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软件

搜索文档
关于未来的汽车,他认为很多人都想错了
虎嗅APP· 2025-09-27 03:15
AGI接口 . AI卷起的财富风暴。 以下文章来源于AGI接口 ,作者陈伊凡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陈伊凡、李一飞 编辑|苗正卿 头图|视觉中国 "AI 原生 100" 是虎嗅科技组推出针对 AI 原生创新栏目,这是本系列的第「 22 」篇文章。 当许多人都扎堆进入整车行业,卷生卷死时,弋途科技CEO吴小航选择了一条"窄道"——大模型+汽 车,做一个AI原生的车载操作系统。 "AI原生车载操作系统"这话或许有点抽象,吴小航用一句话解释了未来的汽车交互—— "No Touch,No APP" 。 从汽车行业出来的创业者有许多,但极少能找到像吴小航这样,做新一代交互系统创业者。因为这件 事情在过去移动互联网时代就被证明了极难实现商业化,即便是现在,斑马可能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 做车载软件的公司。 8月的上海,持续高温,温度从钢筋水泥里渗进大楼。 我们在闵行区弋途科技的办公室见了一面。吴小航身着印有弋途logo的黑色T恤衫,把办公室里的风 开到几乎最大,他还觉得很热,如同如今的AI浪潮一般,热到会让人迷失。但吴小航对此却不焦 虑,汽车,几乎占据了这位创业者十几年大部分职业生涯,又在中国少有的做操作系统的公司——斑 ...
关于未来的汽车,他认为很多人都想错了
虎嗅· 2025-09-26 23:05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专注于AI原生车载操作系统 采用"大模型+汽车"技术路径 避开主流整车竞争 选择细分赛道 [1][25][26] - 核心产品理念为"No Touch No APP" 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实现服务直达 颠覆传统车载APP点击模式 [1][45][47] - 目标客户为非全栈自研车企 覆盖中国汽车市场80%-90%平台 与2.5家自研车企(理想/小鹏/小米或蔚来)形成差异化竞争 [29][30][76] 技术架构与产品 - 采用端云一体模型矩阵架构 整合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Agent模型/推理模型 通过垂类数据微调优化场景性能 [21][39][41] - 优先开发高频刚需场景 首推地图AI化 将地图作为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核心连接载体 [7][57][59] - 产品逻辑三层输入:解决用户语音交互痛点(听懂且会服务)/满足车企系统可控需求/基于第一性原理定义未来汽车交互形态 [45][46][47] 商业化路径 - 采用订阅制商业模式 基于模型驱动特性要求持续云端支持与迭代 区别于一次性软件销售 [6][49][50] - 开发垂域专属服务如音频流服务 根据驾驶场景提供压缩播客内容 测试用户每日付费意愿(1元/天) [52][53][54] - 预计2025年Q3出现增长拐点 2027年实现战略布局全面爆发与营收显著增长 [8][78][79] 融资与资源分配 - 首笔融资于2023年7月获云启资本投资 决策仅用30分钟 基于对产业智能化方向判断 [6][22] - 新一轮融资处于交割阶段 优先选择具备产业资源/行业洞察/芯片等领域协同的战略投资者 [6][84] - 资源聚焦核心产品 拒绝偏离方向的定制化需求 保持组织灵活性 [56][57][62] 行业趋势判断 - 安卓上车引发产业链变革 高通/联发科冲击传统汽车芯片厂商 海信/TCL等屏幕厂商进入汽车领域 [11][12] - 2024年行业聚焦VLA大战与端到端自动驾驶 舱驾融合进程快于预期(原判断2025年关键节点) [34] - 生成式AI解决三大问题:自然语言理解(替代关键词匹配)/创造力与效率提升/服务流主动推荐实现 [12][13][16] 团队与文化构建 - 核心团队每2-3年迭代 避免经验主义 深度绑定年轻用户需求 [7][66] - 放弃KPI考核 对不确定性业务重过程轻结果 鼓励创新试错 [64][65] - 组织架构强调灵活性 要求核心成员具备"打破地盘意识" 适应团队规模动态调整 [62][71]
中科创达20250918
2025-09-18 14:4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智能汽车、物联网(IoT)、机器人、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如AI眼镜)[1][10][13][17][18] - 公司为中科创达(创达),专注于操作系统、AI技术及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1][2][3]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汽车业务:AI定义汽车与智能座舱突破** - 通过端云一体化AI架构重塑汽车电子架构 AI Box弥补端侧算力不足 实现本地数据处理[2][3] - 与吉利、英伟达合作发布基于英伟达Drive AGX的AI Box平台 支持70亿参数模型车端实时运行 算力达200 TOPS 传输带宽超200 GB/s[2][3][4][6] - 整车操作系统Dish OS转向AI原生架构 实现算力动态分配和灵活模型调度 支持深度集成AI应用及云服务连接[2][5] - AI OS优化人机交互 实现50毫秒级语音反馈和多模态识别推荐 与火山引擎合作开发GUI Agent提升座舱体验[2][3][9] **2 机器人业务:技术复用与场景落地** - 推出多款AMR(自主移动机器人)产品 面向工厂和仓库物流场景 采用多模态感知技术和传感器立体组合[3][8] - 将汽车领域软件和AI能力复用到机器人领域 提供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3][8] **3 物联网与端侧智能:平台化与全球化** - AIoT平台整合芯片计算能力和操作系统技术 提供端到端交钥匙方案 覆盖手持终端、智能视觉、边缘计算、智能会议系统、机器人、AI PC及可穿戴设备[10][11][12][13] - 端侧智能拉动业务复苏 AI眼镜等产品迭代加速(如功耗降低30%-75%)[11][14][18] - 全球化布局覆盖16个国家和地区 涵盖汽车、手机、物联网等领域[10] **4 手机与可穿戴设备:技术创新与复用** - AI手机带来新研发需求 技术可复用到汽车及物联网领域[17] - AI眼镜采用高通双芯片架构 功耗降低30%(蓝牙场景)和75%(待机) 续航提升[18] **5 合作与生态建设** - 与芯片厂商(如英伟达)、云厂商、大模型厂商及互联网厂商合作 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3][15][16] - 内部使用飞书系统集成AI能力 提升研发效率并赋能To B厂商[15][16] **其他重要内容** - 双引擎战略:以Dish OS和AI Box为核心 支持全场景拓展[2][7] - 端侧智能发展受大模型迭代和硬件投入驱动 市场前景广阔[11][14]
中科创达:2025年,AI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
巨潮资讯· 2025-09-01 02:53
行业趋势 - AI技术推动汽车产业深刻变革 2025年AI成为汽车行业主旋律 AI定义汽车作为软件定义汽车的演进形态推动行业从硬件主导转向AI驱动智能化生态[2] - AI全面渗透汽车设计 生产 交互和运营全链条[2] - 汽车向具身智能机器人演进 车厂在各类场景应用AI技术 汽车具备感知 决策和执行能力成为智能实体[2] - 端云一体混合AI重塑汽车计算架构 AIBox成为关键桥梁 行业AI架构向端云一体混合模式发展 结合边缘计算实时响应和云端强大算力[2] - 端侧AI算力不足限制汽车智能化发展 AIBox作为支持端侧AI运行的算力平台应运而生[2] - 汽车拟人化趋势明显 AI驱动的语音助手 预测导航和个性化功能让车辆成为智能伙伴[3]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发布面向中央计算的AI原生整车操作系统滴水OS1 0Evo 推动整车操作系统迈入全面AI化新时代[3] - 滴水OS打通座舱 智驾 舱驾融合等功能 成为汽车智能化核心系统中枢[3] - 滴水OS AI座舱基于高通Ride SA8775芯片平台 借助端边云AI原生架构 深度融合多模态AI能力与AI Agent技术[3] - 配备行业领先贯穿式8K分辨率长屏 集成360环视 游戏影音娱乐 智能互联等多元功能模块[3] - 创新部署GUI Agent 智能识别屏幕组件 接收自然语言指令并转化为可执行界面操作 无需手动操作[4] - AI增强哨兵通过舱外摄像头运用视觉分析技术 智能区分误触与真实威胁 提供全天候安全预警与主动防护[4] - 基于多模态技术实现驾乘人员与舱外环境的智能感知与主动推荐服务[4] 公司战略 - 围绕芯片基础计算架构 操作系统和端侧智能核心技术为全球车厂提供服务[4] - 提供智能座舱 舱驾融合 舱泊一体化等多元应用场景满足多样化开发需求[4]
光庭信息(301221) - 光庭信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03)
2025-08-29 08:3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540.72万元,同比增长26.88% [3]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291.52万元 [3] - 毛利率从上年同期34.88%提升至38.99%,增长4.11个百分点 [3] 业务结构 - 智能座舱业务占总营收46% [3] -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业务占总营收34%,较上年增加9个百分点 [3] - 智能驾驶软件开发业务实现增长 [3] - 智能电控业务企稳并有望年内增长 [3] 核心业务增长 -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业务收入9,400万元,同比增长70.77% [3] - 海外业务增长推动整体业绩 [3][7] - AI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加速出海 [3] - 与电装集团达成SDW标杆工程项目合作 [9] 技术研发 - SDW智能化平台在需求分析中减少50%错误 [9] - 基础软件设计过程提升30%速度 [9] - 基础软件开发减少18%人力 [9] - 软件测试过程提升20%效率 [9] - 基于Unreal引擎开发AI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5] 战略发展 - 坚持"AI+"和"国际化"发展战略 [3][7] - 收购楷码科技100%股权拓展多行业应用 [10] - 楷码科技承诺2025年归母净利润不低于3,800万元 [11] - 布局国产芯片替代解决方案 [12] - 发展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及云平台工具链 [12] 行业趋势 - 生成式AI成为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 [11] - AI座舱时空价值与物数融合价值成为差异化竞争关键 [11] - 智能驾驶行业新规提出更高要求 [11] - 国产芯片替代构建行业护城河 [11]
临港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
解放日报· 2025-08-20 01:57
临港新片区重大产业项目签约 - 临港新片区集中签约6个重大产业项目,涵盖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汽车软件、人工智能等关键方向,总投资额超400亿元 [1] - 签约项目包括盛合晶微三维芯片集成项目、中国重燃重型燃气轮机项目、脑机接口验证平台项目、水下机器人项目、鲁汶仪器集成电路设备研发生产基地等 [1] - 这些项目将为临港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临港科创城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1] 临港新片区招商引资情况 - 临港新片区上半年共签约前沿产业项目投资额850亿元,主导产业集中度超过90% [1] - 通过"走出去招商"签约项目56个,投资额为612亿元 [1] - 存量企业再投资项目29个,投资额为239亿元 [1]
总投资额超400亿元 人工智能等项目落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8-19 12:13
产业投资 - 临港新片区集中签约6个重大产业项目 总投资额超400亿元 涵盖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汽车软件、人工智能等关键产业方向 [1] - 具体项目包括盛合晶微三维芯片集成项目、中国重燃重型燃气轮机项目、脑机接口验证平台项目、水下机器人项目、鲁汶仪器集成电路设备研发生产基地 [1] 集成电路领域 - 盛合晶微项目增强集成电路高端先进封装领域实力 [1] - 鲁汶仪器项目推动光刻辅助类设备自主可控 提升临港及上海在集成电路装备领域的战略地位 [1] 科技创新孵化 - 水下机器人、脑机接口中试验证平台等高能级研发项目对临港推动科技创新孵化、布局未来产业有重要意义 [1] 招商引资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临港新片区签约前沿产业项目投资额850亿元 其中"走出去招商"签约56个项目、投资额612亿元 存量企业再投资29个项目、投资额239亿元 [1]
总投资额超400亿元 一批重大科技产业项目落地上海临港
新浪财经· 2025-08-19 10:56
项目投资 -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集中签约六个重大科技产业项目 涵盖集成电路 高端装备 汽车软件 人工智能等方向 [1] - 项目总投资额超400亿元 包括三维芯片集成 重型燃气轮机 脑机接口验证平台 水下机器人等项目 [1] 招商引资 - 临港新片区上半年签约前沿产业项目投资额达850亿元 主导产业集中度超过90% [1] - 通过走出去招商签约56个项目 投资额612亿元 存量企业再投资29个项目 投资额239亿元 [1]
总投资额超400亿元 上海临港加快打造临港科创城
新华财经· 2025-08-19 08:35
项目投资规模 - 上海临港新片区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超400亿元 [1] - 上半年签约前沿产业项目投资额达850亿元 [1] - 通过走出去招商签约项目投资额612亿元 存量企业再投资项目投资额239亿元 [1] 产业方向与项目内容 - 签约项目涵盖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汽车软件、人工智能等关键方向 [1] - 具体包括盛合晶微三维芯片集成、中国重燃重型燃气轮机、脑机接口验证平台、水下机器人、鲁汶仪器集成电路设备研发生产基地等六个项目 [1] 招商发展态势 - 上半年主导产业集中度超过90% [1] - 走出去招商签约项目56个 存量企业再投资项目29个 [1] 区域发展战略 - 临港新片区加快打造临港科创城品牌 发挥低成本创新创业优势 [1] - 通过拨改投、360创业政策、搭建临港天使会机制推动科研机构技术孵化 [1]
光庭信息半年净利飙升420% 加码“AI+汽车软件”构筑技术壁垒
长江商报· 2025-08-18 23:5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26.88% [1] - 归母净利润达4291.52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增幅420.44% [1] - 扣非净利润2872.17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1791万元大幅反转,增幅260.38% [1]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9261万元,同比增长226.79% [1][3] - 综合毛利率38.99%,较上年同期提升4.11个百分点 [4] 业务板块表现 - 智能驾驶业务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55.82% [2] -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业务收入9400.24万元,同比增长70.77% [2] - 智能驾驶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收入1976.68万元,同比增长56.50% [2] - 智能座舱业务收入12746.85万元,同比增长11.65% [2] - 智能电控业务收入2161.66万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2] - 第三方测试业务收入同比大增168.80%,毛利率48.16% [4] 研发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3437.87万元,同比增长8.35%,占营收比重超12% [1][4] - 研发聚焦"超级软件工场(SDW)"、"数字车平台"和A2OS整车操作系统 [4] - 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48项,有效授权专利161项 [4] 国际化战略与并购 - 境外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102.27%,毛利率51.99% [3] - 拟以3.6亿元收购楷码科技100%股权,拓展日本市场及金融科技、医疗养老领域 [5] - 楷码科技2024年营收1.31亿元,净利润3318.21万元 [5] 经营质量改善 - 应收账款较期初下降27.89% [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由负转正至1亿元以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