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短剧精品化
icon
搜索文档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03:00
红果短剧近两年下架超3000部低质作品,将推第四次内容升级。 红果短剧精品短剧负责人魏钦涛指出,精品微短剧生态已初步形成,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今年以来,《家里家外》《一品布 衣》《弄潮》《山河回响》等多部优质爆款作品涌现,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收益双赢。 对于微短剧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因素,魏钦涛归纳为三点。首先是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国家广电总局及各地方相关部门通 过扶持政策、专项资金、培训活动、设立奖项等全方位推动行业精品化;其次是创作生态转变,越来越多创作团队、厂牌注重 品质,影视机构与创作者入局注入专业能力和优质IP,行业融合推动内容与形式创新;第三是用户结构变化,微短剧成为国民 级视听产品后,用户消费需求从快节奏转向多层次、多元化,平台也纷纷投入资金、流量与运营资源助力品质升级。 为扶持精品微短剧创作,红果短剧于去年底启动"果燃计划",截至目前已投资超80部精品短剧,30多部已播出,加上成片引入 累计播出超100部。魏钦涛表示,"果燃计划"将持续升级,成片引入不再提供保底资金,鼓励作品直面市场竞争,同时在投资扶 持方面加大力度、提供更多资源。 乐力认为,从早期粗放发展到全行业践行精品化,短剧内容迭代升级是必 ...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丨用户接近7亿!我国微短剧蓬勃发展
新华社· 2025-09-26 01:03
在25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发布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韩冬说,我国微短剧近年来蓬勃发展,迅速成为 新大众文艺的重要业态。广电部门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微短剧行业健康稳定向上发展,今年市场规模有望在去年达 到500亿元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突破。跟随海报一起来看看。 新华社权威速览 ·非凡 加大扶持力度 新华社权威速览 ·非凡 促进规范管理 建立微短剧分类分层管理机制 正在制订《微短剧管理办法》 开展专项治理和常态化监管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如"雷人"剧情"霸总"人设等 及时进行纠偏 新华社权威速览 ·非凡' 精品化、大众化、国 加强选题指导、创作扶持 组织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 开展"跟着微短剧来学法" "微短剧里看非遗"等活动 指导各地加大对微短剧的扶持力度 推动精品化 打造更多讴歌奋斗人生 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佳作 推动大众化 激发微短剧作为新大众文艺的创新创造活力 推动国际化 鼓励微短剧扩大国际交流与传播 统筹:曹建礼 制作:任彦逸 策划:令伟家 ...
从“流量狂奔”走向“价值深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5 22:52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倡导推动的"优秀动画微短剧扶持计划"在大会上正式启动。 主办方供图 初秋的郑州,黄河涛声与时代光影交汇。9月22日—24日,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这里举 行。会议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指导,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 省广播电视局、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来自全国的创作者、平台方与专家学者齐聚商都,共探 微短剧从"流量狂奔"走向"价值深耕"的路径。 "竖店"之城正崛起 "郑州发展微短剧产业趋势已成,背后是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开幕式上,河南省委常委、郑 州市委书记安伟说。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郑州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8.5亿元,同比增长35.7%;全 市微短剧企业超800家,从业人员近4万人,日均接待剧组80余个。从闲置建筑改造的拍摄基地,到盘活 的工业厂房,郑州以"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补什么"的务实态度,快速构建起覆盖剧本创作、拍摄制 作、发行推广的全链条生态,打造中国微短剧创作之都,打响"竖店"郑州品牌。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升级为产业注入强心剂。郑州市市长庄建球在推介中提到,郑州在2024年设立微短 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今年继续优 ...
国家广电总局:正制定《微短剧管理办法》 对“霸总”等问题纠偏
新京报· 2025-09-25 17:34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9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 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韩冬介绍,建立微短剧分类分层管理机制,规范发展秩 序,正在制定《微短剧管理办法》,计划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为微短剧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开展专项治理和常态化监管,及时处置违规节目。不断细化管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比如"雷 人"剧情、"霸总"人设、片名哗众取宠等问题,及时进行纠偏。 韩冬表示,接下来,将采取更多有力举措,推动微短剧健康发展。一是推动精品化。大力加强创作引 导,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质资源向优质内容倾斜,推动打造更多讴歌奋斗人生、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 佳作。二是推动大众化。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创作有关活动,激发微短剧作为新大众文艺的创新创造活 力。三是推动国际化。鼓励微短剧扩大国际交流与传播,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精品化、大众化、国际化 是微短剧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章来源:新京报) ...
你的短剧霸总怕是留不住了!广电总局及时纠偏微短剧雷人剧情、霸总人设 分类分层管理办法也已经在路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5:23
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 发展成就。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曹淑敏介绍,当前,我国在用户、内容、产业等规模上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大 国、网络视听大国。从用户规模看,有线电视、IPTV(网络电视)、互联网电视、直播卫星等电视大屏用户合计超过10 亿,网络视听用户达到10.9亿。 从内容规模看,"十四五"以来制作发行电视剧(网络剧)超过1500部、动画片超过3500部,纪录片超过35万小时,微短剧 约15万部。从产业规模看,2024年全国广电视听服务业总收入达到1.49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61.96%。 发布会现场,每经记者石雨昕摄 "接下来,我们将采取更多有力举措,推动微短剧健康发展。首先是推动精品化。大力加强创作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实现 优质资源向优质内容倾斜,推动打造更多讴歌奋斗人生、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佳作。其次是推动大众化。组织开展群众参 与创作有关活动,激发微短剧作为新大众文艺的创新创造活力。最后是推动国际化。鼓励微短剧扩大国际交流与传播,促 进文化交流互鉴。精品化、大众化、国际化是微短剧未来的发 ...
微短剧爆发式增长,“十四五”以来我国制作发行约15万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4:24
微短剧行业发展快速,据市场机构统计,到今年7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到6.96亿;今年微短剧市 场规模有望在去年达500亿元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突破。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既涌现出一些高质量作 品,也存在良莠不齐等问题。 对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韩冬表示,广电总局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微短剧行业健康稳 定向上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9月25日下午,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 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成就。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微短剧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式增长,《家里家外》等爆款作品不断涌 现。"十四五"以来,我国制作发行电视剧(网络剧)超过1500部、动画片超过3500部,纪录片超过35万 小时,微短剧约15万部。 韩冬谈到,推动微短剧国际化也是接下来广电总局部署的重要方向:鼓励微短剧扩大国际交流与传播, 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精品化、大众化、国际化是微短剧未来的发展方向。"韩冬说。 韩冬明确,接下来广电总局将采取更多有力举措,推动微短剧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推动微短剧精品化。 大力加强创作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质资源向优质内 ...
国家广电总局:正制定《微短剧管理办法》,对“霸总”等问题纠偏
新京报· 2025-09-25 11:41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9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 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韩冬介绍,建立微短剧分类分层管理机制,规范发展秩序, 正在制定《微短剧管理办法》,计划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为微短剧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开展 专项治理和常态化监管,及时处置违规节目。不断细化管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比如"雷人"剧 情、"霸总"人设、片名哗众取宠等问题,及时进行纠偏。 韩冬表示,接下来,将采取更多有力举措,推动微短剧健康发展。一是推动精品化。大力加强创作引 导,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质资源向优质内容倾斜,推动打造更多讴歌奋斗人生、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 佳作。二是推动大众化。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创作有关活动,激发微短剧作为新大众文艺的创新创造活 力。三是推动国际化。鼓励微短剧扩大国际交流与传播,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精品化、大众化、国际化 是微短剧未来的发展方向。 ...
微短剧进入“下半场”,AI为创作带来新方向丨北京文化论坛
新京报· 2025-09-24 12:27
行业现状与规模 - 微短剧市场规模全年达500亿元 已超中国电影市场总规模[4] - 用户渗透率达全体网民的52% 刷短剧人数可能超过点外卖人数[4] - 行业现存相关企业数量近10万家 2024年新增注册企业近1万家[4] 技术赋能与创新 - AI技术推动叙事与产业全面升级 实现创作权向广大创作者转移[1][4] - 百度启动"AI星河计划" 提供从新人助推到亿级流量支持的全周期扶持[4] - AIGC工具实现内容平权 使普通创作者能表达超现实想象力[6][7] 市场发展趋势 - 行业呈现三大趋势:监管规范化、商业模式多元化、内容精品化[5] - 从野蛮生长过渡到精品化阶段 画面构图和竖屏用镜更讲究[5][6] - IP衍生和品牌定制等多元化商业模式支持行业发展[5] 创作生态变革 - 微短剧本质是媒介革新产物 依托智能手机争夺用户碎片时间[7] - 草根创作者涌入行业 优秀导演向电影行业转型输送人才价值[6] - 未来十年将涌现从微短剧成长起来的电影导演和演员[6] 技术挑战与突破 - AI存在一致性难题 难以保证镜头语言连贯性和故事性[8] - 正反打镜头等视听语言问题是技术变革主要挑战[8] - AI降本增效显著 对特效和虚实拍摄成本压缩达50%以上[11] 国际传播与发展 - 微短剧国际传播围绕文化推广、国际合作等六个维度展开[10] - 全球最关注经济议题(32%)、女性权利(8%)等主题[10] - 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为微短剧出海提供政策支持[10] 未来应用场景 - 互动短剧将成为新形态 结合游戏皮肤与爽剧逻辑[12] - 用户可参与剧情推演 从观看过渡到互动体验[12] - AI将打破消费形态边界 显著提升用户体验[12][13] 产业影响 - AI带来生产力革命性变化 类似青铜器到铁器的演进[11] - 对漫剧和动画产品结构改善明显 降低叙事制作成本[13] - 技术生态与扶持体系共同构成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撑[13]
向千亿目标冲刺的微短剧,正上演“双城争霸”
36氪· 2025-09-24 07:46
2025年,微短剧行业持续发力。经历前两年的爆发式增长,行业已告别"大水漫灌"的野蛮生长阶段,进入提质增效的新时期。 迈向精品化与大众化的微短剧,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重塑视听产业格局。数据显示,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4亿元,首次超越国内电影票房总额; 2025年预计将增长至634.3亿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加之"低门槛、高回报"的产业模式,迅速点燃了城市间的竞争热潮。 近两年,国内多个城市争相打造"微短剧之都",从资金支持、资源配置,到基地建设、企业孵化与人才培养,全方位展开布局,希望借助微短剧东风,为 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其中,西安与郑州的竞争尤为引人注目。西安凭借产业链效率和文化资源领先,郑州则以场景集群和政策力度紧随其后,其他城市也通过差异化场景切入 市场。当前,"微短剧之都"的竞争已进入产业生态位争夺的新阶段。谁能够以更低成本提供全链条服务,为精品内容创造更优孵化环境,谁就将在千亿赛 道中抢占先机。 01 微短剧之都,含金量持续攀升 随着微短剧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制作公司扩大签约、长视频平台争抢人才、互联网科技企业纷纷入局已不鲜见。与此同时,高速增长与巨大市场潜力也 吸引各地方政府积极 ...
微短剧从量到质的转型:平台推动力驱动内容升级与生态繁荣
新京报· 2025-09-18 07:06
行业监管与问题 -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于2024年7月下发管理提示 指出少数竖屏微剧存在过度娱乐化苗头 包括对现实生活任性编织、随意解构及儿戏化、反智化倾向 [1] - 微短剧行业快速发展但鱼龙混杂 存在低质产品难以杜绝的问题 [1] 平台精品化战略举措 - 快手、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和芒果TV等平台设立专项计划或独立频道 加大精品短剧制作与推广 [2] - 红果短剧推出"果燃计划" 通过主动投资立项推动内容精品化 案例包括《舟楫千里号歌来》《敦煌-穿越千年之舞》《我在月球当包工头》等跨界题材 [2] - 快手通过"剧星计划"搭建创作者分层体系(青铜/白银/黄金三级) 提供现金奖励和剧本孵化支持 [3] - 快手2025年升级"星芒创想计划" 聚焦古风/喜剧/家庭/恋爱/逆袭五大赛道 设立三维评分模型(概念立意/人物塑造/叙事结构) 单赛道冠军可获得高额奖金和千万级流量宣发资源 [3] - 短视频平台凭借流量池和分发机制高效触达目标观众 长视频平台通过大投入推动电影化叙事和专业化生产 [4] 商业化成果与数据 -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单日充值超2000万元 累计充值上亿元 [6] - 快手平台日活跃用户突破3亿 重度用户规模同比增长超50% 用户日均观看时长提升40%以上 [7] - 快手商业短剧合作数量从一年前不足30部增长至130余部 客户数量激增至33家(增长175%) [7] - 2024年第四季度平台短剧商业化消耗额实现同比300%增长 25家品牌客户单日消耗峰值突破百万元 [7] - 2025年春节档广告消耗峰值突破3000万元 付费(IAP)与广告变现(IAA)单日消耗分别逼近2000万元与1400万元 [7] 产业生态与正向循环 - 精品内容推动用户规模增长 为资本注入、跨界合作和产业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6] - 广告与付费双轨驱动形成"精品化—用户增长—商业回报"良性循环 [7] - 专业编剧、导演和制作公司持续进入短剧赛道 平台通过资金奖励和人才扶持建立创作者与市场直接连接 [8] 合规管理与技术应用 - 平台在项目筛选阶段设置价值导向门槛 坚持"真善美"底线 [9] - 快手组建专门审核团队并配备智能化识别技术 对敏感题材和不良内容实时拦截 [9] - 快手发力"短剧+AI" 通过可灵AI技术打造《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等作品 [10] - 需规避算法推荐沦为纯流量导向工具 需平衡社会价值与算法机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