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助剂

搜索文档
呈和科技: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呈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9-01 11:17
持续督导工作概述 - 中信证券自2023年3月2日起承接呈和科技持续督导工作并于2025年5月15日进行现场检查 [1] - 督导内容包括查阅公司治理制度、财务内控制度、募集资金使用明细及高管访谈等 [1] - 通过公开信息查询和舆情监控关注公司媒体报道情况 [1]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47,108.56万元同比增长13.77% [9] - 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0.74元/股同比下降21.28% [9] - 研发投入2,145.49万元同比增长28.92%占营收比例4.55%提高0.53个百分点 [17] - 应收账款余额31,871.06万元占营业收入67.65% [4] - 境外收入11,956.15万元占比25.39%产生汇兑收益107.43万元 [5] 核心竞争优势 - 拥有7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9项实用新型17项 [12] - 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90.94% [2] - 具备300多种高分子助剂规模化生产能力包括成核剂、合成水滑石等 [10] - 通过美国FDA、欧盟REACH等国际认证为首家通过FDA审批的国内企业 [15][16] - 获得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及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 [10][14] 研发进展 - 2025年新增发明专利申请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17] - 开展耐黄变助剂、低灰分电工膜复合助剂等12个研发项目 [18][19][20][22][24][27] - 与中山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 [12]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赵文林持股64,470,000股通过资本公积转增增加 [28] - 控股股东及董监高无股权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况 [28][29] 行业地位 - 产品符合Novolen、Unipol等国际聚丙烯工艺装置技术标准 [15] - 合成水滑石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9][10] - 通过TFS供应链评估和ECOVADIS企业社会责任银牌认证 [16]
“抗老” 先锋!利安隆中卫领跑高分子材料细分领域
上海证券报· 2025-08-22 00:33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产品和技术供应商 也是中国同行业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 [2] - 核心产品包括抗氧化剂和光稳定剂 广泛应用于汽车配件 涂料 建筑材料 包装材料 电子电器及日常家用产品等领域 [2] - 公司正加快从工业添加剂向健康消费品转型 研发针对药品和化妆品的抗老化产品 [2][3] - 拥有全国最齐全的光稳定剂产品生产线 去年销售抗氧化剂和紫外线吸收剂超2万吨 实现销售收入超10亿元 [3] - 产品应用边界正从传统工业领域向食品 药品 化妆品 新能源汽车 储能电池等新兴科技领域快速拓展 [3] - 公司为全球仅有的两家全系列抗老化产品供应商之一 提供品质稳定优异的产品及抗老化整体解决方案 [4][5] 技术创新与研发 - 公司在高分子材料抗老化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 不断向其他高分子材料助剂和生命科学领域拓展技术研发 [4] - 正在建设4000多平方米的西部技术中心 配套GMP实验室和分析中心以支撑新领域项目发展 [3] - 通过技术创新合成新物质和新产品 重点开发更小分子 更好代谢的产品以挖掘增长潜力 [4] - 在优配产品技术迭代方面积极向国际头部企业看齐 [8] 生产运营与自动化 - 投入5000余万元建设中控室及配套设施 实现12个车间自动化操作 减少200多人的劳动力投入 [6] - 通过ERP生产制造数字化系统和CRM客户服务系统 实现从订单到交付的全流程自动化 [7] - 建设立体化成品仓库 实现产品入库和出库一键操作的便捷化仓储系统 [7] - 采用人员在岗管理系统和在线报警系统提升安全性 可燃气体浓度异常时实时报警处置 [6] - 计划从智能巡检和无人驾驶等方面继续提升自动化水平 探索实现黑屏操作 [7] 绿色发展与社会责任 - 配套齐全的环保处理设施 处理能力远大于实际排放 三废处理年运行费用达三四千万元 [8] - 坚守绿色发展核心理念 通过升级环保设施满足达标排放需求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8] - 建设安全环保双本质体系 对标国际先进标准 不以牺牲安全和环境为代价盈利 [8] - 节能减排和规模经济效益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变得日益明显 [8] 行业发展趋势 - 高分子材料抗老化行业正朝着高端化 绿色化 复合化和国产替代的方向发展 [9] - 中国已成为当前及未来化工领域的主要投入和消费市场 [9] - 行业需把握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 加强技术创新 开发绿色环保复合化的新型产品 [9]
记者手记 | 极致专注通往终极蓝海
上海证券报· 2025-08-21 19:38
储能行业 - 大连融科储能专注钒液流电池技术 拥有300多项全产业链专利构建技术壁垒 [1] - 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为城市电网提供稳定能源支持 [1] - 钒液流技术成为破解新能源大规模并网难题的关键解决方案 [1] 核电装备行业 - 大连大高核一级爆破阀达到0.001秒响应精度确保产品安全可靠性 [1] - 爆破阀产品承诺60年最低使用寿命体现安全至上的工业标准 [1] - 单台机组成本优势显著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1] 特种铸造材料行业 - 宝马兴庆在行业低价竞争环境中专注特种铸造材料研发升级 [1] - 公司通过改造升级核心产品建立竞争优势 [1] - 成长为我国特种铸造材料领域的单打冠军企业 [1] 高分子材料行业 - 利安隆为全球领先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产品和技术供应商 [2] - 利安隆中卫延续工业添加剂技术优势并向健康消费品领域转型 [2] - 中国助剂专利技术覆盖从工业到日常消费的广阔市场 [2] 民营制造企业 - 企业共同特征为专注细分领域深耕与专利技术积累 [2] - 通过创新突破打破行业天花板限制 [2] - 发展轨迹体现中国制造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历程 [3]
极致专注通往终极蓝海
上海证券报· 2025-08-21 19:37
储能行业 - 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为城市电网提供稳定电力支持 [1] - 大连融科储能拥有300多项全产业链专利 构建钒液流电池技术壁垒 [1] - 钒液流技术成为破解新能源大规模并网难题的关键解决方案 [1] 核电装备 - 大连大高核一级爆破阀响应精度达0.001秒 保障核安全 [1] - 公司爆破阀产品最低寿命承诺达60年 体现安全至上的制造理念 [1] - 单台机组成本优势显著 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1] 特种铸造材料 - 宁夏宝马兴庆专注特种铸造材料研发 避免行业低价恶性竞争 [1] - 公司通过改造升级建立核心竞争优势 成为细分领域单打冠军 [1] 高分子材料助剂 - 利安隆为全球领先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供应商 [2] - 公司为材料提供抗老化保护技术 延伸至健康消费品领域转型 [2] - 利安隆中卫持续扩大专利图谱 覆盖从工业到日常消费的全市场 [2] 制造业发展模式 - 中国民营企业普遍采用专注主业、深耕细分领域的发展策略 [2] - 企业通过专利技术构建根基 以创新突破行业天花板 [2] - 从能源革新到材料升级 体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路径 [3]
北交新股上市之能之光:聚焦功能高分子材料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8-21 10:38
公司上市与发行情况 - 将于8月22日登陆北交所 发行价格为7.21元/股 IPO打新冻资5645.43亿元 获配比例0.02%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从事高分子助剂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以高分子材料接枝改性技术为基础 产品包括相容剂、增韧剂和粘合树脂等功能高分子产品 自主研发300多个牌号产品 [1] - 拥有三大技术平台:高分子化学接枝改性、高分子超临界流体净化、有机无机功能复合 [3] - 自主研发取得发明专利授权51项 [1][3] - 是较早实现相容剂国产化的企业 粘合树脂和功能母料已实现销售 [4] - 在光伏胶膜领域推出除酸母料、抗PID母料等解决行业痛点的系列功能母料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56亿元、5.69亿元与6.11亿元 CAGR为4.83% [4] - 2025年H1营收为2.94亿元 同比增长0.06% [4]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86.49万元、4980.77万元与5594.09万元 CAGR达59.95% [4] - 2025年H1归母净利润为2952.75万元 同比增长10.81% [4] - 高分子助剂是主要营收来源 2024年营收占比95.37% [7][8] - 功能高分子材料营收占比呈上升趋势 从2022年3.02%增长至2024年4.63% [7][8] 客户资源与合作 - 客户包括金发科技、普利特、万马股份、会通股份、中天科技和中广核技等国内知名企业 [8] - 拓展全球龙头客户包括LG、博禄、巴斯夫和沙比克等 [8]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中国高分子材料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5万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 [10] - 2022年全球聚苯硫醚(PPS)市场规模超过14亿美元 汽车类应用占比超34% 预计2032年市场规模达33亿美元 [10] - 2022年中国医用高分子制品行业市场规模1850.65亿元 同比增长9.43% 预计2023年突破2000亿元 [10] - 2021年全球高分子材料助剂市场容量约1103亿美元 2013-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65% [11] - 我国塑料改性化率从2011年16.3%提升至2022年23.6% [14] - 2020年我国塑料助剂市场规模73.90亿美元 预计2026年达97.81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4.78% [14] - 2021年我国塑料助剂消费量达757万吨 同比增长2.30% [14] - 我国热熔胶市场规模从2017年172.28亿元增长至2022年253.20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8.01% [17] 募投项目规划 - 拟募集资金1.07亿元用于功能高分子材料扩产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20] - 功能高分子材料扩产项目投资总额9116.60万元 规划增加功能高分子材料30000吨 [20][21]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总额3541.85万元 [21]
中科院博士留学回国创业,相容剂龙头能之光明日上市会如何表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09:29
公司概况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主营业务为高分子助剂及功能高分子材料产品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自主研发300多个牌号产品 产品覆盖家电 汽车 线缆等终端市场 [1] - 公司创始人张发饶于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博士学位 留学日本期间研究成果受业界瞩目 归国后创办公司并攻克多项技术难关 实现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自主知识产权 [2] - 公司主营收入分为高分子助剂(2024年收入5.75亿元 占比95.37%)和功能高分子材料(2024年收入0.28亿元 占比4.63%)两大板块 高分子助剂收入占比连续三年超90%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6亿元 5.69亿元 6.11亿元 同比增速依次为5.02% 2.44% 7.26% [3]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2亿元 0.50亿元 0.56亿元 同比增速依次为-9.45% 127.80% 12.31% [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4亿元 同比增长0.06% 归母净利润0.30亿元 同比增长10.81% [3] 行业地位与市场空间 - 公司核心产品相容剂市占率约8.07% 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是国内较早实现相容剂国产化的企业 [1] - 2024年中国相容剂市场规模预计达71.30亿元 [1] - 2021年全球高分子材料助剂市场容量约1103亿美元 2013-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65% [2] IPO与募投项目 - 公司IPO发行新股1700万股 募集资金1.225亿元 [3] - 募投资金拟投入功能高分子材料扩产项目(投资总额9116.60万元)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总额3541.85万元) [3] 上市表现预期 - 发行市盈率为9.74倍 显著低于可比公司(鹿山新材 瑞丰高材 呈和科技 汉维科技)平均动态市盈率24.1倍 估值优势达147.4% [4][5] - 北交所最近10只新股首日平均涨幅329% 涨幅中位数310% [4] - 发行价7.21元/股处于北交所中等偏低水平 今年以来相近发行价北交所新股首日平均涨幅达334.7% [5]
呈和科技(688625):国产替代持续加速,季度业绩再创新高
长江证券· 2025-08-19 02:1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0][13] 核心财务数据 - 2025半年报实现收入4.71亿元(同比+13.8%),归属净利润1.47亿元(同比+15.3%),扣非净利润1.40亿元(同比+10.2%)[2][7] - Q2单季度收入2.51亿元(同比+12.7%,环比+14.0%),归属净利润0.76亿元(同比+14.9%,环比+6.0%)[2][7] -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97/3.48/4.01亿元 [13] 业务发展 - 成核剂2025H1营收2.97亿元(同比+17.3%),合成水滑石营收0.63亿元(同比+9.4%),国产替代持续加速 [13] - 抗氧剂营收0.38亿元(同比+129.0%),产品线进一步完善 [13] - 海外营收1.20亿元(同比+70.1%),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 [13] 产能与项目进展 - IPO项目"广州科呈新建高分子材料助剂建设项目一期"投产,新增3500吨/年成核剂、5400吨/年合成水滑石、20000吨/年复合助剂产能 [13] - 南沙厂区全面启用,研发中心等核心设施投入运营 [13] 战略布局 - 终止收购映日科技51%股权,将继续寻找战略协同项目 [13] - 定位全球高分子材料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定制化服务提升客户黏性 [13]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34.60元,总股本18,832万股,每股净资产7.58元 [11] - 近12月股价区间56.89/29.35元 [11]
呈和科技(688625):公司盈利能力稳步增强
招商证券· 2025-08-17 12:34
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目标估值未提供 当前股价34 6元 [3][6]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 71亿元(+13 77% YoY) 归母净利润1 47亿元(+15 33% YoY) 单季度盈利创历史新高 [1] - 南沙厂区全面启用 产能与技术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 [6] - 成核剂/水滑石产品国产替代空间大(进口依存度70%/90%) 拥有180种型号助剂生产能力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CAGR达18% 对应EPS分别为1 57/1 77/2 18元 [6] 财务表现 历史业绩 - 2025Q2营收2 51亿元(+12 75% YoY) 净利润7578万元(+14 86% YoY) [1] - 2024年营收8 82亿元(+10% YoY) 净利润2 5亿元(+11% YoY) [2] 盈利预测 - 2025E营收11 38亿元(+29% YoY) 毛利率提升至46% [2][14] - 2027E营收17 21亿元 净利率稳定在23 9% [14] 估值指标 - 当前PE 22 1倍(2025E) 低于历史PE Band中位数 [6][9] - PB 3 8倍(2025E) 接近三年低位 [7][11] 运营与战略 - 差异化竞争策略开拓海内外市场 客户合作深化带动份额提升 [6] - 降本增效措施优化生产工艺 经营效率持续改善 [6] - 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61 4%降至2025E 52 3% 偿债能力增强 [14] 市场表现 - 12个月绝对涨幅40% 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14个百分点 [5]
今天,北交所迎来一家新股申购!
格隆汇· 2025-08-13 03:05
发行概况 - 能之光于8月13日申购,发行价7.21元/股,市盈率11.28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23.01倍及可比公司均值24.41倍 [1] - 发行规模1478万股(超额配售前),募资1.07亿元;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发行量增至1699.7万股,募资1.23亿元 [1] - 募资主要用于功能高分子材料扩产及研发中心建设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5.56亿元→5.69亿元→6.11亿元,净利润从2186万元增至5594万元,2023年同比增速达128% [4] - 2025H1营收2.94亿元(+0.06%),归母净利润2953万元(+10.81%) [4] - 毛利率逐年提升:12.03%(2022)→16.85%(2023)→17.05%(2024),主因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及原材料价格回落 [9] - 研发投入占比从1.86%(2022)升至2.16%(2024) [12] 业务结构 - 高分子助剂为核心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95%以上(2024年95.37%) [6][7] - 直接材料成本占比稳定在88%-89%区间 [4] 行业与竞争 - 全球高分子材料助剂市场规模1103亿美元(2021年),2013-2021年CAGR达21.65% [13] - 国内竞争对手包括鹿山新材(毛利率10%-14%)、呈和科技(43.53%),公司毛利率处于行业中游水平 [10][11] - 国际巨头如三井化学、陶氏化学等占据技术优势,国内佳易容、科通塑胶等亦具竞争力 [15] 客户与运营 - 客户涵盖金发科技、普利特等国内龙头及LG、巴斯夫等国际企业 [13]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1.14亿元(2024年),逾期金额占比从30.7%(2022)降至13.71%(2024) [12] - 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显著:-5423万元(2022)→6891万元(2024) [12]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宁波微丽特持股26.46%,实控人张发饶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控制51.13%表决权 [4]
呈和科技(688625):“呈”势向上,再攀高峰
长江证券· 2025-07-25 13: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呈和科技,给予“买入”评级 [3][10][19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呈和科技深耕高分子材料助剂领域,是国内成核剂与合成水滑石龙头,在抗氧剂以及NDO复合助剂等领域也有较强竞争力,国产成核剂和合成水滑石渗透率不高,主业有望持续成长,预计2025/2026/2027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60/4.39/5.18亿元 [3][10][198] 公司概览 - 公司深耕高分子材料助剂领域二十余年,2002年成立,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2021年在上交所上市,已成为成核剂、合成水滑石国产品牌龙头企业,发展经历前期研发投入、突破发展、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22] - 公司拥有完善产品体系,主营产品可满足下游高性能树脂材料和改性塑料需求,核心产品取得全球主流聚丙烯树脂生产工艺技术准入认证,通过美国FDA食品接触物质审批,与大型能源化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24] - 公司控股股东赵文林控制37.72%股份,为实际控制人,第二大股东茹菲与科汇投资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25.46%股份,名下子公司负责部分产品生产及销售采购业务 [29] - 赵文林和仝佳奇承担核心领导责任,仝佳奇工作经历为公司积累行业资源,公司管理团队和技术人员经验丰富、实力雄厚 [33][36] -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自主产品尤其是成核剂对业绩增长贡献巨大,成核剂、合成水滑石、NDO复合助剂产销双增,毛利率维持较高水平,费用结构持续优化,ROE维持在较高水平 [38][43][52] 成核剂 - 成核剂用于提高不完全结晶树脂材料结晶度和结晶速率,可改善树脂制成品光学、力学、热变形温度等性能,按诱导形成晶型可分为α晶型和β晶型成核剂 [53][57] - 近年来成核剂需求量和渗透率持续增长,国内聚烯烃产量增长且生产向高端化发展,塑料改性化率上升,改性塑料应用领域延伸,家电和汽车行业发展带动成核剂需求增长 [61][70][78] - 国外企业在成核剂市场竞争中占主导地位,国内企业起步晚,市场份额占比不足30%,国家出台扶持政策,国内企业突破技术垄断,成核剂进口替代率逐年提升,国产成核剂价格低,具有性价比优势 [90][98][105] - 公司成核剂产品原材料价格基本稳定,毛利率波动小,研发实力强,掌握多项核心技术,产品获下游主流厂商认可,构建客户壁垒,产能扩张速度行业领先 [112][115][125] 合成水滑石 - 合成水滑石作为PVC生产用热稳定剂和聚烯烃树脂生产用卤素吸收剂,具有无毒无害、安全环保等特性,制备方法有共沉淀法、水热合成法、离子交换法,可分为通用、高透明、阻燃合成水滑石 [128][133][139] - 近十年来合成水滑石需求高速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PVC无铅替代加速,PVC产量和需求量增长,下游应用场景扩展,带动合成水滑石需求增长 [141][152][158] - 合成水滑石行业集中度较高,国内产量持续增长,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中低端竞争激烈,国内企业技术突破,产能扩张,国产替代加速 [165][167][171] - 公司合成水滑石技术全球领先,实现绿色工艺与高端产品创新双突破,深度绑定国内外头部客户,奠定国产替代核心地位,毛利率较高,是业绩增长重要动力之一 [176][177][181] 抗氧剂 - 抗氧剂可延缓或抑制材料老化,分为主抗氧剂和辅助抗氧剂,能消除自由基或分解氢过氧化物,阻止链式反应进行 [184][187] - 2023年公司收购科澳化学和信达丰,进军抗氧剂领域,产品为特种抗氧剂系列,属于受阻酚类抗氧剂,2024年抗氧剂业务营收0.71亿元,占总营业收入8.0% [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