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货商场
icon
搜索文档
前7月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铺零售额同比增长4.2%——大商场小商店 好逛就是竞争力
人民日报· 2025-09-06 02:26
实体零售转型策略 - 实体店通过打造购物小镇、拓展便利店功能、升级商场体验等方式积极转型 以应对网购挑战 [1] - 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今年前7个月零售额同比增长4.2% 显示实体零售复苏势头 [1] 奥特莱斯模式成效 - 福州砂之船奥特莱斯商业面积达23万平方米 拥有300多个零售品牌 其中60%为福州首店 [2] - 该商场通过折扣促销、消费补贴等方式推动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40% 客流量与车流量增长超30% [2] - 商场新增网红打卡场景、儿童乐园及多元化餐饮 并计划建设婚庆城堡和空中花园等互动设施 [3] 区域消费促进措施 - 福州市今年开展超1.25万场促消费活动 直接拉动消费超163亿元 [3] - 济南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40.7亿元 同比增长4.4% [5] 便利店业态创新 - 济南便利店品牌宜快宜慢在120多家门店引入本地特产(如把子肉酸奶、葱油酱) 单店平均年营业额超300万元 [4][5] - 便利店聚焦商务区和交通枢纽 覆盖年轻客群 同时布局线上业务以拓宽渠道 [5] - 济南市便利店单店覆盖1.1万人 24小时门店占比近40% [5] 潮流商场定位与运营 - 成都COSMO商场改造为策展型潮流空间 通过非标准化设计和独特品牌入驻吸引青年客群 [7] - 商场年均举办超百场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购物及社交需求 [7] - 品牌以适中价格和设计感产品为主 强调"淘货"体验和惊喜感 [7][8]
国光连锁上半年净利润正增长 后续将多举措提升盈利能力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6 06:3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48亿元,同比增长6.50% [1]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89.79万元,同比增长4.15% [1]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净利润2369.31万元,同比增长19.36% [1] 行业发展态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较第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2] - 第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4%,较第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连续三个季度增速回升 [2] - 升级类商品销售和服务消费较快增长,县域商业设施升级推动农村电商发展 [2] 公司业务布局 - 在江西省拥有41家门店,主要分布在吉安市、赣州市和宜春市 [2][4] - 门店位于核心地段和社区,形成本地化竞争壁垒 [4] - 自有商业门店物业43.16万平方米,占经营总面积的45.97% [4] 供应链优势 - 在江西建立丰富采购渠道,与供应商保持稳定灵活合作关系 [4] - 拥有吉安、赣州2个配送中心,实现高效物流配送 [4] - 持续推进采购"破价"转型,实现商品采购简单高效阳光 [4] 发展战略 - 实施"单品王"策略,采购端与营运端协同运作 [5] - 采用"性价比"和"高质性价比"商品双轨运营模式 [5] - 积极推进瑞金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预计2025年底完成主体建设,2026年投入运营 [5] 市场机遇 - 受益于县域消费升级与供应链效率提升 [3] - 各地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现,品质化生活需求上升 [2] - 深耕三四线城市及县域消费市场,把握县乡市场消费活力 [2]
商场年轻化要找准需求
经济日报· 2025-08-23 22:13
行业转型背景 - 传统商业百货面临年轻化转型压力 旨在吸引Z世代消费群体并推动老旧商业空间升级[1] - 线上购物普及使"买得到"成为基础 线下商场需强化情绪出口与社交属性来构建差异化优势[2] - 消费主力从中年群体转向中青年 其对场景创新和体验感的要求持续提高[1] 现存挑战与问题 - 老商场普遍存在采光不足 设施陈旧 公共休息区短缺 服务及业态老化等问题[1] - 部分改造项目陷入同质化陷阱 表现为刷墙换灯 堆砌IP打卡点 批量引入雷同业态等盲目举措[1] - 传统动线规划强调"逛得完" 与年轻人"停得下"的需求存在根本性冲突[2] 转型策略方向 - 需通过数据分析精准调研潜在客群 找准特色定位以实现业态组合与目标客群需求匹配[1] - 引入独特品牌与主题店铺 构建社交场 活动场等多元场景以拓展商业空间功能属性[2] - 经营思维需从商品销售转向体验创造 以情绪价值和社交连接作为核心商业突破口[2] 成功转型要素 - 成功案例通过改造成为城市商业新地标 实现老旧商业体的"第二春"[1] - 改造需注重提供线上无法替代的差异化优势 包括沉浸式体验和情感连接功能[2] - 需同步提升服务品质与产品精细化程度 从根本上增强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2]
空中花园激活露台经济,双安商场焕新升级
搜狐财经· 2025-08-10 13:38
露台经济热潮 - 北京商业市场掀起"露台经济"热潮 多家商场、餐厅和酒吧利用屋顶、露台空间打造特色消费场景 [1] - 开放式空间成为吸引客流的亮点 包括国贸商城观景餐吧、三里屯露天市集、双安商场"仰望花园"等 [1] 双安商场改造升级 - 外立面改造采用玻璃幕墙与陶板相结合的新设计 增加建筑通透感 [3][4] - 涉及商场70%经营区域 新引进品牌占比达40% 重点强化餐饮和休闲社交功能 [4] - 五层原先主要销售家居百货 现被十余家餐饮店取代 包括川菜、日料、西餐、烤肉等品牌 [4] - 餐饮区设置观景位 顾客可边用餐边欣赏三环街景 [4] - 内部通过绿植装饰、优化导视系统等措施 营造更舒适购物环境 [7] 仰望花园特色空间 - 屋顶改造为1600平方米的空中"仰望花园" 设置餐车、市集、绿植、露营区等区域 [3][5] - 打破"盒子"物理空间 将闲置区域转变为植物美学微度假场域 [7] - 提供"松弛社交"场景 未来将开展泡泡派对、随舞轰趴等活动 [7] 经营效果与未来计划 - 五层两家新开餐厅5月开业以来已实现盈利 超出经营者预期 [7] - 改造后商场吸引更多年轻人 同时保留附近居民情感连接 [7] - 预计9月启动停车楼改造工程 解决坡道过窄等问题 提升停车体验 [9]
双安商场焕新 老百货改造的“商业密码”
北京商报· 2025-08-10 06:50
老百货改造趋势 - 传统百货从"商品堆砌"转向"场景革命",通过空间创新和体验重构吸引消费者,如双安商场70%商业面积完成改造,引入落地景观位和屋顶花园等社交空间[1][3] - 北京多个老百货改造项目以"空间创新"为核心逻辑,如友谊商店新增"友谊花园",北京市百货大楼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和平菓局",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推出二次元主题空间[4] - 商务部等七部门推动零售业"一店一策"改造,强调场景化改造和风貌特色提升,北京将迎来更多项目改造如燕莎友谊商城和贵友大厦的升级[5] 品牌与业态调整策略 - 双安商场完成170个品牌专柜焕新升级,新进品牌占比40%,聚焦餐饮和生活方式品牌,引入全国首店和区域首店带动客流提升30%[7] - 品牌落位需先进行"客群微分",按3公里半径划分核心家庭、银发社交等四类画像,建议首店比例控制在20%,其余80%做区域定制款差异化[8] - 业态配比建议零售、餐饮和生活服务按4:4:2布局,引入可移动快闪和艺术装置,延长营业时间至23:00后发展夜间经济[9] 文化传承与创新平衡 - 老百货改造进入深度体验和个性化服务阶段,需兼顾历史记忆与年轻化创新,如双安商场保留30年城市记忆形象同时增强通透性[10][11] - 建议保留代表性建筑元素和老字号店铺,用现代科技如裸眼3D展示历史照片,将会员体系升级为"记忆卡"提供怀旧权益[11] - 改造需平衡Z世代社交需求与传统口碑,通过"烟火气+品质感"组合匹配周边客群,如高校和科技公司人群的多元需求[7][10]
挖掘露台经济,双安商场改造新增空中花园
新京报· 2025-08-09 07:24
商业空间改造 - 北京商业市场掀起"露台经济"热潮,多家商场、餐厅和酒吧利用屋顶、露台空间打造特色消费场景 [1] - 双安商场通过外立面更新、场景升级、业态优化,将老百货商场改造为社区生活体验空间 [1] - 商场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与陶板相结合的新设计,增加建筑通透感 [1][2] 业态调整与品牌引进 - 改造涉及商场70%的经营区域,新引进品牌占比达40% [2] - 五层原先主要销售家居百货,现被十余家餐饮店取代,包括川菜、日料、西餐、烤肉等品牌 [2] - 餐饮区设置观景位,顾客可边用餐边欣赏三环街景 [2] 屋顶空间利用 - 屋顶改造为约1600平方米的"仰望花园",设置餐车、市集、绿植、露营区等区域 [1][2] - 顶层从闲置区域转变为植物美学、生机盎然的微度假场域 [3] - 未来将推出泡泡派对、随舞轰趴等活动 [3] 顾客体验与服务升级 - 商场内部通过绿植装饰、优化导视系统等措施,营造舒适购物环境 [3] - 打造VIP体验空间"U悦堂",涵盖会员接待中心、VIP Room、多功能活动厅等功能模块 [4] - 多功能活动厅180平方米,最多可容纳60位顾客同时参与体验活动 [4] 后续改造计划 - 预计9月份启动停车楼改造工程,解决坡道过窄、转弯平台半径不足等问题 [4]
利福中国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亏损373万元 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 2025-08-08 11:20
财务业绩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6.18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4.16% [1]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373万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股东应占溢利4166.8万元人民币 [1] - 公司每股基本亏损0.003元人民币 [1] 收入下降原因 - 收入下跌主要由于特许专柜销售收入和商场租金收入下降 [1] - 全馆销售所得款总额同比下降0.4% [1] - 苏州久光店全馆销售所得款下跌约13.5% [1] - "鲜品馆"于2024年3月停止营运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1] 区域表现 - 上海久光中心和上海久光的全馆销售所得款取得增长 [1] - 上海地区业绩增长部分抵消了苏州久光店的下滑 [1]
武林商圈“空中走廊”串起两大商场
每日商报· 2025-08-06 02:05
项目概况 - 百大天桥延伸段正式开放 连接武林银泰百货和国大城市广场二楼 实现两大商场无缝穿梭[1] - 天桥西头预留接口13年后启用 促成武林商圈互联互通[2] - 新增近400平方米"躺平不躺平"公共休息区及50平方米"冰箱墙"打卡点[2] 用户体验提升 - 配备直梯和电动扶梯提升通行便利性 婴儿车可直接通行[2] - 公共空间提供空调和艺术装置 解决转场等候痛点[2] - 游客称赞天桥设计兼顾便捷性与商圈景观观赏性[3] 商业协同效应 - 解决原有通行不便问题 促进武林银泰与国大城市广场客流自由流动[3] - 强化品牌资源共享 形成更强大商业集聚效应[3] - 特色空间增强商圈吸引力 创造全新消费体验[4] 历史背景 - 百大天桥为延安路首座天桥 建于20世纪90年代 直接连通杭州百货大楼二楼[1] - 2012年延安路改造期间保留天桥并升级设施[2]
自然人王强拟定增入主 *ST商城重组再折戟
北京商报· 2025-07-28 03:02
自然人王强拟定增入主 回顾王强的投资历程可以发现,王强的投资主要以小盘股为主,多年来收获颇丰,最具有代表性的要属 中飞股份和至正股份两家公司。2019年,王强前后两次溢价购买中飞股份合计15%股权,合计金额约2 亿元。一年多以后,王强将持有的中飞股份股权转让,交易金额为6.16亿元。根据估算,王强投资中飞 股份总收益超过4亿元。至正股份的投资则发生在2020年4月,王强溢价收购至正股份27%股权,成为至 正股份的实际控制人。王强入主至正股份以来,至正股份的股价涨了近1.8倍。包括*ST商城在内,纵观 王强投资的这3家公司,都是投资时市值相对较小的公司,目前*ST商城的市值为12.18亿元。 6月1日,多次转型失败的*ST商城(600306)发布公告称公司重组又折戟了,与此同时,此前多次举牌*ST 商城的自然人王强通过成立不久的深圳市领先半导体产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先半导体")拟通过定增 的方式入主*ST商城。几年来,王强的投资事项皆收获颇丰,在*ST商城多次转型不成的背景下,此次 王强入主将如何帮助*ST商城转型解困令市场关注。 证券市场评论人布娜新表示,大盘股均是较成熟的公司,比较显著的特点是在行业中占 ...
太平洋徐汇店变身新六百YOUNG 徐家汇商圈将以蝶形功能结构规划新面貌亮相
解放日报· 2025-07-19 01:53
太平洋百货徐汇店谢幕与新六百YOUNG焕新 - 太平洋百货徐汇店于2023年8月31日终止营业,结束30年运营历史 [4] - 原址将焕新为新六百YOUNG项目,聚焦"城市游乐场、共育生活场、都市社交场、年轻运动场"四大板块 [1] - 新项目以"Grow Young Together"为核心理念,构建以亲子为锚点的家庭关系互动消费场 [1] - 项目计划2024年一季度试营业,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采用九层空间梯度布局 [2][5] 徐家汇商圈历史演变 - 商圈崛起于上世纪90年代,以地铁1号线建设为契机形成商业地标集群 [3] - 太平洋百货徐汇店1993年开业,首创餐饮+休闲+娱乐的百货业态组合,营业面积从1.56万扩至3.2万平方米 [3] - 商圈经历三次业态变革:购物中心超越百货→社区商业崛起→电商冲击实体 [4] - 曾通过"错位竞争"策略(百货vs购物中心)成为上海十大市级商业中心代表 [3] 新项目与商圈升级规划 - 呼应《上海市商圈能级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定位"最年轻、最时尚、创新最活跃"商业生态 [5] - 首批合作品牌覆盖亲子体验、潮流零售、家庭餐饮、美学生活方式等赛道 [5] - 将通过空中连廊联通港汇恒隆、美罗城等节点,形成"交通+消费+社交"闭环 [5] - 采用无界玻璃幕墙+千余平方米裸眼3D巨幕打造视觉效果 [5] 上海六百城市更新进展 - 上海六百2024年2月19日停业,计划转型为"综合性精品购物中心" [6] - 原定18个月建设周期可能因规划调整方案需重新设计 [6] - 纳入徐家汇-01更新单元(总面积1.2平方公里),规划形成"一心四翼双触角"蝶形结构 [7] - 太平洋百货地块属"东北绿翼",将打造时尚潮流地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