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家外》

搜索文档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近两年超3000部低质短剧遭拦截或下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03:00
红果短剧近两年下架超3000部低质作品,将推第四次内容升级。 红果短剧精品短剧负责人魏钦涛指出,精品微短剧生态已初步形成,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今年以来,《家里家外》《一品布 衣》《弄潮》《山河回响》等多部优质爆款作品涌现,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收益双赢。 对于微短剧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因素,魏钦涛归纳为三点。首先是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国家广电总局及各地方相关部门通 过扶持政策、专项资金、培训活动、设立奖项等全方位推动行业精品化;其次是创作生态转变,越来越多创作团队、厂牌注重 品质,影视机构与创作者入局注入专业能力和优质IP,行业融合推动内容与形式创新;第三是用户结构变化,微短剧成为国民 级视听产品后,用户消费需求从快节奏转向多层次、多元化,平台也纷纷投入资金、流量与运营资源助力品质升级。 为扶持精品微短剧创作,红果短剧于去年底启动"果燃计划",截至目前已投资超80部精品短剧,30多部已播出,加上成片引入 累计播出超100部。魏钦涛表示,"果燃计划"将持续升级,成片引入不再提供保底资金,鼓励作品直面市场竞争,同时在投资扶 持方面加大力度、提供更多资源。 乐力认为,从早期粗放发展到全行业践行精品化,短剧内容迭代升级是必 ...
微短剧爆发式增长,“十四五”以来我国制作发行约15万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4:24
微短剧行业发展快速,据市场机构统计,到今年7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到6.96亿;今年微短剧市 场规模有望在去年达500亿元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突破。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既涌现出一些高质量作 品,也存在良莠不齐等问题。 对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韩冬表示,广电总局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微短剧行业健康稳 定向上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9月25日下午,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 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成就。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微短剧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式增长,《家里家外》等爆款作品不断涌 现。"十四五"以来,我国制作发行电视剧(网络剧)超过1500部、动画片超过3500部,纪录片超过35万 小时,微短剧约15万部。 韩冬谈到,推动微短剧国际化也是接下来广电总局部署的重要方向:鼓励微短剧扩大国际交流与传播, 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精品化、大众化、国际化是微短剧未来的发展方向。"韩冬说。 韩冬明确,接下来广电总局将采取更多有力举措,推动微短剧健康发展。一方面要推动微短剧精品化。 大力加强创作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质资源向优质内 ...
流量共舞更要价值共振
新华日报· 2025-08-11 23:05
中国短剧海外市场表现 - 2024年海外视听类应用收入规模Top100中中国微短剧应用包揽八席 [1] - 短剧通过15秒反转30秒冲突10秒悬念的快节奏叙事满足碎片化娱乐需求 [1] - 译制字幕帮助克服语言障碍使海外观众获得高浓度情绪体验 [1] 内容升级与跨文化共鸣 - 《家里家外》等爆款短剧证明内容可从"粗粮"升维至"细糠"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 [2] - 《洋女婿的中国年》等作品融合中华文化基因与当地文化转码获得海外拥趸 [2] - 对亲情爱情等普世情感的刻画成为跨越文化鸿沟的关键要素 [2] 文化底蕴赋能内容独特性 - 《一梦枕星河》以苏州非遗苏扇为主题展现江南匠人故事 [3] - 《河姆渡的骨哨声》通过古今邂逅呈现华夏文明延续性 [3] - 短剧截图服饰纹样被海外设计师嫁接形成跨文化美学风格 [3] 行业发展挑战与突破方向 - 面临题材适配性判断难内容缺乏长尾效应盈利模式不成熟等挑战 [4] - 需针对不同市场研究"审美公约数"并加大精品内容创作投入 [4] - 可探索品牌合作衍生品开发等多元化盈利途径建立可复制出海范式 [4] 短剧出海战略价值 - 微短剧成为数字时代东方叙事新载体和全球文化交流契机 [4] - 从流量共舞到价值共振的进阶助力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4]
五百亿微短剧市场迎版权战,像素级抄袭与AI换脸侵权频发
南方都市报· 2025-08-05 09:21
微短剧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5亿元 [1] - 创作者和观众数量持续增长 [1] 行业版权侵权现状 - 剧本抄袭、盗版泛滥、AI换脸等版权侵权现象屡禁不止 [1] - 盗版、未经授权的复制、洗稿和抄袭现象频繁发生 [2] - 微短剧制作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导致洗稿和剽窃现象普遍 [2] - 侵权手段不断翻新,包括全片盗录、低门槛洗稿、未经授权翻拍等 [5] - AI技术被用于版权侵权,包括换脸、声音克隆、剧本翻译等 [5] 侵权对行业的影响 - 严重扰乱行业生态,挫伤原创者和投资者信心 [1] - 打击原创积极性,抑制行业创新动力 [2] - 破坏影视投资信心,商业预期被严重破坏 [3] - 可能导致中国短剧企业国际声誉受损,影响"出海"进程 [3] - 中小型影视公司面临"越维权越亏损"的困境 [4] 具体侵权案例 - 听花岛文化公司《家里家外》被"像素级"抄袭剧本 [3] - 国外头部短剧平台对作品进行AI换脸式抄袭 [3] - 华策集团独家改编权形同虚设,类似作品抢先上线 [3] - 嘉兴九州文化遭遇以售卖课程为幌子传播盗版全集 [4] - 于今无量作品未上线盗版已满天飞 [4] 行业应对措施 - 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委员会成立,行业保护力度有望加大 [4] - 出台《关于强化微短剧领域"通知-删除"规则的工作指南》 [6] - 平台建设版权保护中心,支持作品确权、监测和投诉处理 [7] - 平台拓展内容来源渠道,开放版权库提供改编便利 [7] - 尝试建立"长期分成"与"老剧回流"激励机制 [7] 专家建议 - 需在制度与技术层面构建新的版权识别与授权体系 [5] - 提前布局面向AIGC环境的版权确权机制 [5] - 推动建立数据库级别的内容保护系统 [5] - 行业内部通过平台主导的自治机制探索路径 [6] - 参考电商行业对假货治理的经验 [6]
“短剧大战”下半场:抢人、抢钱、抢IP
36氪· 2025-07-29 11:51
中国短剧行业在北美市场的发展 - 中国电影人高峰在美国创办的短剧承制公司已成为美国市场最大的短剧承制方之一 2024年制作45部短剧作品 累计票房超过7000万美元 其中爆款短剧《The Divorced Billionaire Heiress》成本不到20万美元 票房突破3500万美元 收益超170倍 [1] 短剧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中国微短剧2024年市场规模达504亿元 已反超电影市场 DataEye研究院预测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5] - 2024年上半年中国短剧市场上新近3万部短剧 头部制作方如听花岛 重庆四月联盟等公司半年最多制作30部精品短剧 [5] - 短剧行业直接创造约21.9万个就业岗位 间接带动就业岗位达42.8万个 总计带动约64.7万个就业机会 [19] 短剧制作成本与投资趋势 - 行业制作成本持续上涨 听花岛出品的短剧《家里家外》将制作成本天花板拉升到300万元 未来竖屏短剧投资量级预计在300-500万元之间 [7] - 目前已有许多竖屏短剧单部总成本在120万元以上 加上内部运营成本和营销费用 单项目成本已达200万元 [7] - 有投资人表示现在没有500万预算已经不敢碰短剧 [7] 短剧内容质量提升与IP改编趋势 - 行业开始注重内容质量 爆款率高的公司困于人手不够 想扩大产能 [5] - 短剧制作水准持续提升 春节档涌现一批质感很好的古装题材 剧组能穿很好的貂 用造雪机拍雪景 [7] - IP改编成为爆款重要路径 《念念有词》改编自番茄热门小说《豪门老公是哑巴?别慌,我是喇叭》 已经是小说改编的第三个版本 [10] - 短剧改编IP规模变大 《还珠格格》《家有儿女》等国民度大IP宣布启动短剧改编 平台正在洽谈《百妖谱》《杀破狼》《AWM绝地求生》等超级头部IP [10] 短剧行业人才发展与薪酬状况 - 头部编剧可以谈分账 靠一部短剧拿到百万元收益的编剧不在少数 现象级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编剧收入破百万 [15] - 缺少爆款经历的编剧完本费用在1-3万元左右 有爆款经历的编剧完本费用在3-5万元左右 30%-40%的编剧能拿到月入10万元的薪资待遇 [15] - 短剧演员行业薪酬分化明显 "短剧一哥"柯淳日薪2万 某短剧知名演员商务代言费报价高达7位数 但中腰部主演 特约主演 群演的薪酬变化不大 横店群演100-200元/天 特约演员500-1500元/天 腰尾部主演1500-8000元/天 [18] - 大量长剧编剧和演员转行短剧行业 但转型存在挑战 长剧编剧需要适应短剧快节奏和"弱人物 重情绪"的特点 [17] 平台竞争与商业模式演变 - 各大互联网平台纷纷入局短剧 包括淘宝 京东 拼多多等电商平台 华为 小米 360等科技企业 以及爱优腾芒等长视频平台 [23] - 免费与付费短剧的市场份额形成7:3的格局 红果短剧的供给占据免费短剧的90% [27] - 红果短剧2025年5月月活破1.99亿 即将超过优酷的月活 只相差50万左右 [25] - 字节跳动在短剧赛道占据霸主地位 通过红果短剧 木叶和咸柠三款APP构建产品矩阵 覆盖全年龄段用户并渗透各级城市市场 [28] 版权保护与行业规范 - 短剧抄袭成本极低 维权困难 收集证据和打官司时间长 罚款金额不重 [31] - 听花岛指控自家短剧《家里家外》被南京烛影心光公司侵权抄袭 抄袭风蔓延至海外 ReelShort上线播放的多部海外短剧涉嫌"一比一抄袭"国内权利作品 [28] - 红果短剧投入数百人专项团队开展全网盗版监控与投诉 单日投诉量达数千条 [31] - 抖音集团成立短剧版权中心 整合抖音短剧和红果短剧的BD团队 加强对短剧IP版权生态保护 [31]
迈向50亿时代?短剧播放量膨胀背后的焦虑凸显
虎嗅· 2025-07-29 04:49
红果短剧播放量增长 - 红果短剧播放量从10亿常态快速膨胀至30亿时代,《念念有词》上线20天突破30亿播放量[1][6][9] - 一季度5部10亿播放量短剧,二季度数量翻倍,10亿成为爆款入门标准[4][5] - 播放量增速显著提升:《老千》27天破10亿,《念念有词》4天破10亿、11天破20亿[5][6][9] 平台算法与数据真实性 - 播放量增长依赖平台算法精准投放和内部刷量,内容实际影响力与数据不匹配[7][11] - 红果修改热度值统计规则:从14天累计改为7日均值,取消上限后出现"千剧涨停"现象[15][16] - 制作方无法获取播放量具体构成数据,平台单方面告知播放量结果[19][20] 内容同质化与创作困境 - 短剧题材高度集中于番茄IP改编和甜宠剧模式,缺乏创新与深度[14][24] - 算法主导的流量陷阱导致内容生产同质化,类似长视频平台历史问题[12][13] - 商业化模式促使内容快餐化,快速消费特性加剧创作单一性[24][31] 行业寡头化趋势 - 听花岛垄断红果爆款短剧:上半年10亿+作品中《念念有词》《家里家外》等均由其制作[25][26][27] - 听花岛持续打破平台记录,如首部热度值破亿短剧《十八岁太奶奶驾到2》[28][29] - 其他制作公司如重庆四月联盟仅靠产能碰运气,体系化能力不足[32][33] 行业潜在危机 - 播放量虚高可能引发"预制爆款"时代,用户审美疲劳将导致行业反噬[37][38] - 过度依赖单一制作公司(听花岛占比超60%)阻碍行业多元化竞争[26][31][33] - 短剧行业未形成良性竞争生态,与长视频/电影行业多极格局形成对比[30][31]
微短剧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精品化成暑期档主旋律
第一财经· 2025-07-24 01:25
微短剧市场概况 - 2024年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网民使用率59.7%,行业总规模504.4亿元,首次超越传统电影425.02亿元票房 [1]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680亿元,2027年有望达千亿级别 [1] - 增长驱动因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娱乐需求及内容产业数字化转型 [1] 行业发展阶段与政策规范 - 行业从"野蛮生长"步入"精品化探索"阶段 [2] - 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确立"分类审核"与"持证传播"管理框架,推动精细化管理 [1] - 红果短剧等平台通过技术审核与人工筛查结合确保内容符合主流价值观 [1] 商业模式创新 - 红果短剧采用"免费看剧+广告分账+专业制作"模式定义行业商业逻辑 [4] - "阶梯式分账+流量激励"机制使头部短剧单月分账收益达数百万元 [4] - 腾讯视频推出厂牌激励计划,制作方最高可获500万奖金,导演/编剧/IP最高100万奖励 [5] 人才与产业链升级 - 长信传媒、柠萌影视等传统影视公司专业团队加入微短剧制作 [5] - 行业从作坊式生产转向涵盖IP开发、剧本孵化、拍摄执行的工业化体系 [5] - 腾讯视频对竖屏短剧S/S+级剧本提供保底稿费及播后额外奖励 [5] 技术创新应用 - 5G普及支持4K超高清画质与互动式剧情实现 [8] - AIGC技术渗透全流程,ChatGPT等大模型可几分钟生成剧本初稿 [7][8] - 快手可灵AI、抖音即梦AI等视频生成模型提升制作效率 [7] 精品化内容成果 - 2025年暑期档《念念有词》播放量破10亿,成红果首部双破亿短剧 [10] - 红果"果燃计划"合作近300部短剧,总播放量近百亿,获国际电影节多项荣誉 [10] - 爱奇艺《成何体统》热度峰值5667创平台纪录,腾讯视频《重返八零共白首》获市场认可 [13] 题材多元化与社会价值拓展 - 题材覆盖科幻、非遗、年代创业等,如《我在月球当包工头》《姐姐的三条簪》 [11] - 非遗主题作品《祈安澜》《墨韵新生》实现文化传播与公众教育功能 [14] - 文旅融合剧《和你的桃花源》带动永春旅游收入增长35% [14] - 国家广电总局推出"微短剧+"行动计划,涵盖文旅、普法、非遗等六大方向 [15] 就业与经济影响 - 2025年上半年行业创造64.7万个就业岗位,90后从业者占比超60% [16] - 新就业形态特征包括灵活工作时间、数字化创作方式等 [16]
从Z世代到银发族:为何微短剧这么火?
虎嗅· 2025-07-23 13:53
微短剧行业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96亿人占网民总规模68% [1] - 超七成用户养成看微短剧习惯其中3619%每天观看3815%每周多次观看6578%会重复观看同一部剧 [1] - 用户年龄结构呈现全龄化渗透18-30岁占比36%31-40岁31%41-50岁17%50岁以上15% [2][3] - 女性用户占比558%其中18-34岁年轻女性付费意愿最高 [3] - 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3304%成为最大用户来源新一线与一线城市合计25%二线1883%三线2312% [4] 用户偏好与题材特征 - 中老年题材如《夕阳之恋》通过广场舞社群社区微信群快速传播 [3] - 女性偏好自我成长情感自主浪漫爱情等题材 [3] - 全年龄段共同偏好都市情感大女主及萌宝题材 [4] - 优秀文化题材如《重回永乐大典》《家里家外》受到广泛好评 [12] 技术与社会驱动因素 - 智能手机普及率93.8%使短剧可随时随地观看 [10] - 快节奏生活使碎片化时间更适合短剧消费 [6][9] - 技术接受模型显示短剧满足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 [6][10] - 社会加速理论指出短剧适配被切割的时间单元 [7][8][9] 行业发展潜力 - 短剧制作成本低社会参与度高输出密度快 [13] - "短剧+"模式可成为优秀文化传播新渠道 [12][13] - 平台算法优化和评分机制可提升内容质量 [14] - 短剧促进文化传播平等性触及更多弱势群体 [13]
产业园狂卷、地方文旅入局,短剧的“地域生意”还好做吗?
36氪· 2025-07-16 00:01
短剧市场概况 - 2025年微短剧投流规模预计达423亿元,同比增长28%,主要受端原生模式爆发和免费模式激增推动 [1] - 免费微短剧市场规模约350亿元,同比增长40%,市场份额达55% [1] - 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96亿,半年增速5.1% [1] - 行业呈现平台多元化竞争格局,红果强化市场占位,爱优腾芒加速精品化布局 [1] 地域产业发展 - 各省市对"跟着短剧去旅行"政策响应率达100%,形成"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文旅联动效应 [3] - 西安、郑州成为短剧制作新中心,郑州航空港竖屏基地8个月拍摄390部短剧,西安西咸新区日均接待10+剧组 [6] - 临汾精品微短剧基地吸引40+影视企业入驻,典型案例如《云渺》系列取景当地古建筑群 [4][23] - 江西赣江新区建成全链条微短剧基地,运营成本仅为一线城市40%-60%,月产能达30部且持续扩张 [8][10] 产业基地模式创新 - 产业园从基础场景搭建升级为覆盖剧本创作、拍摄、版权保护、发行的全链条服务 [6][8] - 差异化竞争策略显现:洛阳打造"古装短剧黄金拍摄圈",串联开封宋文化场景及郑州西安人才库 [12] - 本地化拍摄成行业默契,郑州西安依托劳动力/场地成本优势形成集聚效应 [10] - 时刻互动基地15000平空间完成100+场景搭建,涵盖年代/现代等常用类型 [10][12] 短剧文旅联动 - 地方政府出台强力扶持政策:深圳最高资助200万元,山东单项目补贴上限500万元 [13] - 爆款案例带动显著:《我的归途有风》拉动乐山景区游客量增45.5%,《凉山小厨娘》相关搜索指数上涨186% [17] - 成功方法论包括:主创团队本地化(如《家里家外》50%川渝成员)、内容深度融入民俗/方言/美食 [20][25] - 营销策略创新:《凉山小厨娘》通过网友造梗"霸道总裁爱上凉山小汉堡"引发文旅号互动热潮 [25] 行业发展趋势 - 专业化程度提升:文旅定制剧需协调多部门审批,并寻求文化表达的学术支持 [30][32] - 内容精品化加速:从悬浮叙事转向深度地域文化挖掘,如《云渺》结合国学馆/古建筑群取景 [22][23] - 市场持续洗牌:头部公司开始向一线城市集中,地域优势与全国化布局并行发展 [33]
短剧《家里家外》被烛影心光抄袭,听花岛发声明坚决维权
经济观察报· 2025-07-02 10:14
公司动态 - 听花岛发布声明称旗下短剧《家里家外》遭南京烛影心光科技抄袭,对方未经授权将抄袭内容用于商业获利,严重侵犯其合法权益 [1] - 《家里家外》于3月14日首播,全网播放量预计已超50亿,相关话题多次登上抖音热榜,成为短剧行业现象级作品 [1] - 听花岛发现《歪出一片烟火人间》在情节串联、顺序安排、分镜设计等多方面与《家里家外》高度相似,相似度远超合理借鉴范畴 [2] - 听花岛已委托律师出具《律师声明》,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 - 公司此前已采取过交涉、投诉、发律师函等措施应对侵权,但版权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解决 [3] 行业现状 - 微短剧发行阶段存在网盘盗版、搬运、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盗版售卖等侵权行为 [3] - 《家里家外》在快手平台上曾出现大量盗版视频合集和话题,侵权者通过篡改片名逃避维权追查 [3] - 监管机构已高度重视微短剧版权问题,"剑网2025"专项行动将规范微短剧版权秩序列为重点任务 [3] - 中国版权协会成立微短剧工作委员会维权中心,致力于打击侵权盗版行为,维护行业版权生态 [3] - 行业呼吁加强版权保护意识,从业者需自觉抵制侵权行为,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创作和市场环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