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品布衣》
icon
搜索文档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03:00
红果短剧近两年下架超3000部低质作品,将推第四次内容升级。 红果短剧精品短剧负责人魏钦涛指出,精品微短剧生态已初步形成,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今年以来,《家里家外》《一品布 衣》《弄潮》《山河回响》等多部优质爆款作品涌现,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收益双赢。 对于微短剧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因素,魏钦涛归纳为三点。首先是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国家广电总局及各地方相关部门通 过扶持政策、专项资金、培训活动、设立奖项等全方位推动行业精品化;其次是创作生态转变,越来越多创作团队、厂牌注重 品质,影视机构与创作者入局注入专业能力和优质IP,行业融合推动内容与形式创新;第三是用户结构变化,微短剧成为国民 级视听产品后,用户消费需求从快节奏转向多层次、多元化,平台也纷纷投入资金、流量与运营资源助力品质升级。 为扶持精品微短剧创作,红果短剧于去年底启动"果燃计划",截至目前已投资超80部精品短剧,30多部已播出,加上成片引入 累计播出超100部。魏钦涛表示,"果燃计划"将持续升级,成片引入不再提供保底资金,鼓励作品直面市场竞争,同时在投资扶 持方面加大力度、提供更多资源。 乐力认为,从早期粗放发展到全行业践行精品化,短剧内容迭代升级是必 ...
从“流量狂奔”走向“价值深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5 22:5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倡导推动的"优秀动画微短剧扶持计划"在大会上正式启动。 主办方供图 初秋的郑州,黄河涛声与时代光影交汇。9月22日—24日,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这里举 行。会议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指导,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 省广播电视局、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来自全国的创作者、平台方与专家学者齐聚商都,共探 微短剧从"流量狂奔"走向"价值深耕"的路径。 "竖店"之城正崛起 "郑州发展微短剧产业趋势已成,背后是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开幕式上,河南省委常委、郑 州市委书记安伟说。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郑州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8.5亿元,同比增长35.7%;全 市微短剧企业超800家,从业人员近4万人,日均接待剧组80余个。从闲置建筑改造的拍摄基地,到盘活 的工业厂房,郑州以"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补什么"的务实态度,快速构建起覆盖剧本创作、拍摄制 作、发行推广的全链条生态,打造中国微短剧创作之都,打响"竖店"郑州品牌。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升级为产业注入强心剂。郑州市市长庄建球在推介中提到,郑州在2024年设立微短 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今年继续优 ...
短剧江湖真相:日进斗金的平台,咬牙求生的工作室
虎嗅· 2025-09-25 06:20
"短剧市场有望突破500亿元",这个数字在2024年初还被视为大胆预测,而到2025年,红果短剧的月活用户已超过1.7亿,单月分账突破5亿元。这个由字 节跳动在2023年8月正式推出的短剧平台,用不到两年时间实现了传统长视频平台十余年积累的用户规模。 行业冰火两重天的格局正在形成。当大部分平台还在为盈利挣扎时,红果凭借字节跳动的流量生态和免费模式迅速崛起;而一批批制作公司则在精品化陷 阱中艰难求生,唯有转向AI漫剧和农村土剧等低成本可复制的模式才能找到一线生机。 红果通吃:免费模式下的生态霸权 就在红果高歌猛进的同时,不少制作公司却陷入"精品化"陷阱。 曾经制作过爆款剧的西安丰行文化负责人李涛坦言:"从业者多了,推出的产品更多,但用户的增长速度跟不上产品的增长速度,所以大家的利润率就低 了很多。" 传统影视公司带着精品化理念进入短剧市场,结果发现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游戏。一位短剧制片人指出:"传统影视是先确定导演、演员,再去立项,再 过会。但红果是先确定项目,再去推进团队。"短剧的底层逻辑是互联网,不是电影电视剧,它只是套了一个壳,本质还是短视频。 正如一位早期从业者在朋友圈感慨:"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我3~4年 ...
短剧难逃「内热外冷」
36氪· 2025-09-12 12:43
暑期档短剧行业表现 - 短剧平台如红果短剧和河马剧场通过免费模式、CP营销和系列化内容推动数据增长 单剧播放量突破30亿[1] - 长视频平台如爱奇艺和腾讯视频通过IP改编和竖屏短剧加入竞争 爱奇艺的《成何体统》创站内热度纪录 腾讯视频举办首届短剧节[1][17][19] - 社区平台如快手和小红书利用社区优势推出热度作品 小红书的《关于我和死对头同名这件事》播放量接近3000万 话题浏览过亿[1][20] 内容创作趋势 - 系列化续集成流量主力 红果短剧的《十八岁太奶奶2》播放量破30亿 多部续集如《云渺4》《乡下真千金2》持续推出[10] - CP营销工业化 如何聪睿与刘念三搭的《念念有词》和王凯沐与马乐婕四搭的《善男信女》成为平台战报核心[13] - 男频短剧和漫剧崛起 《一品布衣》《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等进入10亿播放俱乐部 漫剧因AI成本可控成为新风口[14][16] 行业数据与用户规模 - 短剧播放量达十亿级 总观看量突破300亿 行业迈向50亿和100亿流量时代[3][23] - 用户规模接近饱和 短剧用户总量达7亿 占网民总数近70% 增量空间受限[31] 市场挑战与困境 - 内容同质化严重 叙事模式套路化如"重生逆袭"和"霸总甜宠" 导致观众疲劳[26][27] - 短剧缺乏破圈现象 社交媒体热搜稀少 观众被动消费而非主动讨论[23][30] - 影视化趋势抬高成本但未提升观感 短剧失去短快爽优势 难以复制长剧文化影响力[34][36] 平台竞争策略 - 长视频平台发挥IP和资源整合优势 爱奇艺通过长短IP联动 腾讯视频加强竖屏短剧布局[17][19] - 社区平台依赖社区驱动 小红书通过影展合作和话题营销制造小圈层热度但整体收益有限[20][22] -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平台密集上线内容争夺同一批用户注意力[31][33]
2025暑期档,短剧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0:52
行业总体表现 - 暑期档短剧行业实现从"流量至上"向"质量为王"转型 成为"娱乐正餐"并重塑文娱市场格局[5] - 红果短剧暑期档头部作品带动总观看量达311亿次 超越长剧TOP 20总播放量156亿次[7] - 短剧集均播放量快速接近长剧水平 已有5部短剧集均突破2000万《十八岁太奶奶2》集均达2500万[7] - 行业进入"10亿时代" 暑期档16部短剧累计观看量破10亿[9][12] 平台用户与生态 - 红果短剧用户规模持续扩张 月活用户从3月1.73亿增长至6月2.1亿[9] - 平台通过"一本多拍"机制推动内容创新 同一IP多版本竞争筛选爆款[11] - 爆款短剧采用元素叠加策略 融合穿越/家族/女强/航天等热门题材实现观众全覆盖[11] 内容创新趋势 - 短剧呈现系统性创新 突破"霸道总裁""甜宠虐恋"等同质化套路[14][15] - 叙事节奏转向生活流表达 《念念有词》通过语言轰炸与沉默反差构建戏剧张力[15] - 人物关系颠覆传统设定 《夫人她专治不服》以"女A男O"反差人设带动"娇夫文学"热潮[17] - 审美风格突破视觉疲劳 《朱雀堂》融合中式恐怖美学与民俗仪式感[17] 社会议题融合 - 短剧深度结合社会议题 《十八岁太奶奶》融合女性龙傲天/跨代亲情/科技报国等多重主题[17] - 男频短剧实现突破 《一品布衣》《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转向家国叙事与寒门仕进题材[19] - 短剧成为"时代情绪显微镜" 承载个体焦虑/文化认同/代际冲突等宏大命题[19] 平台政策调整 - 红果短剧升级剧本政策 最高保底提至20万/分成比例升至40%/严厉打击抄袭[22] - 快手关闭短剧小程序业务 将第三方付费短剧全面回归平台原生链路[23] - 腾讯视频与爱奇艺调整分账策略 爱奇艺为独家作品提供最高35%阶梯分账激励 腾讯对S+作品提供22万元剧本激励[24] - 平台分账核心指标转向"会员有效观看时长" 降低"拉新"权重[24]
一场文化出海的战略深潜:中文在线短剧业务国内塑精品、海外拓蓝海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56亿元 同比增长20.40% [1] - 短剧等创新业务持续贡献动能 推动公司整体转型与生态布局深化 [1] 短剧行业规模与趋势 - 2024年底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 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01分钟 与即时通讯持平 [1]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5亿元 首次超过全年电影票房 [1] - 2025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34亿元 2027年有望逼近千亿 [1] - 短剧从流量快消品走向内容新主流 [1] 政策支持导向 -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司司长2025年7月调研公司 充分肯定创作+技术+场景融合探索 [2] - 主管部门强调微短剧应坚持内容为王 走精品化路线 [2] 国内内容生态建设 - 公司2024年7月成立精品短剧部 2025年1月组建自制剧团队 实现从版权分销向内容自制战略转型 [3] - 《一品布衣》上线20天观看量突破20亿次 为红果短剧唯一破20亿播放男频短剧 [3] - 《太子殿下今天破戒了吗》跻身红果短剧周榜TOP3 《团宠小奶包》位列热度总榜TOP4 [3] - 拥有17K小说网等原创平台 支撑超过560万种内容资源及450万名作者 [4] - 形成可复用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业方法论 原17K小说网总编辑带队推进网文IP短剧化 [4] AI技术应用 - 2025年上半年AI漫剧产能突破百部 多部作品持续登榜 [4] - 自研AI工具链下半年全面启用 实现漫剧全流程智能化 [4] - 通过大模型多语种创作与精准翻译能力 实现剧本跨文化适配和高质量本地化 [6] - 已建成覆盖美日韩等市场的超1000部多语言短剧库 [6] 出海战略布局 - 新孵化FlareFlow平台2025年4月底上线 3个月用户月充值收入增速超500% [5] - 累计下载量约千万人次 团队规模快速扩张至350余人 [5] - 采取在地团队+全球协同运营策略 在目标市场建立本土团队 [5] - 通过东方灰姑娘等普世主题实现中国故事全球化表达 [6] - 横琴国际短剧拍摄基地建立 结合AI内容生成与本地团队制作补全全链条出海能力 [6] 战略定位与行业展望 - 公司董事长判断中国短剧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1] - 国际短剧市场被认定为未来十年全球内容产业最大战略机会 规模可能达千亿级或更高 [5] - 公司通过国内精品内容打造、成熟IP生态转化、国际化制作发行能力构建 打出精品短剧行业厂牌 [7]
别只盯着女频,男频也开始在短剧市场抢“钱”了
36氪· 2025-08-12 10:55
男频短剧市场崛起 - 中文在线制作的《一品布衣》上线红果平台不到五天播放量突破10亿 成为暑期档最受关注短剧之一 [1] - 2024年底至2025年中 《凡骨:问道篇》《重回1985东北往事》《权弈天下》《逆流1992:枭雄崛起》等男频短剧均取得不俗成绩 [1] - 男频短剧受众从男性向女性扩展 《一品布衣》女性观众占比达39% 打破男性专属内容刻板印象 [8] 内容制作升级 - 剧情设计从简单逆袭转向深度成长叙事 注重角色发展、权谋博弈和群像互动 [1] - 《一品布衣》采用底层小人物硬刚逆袭设定 《我有一张小丑牌》创新学院风题材 《丹帝转世》聚焦修仙重生 《老千》主打复仇剧情 [4] - 制作水准逼近长剧质感 改变快餐消费印象 形成"以短打长"新模式 [7] 用户结构变化 - 女性观众转向男频剧主因是女频题材严重同质化 霸总契约/真千金打脸/前世今生等套路使观众审美疲劳 [9] - 男频剧减少后宫情感线 专注事业成长叙事 女性观众认可逻辑自洽的情绪递进 [11] - 社交平台传播由女性主导 小红书女粉丝积极剪辑成长线/混剪配乐/群像推荐等内容 [17] 商业模式转型 - 平台加大投入力度 红果平台为《行道者剑二十四》提供保底费用 看好男频商业价值 [21] - 男性用户付费意愿强劲 愿意为优质内容氪金/开会员/催更 [21] - 男频题材覆盖玄幻/商战/复古/监狱/重生等多元类型 叙事空间大于女频 [15]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短剧市场进入专业博弈期 从"量多价低"转向内容质量竞争 [1] - 女频短剧在TOP20榜单中占比超70% 但市场出现过度开发导致增长乏力 [20] - 男频赛道尚未出现顶流演员 成功依赖剧本质量而非明星效应 [26] 发展挑战 - 权谋/军事等宏大题材在短节奏中难以完整呈现 存在逻辑支撑不足的问题 [26] - 行业需要突破题材限制和叙事天花板 需精准把握男性用户"上头机制" [26]
男频短剧的出路在哪里?
36氪· 2025-08-04 01:41
短剧市场现状 - 红果平台男频短剧仅出现2部播放量破10亿的爆款,而女频爆款达17部,市场占比悬殊[3] - 男频短剧市场份额从70%下滑至30%,女频占据主导地位[3][12] - 2025年第一季度男频短剧产量仅911部,占总推送量23%,较2024Q3下滑12%[10] - 男频短剧过稿率不足30%,平台对剧本要求显著提高[12] 《一品布衣》成功要素 - 播放量突破10亿次,上线5天人均观看时长77分钟,追剧人数超200万[3] - 红果热度累计达8500万,单周热播指数1.71万创平台纪录[3] - 改编自17K小说网同名小说,共105集(每集3分钟),叙事复杂度远超常规短剧[3] - 采用"平民英雄 乱世救国"主题,突破传统男频龙傲天模板[3][5] - 三条叙事线(经商/权谋/打仗)并行构建立体成长史[5] - 前五集采用慢节奏铺垫世界观,单集仅1个事件(常规短剧含3个事件)[7] - 塑造老官差、田松、常公子等有血有肉的配角群像[7] - 通过家国情怀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拉动长尾效应[9] 男频短剧行业趋势 - 2024年8月至2025年4月产量从521部降至312部,进入精品化阶段[10][12] - 新规淘汰涉及情色/伦理的擦边内容,推动行业向2.0品质时代转型[12] - 爆款需具备三要素:开拓新类型(如《一品布衣》突破身份梗)[13]、男女通吃(家国情怀/裁员等普世主题)[14]、应用AI技术实现科幻/玄幻题材落地[17] - 需建立主打男频短剧的平台才能与女频市场抗衡[17]
续作多连响,短剧“IP宇宙”迎收割期
36氪· 2025-08-03 07:05
短剧IP系列化市场表现 - IP系列化在短剧圈形成新趋势,暑期档涌现《云渺》《太奶奶》《一品布衣》等多个系列短剧,涵盖女频修仙、家族亲情、男频古装等题材,均取得高热度与播放数据 [1][2] - 《太奶奶》系列第二部上线首日红果热度值破亿,刷新抖音短剧最快破亿纪录,红果观看量突破10亿并占据热播榜TOP1,带动第一部热度回升,第三部预约人数超130万 [3] - 《一品布衣》上线第五天红果热播、推荐、飙升三榜第一,云合数据单日有效播放达2.38亿,红果站内观看量突破10亿,第二部预约人数近100万 [3][4] - 《云渺》系列三部均创热度高峰,第一部红果平均热度值7000万、充值额超5000万,第二部首日热度值9491万、总播放量破10亿,第三部上线前预约人数300万+,第四部定档8月2日 [5] 成功IP系列化的核心要素 - 适合多季开发的IP基础与首部市场知名度是关键,如《云渺》原著为长篇连载小说,《太奶奶》构建了家族振兴与家国情怀的双线世界观 [7][9] - 内容需延续前作风格并创新,《太奶奶》第二部新增角色"二孙子"纪言庭的"扫腿舞"成为出圈名场面,强化亲情互动喜剧点 [11] - 叙事品质决定持久吸引力,《一品布衣》以乱世小人物逆袭替代传统爽文套路,105集篇幅融合历史质感与人文温度,群像刻画获好评 [11] - 短剧形态具备系列化优势,制作周期短可快速满足粉丝期待,新观众易跟进,巩固用户粘性 [11] 行业趋势与案例特征 - 头部厂牌听花岛(《太奶奶》)、格物致知(《一品布衣》)、百川中文(《云渺》)通过系列化建立品牌,形成稳定观众群 [3][5][11] - 反赌博主题《老千2》、穿越宅斗《乡下真千金2》等续集即将上线,显示多题材IP系列化持续扩容 [6] - 爆款IP突破"昙花一现"限制,系列化开发成为可持续商业路径,市场期待更多同类案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