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餐饮

搜索文档
人均曾达近万元!好利来“太子爷”开的米其林餐厅也要关门了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9-10 08:33
EHB餐厅闭店事件 - 上海米其林一星北欧菜餐厅EHB宣布于2025年9月28日闭店 该餐厅由主厨Esben Holmboe Bang与好利来执行总裁罗昊合作创立 曾因人均消费近10,000元和需提前三个月预约而闻名 [5][12][15] - 餐厅位于上海徐汇区法式别墅 使用面积746平米 采用三层空间设计 包含茶室、正餐厅和休息区 当前人均消费为2,035元 茶室人均437元 [7][9][10] - 闭店原因为"合作战略调整" 官方称"暂别并非终点"但未透露重启细节 工作人员确认门店运营至闭店日期 [13][15] 高端餐饮行业困境 - 上海高端餐饮(人均500元以上)占比从2023年5月的1.35%(超2,700家)骤降至2025年8月的0.76%(仅1,600余家) 两年间门店数量锐减近60% [25][26] - 多家知名高端餐厅近期闭店 包括广州米其林一星餐厅Rêver·玥(2025年9月闭店)、上海米其林三星餐厅Ultraviolet(拟2025年暂停营业)及北京米其林西餐Opera等 [20][21][22] - 行业面临消费趋冷、客群收缩和成本高企三重压力 部分企业通过降价策略应对 如新荣记推出288元午市套餐 大董餐饮半数门店处于亏损状态 [26] 行业转型策略 - 高端餐饮品牌通过推出平价套餐或副牌寻求转型 例如8½ Otto e Mezzo BOMBANA推出588元午市套餐 Wolfgang's Steakhouse推出884元双人套餐 [26] - 大董餐饮集团探索新品牌模型以提升经营可持续性 行业整体进入低增长、高效率的价值回归阶段 [26][28] - 消费趋势转向注重真实体验与性价比 品牌需重构价值体系以适应市场变化 [28]
好利来公子创立的EHB餐厅官宣闭店,曾人均消费近万元
观察者网· 2025-09-06 02:22
公司动态 - EHB餐厅由好利来创始人罗红之子罗昊与米其林三星主厨Esben Holmboe Bang共同创立 主打北欧式烹饪风格的高端餐厅 [1][2] - 餐厅选址上海东平路11号 建筑为法国文艺复兴风格花园住宅 被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名录 [2] - EHB餐厅于2023年5月31日正式营业 人均消费水平接近1万元 开业一年多后于2024年斩获米其林一星荣誉 [2] - 餐厅主厨Viviane Mello成为2024上海米其林指南年轻厨师奖唯一得主 [2] - 因合作战略调整 EHB餐厅将于2025年9月28日结束营业 [1] - 罗昊于2024年6月创立BLACKSWAN黑天鹅法餐厅 位于罗红摄影艺术馆一楼 配备11张桌子可容纳47名顾客 包含4个包间 [3] - BLACKSWAN黑天鹅法餐厅大厅与包间每晚同时接待不超过35人 包间露台区600平方米 总面积1300平方米 [4] 经营表现 - EHB餐厅人均消费从开业初期近1万元下滑至2035元 Tearoom by EHB人均消费为437元 [3] - 餐厅初期吸引追求仪式感的高净值人群 但多数食客仅一次性打卡 难以形成稳定消费 [3] - 餐厅修改菜单并下调单价以扩大受众群体 [3] 行业趋势 - 2022-2023年上海高端餐饮集中亮相 受益于疫情放开后压抑需求释放 [3] - 中国餐饮消费理性回归 高净值客群开始关注性价比 不再频繁为超高单价买单 [3] - 高端餐饮市场面临不确定性 消费者需求减少且对餐饮体验要求不断提高 [4] - 经济下行导致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 高端餐饮高消费难以吸引更多顾客 [4] - 单一高端餐饮模式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4]
上海米其林一星EHB餐厅9月28日闭店
搜狐财经· 2025-09-05 08:06
公司动态 - EHB餐厅宣布于2025年9月28日结束营业 未来或以全新形态重启但无具体细节 [2][5][6] - 餐厅位于上海徐汇区法式别墅 使用面积746平米 分三层运营:一楼茶室人均437元 二楼正餐厅人均2035元 [2][4] - 由米其林三星主厨Esben Holmboe Bang与好利来执行总裁罗昊合作创立 开业半年即获米其林一星认证 [5] - 开业初期人均消费近10000元 需提前三个月预约 运维成本高 包括老洋房重装费用数千万及草坪维护 [4][6] 行业趋势 - 上海高端餐饮(人均500元以上)门店数量从2023年5月的2700家(占比1.35%)锐减至2025年8月的1600余家(占比0.76%) 两年减少近60% [10] - 多家知名高端餐厅闭店:广州米其林一星Rêver·玥(2025年9月闭店)、上海米其林三星Ultraviolet(2025年拟暂停营业)、上海素食餐厅山河万朵(2024年9月闭店)、北京Opera西餐(2024年4月停业) [6][7] - 高端餐饮面临消费趋冷、客群收缩、成本高企压力 部分品牌通过降价策略应对 如新荣记推288元午市套餐、8½ Otto e Mezzo推588元午市套餐、Wolfgang's Steakhouse推884元双人套餐 [11][14] - 行业进入低增长、高效率、价值回归阶段 消费者更关注真实体验与性价比而非品牌标签 [14]
人均曾近万的米其林餐厅,撑不住了
虎嗅· 2025-09-05 04:54
公司动态 - EHB餐厅宣布将于2025年9月28日结束营业 未来可能以全新形态重启 [1][14][16] - 该餐厅由主厨Esben Holmboe Bang与好利来执行总裁罗昊合作创立 主厨为北欧料理界传奇人物 [10][11] - 餐厅使用面积约746平米 采用三层洋房结构 包含茶室、正餐厅和休闲区域 [4] - 采用预订制经营模式 每月1号开放当月预订 [6] - 2023年11月开业不足半年即获米其林一星 成为上海首家米其林一星北欧菜餐厅 [12] 经营表现 - 人均消费从开业初期近10000元降至目前2035元 降幅约80% [2][5][7] - 茶室人均消费为437元 [5] - 开业初期需提前三个月预约 呈现一席难求状态 [2][8] - 闭店原因为合作战略调整 [16] 行业趋势 - 上海高端餐饮(人均500元以上)门店数量从2023年5月2700余家降至2025年8月1600余家 降幅近60% [25][26] - 高端餐饮占比从2023年5月1.35%降至2025年8月0.76% [25][26] - 多家知名高端餐厅近期闭店:广州米其林一星Rêver·玥将于2025年9月7日闭店 上海米其林三星Ultraviolet计划2025年无限期停业 上海山河万朵和北京Opera已于2024年闭店 [19][20][21] 行业应对策略 - 新荣记推出288-398元平价套餐 被市场称为"穷鬼套餐" [28] - 大董餐饮约半数门店处于亏损状态 正推出新品牌模型寻求转型 [29] - 国际高端餐厅推出平价套餐:8½ Otto e Mezzo BOMBANA推出588元午市套餐 Wolfgang's Steakhouse推出884元双人套餐 [30] - 行业进入低增长、高效率、价值回归与长期主义的新阶段 [31]
黑松露&白松露月饼全球首创,大董用松露月饼重新定义中秋仪式感
中国食品网· 2025-09-02 08:42
行业趋势分析 - 月饼消费偏好呈现多元化 传统口味占比77.6% 水果口味51.7% 新型口味39.8% [5] - 黑松露口味以61.7%的偏好率成为最受欢迎的新型月饼品类 [5] - 供应链成熟推动奢侈食材平民化 云南香格里拉黑松露年产量五年增长4倍 意大利白松露冷链通关缩短至36小时 [7] 政策环境影响 -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国家标准于2023年9月生效 促使行业从包装竞争转向食材升级竞赛 [10] - 新规倒逼品牌以食材故事感和名厨背书作为新的溢价支点 推动高端化回归产品本质 [10] 公司产品创新 - 首创黑松露&白松露双拼月饼礼盒 首次将两种顶级松露融合于一盒 [12] - 采用12%的高比例松露添加量 黑松露取自意大利北部 白松露源自意大利阿尔巴产区 [15] - 创新融合马爹利酒心与伊比利亚火腿等全球食材 实现东西方风味结合 [17] - 独创月相饼皮设计 以黑白双色象征"月有阴晴圆缺"的哲学理念 [12] 市场地位确认 - 获得iiMedia Research授予"黑松露&白松露月饼开创者"官方市场地位认证 [1][11] - 2025年产品首次正式出口海外 获得海外华人市场认可 [20] - 创始人于2015年参与意大利白松露拍卖赛事 成为首位获意大利松露全球推广大使称号的国人 [20] 文化价值升级 - 月饼功能从节日仪式转向社交货币与悦己犒赏 成为新型情感消费载体 [7] - 产品融合东方新古典浪漫主义 将全球风物与传统节庆文化深度结合 [12][22] - 通过稀缺食材情感化实现奢侈品平民化转型 建立高端食品创新范本 [22]
1999元买半只鸡?上海餐饮的“高端陷阱”:谁在为“误会”买单?
搜狐财经· 2025-08-25 02:15
价格争议与营销策略 - 餐厅因"半只鸡1999元"的表述引发公众对天价单品的质疑 实际为4-6人份含9寸金钩翅的鸡煲翅套餐 [4] - 人均消费约300-500元 但营销文案刻意突出"半只鸡"制造信息差和冲突以实现争议引流 [4] - 事后餐厅将责任归咎于文案表述问题 但未在菜单明确标注套餐内容与分量 [4] 成本结构分析 - 食材成本中9寸养殖金钩翅干货单价为每斤1500-2000元 单份套餐使用约半斤 成本750-1000元 [6] - 走地鸡成本从产地48元/只升至上海餐厅约100元/只 半只鸡成本约50元 [6] - 翅汤配料含龙骨/猪脚等边角料 单锅成本约200元 食材总成本1000-1200元 [6] - 剩余800-1000元为空间溢价 覆盖上海长宁区高租金/装修/服务及文化氛围成本 [6][7] 高端餐饮商业模式 - 高端餐饮转向故事营销 通过"365天走地鸡"/"6小时熬汤"等数字概念制造专业感 [8][9] - 鱼翅作为符号化产品 实际营养低于鸡蛋 口感类似粉丝 主要价值来自历史塑造的高端标签 [9] - 目标客群为追求身份符号的高收入人群 消费逻辑从商品价值转向社交排面与品位展示 [7] 产品伦理争议 - 养殖鱼翅存在来源争议 高养殖成本与低存活率可能导致实际依赖野生捕捞 [11] - 鲨鱼养殖可能破坏海洋生态 消费者即便购买养殖产品仍可能间接助长生态问题 [11]
高端餐饮熄火,海底捞为何逆流开出臻选店?
36氪· 2025-08-14 03:16
高端餐饮行业现状 - 高端餐饮行业正经历寒冬 2025年内地千元以上餐厅数量较2022年腰斩 上海北京等高端餐饮重镇缩减幅度超过四成[3] - 客流量显著下降 曾经需要提前三个月预订的顶级牛排馆如今工作日上座率不足五成 人均消费超过千元的怀石料理推出买一送一促销活动[1] - 消费者行为发生转变 商务宴请从万元大单转为精致简餐 纪念日庆祝从开香槟变为拍照打卡即走[8] 经营数据变化 - 上海人均消费千元级别餐厅数量与3年前相比缩减40% 北京缩减47% 深圳缩减57%[8] - 巴奴火锅2024年客单价降至142元 较2022年147元下滑 2025年一季度一线城市客单价从上年同期176元降至159元[8] - 呷哺呷哺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收19亿元 净利润亏损0.8亿至1亿元[10] - 海底捞2024年整体人均消费97.5元 较2023年99.1元下降1.6元 客单价回落至2017年水平 翻台率维持在日均4.1次[10] 成本结构分析 - 餐饮商家总成本中房租人力食材三项支出占70%-75% 利润率通常只有5%-10%[5] - 房租成本占月营业额30%-40% 成为高线城市餐饮企业最大支出项[6] - 高端品牌坚持品质导致高损耗率 沃夫冈牛排馆干式熟成牛排加工舍弃率达35%-45% 熟成周期90天时损耗率升至45%[1][3] 海底捞高端化尝试 - 海底捞在北京CBD国贸商圈开出首家臻选店 人均消费683元 是普通门店七倍[10] - 臻选店采用差异化策略 服务人员来自米其林和黑珍珠餐厅 薪资比普通店高40% 主打粤式海鲜火锅避开传统麻辣红海[14] - 装修投入达每平方米8000元 食材成本是普通店的3-5倍 单锅佛跳墙成本超200元[17] - 试营业期间有客人单次充值10万元 但日均翻台率不足2次远低于主品牌4.1次水平[14][17] 市场竞争格局 - 高端火锅市场增速超过20% 65%消费者愿为独特体验与顶级食材支付溢价[12] - 竞争对手积极布局高端赛道 沃夫冈牛排通过美食巴士+阿那亚快闪店组合拳触达年轻客群并计划进军二线城市[17] - 创新餐饮形态分流客源 如台北eoi餐厅用光影科技打造沉浸式用餐体验 彩汇自助餐厅以人均800元无限畅吃模式重新定义价值公式[17] 行业挑战与趋势 - 高端餐厅生命周期急剧缩短 2020年前平均存活周期5.2年 2025年新开网红餐厅中位生存期仅11个月[19] - 一线城市人均消费500元以上餐厅倒闭率同比上涨37% 其中网红餐厅占比超过60%[17] - 消费者需求回归理性 用餐需求逐步回归到好吃不贵的理性时代[17]
对话沃夫冈全球创始人Peter Zwiener: 不改良口味、不降损耗率,用“美式固执”打开中国高端餐饮市场
北京商报· 2025-08-06 14:54
公司战略与本土化探索 - 高端牛排品牌沃夫冈加速中国市场本土化探索 通过供应链直采和拒绝口味改良策略与中国品牌直接竞争 [1] - 未来三年将进军苏州、成都、重庆、广州、厦门、青岛、西安等新城市 今年末或明年初开拓苏州市场 [4] - 通过快闪店形式接触非一线城市消费者 崇礼连续三年开设快闪店 阿那亚快闪店将转为正式门店 [4] 新场景拓展与客群触达 - 在阿那亚社区开设门店贴近年轻消费群体 新兴区域聚集大量年轻消费者成为品牌新客群亮点 [3] - 推出美食巴士将特定菜单与京城游览结合 将游客转化为客群 此前通过快闪胶囊车和汉堡等多元产品实现"接地气"转化 [3] - 建立专门电商团队通过小红书、微信等平台触达消费者 线上线下结合拓展品牌覆盖范围 [9] 产品策略与品质管控 - 每月通过空运向门店供应2-4批冰鲜牛排 在自有熟成房进行不低于28天熟成处理 [7] - 加工环节切除表层油脂及硬化部分导致损耗率约35% 熟成周期延长至90天时损耗率升至45% 冷冻牛肉损耗率仅5%-10% [7] - 坚持不改变牛排本身味道 偶尔推出月饼、饺子等本地限定款但保持美式牛排原汁原味 [7] 市场认知与消费趋势 - 中国市场潜力远超预期 七年间业务保持增长态势印证市场包容性与消费力 [6] - 消费者从十年前对USDA特级牛肉和干式熟成工艺陌生 转变为既追求国际化体验又希望本土化适配 [6] - 低线市场和新兴区域消费潜力逐步释放 成为品牌持续拓展的重要支撑 [6] 供应链优势与竞争壁垒 - 全球直采高品质牛肉 与美国屠宰场长期合作 形成养殖场直采、空运至本地并自主熟成的成熟链条 [6] - 供应链构成公司护城河 良性竞争有助于整体发展 [6] 本土化运营挑战与应对 - 2016年进入时面临带骨冷藏牛肉进口难关 花费数月解决 厨房布局需按中国要求区分功能区域 专门调整设计 [8] - 法规差异、文化隔阂、语言障碍及物流环节复杂需要本土资源支撑 可靠本地伙伴是扎根中国市场首要条件 [8] - 监管和关税规定需深入理解市场并依托强大本地团队处理 [8]
集体阵亡的米其林餐厅,被“穷鬼套餐”打趴了
虎嗅· 2025-08-04 03:33
高端餐饮行业现状 - 五星级酒店开始临街摆摊售卖热菜卤味,显示高端餐饮面临严峻挑战 [1] - 2025年中国内地千元餐厅数量较2022年整体缩减50%,上海缩减40%、北京缩减47%、深圳缩减57% [1] - 米其林餐厅处境尤为堪忧,多家知名餐厅相继关闭,包括TIAGO旗下四个品牌六家店铺、Opera BOMBANA、山河万朵、鼎泰丰等 [2][3][14][24] - 鼎泰丰已关闭大陆18家门店 [24] 米其林餐厅发展历程 - 米其林指南起源于1900年,1926年开始使用星号系统评价餐厅 [8] - 2008年米其林进入中国市场,2016年上海成为内地首个发布米其林指南的城市 [10] - 获得米其林星级后餐厅知名度提升,价格高涨,如上海三星餐馆唐阁人均消费上千 [11] - 2023年精致餐饮门店数量达6835家,同比增长17% [12] 米其林餐厅经营困境 - 运营成本高昂,部分餐厅总投资达千万级别,员工薪资高(服务员15-18K/月,侍酒师20K/月) [30] - 评选标准与大众消费脱节,过度依赖昂贵食材和特定客群 [31][32] - 餐饮市场多元化导致客源分流 [33] - 部分餐厅尝试降价策略(如Opera推出398元套餐,TIAGO推出68元团购午餐)但效果不佳 [34][36] 行业变化趋势 - 消费需求从"好看"转向"好吃且好看还实惠" [5] - 消费降级现象明显,年轻群体偏好"穷鬼套餐" [26] - 商务宴请大幅减少,最严"禁酒令"实施和券商严控餐饮接待费用影响高端餐饮 [27] - 消费者对繁琐用餐礼仪和复杂装潢环境的需求下降 [39]
上市公司密集披露业绩预告公募基金沿盈利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上海证券报· 2025-08-03 13:34
A股市场表现与展望 - 7月A股市场企稳反弹 上证指数涨幅达3.74% 在全球重要市场指数中位居前列 [2] - 机构看好A股中长期行情 经济复苏 政策发力与流动性充裕为支撑因素 [2] - 市场赚钱效应显现 吸引国内个人投资者和海外资金持续入场 乐观情绪积聚 [2] - 消费板块筑底迹象明显 房地产市场企稳 经济向上格局叠加流动性充裕 股票市场向好可期 [2] 上市公司业绩与投资机会 - 截至8月1日 1590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业绩整体较为分化 [2] - 公募基金通过业绩预增 行业景气度 盈利预期差等维度挖掘投资机会 [2] - 市场主线回归业绩和企业经营 重点跟踪半年度业绩超预期公司 [3] - 下半年投资关注核聚变等主题及半年报业绩超预期企业 [3] 行业投资方向 - 科技行业结构性机会存在 算法技术突破 国产模型迭代加速 投资焦点转向AI应用层 [3] - 平台型公司有机会通过创新应用实现价值 提供拥挤程度较低的新战场 [3] - 消费板块整体变化不大 高端餐饮消费深度调整 行业龙头企业已出现分化 [4] - A股市场沿中国制造主线演绎 看好科技成长 AI应用 半导体等板块性价比高 [4] - 高端机械 汽车 军工 医药等中国制造领域优质公司值得重视 [4] - 新消费领域部分公司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 海外市场拓展顺利 成为业绩新增长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