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哪吒之魔童降世》
icon
搜索文档
园区“一子落”带动经济“全盘活”,成都高新区一年来做了啥
第一财经· 2025-09-24 11:41
成都高新区锦城湖畔,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 更像是一座隐于都市的川西林盘。 绿树扶疏,花影摇曳, 一幢幢低密度独栋小楼星罗棋布。 这里不仅是《哪吒2》的诞生地, 更是一座"哪吒梦工厂" ——园区内聚集了多家 电影制作链上的关键企业, 形成了"10分钟协作圈", 喝杯咖啡的时间就能解决技术卡点。 2024年9月,成都启动了"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的全覆盖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同年10月,成都举行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优化 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的号角。一年来,"进解优促"与"立园满园"双轮驱动,正带动成都高新区经济"全盘活"—— 2025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作为成都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成都高新区GDP达到1809.1亿元,增长6.2%,占全市比重近15%。这一数据 展现出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成都高新区的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速更是达到15.9%,工业投资占全区工业投资超过90%。 "我们一直希望有一个集中、高效的办公空间,"育碧成都总经理舒薪宇提到,育碧成都的400多人团队分散在天府软件园B区、A区的不同办公点,同事们协 作时甚至需要穿 ...
俄罗斯姑娘:中国总是能给我更多惊喜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16 09:21
人民网昆明9月16日电(王婧)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于9月16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来自 87个国家以及国际和地区组织、165家媒体和机构的200余位外方代表与会。亲身体验非遗刺绣,随后沉 迷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血神话,又在《黑神话:悟空》的古老建筑中震撼不已……听俄罗斯姑娘 叶列娜分享她的中国文化情缘。 ...
本土化二次元为何能戳中年轻人的心
中国青年报· 2025-09-08 00:17
行业核心观点 - 本土二次元文化消费形态变迁反映青年文化自信提升和美好生活创造需求 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1] - 本土二次元作品通过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语言 成功触发年轻群体文化认同感 [1] - 文化认同转化为实际消费行为 游戏IP衍生品市场达40.6亿元 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17% [2] - 泛二次元及周边市场规模达5977亿元 用户规模5.26亿人 横跨80后至10后年龄层 [2] 内容创作特征 - 制作技术提升与资本投入增加促使国创作品视觉表现比肩国际水准 [1] - 《雾山五行》融合水墨画风与武侠元素 《原神》以开放世界呈现东方哲学思考 [1] - 作品精准捕捉年轻人情感脉络与社会关切 如《时光代理人》描绘都市社会 《灵笼》思考科技与人性 《浪浪山小妖怪》映射打工人现状 [3] 消费行为特征 - 本土二次元提供独特情感依托与文化归属感 根植于共同文化记忆和生活经验 [2] - 线上形成讨论组、粉丝群及兴趣论坛 线下发展主题咖啡厅、展览及专场观影活动 [3] - 代际沟通价值凸显 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实现家庭共享文化体验 [3] 行业发展挑战 - 需避免题材同质化与创作模式化问题 [4] - 需平衡商业成功与文化深度 [4] - 需打破受众圈层壁垒与信息茧房 [4] - 需建立完善产业链条以实现IP持续增值 [4] 未来发展趋势 - 年轻一代文化自信增强与审美需求多元化将提升本土二次元市场重要性 [4] - 二次元消费逐渐转化为文化实践与身份建构途径 [4] - 文化消费市场成熟与多元推动本土创作生态繁荣 [4]
“陈塘关”里探哪吒
经济日报· 2025-09-05 22:14
核心观点 - 成都数字文创产业通过高度集聚的产业链协同和高效合作模式 推动哪吒系列动画电影等顶级IP的成功 并带动区域文创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和生态成熟 [1][2][8] 产业集聚与协同 -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聚集138家动画公司 超4000人协同创作哪吒系列电影 [1] - 关键企业分布百米范围内:可可豆动画负责出品制作 墨境天合专攻视觉特效 千鸟动画负责美术设计 形成"硬盘直传"高效协作模式 [2] - 园区数字文创企业5年间从10家增至64家 2024年新引进8家企业 [3] - 成都高新区聚集6000余家数字文创相关企业 162家规上文创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1100亿元 [10] 产业生态与发展成效 - 成都全市文创产业2024年一季度增加值达948亿元 同比增长10.3% [5] - 园区通过降低租金至每月每平方米70多元优化营商环境 [3] - 设立"数字文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基地"和"全生命周期园区企业法律服务中心" 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罚金提升至千万元级 [9][10] - 成都2002年启动游戏和软件产业举措 被视为数字文创产业起点 [10] 创新场景与IP开发 - 通过创新场景营造构建高黏性消费业态 如交子大道利用5%-7%绿地配建商业 Woodpark滑板公园形成青年社交空间 [6] - 咖啡快闪空间3日咖啡豆售卖及消耗量超30公斤 实现流量和业绩双爆 [7] - 衍生IP开发成效显著:《轩辕剑》系列拥有13款主线作品和5款衍生作品 全网粉丝超2亿人 衍生剧集点击量超110亿次 [8] - 本土企业受哪吒启发开发文创产品 如绝匠文创一季度客户咨询量超去年全年 [3] 文化融合与影响力 - 哪吒系列融入三星堆文化和川普方言元素 "我命由我不由天"成为年轻群体文化符号 [3] - 铁像寺水街推出"漂浮计划"乘船观影活动 一票难求 [5] - 光芒沉浸剧场推出"悟空"沉浸式声音剧 结合传统文化体验 [5] - 哪吒系列从2019年国内成功到2025年冲出国门 展现中国创意与传统文化碰撞 [8]
为什么韩国能“影视立国”,中国却盛产烂片?
虎嗅APP· 2025-08-19 13:20
中国影视产业现状与特点 - 中国优质影视作品具有草根气质和共同奋斗的情感逻辑 构筑超越自我的英雄形象而非个人主义叙事 与欧美日韩以能力欲望突破普通人的英雄范式形成鲜明差异 [5][8][11] - 代表性作品包括《士兵突击》《山海情》《山花烂漫时》《潜伏》《我的团长我的团》等 这些作品采用中国章回小说叙事传统 深受观众喜爱 [8][11][12] - 中国影视特有的"希望"属性体现为胜利哲学下的可能性势能 与欧美"希望杀死人"的残酷机制形成对比 通过生活化场景如《山花烂漫时》中的滑肉摊实现共情与引领 [12][13][15] 产业机制与资本作用 - 当前优秀作品产出呈现偶然性 需借鉴韩国影像立国模式 政府与影视产业建立良性双赢关系 如《寄生虫》成功后首尔政府拨款1500户家庭改善居住条件 [17][18] - 资本具有双重性 既是流量民主与去中心化的推动力 也可能导致流量霸权与茧房化 《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闹海》等成功作品均依赖资本推动 [22][23][24] - 互联网资本自2010年起全面改写影视业测评标准 流量成为新驱动货币 直接架空传统生产和传播模式 [24] 创作生态与人才培养 - 非科班导演如饺子(药学转行)和郭帆通过海量阅片和实践获得成功 其路径类似法国新浪潮电影手册派 体现中国影视行业的草台班子灵活性优势 [20][21] - 短视频时代催生六亿神州尽编导现象 专业与业余界限模糊 未来需要汇聚民间创作能量 否则可能造成分崩力量 [21][22] - 创作者与观众需建立"协商解码"信任关系 韩剧通过此机制让医疗剧《重症外伤中心》和家庭剧《苦尽柑来遇到你》等类型获得观众欲罢不能的效果 [18][19] 传统文化元素运用 - 当前古装剧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多停留在表面情趣化消费 如《折腰》将守孝守节转化为圆房情趣障碍 《雁回时》让女主完成各种匪夷所思才艺展示 [25][26] - 传统文化引用不等于文化传承 需要避免将细节元素如《国色芳华》的忍冬纹花钿夸大为唐朝通关密码 应重建文化共同体与共同体感 [24][26] - 建议国家介入文化培育 防止传统文化沦为后革命时代的黄色幽灵 同时接纳二创文本如林黛玉倒拔垂杨柳等新文艺可能 [26][27] 市场生态与观众关系 - 影视剧需恢复"人间烟火是最大流量"的创作理念 通过衣食住行基本面实现葛兰西意义上的文化领导权创生 [15] - 观众普遍抱持"大概率是烂片"心态进入影院 亟需重建编码者与解码者的协商信任关系 [19] - 烂片问题并非价值观表述错误 而是无法完成预设目标甚至取向互相打架 缺乏共情能力成为关键缺陷 [14]
从哪吒2到浪浪山,为何国产动画电影总能出爆款?
新京报· 2025-08-19 12:05
票房表现与市场反响 - 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上映第17天累计票房突破十亿,成为2025年暑期档票房黑马 [2] - 该片超过《功夫熊猫3》,创下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记录,并进入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 [2] - 电影带动周边衍生品热销,浪浪山IP毛绒品类最受欢迎,角色玩偶断货 [2] 内容创作与传统文化创新 - 电影脱胎于2023年爆款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中的《小妖怪的夏天》,后者改编自《西游记》无名小妖视角 [3] - 基于传统文化改编的优势在于无需人物铺垫,观众可快速代入,同时通过创新叙事满足好奇心 [3] - 主创团队600人精心打磨1800多组镜头,20多位画师完成近2000张场景,画面采用水墨、写意等风格 [6] 情感共鸣与现实主义表达 - 电影通过小猪妖等角色反映普通人奋斗历程,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5] - 动画电影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极致抽象现实情感,比真人电影更具表现力 [5] 行业竞争与差异化优势 - 动画电影不受演员因素制约,可将资金集中投入内容创作,避免明星效应干扰 [6] - 观众对真人电影审美疲劳,动画电影凭借想象力与艺术风格提供差异化体验 [7] - 高品质内容与传统文化创新是国产动画"叫好又叫座"的核心驱动力 [7]
为什么韩国能“影视立国”,中国却盛产烂片?
虎嗅· 2025-08-18 10:40
中国影视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优质影视作品通过草根气质和共同奋斗的情感逻辑构建英雄形象 与欧美个人主义叙事形成鲜明对比 [1][2] - 代表作品包括《士兵突击》《山海情》《山花烂漫时》等 这些作品呈现低开高走的主场情绪和中国革命逻辑的情节链构造 [2][5] - 中国式英雄人物注重自我超越和集体理念 而非个人欲望的满足 这种特质在当前影视环境中显得珍贵 [1][4][5] 影视作品艺术特征 - 中国影视继承章回小说叙事传统 采用踏踏实实一章一回的叙事方式 对观众具有特殊亲和力 [6] - 视觉特征强调草根形象 精神特征突出共同奋斗 形成独特的中国气场 [2] - 幸福场景普遍通过万家灯火和饭桌抒情来实现共情 如《山花烂漫时》中的小摊滑肉场景 [10][11][12] 产业机制与资本作用 - 资本在影视产业具有双重性 既可催生妖魔鬼怪 也能推动如《哪吒》《流浪地球》等优秀作品 [20][21] - 流量模式重构影视行业测评标准 带来去中心化和茧房化并存的局面 [21] - 互联网资本全面改写影视业的生产和传播模式 流量成为新的驱动货币 [21] 文化传承与创新 - 传统文化元素在影视中多被情趣化消费 如古装剧将传统礼仪转化为情趣障碍 [23][24] - 需要建立真正的文化共同体 包括共同体感、情感和责任感 而非简单文化引用 [25] - 二创文本如表情包、弹幕和鬼畜改编孕育着新文艺的全新可能 [25] 国际比较与战略 - 韩国通过影像体制实现文化输出 韩剧流行带动欧洲年轻人学习韩语 [13] - 韩国政府与影视产业建立良性双赢关系 如《寄生虫》成功后政府拨款改善相关家庭生活条件 [14] - 中国需要借鉴韩国经验 将影像体制提升到国家战略工程高度 [13] 创作环境与人才培养 - 当前优秀作品产出呈现偶然性 传统生产机制未能保障持续输出 [13] - 非科班导演如饺子通过海量阅片和学习获得成功 专业与业余的界限日益模糊 [17][18] - 短视频时代人人都是编导 大众文艺已彻底告别传统特权性 [18] 观众与创作者关系 - 亟需建立创作者与观众间的"协商解码"关系 而非当前的不信任状态 [15][16] - 韩剧成功在于建立了编码者与解码者之间的最佳协商关系 [15] - 二创视频可视为一种协商文本 有助于扩展创作者和观众的共鸣地带 [16] 价值观构建路径 - 优秀作品通过希望属性让观众产生有限能动性的自我期许 如《漫长的季节》提示"向前走别回头" [6][7] - 中国式希望表达新中国成立时刻的可能性势能 与欧美"希望杀死人"机制形成对比 [7] - 价值观塑造需要从烟火中来到烟火中去的润物细无声过程 而非口号式垂直灌输 [9][12]
时报观察丨国产动画用文化自信打动人心
证券时报· 2025-08-15 00:19
电影票房表现 - 《浪浪山小妖怪》以突破7亿元票房刷新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 [1] 国产动画发展趋势 - 近年国产动画佳作层出不穷 包括《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雄狮少年》《长安三万里》等作品 [1] - 作品以深厚文化自信为基石 精准触达观众内心 [1] - 现象级作品多数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宝库 将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间故事进行当代化演绎 [2] - 创作者巧妙借力传统文化深厚底蕴 搭建贯穿古今的情感桥梁 [2] 内容创作特点 - 《大圣归来》依托《西游记》塑造深陷困境、挣扎求存的孙悟空形象 [1] - 《哪吒之魔童降世》对经典进行大胆改编 将"哪吒闹海"升华为命运抗争宣言 [1] - 《浪浪山小妖怪》将镜头转向西游世界"边缘角色" 展现底层"打工人"蜕变为创业小能手的故事 [1] - 经典角色焕新演绎精准投射当代年轻人面临的现实压力与美好憧憬 [2] 产业生态变化 - 文化自信觉醒正重构动画产业生态逻辑 [2] - 创作团队摒弃建模"内卷"捷径 坚持手绘工艺展现独特艺术风格 [2] - 国产动画已从"全球市场是否接纳国风元素"的焦虑 转向专注"用中国叙事语法讲好中国故事"的本真表达 [2] - 产业走向成熟和高质量发展阶段 [2]
时报观察丨国产动画用文化自信打动人心
证券时报· 2025-08-15 00:09
国产动画电影市场表现 - 《浪浪山小妖怪》以突破7亿元票房刷新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 [3] - 现象级作品包括《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雄狮少年》《长安三万里》等,形成国产动画佳作持续涌现的态势 [3] 内容创作与文化表达 - 作品题材多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民间故事,并进行当代化演绎 [4] - 通过经典角色焕新演绎投射当代年轻人现实压力与美好憧憬,引发情感共鸣 [4] - 创作理念转向"用中国叙事语法讲好中国故事",减少对全球市场接纳国风元素的焦虑 [4] 行业发展趋势 - 国产动画产业正走向成熟和高质量发展阶段,表现为文化自信觉醒与创作理念转变 [4] - 作品通过传统文化底蕴搭建情感桥梁,唤醒观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感 [4]
时报观察 国产动画用文化自信打动人心
证券时报· 2025-08-14 18:37
国产动画电影市场表现 - 《浪浪山小妖怪》以突破7亿元票房刷新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 [1] - 近年国产动画佳作频出,包括《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雄狮少年》《长安三万里》等 [1] - 这些作品以文化自信为基石,精准触达观众内心 [1] 内容创作特点 - 多数现象级作品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对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进行当代化演绎 [2] - 创作者借力传统文化底蕴搭建古今情感桥梁,唤醒观众民族文化认同 [2] - 经典角色焕新演绎投射当代年轻人现实压力与美好憧憬 [2] 产业发展趋势 - 国产动画产业呈现文化自信觉醒,重构生态逻辑 [2] - 创作理念转向"用中国叙事语法讲好中国故事"的本真表达 [2] - 产业正走向成熟和高质量发展阶段 [2] 代表性作品分析 - 《大圣归来》塑造困境中挣扎求存的孙悟空形象 [1] - 《哪吒之魔童降世》将传统故事升华为命运抗争宣言 [1] - 《浪浪山小妖怪》聚焦西游边缘角色,展现底层小妖成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