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零售业

搜索文档
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助力海南企业“走出去”
中国发展网· 2025-09-23 08:13
——海南自贸港上半年境外投资快速增长投资项目同比增长103.66% 自贸港政策护航,助力海南企业"走出去"。海南歌尔贸易有限公司副总裁段会禄介绍,该公司将重点开 展对外投资、国际贸易与结算等业务,今年6月已向在越南新设立的子公司完成了第一笔6000万美元的 境外投资。下一步,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做好业务布局。 "在海南自贸港政策驱动下,我们从海南走向国际化、全球化。"一心堂(002727)(海南)进出口有限公 司总经理黄武介绍,今年4月该公司出资在香港建立了一心堂柏安国际公司,在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商务 厅的指导和支持下,注册证及企业境外投资备案均已高效完成,下一步将投入运营。 蜜雪集团旗下雪王投资(海南)有限公司财税相关负责人介绍,蜜雪冰城2021年进驻海南,在海南布局了 投资、工厂、物流以及贸易等板块,在各个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目前企业正走向世界,给全球消费者提 供更丰富的选择。 据介绍,2023年与2024年,海南新增对外投资备案企业总数为349家,新增境外投资备案项目428个,中 方投资金额达63亿美元。其中,海口、澄迈和三亚三地企业的境外投资规模居全省前列。 从投资企业的类型看,现代服务业企业开展境外投资 ...
AI到底是如何抢工作的?
虎嗅· 2025-09-17 11:53
后台不少读者朋友给我留言,说能不能聊聊AI抢工作这件事。 最近我在Twitter上看到了一篇非常精彩的论文,它全局、真切地研究了AI对工作的冲击。 我看了非常有感触,也分享给大家。 这其实也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焦虑情绪,即大家隐约感觉AI会对工作造成冲击。 但它具体是怎么把一个办公室白领的饭碗给干掉的,很多人并没有真实的体感。 论文来自哈佛大学,由两位经济学博士生Seyed M. Hosseini和Guy Lichtinger操刀。 而他们的导师是劳动经济学的重量级大咖拉里·卡茨(Larry Katz)。 因此,论文是严谨而有分量滴。 论文没有任何情绪渲染,就是用冰冷、庞大的真实数据,剖析了2023年以来美国就业市场的AI冲击具体是如何发生的。 作为读研的时候也被写经济学论文折磨过的学术逃兵,在我看来,这篇论文很厉害的地方不是结论。 而是它抽丝剥茧的行文方式:一个问题扣着一个问题,一个结论跟着一个结论。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AI是不是真的在冲击就业市场? 这东西不能靠感觉,经济学研究要的是数据。 两位作者的第一步,就是把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数据给搬出来,不是总体数据,而是几乎是全量的原始数据。 他们拿到了一个非常牛X的 ...
产业数字化就业调研报告:全国产业数字化就业总量约6千万,集中于小微市场主体
36氪· 2025-09-17 10:05
产业数字化就业总量及趋势 - 2024年底全国产业数字化就业总量为6195.1万,占全国就业人员8.4% [1][14][22] - 2025年二季度末产业数字化就业总量降至6000.9万,环比下降0.9% [1][14][22] - 企业数字化就业岗位2083.1万(环比增10.7%),个体户数字化就业岗位3917.7万(环比降6.1%) [1][14][15] 行业分布特征 - 批发零售业数字化就业体量最大(2513.8万,占比41.1%),但环比下降9.3% [1][16][22] - 文化娱乐业数字就业渗透率最高(29.8%),餐饮住宿业渗透率19.3% [1][16] - 生产制造业数字化就业总量568.5万(环比增12.3%),渗透率仅4.6% [1][16][23] 调研方法与样本 - 采用线上问卷调研,覆盖社交媒体、电商、出行、外卖等多平台 [3][4] - 2024Q3至2025Q2累计收集样本超4.4万份,通过三渠道错位互补提升代表性 [4][5][6] - 问卷设计三层递进结构,明确限定"专门负责线上渠道的全职雇员"统计口径 [4] 地区分布特点 - 企业数字化就业集中于东部沿海省份,广东(331.1万)、江苏(235.8万)、浙江(145.4万)位列前三 [19] - 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15个省份企业数字化就业环比上升,16个下降 [19] - 个体户数字化就业未按省份分配(因经济普查缺乏省份分布数据) [25] 结构性特征 - 个体户连续四个季度贡献超六成产业数字化就业,显著高于其全国就业占比29.5% [1][23] - 电商平台是产业数字化就业主力,近半数岗位集中于批发零售业 [1][23] - 批发零售业个体户线上化率连续下滑,致整体就业量下降 [18][23]
产业数字化就业调研报告:全国产业数字化就业总量约6千万,集中于小微市场主体
腾讯研究院· 2025-09-17 09:44
产业数字化就业总量 - 2024年底全国产业数字化就业总量为6195.1万 占全国就业人员的8.4%[2] - 2025年二季度末产业数字化就业总量降至6000.9万 较一季度减少53.7万 环比下降0.9%[22] - 企业数字化就业岗位数为2083.1万 环比上升10.7% 个体户数字化就业岗位数为3917.7万 环比下降6.1%[22] 行业分布特征 - 批发零售业是数字化就业体量最大的行业 2025年二季度达2513.8万 占产业数字化岗位总量的41.1%[2][23] - 文化娱乐业是数字就业渗透率最高的行业 2025年二季度渗透率达29.8%[2][24] - 生产制造业数字化就业渗透率仅为4.6%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24] 市场主体结构 - 个体户是产业数字化就业创造主力 连续四个季度占比超六成[2][31] - 企业创造的数字化就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 广东331.1万 江苏235.8万 浙江145.4万[27] - 第五次经济普查显示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占比仅29.5% 但产业数字化就业中个体户占比达65%以上[31] 调研方法论 - 调研采用线上问卷方式 覆盖社交媒体/电商/出行/外卖等多平台[6] - 问卷通过企鹅有调平台/微众银行App/微众银行公众号三个渠道投放 有效避免多平台重复计算问题[8] - 估算分三步:样本合并计算/线上化率测算/就业总量推算 基于第五次经济普查数据校准[19][20] 行业动态变化 - 批发零售业数字化就业环比下降9.3% 主因个体户线上化率和户均岗位数双降[26] - 生产制造业数字化就业总量568.5万 环比上升12.3%[23] - 餐饮住宿业数字化岗位数662.1万 环比下降3.1% 地产建筑业448.6万 环比下降2.0%[23] 区域分布特征 - 企业数字化就业超过100万的省份包括广东331.1万/江苏235.8万/浙江145.4万/山东113.8万/辽宁110.0万[27] - 北京99.8万/湖北92.0万/河北90.1万/福建89.0万等省份企业数字化就业超50万[27] - 个体户数字化就业因缺乏省份分布数据未进行区域拆分[33]
罗莱生活:高瞻辞去公司内部审计负责人职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1:08
公司人事变动 - 公司内部审计负责人高瞻因个人原因辞职 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1] - 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书面辞职申请 [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1至6月营业收入全部来自批发零售业 占比100% [1] - 公司当前市值为71亿元 [1] 行业相关动态 - 康为世纪拟聘任汤玉峰为内部审计负责人 [2] - 东华测试聘任刘妍娜为内部审计负责人 [2] - 中化岩土王立肖辞去内部审计负责人职务 [2]
北京经开区“十四五”GDP年均增长9.6%
北京商报· 2025-09-04 09:24
宏观经济表现 - "十四五"以来北京经开区GDP年均增速达9.6% 总量突破3600亿元[1] - 2024年上半年GDP增速12.3% 在国家级头部经开区中位列第一[1] - 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15%[1] 工业发展状况 - 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 占北京市25.8%[1] - 以占北京1.37%的土地贡献近40%的工业增加值[1] - 2024年上半年工业增长15.6% 其中高端汽车、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增速均超20%[1] 产业结构演变 - 二三产结构从2020年65:35调整至2024年59:41 服务业占比提升6个百分点[1] - 上半年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长23.8%[1] - 批发零售额增长25.4% 金融业两项净收入实现31.4%增长[1] 投资与创新指标 - 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超28% 连续三年保持千亿规模[1] - 工业投资总量和增速均居北京市第一[1] - 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8.8% 研发总量持续保持全市第二[1]
详解千亿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大调整
第一财经· 2025-08-23 06:32
政策调整背景 - 中国对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旨在提高政策导向性与精准性 降低征纳成本 提高征管效率 [2] - 2022年留抵退税金额达2.46万亿元 超过2021年办理留抵退税规模的3.8倍 为疫情期间企业纾困重要举措 [3] - 受经济下行影响财政收入增长承压 实践中出现企业借留抵退税骗税案例 政策需进一步完善 [3] 全额退税行业范围变化 - 制造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4个行业继续实施按月全额退还留抵税额政策 [4] - 批发零售业 农林牧渔业 住宿和餐饮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 卫生和社会工作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不再享受全额退税 [4] - 政策调整反映国家优先支持制造 科技 绿色等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行业 [4] 房地产开发行业政策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享受单独留抵退税政策 新增留抵税额退还比例为60% [5] - 申请退税需满足连续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大于零 且第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 [5] - 房地产业留抵税额总体规模可观 政策实施对行业经营稳定和高质量发展起支撑作用 [6] 其他行业退税比例调整 - 除4大行业和房地产开发外的其他行业 新增留抵税额不超过1亿元部分退税比例为60% 超过1亿元部分退税比例降至30% [6] - 新政设置新增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的政策门槛 减少偶发性退税申请 [7] - 政策从普惠式减税向结构式减税过渡 反映疫情后经济企稳背景下大规模减税政策适时退出 [7] 税收数据表现 - 今年前7个月全国税收收入110933亿元 同比下降0.3% [8] - 其中国内增值税收入42551亿元 同比增长3% [8]
7月份普惠金融-景气指数上升
中国经济网· 2025-08-20 08:20
普惠金融景气指数 - 7月普惠金融景气指数达49.28点 环比上升0.25点 反映企业运行向好且市场供求改善 [1] - 融资景气度指数54.88点 环比上升0.41点 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 [1] - 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05万亿元 同比增长11.8%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1] 企业融资环境 - 7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3.2% 同比下降45个基点 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1] - 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能力增强 融资环境持续向好 [1] 企业经营状况 - 经营景气度指数48.18点 环比上升0.22点 暑期消费旺季带动需求回暖 [1] - 小微企业订单及销售收入等核心指标好转 经营活力指数上升0.40点 [1] 行业表现分化 - 九大行业经营景气度呈现6升3降格局 工业及制造业生产活动扩张 [2] - 住宿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受消费政策刺激增长 信息服务业微升 [2] - 建筑业因楼市政策加码增长 农林牧渔业等三个行业景气度下降 [2] 区域表现差异 - 七大区域中华北/华东/华中/西北指数上升 最高达48.19点(华东) [2] - 东北/华南/西南地区指数下降 最低至44.74点(西北) [2]
深粮控股2025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增至349.58天,营收微降1.33%
金融界· 2025-08-20 00:08
公司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84亿元,同比下滑1.33% [1] - 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36.44% [1] - 净利率由2024年上半年的5.39%提升至7.38% [3] - 毛利率从17.84%上升至18.54% [3] - 净资产收益率达到3.51%,同比增长0.87个百分点 [3] 经营稳健性 - 存货周转天数增至349.58天,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24.2% [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7.37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59亿元实现由负转正 [6] - 资产负债率为30.24%,同比下降5.37个百分点 [6] 机构持股与市值 - 持有公司股票的机构家数为3家,相比2024年同期的54家大幅减少51家 [8] - 当前总市值79.64亿元,较历史最高市值135.19亿元低69.75% [8]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商务高质量发展,新变化新亮点来了!
新华网· 2025-08-12 06:36
"十四五"期间,我国消费展现哪些新亮点?外贸发展交出怎样的答卷?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取得哪些成效?在18日举行 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就五年商务高质量发展一一解答。通过这组海报,一起来看。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外贸展现强劲韧性和动能 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 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个大的台 服务贸易规模首破1万亿美元 数字贸易创新发展 外贸韧性和抗冲击能力显著提升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使用外资预期目标 已提前完成 "十四五"期间我国实际使用外 截至6月底, 累计达到7087.3亿美元 2024年,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4.6% "投资中国"成为亮丽名片 THE BEREAL FEEL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多边合作和区域合作 "两个轮子" 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全面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 朋友圈越来越大 开放水平越来越高 红利越来越多 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 取得积极成效 2024年 我国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3.8万亿 规模仅次于制造业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 从五年前的14.7%降至14.1% 新华社权威速览 · 非凡 66 排傳 ...