2.92% 股权结构使管理层控制力集中 但战略与治理高度依赖少数核心人物 [3] 业务合作与财务表现 - 与小米关系紧密 A轮融资获得小米科技 顺为资本及小米集团投资 第一大供应商为联交所上市的消费电子巨头 普遍认为是小米集团 [4] - 营收从2021年7.50亿元增至2024年12.97亿元 2025年上半年达8.09亿元 同比增长40.33% [4] - 净亏损连续四年为负 2021年亏损4871万元 2022年9908万元 2023年9827万元 2024年6644万元 2025年上半年继续亏损2463万元 累计亏损超3亿元 [4] 成本结构与盈利能力 - 销售成本从2021年6.88亿元增至2024年12.35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为7.59亿元 占营收比重超过90% [4] - 采购成本随新机迭代和竞争加剧不断走高 2024年公司毛利率仅4.8%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仅为龙头爱回收的三分之一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2021年至2024年持续为负 累计净流出1.16亿元 2025年上半年转正至4371.8万元 同比增长233.62% [5] 行业市场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二手手机回收市场规模达1929亿元 预计2028年增至36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6% [6] - 行业前两大企业合计份额仅15.3% 前五大不足20% 公司份额1.3% 交易额约10亿元 不及龙头爱回收的六分之一 [6] - 头部企业爱回收依托万物新生集团在美股上市 布局质保和金融分期等多元业务 转转依托流量平台渗透C端 手机厂商自建官方回收渠道 [6] 战略规划与挑战 - 计划通过融资强化供应链 升级人工智能质检平台 并偿还部分债务 [7] - 提出拓展笔记本和平板等品类 但规模尚小 难以构成实质支撑 [7] - 提出进军东南亚与香港市场 但在渠道 合规和品牌认知度上经验不足 [7] 商业模式风险 - 核心收入来自二手设备价差 业务高度依赖手机品类 [2] - 盈利模式过于依赖B端和小米合作 业务结构单一 抗风险能力偏弱 [6]
闪回科技三闯港交所:背靠“小米系”,仍难走出亏损困境
南方都市报· 2025-08-22 06:21
公司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公司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专注于消费电子产品回收服务 主营二手手机 [2] - 按2024年回收及出售二手手机交易总额计算 公司位列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 市场份额约1.3% [2] - 商业模式通过上游品牌商以旧换新渠道回收质检翻新后向下游商户批发销售 依托自营平台闪回有品及第三方电商平台销售 核心收入来自二手设备价差 业务高度依赖手机品类 [2] 股权结构与融资背景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剑逸及董事余海容合计持股45.35% 刘剑逸通过ShanHuiShou BVI持有31.71% MGY Wisdom BVI持有10.72% 余海容通过MGY Alliance BVI持有2.92% [3] - A轮融资获得小米科技顺为资本及小米集团投资 前五大供应商中第一大合作伙伴为小米集团 [5][8] - 融资历程包括2018年A轮近亿人民币融资 2019年B轮未披露融资金额 2020年股权融资未披露金额 2021年C轮未披露融资金额 [5]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营收从2021年7.50亿元增至2024年12.97亿元 2025年上半年达到8.09亿元 同比增长40.33% [8] - 净亏损连续四年为负 2021年亏损4871万元 2022年亏损9908万元 2023年亏损9827万元 2024年亏损6644万元 2025年上半年继续亏损2463万元 累计亏损超3亿元 [8] - 销售成本从2021年6.88亿元增至2024年12.35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为7.59亿元 占营收比重超过90% 其中绝大部分为采购二手消费电子产品成本 [8]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仅4.8%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仅为龙头爱回收的三分之一 [8] 现金流与经营状况 - 2021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 累计净流出1.16亿元 主要依赖外部融资支撑 [9]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转正至4371.8万元 同比增长233.62% [9]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二手手机回收市场规模达1929亿元 预计2028年将增至36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6% [10] - 政策层面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 消费层面手机价格上涨和迭代周期延长推动二手设备需求增长 [10] - 2024年手机回收行业前两大企业合计份额仅15.3% 前五大不足20% 公司位列第三但份额仅1.3% 交易额约10亿元 不及龙头爱回收的六分之一 [10] - 头部企业加快构建壁垒 爱回收依托万物新生集团在美股上市并布局质保金融分期等多元业务 转转依托流量平台渗透C端 手机厂商自建官方回收渠道 [10] 业务模式与风险因素 - 公司依赖小米生态获取以旧换新优质机源形成规模优势 但带来议价能力弱化和依赖度过高风险 [8] - 公司提出拓展笔记本平板等品类但规模尚小 难以构成实质支撑 [11] - 公司计划通过融资强化供应链升级人工智能质检平台并偿还部分债务 [11] - 品牌与信任风险突出 二手手机交易涉及隐私与售后 数据泄露或质保问题可能对品牌口碑造成严重冲击 [11] - 公司提出进军东南亚与香港市场 但在渠道合规和品牌认知度上经验不足 [11]
二手机做到行业第三的闪回科技IPO:年销10亿为何仍然难盈利?
华尔街见闻· 2025-08-20 01:36
行业背景 - 中国平均每年产生4亿部以上废旧手机,其中54.2%被闲置留存,仅5%进入专业回收渠道 [1] - 二手手机循环利用市场潜力巨大,催生专业二手交易商发展 [1] - 2024年闪回科技以10亿元交易额占据中国手机回收市场1.3%份额,位列行业第三 [1] 公司业务模式 - 采用类B2B模式,主要通过与采购合作伙伴(如三星、小米实体店及移动运营商网点)对接获取旧手机 [4] - 向合作伙伴支付推广服务费及佣金,并承担第三方物流成本,导致转手交易难盈利 [4][5] - 创立"闪回有品"品牌,销售对象主要为下游商户,非终端消费者 [6] - 引入实时竞拍机制,2024年约八成销量通过该方式完成,平均设备周转时间不超过24小时 [7][8] 运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3亿元,三年CAGR达20.1%,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40%至8亿元 [8] - 毛利率从2021年8.2%下滑至2024年4.8%,经调整净利润由771万元转为亏损3122万元 [12][13] - 2021-2024年经营现金流持续净流出1.16亿元,依赖外部融资 [1] - 2025年上半年库存周转天数6.5天,优于行业平均10-15天 [8] 供应链与合作伙伴 - 累计与7.5万家零售店合作,覆盖31个省份,2024年采购128.6万台二手设备 [8][9] - 前五大采购合作伙伴占比67.6%,其中小米占比41.5% [10] - 小米推出自有回收平台并与转转合作,加剧竞争压力 [11] - 2025年活跃采购合作伙伴从3000余家精简至1808家,应收垫款从2.87亿元降至0.94亿元 [17] 战略布局与转型 - 计划在辽宁、河北及广东设立分公司,弥补区域短板 [14] - 拓展香港市场,成为小米香港"以旧换新"官方合作商,并进军东南亚 [18] - 2024年与苹果分销商合作,2025年上半年苹果二手手机收入2.44亿元,首次超过小米 [19][20] - 计划加大自有线上平台投入,入驻主流电商平台并开展直播带货 [23]
闪回科技第三次申请赴港上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8-19 08:29
公司上市申请 - 闪回科技于8月14日向港交所提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这是公司第三次递表 前两次分别在2024年2月和9月 [1] 财务表现 - 2021年以来公司持续处于亏损状态 2025年上半年亏损超2400万元 [2][5] - 2024年亏损6.6亿元 较2023年减亏约32% 但减亏幅度低于同行万物新生(同期亏损降幅超90%) [5] - 2024年销售二手手机收入12.31亿元 占总收入超90% [3] - 2021-2024年毛利率均为个位数 2024年毛利率仅4.8% 远低于万物新生同期接近20%的毛利率 [5] 行业地位 - 按2024年回收和售出的二手手机交易总额计 公司是国内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 [5]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万物新生(旗下爱回收)和转转 万物新生已于2021年赴美上市 [4] 业务模式 - 业务聚焦二手手机回收和再售 旗下品牌包括闪回收和闪回有品 [3] - 主要依赖上游资源合作伙伴 包括消费电子品牌商、分销商、大型商户及移动网络运营商 [7] 亏损原因 - 2024年亏损主要归因于毛利减少 原因包括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降 以及采购成本增加未能完全转嫁给客户 [8] 负债情况 - 流动负债从2021年3.51亿元增至2024年9.29亿元 增幅超1.6倍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9.53亿元 [9] - 2025年上半年流动负债中超八成是赎回负债 流动负债净额超7亿元 [9] 对赌协议 - 公司自2016年起与多轮投资者签署对赌协议 若未能在约定期限内完成IPO需赎回股份 [9] - 目前IPO截止期限已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 若未能如期完成将面临更大赎回压力 [9][10] - 投资者包括小米集团、顺为资本、清桐资本、转转等知名机构 [10]
闪回科技三闯联交所:“以价换量”毛利率仅同行1/4 1元“骨折价”向实控人朋友输送利益 天价赎回迎来倒计时
新浪证券· 2025-08-19 03:05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君 2025年8月14日,闪回科技第三次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发行不超过6764.7万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联交所上市,仍由清科资本担任独家保荐人。 闪回科技拟将本次募集资金用于:(1)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技术及研发工作力度以及升级我们的基础设施;(2)加强与上游采购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以持 续巩固目前在中国线下以旧换新手机回收服务的市场地位,并将交易服务扩展至香港及其他东南亚国家;(3)加强营销及推广力度以提升品牌形象、扩大 市场潜力更高的销售渠道以稳定增加销量,并进一步提高利润率及交易效率;(4)战略投资及╱或收购其所提供的产品及╱或服务与目前所提供者相辅相 成并与增长战略相匹配的企业;(5)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闪回科技于2024年10月8日收到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截至目前该备案通知书有效期仅剩不到2个月。更为严峻的是,闪回科技前两次冲击港 股市场均以失败告终,若本次上市申请再遭撤回、拒绝或未于规定期限内完成,将面临接近8亿元的巨额赎回负债,甚至可能濒临破产边缘。 经营业绩层面,闪回科技深陷持续亏损泥潭,近4年一期合计净亏损3.37亿元,而同行万物新生今 ...
手机回收商「闪回科技」,来自浙江湖州,递交IPO招股书,拟赴香港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8-15 06:00
公司上市申请 - 闪回科技于2024年9月17日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IPO上市此前曾于2024年2月26日和9月17日两次递表失效 [3] 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回收服务提供商专注于通过在线及线下以旧换新回收二手手机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包括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手机配件及其他数字产品 [5] - 按2024年回收和售出的二手手机交易总额计公司是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市场份额均为1.3% [5] - 公司拥有两个核心品牌闪回收负责回收业务闪回有品负责销售业务 [6] 业务模式 - 主要通过上游资源合作伙伴的线下及在线商店以旧换新交易获得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供应少数通过闲置回收 [6] - 采购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经专有检测分级和定价技术处理后主要通过闪回有品在线平台及第三方电商平台的自有网店销售 [6] - 收入主要来自向二手市场买家销售采购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大部分是手机同时通过线下企业销售提供批量销售及增值服务 [6] 财务表现 - 2021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人民币7.50亿元9.19亿元11.58亿元12.97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8.09亿元 [12][13]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4870.8万元9908.4万元9826.8万元6644.3万元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为人民币2463.3万元 [12][13] - 收入主要来自销售二手手机2021年至2024年该部分收入占比分别为92.5%93.2%90.6%94.9%2025年上半年占比95.5% [7] 股东结构 - 控股股东刘剑逸先生通过ShanHuiShou BVI持股31.71%并与余海容女士通过MGY Wisdom BVI和MGY Alliance BVI合计持股45.35% [8][9] - 主要机构股东包括小米持股6.83%同创伟业持股8.50%转转旗下发条时光持股4.42%顺为科技持股3.90% [8][9] - 其他股东包括安吉县财政局持股2.33%深圳国资委旗下智投汇富持股1.64%以及多名个人投资者 [8][9] 管理团队 - 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包括4名执行董事刘剑逸董事长兼总经理余海容首席执行官何小敏首席生产官林乐新首席技术官 [11] - 非执行董事蒋文为小米集团生态链部门主管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侯思明梁建昌温竹韵 [11] 中介团队 - IPO中介团队包括清科资本独家保荐人毕马威审计师汉坤公司中国律师方达公司香港律师弗若斯特沙利文行业顾问等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